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沒有突變吃靶向藥一定沒效嗎?有一小部分人可能獲益

2020-11-23 騰訊網

靶向藥從字面意義上講是指藥物像打靶一樣瞄準病灶部位,只在腫瘤局部起作用,對身體其他正常細胞不傷害,或者少傷害,從而在副反應較小的情況下治療惡性腫瘤,儘量控制其轉移擴散,從而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

既然是打靶,必然要有靶點才行,所以靶向藥物使用前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如果基因檢測沒有相應的敏感基因突變,通常不建議一線使用靶向藥。就拿最常見的肺癌來說,亞裔肺腺癌,不抽菸女性,EGFR突變率高達50-60%,幾乎有一半的肺腺癌患者有機會使用針對EGFR的靶向藥。只要有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TKI類靶向藥物一代的易瑞沙、特羅凱或凱美納。二代的阿法替尼、達可替尼,三代的奧西替尼,還有國產的阿美替尼。

基因檢測未突變的話能不能使用靶向藥?

對於晚期癌症病人,如果基因檢測靶點均未突變,一線肯定不建議使用口服靶向藥,而應該選擇化療、免疫治療或者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因為這時候大概率可能是無效,盲目服用不僅浪費錢,而且會延誤病情,也讓病人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而對於年齡較大,體質較差,又有治療意願,而且經濟狀況尚可的病人,如果無法耐受化療又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治療方式,這時候也可以試用靶向藥物。

基因突變陰性而口服靶向藥物有效的病人,臨床上確實是有的,但概率比較低。有回顧性研究顯示,108名無突變的患者後線口服一代靶向藥物。總體數據結果看,EGFR陰性吃靶向藥物效果比化療差,但這裡面竟然有10個不抽菸的病人口服靶向效果很好。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腫瘤診斷時我們所取得的標本一般只佔腫瘤的一小部分(尤其是肺穿刺標本),可能這一小部分沒有突變,但剩下的腫瘤部分有基因突變。

2.可能是檢測的不準確,現在基因檢測公司很多,技術上相差較大,而且相比較而言,術後病理切片標本進行檢測準確率要高於血液標本,而有些患者無法獲取標本或者圖省事採用血液標本檢測,這時候有可能會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假陰性就是說本來存在EGFR基因突變,但是沒有測出來。

3.EGFR基因沒有突變,但是存在EGFR蛋白高表達,即EGFR蛋白數量增多了,驅動腫瘤的發生,這個時候使用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劑類靶向藥物也可能有效的。所以說,基因突變陰性的病人並不是絕對不可以使用靶向藥,當多線治療後無藥可用時也可以試用。

此外,還有一種類型的靶向藥並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那就是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針對靶點是VEGF,要知道腫瘤細胞的生長必須依賴豐富的血供,當截斷血供,就可以達到餓死癌細胞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針對肺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藥包括貝伐珠單抗、恩度、安羅替尼、阿帕替尼等。尤其是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是無敏感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

