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錫楠教授: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2021-01-21 騰訊網

由北京抗癌協會、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主辦的「2021北京泌尿腫瘤青年論壇暨泌尿腫瘤年終盤點」於2021年1月10日以網絡+現場會議的形式隆重召開。會議期間,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盛錫楠教授介紹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藥物治療在尿路上皮癌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尤其是免疫治療領域。本次會議期間,盛錫楠教授主要從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編碼基因(FGFR)靶向治療進展和抗體偶聯藥物兩個方面介紹了尿路上皮癌靶向治療的進展。

FGFR突變抑制劑成為靶向治療突破

近年來,研究者探索了尿路上皮癌領域多個靶點,只有靶向FGFR突變的抑制劑取得了成功。

FGFR1/3在侵襲性尿路上皮癌中高度表達(約20%),尤其在luminal 1型腫瘤中。

FGFR突變抑制劑厄達替尼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公布了研究數據,2019年研究結果發表於《NEJM》雜誌。

BLC2001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II期研究,旨在評估厄達替尼治療FGFR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99例患者接受了中位5個周期的厄達替尼治療。其中43%患者既往接受過至少2個療程的治療,79%有內臟轉移。厄達替尼治療後,經證實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0%(3%為完全緩解,37%為部分緩解)。在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22例患者中,經證實的ORR為59%。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5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13.8個月。FGFR突變患者對免疫治療療效不佳,應優選對應靶向藥物。

2019年4月12日,FDA批准厄達替尼治療合併FGFR突變的轉移性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靶向治療因此獲得突破。厄達替尼有望明年或後年在中國上市。目前,多種多靶點藥物也正在研究和探索中

NTRK融合——拉羅替尼

2018年11月,首款泛瘤種靶向藥物拉羅替尼獲FDA批准用於治療攜帶NTRK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的成人和兒童患者。此次獲批是基於一項I/II期研究,旨在評估拉羅替尼用於55例TRK融合兒童和成人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於2018年2月發表在《NEJM》雜誌。結果顯示,總緩解率(ORR)為75%,中位緩解持續時間和中位PFS均未達到。雖然NTRK融合在尿路上皮癌中發生率很低,約為0.5%,但NTRK融合尿路上皮癌目前已有可選的靶向治療藥物。

PARP抑制劑

PARP抑制劑在尿路上皮癌的研究進展不敵前列腺癌。根據既往的相關研究和個案報導,PARP抑制劑可為難治性患者帶來一定獲益。BRCA2基因突變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患者可考慮選擇PARP抑制劑。目前,奧拉帕利在尿路上皮癌中也在進行相關臨床研究:例如NCT02546661、NCT03397394。

尿路上皮癌的靶向治療:任重道遠

2019年,ESMO大會上曾公布了一項研究設計,研究者根據尿路上皮癌分子標誌物的表達予以不同的靶向治療方案,對於無明確靶點患者,可採用免疫治療。未來,在尿路上皮癌領域,將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徵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很多情況下,可能要結合相關靶點和患者的特徵制定相關治療策略。此外,免疫治療+靶向治療也是研究探索方向之一。

膀胱尿路上皮癌相關基因和信號通路研究發展迅速,存在大量可利用靶點,有失敗,也找到FGFR這個突破口。另外,抗血管藥物及靶向HER2的TKI、mTOR抑制劑也看到一定療效,但尚未取得突破。

抗體偶聯思路為靶向治療打開了一個天窗

對於尿路上皮癌患者,近兩年來最重要的進展為抗體偶聯藥物的發展。抗體偶聯藥物(ADC)是將具有靶向性質的抗體和強細胞毒性的藥物偶聯而成的一種抗腫瘤藥,同樣也開創了尿路上皮癌治療的新局面。

尿路上皮癌的抗血管治療

抗血管治療在腎癌中取得了較大進展,在尿路上皮癌中也開展了關於化療聯合抗血管治療的多項臨床研究。2019年ASCO大會報導了一項II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吉西他濱+順鉑+貝伐珠單抗治療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可顯著改善中位PFS,但OS未見改善。

免疫治療聯合卡博替尼

COSMIC-021研究是一項多中心、IB期研究,旨在評估卡博替尼+阿替利珠單抗治療含鉑化療失敗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納入既往接受含鉑化療發生疾病進展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結果顯示,中位隨訪16.5個月時,中位PFS為5.4個月,ORR為27%,疾病控制率(DCR)為64%,中位DOR未達到,3~4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乏力(37%)、腹瀉(27%)及食慾下降(23%)。

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治療

今年ESMO大會上,研究者公布了納武利尤單抗聯合Sitravatinib治療未接受免疫治療復發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ORR達到37%,中位PFS為4個月,中位OS為9.2個月。

