2019甲狀腺癌領域重要研究年度盤點

2020-12-05 健康界

01、人工智慧助力甲狀腺結節的評估決策

2019年2月天津市腫瘤醫院團隊進行了一項多中心回顧性多隊列診斷研究,利用三個中心的17627例病人和25325例正常人的超聲影像數據建立了深度卷積神經網絡(DCNN)模型,以期提高甲狀腺癌診斷的準確度,並進行內部和外部驗證,研究結果發表於《Lancet Oncology》上。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型整體敏感度為84.3% ~93.4%,特異度為86.1%~87.8% ,相比與

經驗豐富的超聲科醫生,DCNN模型診斷甲狀腺癌不僅敏感度相當,而且特異度更高[1]。

而在2019年7月,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DCNN人工智慧模型,用於評估甲狀腺結節是否需要進行細針穿刺活檢,該研究發表在《Radiology》雜誌上。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智慧與使用TI-RADS系統的放射科專家在甲狀腺結節性質判斷與細針穿刺決策上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相似[2]。

★點評

超聲成像對於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鑑別以及後續診治方案的制訂具有重要意義,以上兩篇分別發表在《Lancet Oncology》和《Radiology》的文章顯示人工智慧在輔助判斷甲狀腺結節性質和做出臨床決策方面,目前已經可以達到有經驗超聲科醫生的水準,未來在臨床上的應用前景可期。

這兩項研究提示,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或將幫助經驗不足影像診斷醫師提高甲狀腺癌的診斷效率以及有效減少不必要的細針穿刺。但人工智慧距離大規模臨床應用還有幾點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需要更大量的樣本進行多次重複訓練和驗證,確定獲取圖像模式,保障真實性,並提高其可推廣性;

其次,除了超聲影像還需要納入更多的臨床信息進行綜合診斷,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更具說服力。

02、甲狀腺未分化癌(ATC)的特殊轉錄組特徵和通路激活有助於靶向治療

ATC與晚期DTC(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PTC和濾泡性癌FTC)預後不良。Yoo等對ATC和晚期DTC進行了基因組和轉錄組測序。研究表明,在ATC和晚期DTC中,TERT、AKT1、PIK3CA和EIF1AX常與BRAFV600E和RAS這兩種驅動基因發生共突變。CDKN2A基因缺失與PD-L1、PD-L2的上調和不良預後有關。轉錄組分析揭示了甲狀腺癌的第四種分子亞型,ATC類。而且,JAK-STAT信號途徑可以成為RAS陽性的ATC潛在藥物靶點[3]。

★點評:

這項研究加深了我們對甲狀腺癌分子機制的理解。TCGA在轉錄組測序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PTC的兩種分子亞型,即BRAF類和RAS類。該研究團隊之前揭示了與FTC密切相關的第三種分子亞型:非BRAF-非RAS類(NBNR類)。雖然DTC的分子分型已經相對完善,但DTC轉變為晚期DTC和ATC的分子機制還不甚清楚。以往的研究都只局限於基因組的改變。因此,這篇文章同時研究了ATC和晚期DTC的基因組和轉錄組情況,並且有較為重要的發現。

該研究的重要發現之一就是揭示了ATC特殊的轉錄組特徵,ATC的轉錄特徵不屬於以往DTC的BRAF類、RAS類和NBNR類中的任意一種,研究中將其歸為一類新的分子分型ATC類,這說明了ATC在發病機制和疾病轉歸上與DTC有巨大差異。

而該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則是揭示了RAS突變陽性ATC中存在JAK-STAT通路異常激活,並且抑制該通路會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JAK-STAT通路可能成為ATC的潛在靶點。

03、拉羅替尼為晚期NTRK基因融合的甲狀腺癌帶來新的曙光

2019年ETA年會上,研究者公布了拉羅替尼治療NTRK基因融合型晚期甲狀腺癌的初步研究結果

[4]。對於納入的26例病人(包括19例甲狀腺乳頭狀癌,2例濾泡狀癌和5例未分化癌),客觀緩解率(ORR)達到79%,疾病控制率(DCR)達到87%。

★點評:

2018年11月27日,FDA批准針對NTRK1-3基因融合的靶向藥物拉羅替尼(LOXO-101)上市。拉羅替尼是FDA批准的首個針對特定基因變異,跨越腫瘤部位的廣譜抗癌靶向藥。甲狀腺癌中NTRK基因融合的發生率雖然僅佔約1.5%,但考慮到甲狀腺癌龐大的病人基數以及不斷增長的發病率,拉羅替尼的問世仍然能為很多晚期甲狀腺癌患者帶來曙光。

04、阿帕替尼可能成為碘難治性分化性甲狀腺癌新的選擇

2019年ATA年會上,北京協和醫院林巖松教授公布了阿帕替尼治療局部進展/轉移性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RAIR-DTC)的探索性臨床試驗長期隨訪結果[5]。研究共分為了阿帕替尼每日750mg和500mg組,每組各納入了10例患者。截止至2019年10月,中位隨訪時間達到了37個月。

