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上海醫生在進展期脊索瘤切除重建及靶向治療中獲重大突破

2021-01-09 新民晚報

圖說:全球最長節段頸胸段脊柱腫瘤切除術 來源:長徵脊柱腫瘤中心(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王根華)超長枕頸胸段切除重建一直是醫學界懸而未決的世界難題。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脊柱腫瘤中心肖建如教授團隊為罹患頸胸椎巨大惡性脊索瘤的何女士成功實施了世界首例從顱底橫跨頸椎,直通胸2椎體8椎節切除術,並為她安裝3D列印人工寰樞胸椎複合假體及重建術,攻克了超長枕頸胸段切除與重建這一難關。這是迄今全球最長節段頸胸段脊柱腫瘤切除術,也是自主研發最長跨度的3D列印人工寰樞胸椎複合假體。

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該研究團隊在進展期脊索瘤靶向藥物臨床治療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應用阿帕替尼治療進展期脊索瘤患者,發現無進展生存期(PFS)優於現有的國際研究治療方案,有效地控制脊索瘤的進展,改善患者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很好的臨床推廣應用前景。昨日,該原創性臨床研究成果刊登上影響因子33.75分的國際頂尖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柳葉刀·腫瘤),這是中國骨腫瘤界首次在國際頂尖刊物發表前瞻性臨床論著。

國際醫學界臨床難題

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是國際醫學界挑戰性臨床難題,該腫瘤多發於枕頸交界區域和骶骨,即脊柱的首尾兩端最容易出現。雖然這類腫瘤在骨骼中的原發性腫瘤中屬於低度惡性程度的類型,但是局部侵襲性強、復發率極高,必須在早期手術中儘可能實現徹底完整切除。

不過,由於脊索瘤生長較為緩慢,大部分患者早期常常沒有症狀,當腫瘤體積生長和侵蝕較大的範圍,出現脊椎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及神經壓迫後出現嚴重症狀才被發現,此時手術的難度及風險巨大,而且腫瘤本身對於傳統的放化療不甚敏感。因此,徹底切除腫瘤並結合前沿的分子靶向藥物精準治療等輔助手段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唯一希望。

來自廣西的何女士罹患頸椎脊索瘤長達6年之久,其間經歷了兩次手術,但腫瘤的復發越來越兇猛,治療效果越發渺茫。當地醫院檢查發現,何女士的全部頸椎及胸1椎體被腫瘤侵蝕破壞,並還有向鄰近節段蔓延趨勢。

何女士輾轉多家大醫院就診,但都因為腫瘤侵犯節段太多,病程複雜,手術難度大被婉拒。處處碰壁的何女士一家,在放棄和嘗試中不斷掙扎與煎熬。他們慕名找到了國內著名的脊柱腫瘤專家肖建如教授。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治療團隊發現面臨一關又一關硬骨頭要啃。

手術困難重重

肖建如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特點,認為腫瘤病灶累及第1頸椎(寰椎)至第1胸椎椎體8個節段,巨大的腫瘤壓迫脊髓,包繞雙側椎動脈及頸神經根。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病灶嚴重侵蝕,患者右側椎動脈已經閉塞,而左側椎動脈明顯被腫瘤包繞,術中一旦出現左側椎動脈及頸髓損傷將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腦幹梗死、高位癱瘓、死亡等系列嚴重的併發症。

要實現徹底切除腫瘤,就必須將頸1至胸1段腫瘤切除,同時分離保護好左側椎動脈,甚至需要做好左側椎動脈搭橋重建的準備。

然而,擺在醫生面前困難重重,即使能順利切除腫瘤,顱底至胸2跨8個節段缺損區域拿什麼來支撐顱頸胸椎?如何保護頸髓和椎動脈等重要結構和功能?

「我們團隊擁有成功實施世界首例3D列印全頸椎人工椎體置換術、3D列印人工寰樞椎置換術、侵及雙側椎動脈頸椎多椎節巨大腫瘤整塊切除與重建術,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我們必須術前精準規劃設計手術,做好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及併發症防範。」肖建如說。

患者脊髓神經功能逐漸改善

手術如期進行,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肖建如、矯健團隊在脊柱導航儀輔助下,首先實施後路頸胸椎附件腫瘤切除術及枕頸胸內固定重建術,經過6個小時奮戰,成功切除了頸1至胸1附件的腫瘤,並將左側椎動脈從後方游離加以保護。