相關焦點

  • 沒有基因突變也能吃靶向藥?不是謠言!這類靶向藥物不用基因檢測
    靶向藥是治療腫瘤的一個裡程碑。自從2003年問世以來,靶向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大多數患者及家屬都知道,服用靶向藥之前需要行基因檢測,如果有突變就可以吃靶向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廣譜靶向藥」無需行基因檢測。
  •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您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此視頻播放器,請用更高版本的瀏覽器試試!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
  • 肺癌檢測發現這種基因突變,可用重型武器——靶向藥,共5種可選
    一個網友在平臺諮詢肺癌靶向藥的問題:姐姐45歲,肺腺癌骨轉移,全套基因檢測顯示只有Her-2基因突變,姐姐比較瘦弱,不想承受化療之苦,這個基因有沒有相應的靶向藥可以吃?
  • 濫用靶向藥|基因檢測_網易財經
    靶向藥物可能是「神藥」,又可能是徒耗金錢的無效藥,乃至變成「毒藥」——尤其當商業的利益,或者技術的無知凌駕於醫療的道德操守上時。「我就奇怪了,怎麼一個基因突變檢測為陽性的肺癌患者,吃靶向藥沒有效果呢?」
  • 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對抗這種曾經無藥可治的癌症
    相信大多數人就算沒看過,也聽說過電影《我不是藥神》。劇中,癌症患者四處奔走求購一款「特效藥」格列寧,這讓主人公走上了代購印度仿製藥的不歸路。有句話說得好,劇本源於現實,生活即是導演。這款所謂的「特效藥」,仿製的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分子靶向藥物——格列衛(伊馬替尼)。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其實這兩類致病基因患者加起來只有全部非小細胞肺癌的20%多一點,如果它們是陰性的,我們還有別的靶向藥可用嗎?或者說,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腫瘤驅動基因靶向藥,還有哪些新出現的藥物值得關注?小覓蜂這就幫你盤點一下。
  • EGFR突變後靶向藥該怎麼吃?耐藥後該怎麼辦?
    EGFR突變裡面也包括許多罕見的突變:包括18外顯子上的G719X、E709X、Del18,19外顯子上的Ins19,20外顯子上的Ins20、S768I,21外顯子上的L861Q。對於有del19、L858R這兩種突變的人群來講,口服靶向藥的效果顯著,而對於有罕見突變的人群口服靶向藥效果較差。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仍然有患者「盲吃」靶向藥,一些患者害怕不用藥病情會馬上進展而急匆匆吃一個靶向藥;一些患者懷疑基因檢測的準確性,索性以身試藥;還有的患者一次穿刺活檢之後沒有取到足夠的標本,就放棄了基因檢測。的確,這些都是阻礙我們進行「病理-基因-靶向藥」這一規範診療過程的現實因素,作為腫瘤科醫生,我們又該如何用所學來幫助患者克服這些困境呢?
  • 喜大普奔,肺癌罕見突變基因有藥可用,國產新靶向藥重磅來襲
    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罕見突變,約佔所有NSCLC的 2.1%。在中國,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發生率約佔所有NSCLC的2.3%。目前,全球範圍內尚未批准任何針對EGFR 20號外顯子靶點的治療藥物,同時,現有的EGFR-TKI、化療和免疫療法對於攜帶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NSCLC患者臨床獲益有限,患者飽受疾病困擾,具有迫切的臨床治療需求。
  • 一文匯總:BRCA基因突變及相關靶向藥物
    BRCA基因全稱是「乳腺癌易感基因」,包括兩個基因:BRCA1和BRCA2。BRCA1及BRCA2基因發現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分別位於第17號和第13號染色體,均為抑癌基因,其蛋白產物參與DNA修復等過程。已發現的BRCA1/2 基因變異有數千種,其中一些是明確的致病性突變。BRCA1/2致病性突變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大約0.1%-0.3%,其在德系猶太人這一高風險的種族中發生率可達2.1%。
  • 為什麼有人靶向藥一用好幾年,有人倆月就耐藥?一旦耐藥了腫麼辦?
    例如,有些EGFR驅動基因並不是單個出現,特殊情況下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突變位點同時出現。而且這一情況並不少見,數據顯示,在亞洲患者中,20%的EGFR驅動基因存在著「合併突變」。 「合併突變」的出現給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本來查明驅動基因,然後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精準打擊這個突變位點就可以,但在「合併突變」的情況下,一種藥物可能就無法發揮出療效。
  • 明明有突變,為啥靶向藥無效?
    (一)經常有人問我:「菠蘿,患者基因測序明明發現有X突變,但為啥用對應的靶向藥物卻沒有效果呢?」這個問題特別好,答案卻不簡單,因為造成這個現象可能原因有很多。比如,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檢測錯誤,出現了假陽性。也就是說患者本身沒有突變,但卻測出突變。
  • 用靶向藥之前,先得過基因檢測這一關,不能拿起就吃
    核心提示:靶向藥治療是近幾年才進入公眾視野的一種癌症治療方法,因為它治療比較具有針對性,可以精準消滅癌細胞,對人體其他正常細胞的傷害更小等優點,所以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那麼,哪些癌症患者可以用靶向藥治療?靶向藥耐藥怎麼辦?如果對靶向藥治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二、非小細胞肺癌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有適用的靶向藥。
  • 肺癌患者P53陽性不是好事,可能影響靶向藥效果,目前無破解方法
    基因檢測報告中也會出現EGFR沒有突變而P53突變,或者EGFR和P53都有突變。 突變的P53基因除了使抑癌功能喪失以外,一些突變還會賦予其新的活性,作為致癌基因的驅動因子。在人類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均發現了p53基因的突變,這是腫瘤中最常見的遺傳學改變,說明P53基因改變很可能是人類腫瘤產生的主要發病因素。
  •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
    三期肺癌,術後推薦做靶向治療,對不對?晚期肺癌,沒有基因突變,搏一搏靶向治療可以嗎……在本報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合辦「肺癌的規範化診療」名醫大講堂上,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副院長、肺癌綜合治療專家楊衿記教授,以病案為例,仔細講述了各期肺癌的用藥規範、不恰當的做法。
  •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裡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麼貴了,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怎麼做?
  • 晚期結腸癌患者基因檢測率僅二成,盲吃靶向藥貽誤治療且浪費
    近年來,多個抗腫瘤靶向新藥獲批,讓癌症患者看到了治癒希望。在許多癌症患者的靶向治療前,必經的一個步驟就是基因檢測。1月8日,國內首個結直腸癌患者指南發布,參與指南撰寫的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副主任陳功針對患者疑慮的靶向治療基因檢測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 全球第一個特異性RET靶向藥上市!
    它們雖然對RET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還會同時抑制其它不相關的靶點,從而帶來各種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問題。 新一代RET靶向藥由於選擇性大大提高,副作用小了很多。在LOXO-292的臨床研究中,因為藥物相關的副作用而停藥的比例僅為2%。這對於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