結果顯示,無論是750mg還是500mg組,均具有非常高的疾病控制率(DCR,100%和90%)和客觀緩解率(ORR,90%和70%),兩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PFS)時間數據也十分驚豔,分別達到了34.9個月(750mg組)和12.9個月(500mg組),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也可耐受。

★點評:

RAIR-DTC患者的治療一直是甲狀腺癌診療領域的重點和難點。2014和2015年,美國FDA先後批准索拉非尼和樂伐替尼用於RAIR-DTC的治療,2017年索拉非尼治療RAIR-DTC也在國內獲批。而阿帕替尼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藥物,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被證實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

自2016年林巖松教授在ATA年會上首次展示阿帕替尼應用於RAIR-DTC的短期療效以來,其後續研究就在國內和國際上得到了廣泛關注。而本次報導的長期隨訪結果顯示,阿帕替尼無論是從ORR、DCR還是PFS數據上均較為可觀,也超越了索拉非尼和樂伐替尼臨床試驗的相關數據。這也讓我們對阿帕替尼治療RAIR-DTC的療效有了更多的期待,目前林巖松教授牽頭的III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還在進行中。

05、BLU-667:晚期RET突變陽性甲狀腺髓樣癌治療新的希望

2019年ASCO年會上,研究者公布了 ARROW 研究(NCT03037385)中的一項子研究:BLU-667 治療 RET 突變陽性甲狀腺髓樣癌的進一步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在49位可評估的甲狀腺髓樣癌(MTC)患者中,ORR為47%,其中2例CR(完全緩解),21例PR(部分緩解),在23例CR或PR的患者中,15 例的持續響應時間超過了6個月

[6]。而研究目前MTC患者的DCR高達 98%,並伴有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和降鈣素]的顯著降低。

同時在安全性方面,BLU-677治療的相關毒性一般較低且可逆(3級不良反應為28%,無4/5級不良反應,無導致停藥的不良反應)。

★點評:

目前針對晚期MTC的兩種靶向藥物卡博替尼和凡他尼布為多靶點激酶抑制劑,存在非選擇性而導致耐受性差的缺陷。RET基因突變在MTC常見,BLU-667是一種口服、強效、高選擇性的靶向RET致病變異的小分子抑制劑。研究顯示,BLU-667相比於已批准的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BLU-667對RET的親和力也明顯提高。而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僅被證明可以改善晚期MTC的PFS,對於總生存(OS)並未顯示有顯著提升作用,而且發生耐藥後往往陷入無藥可用的境地,並且,這兩種藥物目前還並未在國內上市。

基於驚豔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美國FDA已授予 BLU-667 突破性療法認定,批准其用於治療RET突變陽性的晚期MTC。除了晚期MTC,BLU-667在RET基因融合突變的晚期NSCLC中也被證明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18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BLU-667在中國的I期臨床試驗作為國際ARROW研究的中國部分。本試驗的適應證是甲狀腺髓樣癌、含有RET 融合的NSCLC和其他含有RET變異的晚期實體腫瘤。目前本試驗已經開始在國內招募患者,除可提供國內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外,更有望使該藥物國內的上市流程與國外同步,為晚期RET突變陽性MTC患者帶來福音。