抗體偶聯藥物

抗體偶聯藥物EV治療尿路上皮癌取得突破

目前,國內外有三種最成功的抗體偶聯藥物,包括EV、IMMU-132、RC48。

Nectin-4是一種粘附分子,在尿路上皮癌中高表達,EV是一種靶向nectin-4的微管蛋白抑制劑,已在國外上市。2018年ASCO大會上,研究者公布了EV用於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線或三線治療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ORR達到31%,肝轉移患者的ORR達到39%,中位PFS為5.4個月,中位OS為13.6個月。

抗體偶聯藥物成為三線治療的標準

EV301研究是一項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EV對比化療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三線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今年EV301研究宣布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結果顯示,中位OS提高了30%(HR=0.7),中位PFS提高了39%(HR=0.61)。目前為止,EV奠定了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三線治療的標準。

抗體偶聯藥物IMMU-132

sacituzumab govitecan(IMMU-132)是一種針對Trop-2高表達尿路上皮癌研發的抗體偶聯藥物,由Trop-2人源化IgG1單克隆抗體和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SN-38)偶聯而成。TROPHY-U-01研究旨在評估IMMU-132用於既往接受鉑類及PD-1單抗治療後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今年ESMO大會上的結果顯示,研究共納入113例患者,ORR達到27%,肺轉移患者的ORR達到40%,肝臟轉移患者的ORR為28%。目前正在進行多中心臨床研究,正在探索其在尿路上皮癌三線治療的療效。

EV和IMMU-132今年都在國內開展多中心研究,有望於2022年國內上市。

HER2抗體偶聯藥物RC48公布II其臨床研究數據

RC48-ADC是一種新型抗HER2人源化抗體偶聯藥物。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周愛萍教授共同牽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盛錫楠教授作為第一作者開展的一項開放標籤、多中心、單臂II期研究,評估了RC48-ADC在HER2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活性。結果顯示,RC48-ADC在經治HER2陽性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包括免疫治療失敗的患者)中,確認的ORR為51.2%,中位PFS為6.9個月,中位OS為13.7個月。RC48將在未來三個月內於國內上市,將成為國內國際上首款尿路上皮癌領域的HER2抗體偶聯藥物

