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藥巨頭強生及旗下楊森製藥近日宣布,已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了靶向抗癌藥erdafitinib的新藥申請(NDA),用於接受化療後病情進展並且腫瘤中存在特定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R)基因改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治療。erdafitinib是一種泛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今年3月已被FDA授予突破性藥物資格。
此次NDA的提交,是基於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II期臨床研究BLC2001(NCT02365597)的積極數據。該研究在腫瘤中存在特定FGFR改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成人患者中開展,旨在評估erdafitinib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中,採用藥效學指導的劑量增加滴定法,對99例患者進行了優化的給藥方案治療:erdafitinib起始劑量為每天口服一次8mg,並可根據血清磷酸鹽水平提高至每天口服一次9mg。這99例患者中,有12%的患者為化療初治(即未接受過化療),89%的患者接受過一種或多種治療,43%的患者接受過2種或2種以上的治療,78%的患者有內臟轉移。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實現客觀緩解的患者比例,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版(RECIST V1.1)評估。
結果顯示,erdafitinib治療的總緩解率為40%(採用RECIST v1.1評價:完全緩解率3%,部分緩解率37%),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5.5個月,中位總生存期為13.8個月。在發生3級不良事件的患者中,最常見的是口腔炎(9%)、手足症候群(5%)和腹瀉(4%)。7例患者因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停止治療。
erdafitinib是一種實驗性、每日一次的、口服、泛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目前正在II期和III期臨床研究中評估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的潛力。FGFRs是一類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可在多種類型腫瘤中被基因改變激活,這些基因改變可導致腫瘤細胞中EGFR表達上調,參與腫瘤細胞的增殖、腫瘤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存活。在2008年,楊森與Astex製藥公司籤訂了一項獨家全球許可與合作協議,開發和商業化erdafitinib。
楊森公司研發部全球腫瘤學治療領域負責人Peter Lebowitz博士表示,「erdafitinib在治療轉移性UC方面已顯示出非常有希望的結果,這類患者目前的治療選擇有限。此次NDA提交,標誌著該藥物臨床開發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們期待與FDA密切合作,推進該藥申請的監管審查,為該類患者群體提供一種重要的治療選擇。」
UC最常見於膀胱,起源於膀胱內的尿路上皮細胞,該病是美國第六大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在美國,2018年預計將確診8萬多例UC新病例,預計有1.7萬例膀胱癌患者死亡。對於轉移性疾病患者,由於腫瘤進展迅速,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復發性或難治性疾病,預後可能很差。目前,IV期轉移性膀胱癌患者的相對5年生存率僅為5%。攜帶FGFR基因改變的轉移性UC患者預後很差,對治療的應答率低,並且可能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抵抗性,該類患者中存在著遠未滿足的的顯著醫療需求。
截至目前,美國FDA已批准5款藥物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的治療,所有這些藥物均為PD-(L)1免疫療法,包括:Tecentriq(2016年5月,羅氏)、Opdivo(2017年2月,百時美施貴寶)、Imfinzi(2017年5月,阿斯利康)、Bavencio(2017年5月,默克/輝瑞)、Keytruda(2017年5月,默沙東)。如果強生erdafitinib獲批,該藥或將成為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的首個靶向藥物。(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