相關焦點

  • 盤點:我國2019年幹細胞領域的10項重要研究成果
    2019年,我國幹細胞科學研究碩果纍纍,取得了諸多重大突破,下面為讀者列舉2019年我國幹細胞科學研究較為突出的10項重要成果(排序不代表重要程度):1.該研究團隊首次將過表達Nrg4的脂肪組織衍生的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發現大鼠的改善胰島素抵抗(IR)和其他肥胖相關代謝紊亂,這使我國在幹細胞幹預糖尿病領域又新添一成果!4.幹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成果2019年7月,我國幹細胞研究團隊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難治性紅斑狼瘡的關鍵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項目獲得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 年終盤點:2019年癲癇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科學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6. 年終盤點:2019年抑鬱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一半來自中國)7.年終盤點:2019年腦血管病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8.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炎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9.
  •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2020-04-28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年度盤點 | 2019年肺癌免疫治療重要研究進展回顧
    核心提示:回首2019,中國新上市了四種肺癌靶向/免疫治療藥物,分別是帕博利珠單抗、達可替尼、奧希替尼和度伐利尤單抗。在上篇文章中,醫脈通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肺癌靶向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本文將2019年肺癌免疫治療重要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解讀/景傑學術2019年年初,我們回顧了過去一年表觀遺傳領域的亮點研究(回顧 | 2018年表觀遺傳學亮點研究(上)、表觀遺傳學亮點研究(下)),了解到組蛋白修飾在癌症發生、衰老、HIV與宿主互作、腸道微生物代謝等領域的關鍵調控作用
  • DTCC研究結果亮相ATA,揭秘中國甲狀腺癌診療的真實現狀
    在第88屆美國甲狀腺癌協會年度會議(ATA)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協和醫院的明潔代表DTCC研究組公布了主要研究結果!關於DTCC研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中國中高危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真實世界研究近年來中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呈攀升趨勢,2012年高達6.56/10萬,且有逐年遞升趨勢。與國外數據比較,我國甲狀腺癌的生存現狀仍有巨大差距。
  • 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近年來以其發病率呈全球性增高趨勢而引人關注。除甲狀腺髓樣癌外,絕大部分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的甲狀腺癌保留了攝碘功能,這使核醫學的放射性碘-131(131I)成為甲狀腺癌術後的重要治療手段。
  • 2019·年度盤點·刑偵·醫療·遊戲製作·都市行業篇
    這是2019年度系列盤點的第十三篇,因為都市分類實在太大,所以做了進一步的細分,將都市職業文單獨列出來分類盤點,都市異能是下一期,也是都市的最後一期,全文15000字,閱讀約17分鐘。盤點很大很細,需要一點耐心。主要涉及2019年上架的新書和去年的完本書。
  • 2019年度盤點: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熱門人物與事件
    2015年10月5日,因在研製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獻,屠先生與威廉·C·坎貝爾、大村智共同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至此,屠先生成為歷史上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首位亞洲及華人女性自然科學類諾進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學類諾貝貝爾獎得主,也是首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且在中國大陸爾獎得主。
  • 2019年度輔助生殖領域全球重要會議公告,業內小夥伴趕緊收藏起來
    2019 PCRS Annual Meeting2019 太平洋海岸生殖協會年會
  • 2019·年度盤點·日常·後宮·商戰·都市生活篇
    這是2019年度系列盤點的第十二篇,都市生活流的分類大盤點,全文15000字,閱讀約17分鐘。盤點很大很細,需要一點耐心。主要涉及2019年上架的新書和去年的完本書。乾草最後是圖片榜單,自取,其中可能會混入一些別的書,我看了下,是好書,就沒排除了:年度分類盤點匯總:2019·年度盤點·無限·科幻篇2019·年度盤點·都市娛樂篇2019·年度盤點·遊戲·電競·第四天災篇2019·年度盤點·體育競技篇(for Kobe)2019·年度盤點·末日·靈氣復甦·科幻篇
  • 2019年度十大閥門執行器品牌關注盤點
    回首2019年,貿易戰加劇,儀器儀表行業對外貿易與合作面臨著更為複雜多變的形勢,但是總有一些眼光獨到的儀表企業,不懼危機,通過運用日益重要的網際網路,銷售自己的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緊跟時代,勇於探索,他們用網絡開啟企業新的市場,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 盤點2000-2019 PANTONE年度流行色
    PANTONE是一家專門開發和研究色彩而聞名全球的權威機構。2000年,PANTONE發布了第一個年度流行色Cerulean Blue。20年來,PANTONE的色彩專家每年都在尋找一種能夠捕捉時代精神的色彩,作為全球文化情感和態度的表達,PANTONE年度流行色已然成為顏色從業者關注的焦點。讓我們一起盤點2000-2019都有哪些流行而又經典的年度色彩吧。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來源:投資界來源 | 清科研究中心2019年中國併購市場延續了降溫趨勢。從清科數據來看,中資國內併購和境外併購的數量和金額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一方面企業普遍仍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可用於實施併購的資金量受限;另一方面海外對中國企業技術收購的監督審查依然嚴格。
  • 研究進展∣779例甲狀腺癌患者基因分析
    癌症和腫瘤基因圖譜(TCGA)定義了中低風險乳頭狀甲狀腺癌(PTC)的基因突變。最近一些小研究已經開始探索晚期甲狀腺癌的基因圖譜。 新一代測序技術(NGS)在臨床實踐中常用於癌症基因分型。研究方法研究使用新一代測序技術分析了583例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和196例甲狀腺癌未分化癌的突變圖譜。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2019年已漸入年中,在電鏡技術、應用火熱的背景下,上半年裡,電鏡領域新技術、新應用繼續不斷湧現,電鏡商們的市場活動也不乏活躍,國內原創性研究應用方面也不斷呈現喜人成果。
  • 主編評述 | 2019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
    其中, 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研究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植物抗病小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入選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該文評述了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以期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及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 2019年度十大溫度儀表品牌關注盤點
    回首2019年,貿易戰加劇,儀器儀表行業對外貿易與合作面臨著更為複雜多變的形勢。但是總有一些眼光獨到的儀表企業,不懼危機,通過運用日益重要的網際網路,銷售自己的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緊跟時代,勇於探索,他們用網絡開啟企業新的市場,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 年終盤點:2020年睡眠和生物節律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5. 年終盤點:2019年神經科學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6. 年終盤點:2019年抑鬱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一半來自中國)7. 年終盤點:2019年腦血管病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8.
  • 2019年度巨獻:重磅級文章解讀衰老領域研究新進展!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裡,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