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靶點,大希望:十大冉冉升起的新型靶向藥

2020-11-26 咚咚腫瘤科

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靶向藥,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閃亮登場以來,深刻地改變了實體瘤的治療,給國內外眾多病友帶去了實惠。


雖然最近幾年來,免疫治療的興起,一定程度地搶走了靶向治療的風頭;但是新型靶向藥的研發,依然是抗癌領域的重頭戲。這些新型的靶向藥,主要分成兩大類:

  • 第一類是常見靶點的靶向藥,更新換代,逐步提高療效、並且克服原有老藥的耐藥性;比如,EGFR突變、ALK突變等經典突變,已經紛紛迎來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靶向藥。
  • 第二類就是一些少見的、既往沒有成功靶向藥的靶點,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近年來不斷突破,研製出第一代高效、低毒的靶向藥。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新冠疫情橫掃全球。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依然有不少作用於少見靶點的新型靶向藥發布鼓舞人心的臨床試驗數據。本文將選擇其中最有看點的幾大靶向藥,分享給諸位病友。


KRAS抑制劑:AMG510、BGB283、MRTX849


RAS基因,是最臭名昭著的致癌基因,分三兄弟:KRAS、HRAS和NRAS,其中KRAS突變,在實體瘤中陽性率最高,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現並闡明其大致致癌機制的癌基因。可惜三四十年過去了,一直沒有高效、低毒的靶向藥誕生,直到最近一兩年,終於讓人看到了久違的曙光。


KRAS的靶向藥,AMG510(正式的名字暫定是:Sotorasib)是名氣最大的,在各大學術會議上閃亮登場,同時已經登頂最權威的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根據已經公布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該藥物治療KRAS突變的肺癌等實體瘤,客觀有效率在30%-50%,控制率高達90%以上。詳情可複習:


緊隨著AMG510發布臨床試驗數據的是MRTX849(正式的名字暫定是:Adagrasib),小規模數據顯示該藥物治療KRASG12C突變的肺癌,客觀有效率為45%、疾病控制率為96%治療KRASG12C突變的腸癌客觀有效率為17%、疾病控制率94%。



當然除了這兩個國外藥企研發的KRAS靶向藥外,中國的百濟公司也曾經研發出一款KRAS抑制劑BGB-283,詳細的數據於今年年中發表於《JCO》雜誌,在23名KRAS或BRAF突變的實體瘤患者參加的1期臨床試驗中,有1名KRAS突變的肺癌和1名KRAS突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明顯起效。


HRAS抑制劑:Tipifarnib


上文已經提到RAS基因有三兄弟,KRAS、HRAS和NRAS,既然KRAS已經看到了曙光,另外兩個自然也要跟上。


近期HRAS抑制劑tipifarnib就趁勢公布了小規模臨床試驗數據:15名HRAS突變的晚期尿路上皮癌(主要是膀胱癌患者,接受了該藥物治療(每次900mg,每天2次,連續吃7天,休息7天),中位隨訪28個月,結果顯示:12名患者療效可評價,其中5人客觀有效,總的有效率為42%。


IDH1抑制劑:Ivosidenib,3期臨床試驗成功,上市在望


IDH1突變在膽管癌、膠質瘤等諸多實體瘤中有一定的陽性率,今年6月《柳葉刀.腫瘤學》正式公布了IDH1抑制劑Ivodsidenib治療晚期膽管癌的3期臨床試驗數據。該藥物此前已經在IDH1突變的白血病中正式上市。


185名其他標準治療失敗的難治性、晚期IDH1突變的膽管癌患者,2:1隨機分組,實驗組接受靶向藥治療,對照組接受安慰劑。中位隨訪6.9個月,結果顯示:靶向藥治療可以將無疾病進展生存期翻倍,從1.4個月提高到2.7個月,兩組中位總生存期從9.7個月提高10.8個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類似。



RAF-RAS抑制劑:CH5126766


由於RAF基因和RAS基因,在致癌的過程是彼此緊密協作的,因此不少藥企在研發靶向藥的時候,尋找能同時阻斷RAF和RAS的新藥(其實,上文提到的BGB-283一定程度上也有這個功能)。近期一款名叫CH5126766的藥物,就這樣閃亮登場了。


從2013年6月到2019年1月,一共29名實體瘤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入組,包括12名肺癌、5名婦科腫瘤患者、4名腸癌、1名惡性黑色瘤以及7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位隨訪2.3個月:26名療效可評價的患者中,有7名患者腫瘤明顯縮小。