隨後,根據患者的影像組學數據,團隊自行設計出與患者全頸椎和胸椎的形態和長度相仿的3D列印「寰樞胸椎複合鈦合金假體」,並通過動態力學模擬測試,運用於前方顱頸胸重建。接著,肖建如、矯健實施了二期前路頸胸椎腫瘤切除重建內固定術。經過4小時奮戰,手術團隊在3D鷹眼可視化高倍顯微鏡下徹底切除了寰樞椎至胸1椎體脊索瘤後,將定製的複合假體精準固定於患者顱底雙側枕骨髁和胸2椎體,並巧妙實現了前方複合假體與後路固定棒的前後連結。術後經呼吸科協助脫機訓練,患者呼吸及脊髓神經功能逐漸改善,近期將轉至康復醫院繼續治療。

多年來,除了手術一次次突破禁區的創新,肖建如團隊長期致力於臨床外科技術攻關,通過臨床樣本全外顯子組測序、腫瘤疫苗、單細胞測序等多種技術手段,為進展期脊索瘤患者探索新的治療方法。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長徵醫院完成全球最長節段頸胸段脊柱腫瘤切除術 脊索瘤...
    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骨科主任肖建如教授團隊實施了世界首例從顱底橫跨頸椎,直通胸2椎體8椎節惡性脊索瘤切除術,並為患者安裝3D列印人工寰樞胸椎複合假體及重建術。
  • 上海骨腫瘤專家率先成功切除巨大脊索瘤 為患者植入3D列印複合假體
    中新網上海9月2日電 (陳靜王根華)復發難治性脊索瘤是國際醫學界挑戰性臨床難題。記者2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率先成功為頸胸椎巨大惡性脊索瘤患者手術,並安裝了自主研發的8椎節跨度3D列印複合假體。他們在進展期脊索瘤靶向藥物臨床治療研究中亦取得了重大進展。
  • ...誠團隊研究登頂《柳葉刀腫瘤學》:原研藥阿帕替尼「解鎖」脊索瘤
    隨著分子靶向藥物逐漸在脊索瘤治療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都嘗試著在復發/難治性脊索瘤的治療方面展開探索。整體上,這些靶向治療研究及藥品均來自國外,基本上也沒有適應症獲批和醫保覆蓋,高昂的治療費用通常讓國內脊索瘤患者望而卻步,而且整體療效(如ORR、PFS)和毒副作用也並不理想。
  • 百萬分之一的脊索瘤手術後還會復發嗎?
    目前對於脊索瘤的初次治療可以通過手術、放射外科質子刀、靶向治療等方式進行,但與此同時,因為脊索瘤非常靠近重要神經組織區域,所以像手術這種直接接近腫瘤的方式治療難度大、複雜程度高,稍有不慎可能會引起患者癱瘓。
  • 容易被忽視的骨癌——脊索瘤
    顱骨中的脊索瘤可引起以下症狀:頭痛頸部疼痛聲音嘶啞吞咽困難視力障礙面部肌肉運動異常鼻出血呼吸困難脊柱中的脊索瘤可引起以下症狀:背部腫脹手臂或雙腿麻木或刺痛腰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礙行走困難# 脊索瘤的病因 子宮內的胎兒8周齡左右時,背部支撐著脊骨成長的脊索退化消失,最終成為人體髓核,但一些脊索細胞留在脊柱和顱骨的骨頭中。
  • 脊索瘤復發很難治療,攜康聯手質子中心實現新突破
    脊索瘤復發很難治療,攜康聯手質子中心實現新突破發布時間: 2017-02-17 16:40:53   |  來源: 攜康長榮   |  責任編輯: 郭江   【導讀】人在這個世界上免不了生病,普通的小病小痛,也往往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當你被查出患有重大疾病時,你的內心,一定會覺得百般痛苦。
  • 3D列印假體在脊柱腫瘤切除後脊柱重建中的應用
    手術除了需遵循規範的腫瘤切除原則外,還需要複雜的生物力學重建以維持脊柱的穩定和功能。隨著手術技術的發展,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輔助治療手段的進步,脊柱腫瘤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對內固定的可靠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隨著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快速發展,3D列印假體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筆者就3D列印假體在脊柱腫瘤切除後脊柱重建中的應用做一綜述,報告如下。
  • 解讀小劍鋒罹患的「脊索瘤」
    「小劍鋒」求醫事件驚動衛生部長陳竺,並親自打電話垂詢病情進展。目前,「小劍鋒」被南方醫院接回醫院進行手術治療,該院神經外科漆松濤教授為其進行手術,試圖以5%的機率恢復其自主呼吸的功能。在廣大愛心網友的關注下,希望「小劍鋒」能夠手術成功。在祝福之餘,39健康網與你一同認識「脊索瘤」,看看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疾病?
  • 一文看懂腫瘤靶向療法13項最新進展
    復創醫藥CDK4/6抑制劑在美國獲批臨床,創新腫瘤管線再獲突破   2019年1月23日,復星醫藥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復創醫藥已於近日收到美國FDA關於同意FCN-437c進行治療實體瘤臨床試驗的批准,擬於近期在美國開展1期臨床試驗。
  • 黑龍江省醫院神經內鏡下成功完成脊索瘤切除術
    近日,一名少見的脊索瘤患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接受了神經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在北京天壇醫院專家的合作下,該院神經外一科張蓬海醫生熟練運用神經內鏡,經鼻腔入路,成功將患者位於鞍區的3*4*4釐米大脊索瘤完整切除。手術過程順利,僅歷時一個半小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 腦腫瘤手術切除不了、復發率高,」治癌神器「質子治療發揮作用