國外藥物也在研發中,例如SYD985,也是一種新型HER2抗體藥物偶聯物。

抗體偶聯藥物EV聯合免疫治療

未來,抗體偶聯藥物EV聯合免疫治療是探索方向之一。ADC藥物與免疫治療聯合的EV301研究用於鉑類不能耐受患者一線治療已取得顯著療效,客觀緩解率達到71%。目前,EV聯合免疫治療已開始III期研究,結果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雲頂新耀Sacituzumab Govitecan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3期臨床試驗...
    TROPiCS-04試驗的一部分上海2021年1月6日 /美通社/ 雲頂新耀(Everest Medicines, HKEX 1952.HK),一家專注於創新藥開發及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滿足中國(含香港、澳門以及臺灣地區)及亞洲其他市場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今天公布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 日前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用於開展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
  • 一呼百應|打破30年沉寂,替雷利珠單抗改寫尿路上皮癌治療指南
    化療是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但近30年來儘管研究不斷,可選藥物及其相關療效卻並不盡如人意。2015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橫空出世為尿路上皮癌治療也掀開了嶄新一頁。
  • 雲頂新耀-B(01952-HK)獲國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的...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雲頂新耀-B(01952-HK)公布,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日前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用於開展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metastatic urothelial cancer, mUC)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 ...歐狄沃)輔助治療高危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III期臨床成功!
    2020年09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公布了抗PD-1療法Opdivo(歐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輔助(術後)治療高危、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患者關鍵3期CheckMate-274試驗的陽性結果。尿路上皮癌(UC)是最常見的膀胱癌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90-95%。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長期以來,尿路上皮癌面臨確診晚、易復發、治療手段有限等困境,在泌尿系統腫瘤中,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預後生存率遠低於前列腺癌和腎癌。但最近有了好消息,以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及其配體(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尿路上皮癌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提升了臨床療效並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 中國尿路上皮癌(UC)首個PD-(L)1療法!百濟神州百澤安®(替雷利珠...
    近日,該公司宣布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通用名: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治療接受含鉑化療失敗包括新輔助或輔助化療12個月內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PD-L1高表達的尿路上皮癌(UC)患者。在全球範圍內,目前已有10款PD-(L)1療法獲得批准,其中已有8款在中國獲批。
  • ASCO-GU丨盛錫楠教授點評:HIF-2α抑制劑MK-6482用於晚期腎透明...
    日前,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研討會(ASCO-GU)於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上多項免疫聯合治療相關研究入選大會報告,腫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盛錫楠教授對「Phase I/II study of the oral HIF-2a inhibitor MK-6482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
    靶向PD-1通路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極大地改變了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和腎癌的臨床治療。
  • 尿路上皮癌一線免疫治療新進展,Avelumab奏響一線維持治療最強音
    尿路上皮癌(UC)是一類腫瘤的總稱。腎盞、腎盂、輸尿管和膀胱構成了尿液輸送和儲存的通道,這個通道表面的上皮組織被稱為「尿路上皮」。絕大多數腎盂癌、輸尿管癌和膀胱癌都起源於尿路上皮,統稱為「尿路上皮癌」,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膀胱癌。據全球癌症統計數據,膀胱癌已成為全球第10大常見腫瘤[1]。現階段,基於鉑類的化療方案仍是晚期UC患者治療的首選策略。
  • 強生erdafitinib申請上市 或成晚期尿路上皮癌首個靶向藥
    erdafitinib的新藥申請(NDA),用於接受化療後病情進展並且腫瘤中存在特定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R)基因改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治療。該研究在腫瘤中存在特定FGFR改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成人患者中開展,旨在評估erdafitinib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採用藥效學指導的劑量增加滴定法,對99例患者進行了優化的給藥方案治療:erdafitinib起始劑量為每天口服一次8mg,並可根據血清磷酸鹽水平提高至每天口服一次9mg。
  • 研究揭示馬兜鈴酸突變特徵可用於識別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低風險亞型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慈維敏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周利群組合作,揭示單核苷酸突變特徵的分子分型及馬兜鈴酸(AA)相關突變特徵可作為分子標記物篩選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低風險亞型並具有實現無創檢測的潛力,該項研究成果以Aristolochic acid mutational signature defines the low-risk
  • 膀胱癌免疫治療重大突破!羅氏Tecentriq聯合含鉑化療一線治療III期...
    2019年08月06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宣布,評估PD-L1腫瘤免疫療法Tecentriq(atezolizumab)一線治療尿路上皮癌(UC)的III期臨床研究IMvigor130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共同主要終點。
  • 「免疫」與「靶向」結合治療肝細胞癌有了新招
    原標題:「免疫」與「靶向」結合治療肝細胞癌有了新招(記者田雅婷 通訊員戴欣、冀壽建)日前,返回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完成複查的患者梁某非常開心。作為曾經的肝癌患者,他在接受免疫與靶向結合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連續治療1年後,病灶幾乎完全消失。
  • 靶向免疫耐藥可用!新藥LZM009治療多癌種
    (例如消化道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尿路上皮癌、鼻咽癌等)3、經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的晚期實體瘤(第一階段以消化道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尿路上皮癌、鼻咽癌、腎細胞癌為主,第二階段目標瘤種(消化道腫瘤、非小細胞肺癌、尿路上皮癌、鼻咽癌)及具體入選標準見入組標準。
  • ...上皮癌(MIUC)免疫治療!羅氏Tecentriq(特善奇)輔助單藥治療III...
    2020年01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公布了抗PD-L1療法Tecentriq(特善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特珠單抗)作為輔助(術後)單藥療法治療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III期IMvigor010研究的結果。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也許你知道,肺癌是癌症中的頭號殺手,但你更該知道,肺癌治療手段變化也是最多、最快的腫瘤類型之一。當下,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正在逐漸延長,帶癌生存超過5年、10年的患者已是越來越多。  例如,得益於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2017年,第三代EGFR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在中國上市,為耐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
  • Pralsetinib「精準靶向治療」甲狀腺癌,有效率超7成
    近年來,靶向精準治療給腫瘤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存奇蹟。 RET基因突變患者也在翹首以盼屬於他們的「特效藥」。終於,高選擇性RET抑制劑——pralsetinib來了!
  • 比肩免疫治療,抗癌「黑科技」ADC型藥物締造靶化一體「生物飛彈」
    RC48以腫瘤表面的HER2蛋白為靶點,能精準識別癌細胞並與之結合,穿透細胞膜進入其內部,從而殺死癌細胞。在2019年第55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年會)上,榮昌生物發布了RC48中國2期臨床試驗結果,其疾病治療總體控制率達到90%,客觀緩解率高達51%。這一試驗結果填補國內外空白,在全球尿路上皮癌治療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
  • 小靶點,大希望:十大冉冉升起的新型靶向藥
    近期HRAS抑制劑tipifarnib就趁勢公布了小規模臨床試驗數據:15名HRAS突變的晚期尿路上皮癌(主要是膀胱癌)患者,接受了該藥物治療(每次900mg,每天2次,連續吃7天,休息7天),中位隨訪28個月,結果顯示:12名患者療效可評價,其中5人客觀有效,總的有效率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