FGFR抑制劑:AZD4547


FGFR擴增以及融合突變,在膽管癌、肺鱗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實體瘤中常見,市場上已經有一個FGFR上市,當然是在國外,名字叫做erdafitinib,被批准用於FGFR突變的膀胱癌。


近期,又有好幾個其他FGFR抑制劑公布數據,比如AZD4547,近期就公布了2期臨床試驗數據:48名FGFR突變的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宮頸癌等實體瘤患者,接受了該藥物治療,有效率為8%,控制率是45.5%,6個月的無疾病進展生存率為15%。對於那些FGFR融合突變的患者,有效率為22%,6個月的無疾病進展生存率為56%。因此相比於點突變,融合突變或許是更好的療效預測因子。


ATR抑制劑:M6620,單藥顯示抗癌有效性


40名晚期實體瘤入組了臨床試驗,17名患者接受了M6620單藥、23名患者接受了聯合化療的治療:

  • 1名ATM基因缺失、ARID1A基因突變的腸癌患者,接受單藥治療後腫瘤明顯退縮,且療效至少已經維持了29個月。
  • 接受聯合治療組,1名BRCA1突變的卵巢癌患者腫瘤明顯縮小,15名患者疾病穩定。


下圖顯示了M6620單藥治療腸癌長期有效的成功案例:



HER2低表達也可以嘗試靶向藥:DS-8201展現王者之姿


DS-8201是去年在國外上市的一款HER2為靶點的抗體偶聯新藥,是去年抗體偶聯新藥領域最亮眼的新星。該藥物對HER2擴增的乳腺癌、胃癌、腸癌、食管癌、肺癌均有不俗的療效。


今年,JCO雜誌更是報導,該藥物對HER2低表達(僅1個加號陽性)的乳腺癌,依然有不錯的有效率:54名HER2低表達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入組,客觀有效率達到了37%,療效維持的中位時間長達10.8個月,還是非常不俗的數據。


關於這個藥物更多的知識,可以複習咚咚癌友圈的老文章:



EGFR基因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TAK788有望一戰


EGFR基因最常見的敏感突變,是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和L858R突變;最著名的「耐藥」突變是T790M,但隨著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阿美替尼等藥物上市,T790M突變也被攻克了。


剩下來還有一個陽性率比較高的尚未攻克的EGFR突變是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這類突變對常見的EGFR抑制劑,均無效。


近期,TAK788展現出對EGFR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活性:28名EGFR基因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了TAK788治療:有效率是43%,控制率是86%,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是7.3個月。


副作用方面,3-4級不良反應主要是:腹瀉、噁心、皮疹、嘔吐、食慾下降、皮膚乾燥和乏力。



該藥物已經被美國FDA授予孤兒藥、突破性療法認定,如果擴大規模後依然能取得50%左右的有效率,那麼上市在望。



參考文獻:

[1]. PhaseI,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Dose-Expansion Study of Lifirafenib (BGB-283),an RAF Family Kin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J Clin Oncol 2020 Jul 1;38(19):2140-2150.

[2]. KRAS(G12C)Inhibition with Sotorasib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NEngl J Med. 2020 Sep 24;383(13):1207-1217.

[3]. Ivosidenibin IDH1-mutant, chemotherapy-refractory cholangiocarcinoma (ClarIDHy): a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Lancet Oncol2020 Jun;21(6):796-807

[4]. APhase II Trial of Tipifarni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Urothelial Carcinoma Harboring HRAS Mutations.ClinCancer Res2020 Oct 1;26(19):5113-5119.

[5]. Intermittentschedules of the oral RAF-MEK inhibitor CH5126766/VS-6766 in patients withRAS/RAF-mutant solid tumours and multiple myeloma: a single-centre, open-label,phase 1 dose-escalation and basket dose-expansion study.Lancet Oncol 2020 Nov;21(11):1478-1488

[6]. PhaseII Study of AZD4547 in Patients With Tumors Harboring Aberrations in the FGFRPathway: Results From the NCI-MATCH Trial (EAY131) Subprotocol W.J Clin Oncol2020 Jul 20;38(21):2407-2417

[7]. PhaseI Trial of First-in-Class ATR Inhibitor M6620 (VX-970) as Monotherapy or in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J Clin Oncol2020 Sep 20;38(27):3195-3204

[8]. AntitumorActivity and Safety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Patients WithHER2-Low-Expressing Advanced Breast Cancer: Results From a Phase Ib Study.J Clin Oncol2020 Jun 10;38(17):1887-1896.