    第一步她是找INC的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顱底手術委員會主席法國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手術切除腫瘤,雖然其病情複雜,但在Froelich教授主刀下,手術很順利,脊索瘤基本達到全切。第二步是在Froelich教授的建議下,她前往法國居裡癌症研究所質子中心接受當前新興的質子重離子治療(總計70.2Gy)。
  • NSCLC新靶點:MET、RET、KRAS、HER2獲重大突破!諾華、默克、安進...
    全球已正式獲批兩款MET靶向藥物 目前,全球已正式獲批兩款MET靶點藥物。 2020年3月,默克公司的口服MET抑制劑TEPMETKO(Tepotinib)在日本上市,用於治療MET ex14跳躍突變、不可切除的、晚期或復發性NSCLC患者。
  • 聚焦.寬仁前沿|第11期 神奇手術:胚胎時期的殘留組織,醫生妙用成功...
    術中,劉教授在有條不紊地完成了膽囊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肝部分切除術+肝門部膽管成形術等手術後,決定手術成敗的關鍵時刻到來了:腫瘤切除後,考慮到腫瘤可能侵犯到門靜脈,便馬上進行冰凍切片病理活檢,結果確定腫瘤侵犯到門靜脈血管側壁3cm,要完整切除腫瘤,就需要切除被侵犯的門靜脈血管,這時通常會用人造血管進行血管重建。但是,人造血管費用相對高,需要2萬多元,而且存在發生血栓、排異反應等副作用。
  • 文獻速遞(第379期)—肝細胞癌的靶向與免疫治療-1
    我們討論了不可切除的HCC患者的治療標準方案,最近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及其對治療選擇的影響。我們概述了新的靶向和免疫的治療方案以及即將開展的試驗所面臨的挑戰,重點是聯合治療。局部治療包括經皮局部消融、化學栓塞、放射栓塞和外放射治療。他們的療效受到腫瘤大小和位置的限制。
  • 速遞|默沙東PD-1抑制劑Keytruda一線單藥治療獲FDA批准
    (米內網)國外新藥獲批【結直腸癌】默沙東PD-1抑制劑Keytruda一線單藥治療獲FDA批准近日,FDA宣布批准默沙東(MSD)公司開發的重磅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擴展適應症,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結直腸癌患者。
  • 細胞免疫療法CTL-019獲推薦 抗腫瘤藥物市場取得重大突破
    原標題:細胞免疫療法CTL-019獲推薦 抗腫瘤藥物市場取得重大突破   抗腫瘤藥物市場取得重大進展。
  • 肺腺癌治療有望獲得新進展!腫瘤醫院肺癌團隊獲多項突破
    基於上述兩個針對磨玻璃結節型肺腺癌的臨床研究,陳海泉教授團隊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納入了2010名病理分期為I期的浸潤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繼續深入研究。研究發現,在該患者群體中,所有I期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為88.2%,5年無復發生存率為80.3%。根據這部分患者CT影像學的表現,分為純磨玻璃結節組、亞實性結節組(影像學表現為部分磨玻璃)和實性結節組。
  • 脊索瘤很罕見,但是患病後的危害大,其生長緩慢,且症狀很常見
    導語:脊索瘤(chordoma)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其起源於胚胎的殘餘脊索組織,並緩慢生長。它通常發生在脊柱或顱底,患者可能出現頭痛,復視,四肢麻木和泌尿系統疾病。這種疾病的治療相對困難。目前,外科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以放射治療為輔。
  • NATURE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長壽基因編輯猴模型在中科院誕生
    圖1,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獲得SIRT6全身敲除的食蟹猴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創新研究院等研究團隊聯合攻關,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首次實現了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了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
  • 盛錫楠教授: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會議期間,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盛錫楠教授介紹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本次會議期間,盛錫楠教授主要從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編碼基因(FGFR)靶向治療進展和抗體偶聯藥物兩個方面介紹了尿路上皮癌靶向治療的進展。 FGFR突變抑制劑成為靶向治療突破 近年來,研究者探索了尿路上皮癌領域多個靶點,只有靶向FGFR突變的抑制劑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