[9]. PhaseI Basket Study of Taselisib, an Isoform-Selective PI3K Inhibitor, in Patientswith PIK3CA-Mutant Cancers.ClinCancer Re2020 Nov 4;clincanres.2657.2020

[10]. https://www.onclive.com/view/mobocertinib-continues-to-show-clinical-activity-in-egfr-exon-20-mutant-nsclc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相關焦點

  • 小靶點,大希望:十大冉冉升起的新型靶向藥
    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靶向藥,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閃亮登場以來,深刻地改變了實體瘤的治療,給國內外眾多病友帶去了實惠。雖然最近幾年來,免疫治療的興起,一定程度地搶走了靶向治療的風頭;但是新型靶向藥的研發,依然是抗癌領域的重頭戲。
  • 全球肺癌靶向藥再掀風暴!6大靶點,9大研究讓生存期強勢逆轉
    近十年來,靶向藥逐漸異軍突起,發展壯大,迅速成為腫瘤治療界的「新寵」,大有取代放化療手段的趨勢。這並不僅僅取決於靶向藥的直接療效,更多的是得益於靶向藥的低毒及副反應小等優勢。近期,肺癌靶向治療進展非常迅速,無論國內外,均有不少高效的靶向藥紛紛獲批上市或投入使用。就在2020年各大癌症大會上,肺癌靶向治療又引起新一波的關注,藥物靶點涵蓋EGFR、ALK、KRAS、MET、ROS1、RET等,接下來小編將給癌友們看看有哪些新型研究。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新的靶點,以及新的靶向藥十年前,最早出現的肺癌靶向藥是以EGFR、ALK為靶標基因的。十年過去了,新的靶向藥在近幾年以指數級速度快速增長著。目前國際上臨床可及的肺癌基因靶點已從EGFR、ALK擴展到RET、BRAF、ROS1、MET14外顯子(跳躍突變)以及NTRK等。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分析
    這也是繼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之後,貝達藥業的第2款上市的創新藥,也是首個國產ALK抑制劑,至此又一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出現國內藥企的身影。我國是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的國家,非小細胞肺癌又佔據肺癌的85%左右。由於非小細胞肺癌前期發展緩慢,因此很多患者求醫並確診時已經中晚期或發生轉移。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被稱為「不幸中的萬幸」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以此來看是否有針對性的靶向藥可服。因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
  • 吃靶向藥不注意這幾點,等於白吃!
    如今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型肺炎」)疫情高峰期,肆虐的病毒搞得人心惶惶,更是給癌友們帶來了諸多不便。不少正在吃靶向藥的癌友為了躲避病毒,都暫緩了去醫院複查和治療的計劃。可是,靶向藥快吃完了該怎麼辦?暫停服藥或者少吃一點可以嗎?
  • 全球第一個特異性RET靶向藥上市!
    今天菠蘿很有幸邀請到這個藥中國臨床試驗的牽頭人,肺癌臨床大咖陸舜教授,一起來聊一聊RET靶向藥的事兒 攜帶RET突變,但沒有用過多靶點靶向藥的甲狀腺髓樣癌患者使用LOXO-292的臨床試驗結果,其中69%的患者腫瘤顯著縮小。 LOXO-292還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能夠透過血腦屏障,對腦轉移也非常有效。 作為RET靶向藥,這很重要,因為RET融合的肺癌患者比較容易產生腦轉移。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二、非小細胞肺癌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有適用的靶向藥。
  • 了解B肝創新藥靶點,靶向病毒生命周期,有望實現功能性治癒
    目前,全球B肝創新藥靶標瞄準病毒複雜生命周期cccDNA清除,若不清除cccDNA,則無法徹底治癒B肝。小番健康了解到,2019-2020B肝創新藥中的病毒進入抑制劑、B肝表面抗原抑制劑、衣殼抑制劑、RNA幹擾類藥物以及cccDNA抑制劑都屬於針對cccDNA的,它們在未來若能夠順利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則有希望實現治癒B肝。
  • 靶向藥的5個副作用、三大條件,提前了解,才能少走彎路
    普通的藥物進入體內後,僅有一小部分能過作用於患病區域。治療的同時,很容易引起毒副作用。而靶向藥的出現,給大多數患病人群帶來希望,它能精準的定位到病變部分,釋放有效成分,同時藥物的毒副作用較少,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 基因檢測沒有突變吃靶向藥一定沒效嗎?有一小部分人可能獲益
    既然是打靶,必然要有靶點才行,所以靶向藥物使用前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如果基因檢測沒有相應的敏感基因突變,通常不建議一線使用靶向藥。就拿最常見的肺癌來說,亞裔肺腺癌,不抽菸女性,EGFR突變率高達50-60%,幾乎有一半的肺腺癌患者有機會使用針對EGFR的靶向藥。只要有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TKI類靶向藥物一代的易瑞沙、特羅凱或凱美納。
  • 濫用靶向藥|基因檢測_網易財經
    同樣的情形,在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委員會(FDA)規定,醫生開具靶向藥物處方前必須為患者做基因檢測,但在中國卻沒有強制、普遍的要求。靶向藥物是根據「靶點」精準攻擊癌細胞的藥物,而這種靶點是腫瘤細胞特有的、基因所決定的特徵性位點。目前較為常用的肺癌靶向藥如易瑞沙和特羅凱,其靶點為EGFR(表皮生長因子)。
  • 肺癌三大新興靶點打破沉寂​,五大上市新藥點亮希望
    此後,ALK,ROS1,KRAS等突變逐漸取得了更大突破,除此之外,作為肺癌的新型靶點,MET,RET,NTRK三大新興靶點在近兩年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並快速納入治療指南,為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希望。
  • 新型血檢 3天內指導肺癌的靶向藥使用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病相關的關鍵驅動基因變異,已經找到了不下10種,並且,針對這些基因異常,已經研製了許多低毒高效的高度特異性靶向藥。由於這些靶向藥與基因變異的關係,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肺癌基因精準檢測,是確保患者能夠合理選用最佳靶向藥的關鍵前提。基因檢測怎麼做?
  • 加一味稀土釓 靶向藥實現可視化---中國科學院
    加一味稀土釓 靶向藥實現可視化 2018-05-03 科技日報 孫玉松 趙習鈞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 靶向藥為什麼耐藥早?原來問題出在「根子」上
    該項研究首次展示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分子克隆情況,證實EGFR突變位於主克隆的靶向治療療效顯著優於EGFR突變位於亞克隆的靶向治療,為更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檢出的EGFR突變,其實是位於亞克隆上,是個「小宗」,就像圖一裡面,如果僅有紫色的腫瘤細胞是EGFR突變,那麼靶向治療的效果還會好嗎?陸舜教授領銜的研究就是要解答這個問題。
  • 醫藥生物行業: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EGFR-TKI前景廣闊
    ◆靶向藥物能夠抑制癌症特定基因、蛋白質、或利於癌症生長或生存的微環境等,從而抑制或阻斷腫瘤進展。2018年,我國抗腫瘤藥中靶向藥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藥物和抗體類藥物)只佔比14.0%,隨著醫保等優惠政策、新藥的推出以及患者支付能力的提高,預計到2030年靶向藥物和腫瘤免疫藥物治療將佔據抗腫瘤藥物市場的60%,其中靶向藥物份額將佔比25.3%。
  • 沒有基因突變也能吃靶向藥?不是謠言!這類靶向藥物不用基因檢測
    靶向藥是治療腫瘤的一個裡程碑。自從2003年問世以來,靶向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大多數患者及家屬都知道,服用靶向藥之前需要行基因檢測,如果有突變就可以吃靶向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廣譜靶向藥」無需行基因檢測。
  • 史上最全|肺癌靶向治療的8個靶點和15種藥物
    靶向藥給肺癌治療帶來飛躍性的進步靶向藥的出現,使得肺癌邁向慢性病的腳步又近了一些。參考美國的情況,美國人群中EGFR突變的人群,中位生存已經活到了4.3年,這個過程裡面就包括了從一代靶向藥易瑞沙,到三代靶向藥泰瑞沙,以及後續化療等方案的貢獻。
  • 肺癌檢測發現這種基因突變,可用重型武器——靶向藥,共5種可選
    一個網友在平臺諮詢肺癌靶向藥的問題:姐姐45歲,肺腺癌骨轉移,全套基因檢測顯示只有Her-2基因突變,姐姐比較瘦弱,不想承受化療之苦,這個基因有沒有相應的靶向藥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