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檢測沒有突變吃靶向藥一定沒效嗎?有一小部分人可能獲益
既然是打靶,必然要有靶點才行,所以靶向藥物使用前常規要進行基因檢測,如果基因檢測沒有相應的敏感基因突變,通常不建議一線使用靶向藥。就拿最常見的肺癌來說,亞裔肺腺癌,不抽菸女性,EGFR突變率高達50-60%,幾乎有一半的肺腺癌患者有機會使用針對EGFR的靶向藥。只要有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TKI類靶向藥物一代的易瑞沙、特羅凱或凱美納。
-
做了質量低劣的基因檢測怎麼辦?——上次兩個檢測結果對比的後續
由於基因檢測的專業性和重要性,之前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檢測公司,及如何用合理價格做檢測項目。 大家都知道目前對於腫瘤的內科治療無外乎化療、靶向和免疫,尤其是後兩者在越來越多的腫瘤治療中體現出堪比治癒的治療效果。一些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甚至已經取代化療作為首選方案。
-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
三期肺癌,術後推薦做靶向治療,對不對?晚期肺癌,沒有基因突變,搏一搏靶向治療可以嗎……在本報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合辦「肺癌的規範化診療」名醫大講堂上,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副院長、肺癌綜合治療專家楊衿記教授,以病案為例,仔細講述了各期肺癌的用藥規範、不恰當的做法。
-
濫用靶向藥|基因檢測_網易財經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對《21CBR》記者回憶起一個故事:如果不是發現及時,一個叫做王軍的肺癌病人,可能會因為檢測報告被掉包而誤服靶向藥,從而貽誤治療時機。如果沒有基因突變,靶向藥物對癌細胞發揮作用的機會微乎其微。吳一龍打電話詢問為王軍做基因檢測的第三方機構,對方回應:曾為該病人進行的基因突變檢測結果是陰性。吳一龍讓王軍在醫院重新做檢查,證明確實如此。
-
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對抗這種曾經無藥可治的癌症
GIST發病率不高,卻十分棘手,曾經一度無藥可治,唯一治療手段是手術,並且患者預後不理想。中國專家共識、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等均推薦對GIST進行基因檢測,主要為c-Kit、PDGFRA這兩種基因。與之相對應的是,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可使用替尼類藥物治療。伊馬替尼等一、二線治療失敗後,依舊有三線藥物可選。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沒有基因突變也能吃靶向藥?不是謠言!這類靶向藥物不用基因檢測
靶向藥是治療腫瘤的一個裡程碑。自從2003年問世以來,靶向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大多數患者及家屬都知道,服用靶向藥之前需要行基因檢測,如果有突變就可以吃靶向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廣譜靶向藥」無需行基因檢測。
-
肺癌檢測發現這種基因突變,可用重型武器——靶向藥,共5種可選
一個網友在平臺諮詢肺癌靶向藥的問題:姐姐45歲,肺腺癌骨轉移,全套基因檢測顯示只有Her-2基因突變,姐姐比較瘦弱,不想承受化療之苦,這個基因有沒有相應的靶向藥可以吃?
-
...疑惑:靶向藥這麼好,為什麼醫生說我不能用?——靶向用藥基因檢測
【肺癌】佳學基因肺癌指導基因解碼 佳學基因導讀:對於肺癌患者,肺癌靶向治療相比於化療毒副作用小,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安全性,能夠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種高效的腫瘤治療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靶向藥,哪些人適合服用靶向藥進行治療呢?
-
喜大普奔,肺癌罕見突變基因有藥可用,國產新靶向藥重磅來襲
這是因為不同患者攜帶的突變基因存在差異,因此用藥前應該通過基因檢測。基因檢測能夠幫助腫瘤醫生針對不同分子變異類型的患者,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從而實行靶向藥物治療。 臨床對於肺腺癌研究的比較多,發病機制研究比較清楚,導致肺腺癌突變的驅動基因突變70%~80%已被發現。在亞洲人群裡面,最常見的是EGRF突變,其次是ALK、ROS1、KRAS等。肺腺癌的國內外治療指南裡面都強調了要做基因檢測。
-
用8個問題解決肺癌患者如何做好基因檢測!—抗癌管家
選擇藥物前通過基因檢測明確驅動基因突變,進而針對性地選擇靶向治療藥物,從而實現肺癌的精準化、個體化治療。 此外,檢測到的KRAS突變與較差的無病生存期(DFS)和總生存期(OS)相關。在多變量分析中,經NGS檢測到的BRAF突變還與DFS和OS降低相關。 所以,基因檢測不僅可以指導臨床用藥,還可以預測患者預後。在臨床上,一旦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下一步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進行基因檢測。
-
明明有突變,為啥靶向藥無效?
(一)經常有人問我:「菠蘿,患者基因測序明明發現有X突變,但為啥用對應的靶向藥物卻沒有效果呢?」這個問題特別好,答案卻不簡單,因為造成這個現象可能原因有很多。比如,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檢測錯誤,出現了假陽性。也就是說患者本身沒有突變,但卻測出突變。
-
EGFR突變後靶向藥該怎麼吃?耐藥後該怎麼辦?
EGFR突變是肺癌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類型,約佔35-40%。 一般來講,口服第一代靶向藥後1年左右會出現耐藥。 第二代靶向藥:第二代靶向藥針對的基因位點與第一代無區別,在臨床運用中其效果並沒有優於第一代靶向藥。但是有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對EGFR罕見突變有一定的效果。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但是實際調查發現,仍然有患者「盲吃」靶向藥,一些患者害怕不用藥病情會馬上進展而急匆匆吃一個靶向藥;一些患者懷疑基因檢測的準確性,索性以身試藥;還有的患者一次穿刺活檢之後沒有取到足夠的標本,就放棄了基因檢測。的確,這些都是阻礙我們進行「病理-基因-靶向藥」這一規範診療過程的現實因素,作為腫瘤科醫生,我們又該如何用所學來幫助患者克服這些困境呢?
-
新靶向藥物扭轉「這種突變,無藥可治」的傳說!
然而,這位「明星」也未能做到十項全能,因為藥物是針對腫瘤基因而專門設計的,所以患者必須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體內是否出現了相應的突變基因。如果沒有突變基因,那麼不僅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因未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而耽誤患者病情,切忌不可如此盲目。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其實這兩類致病基因患者加起來只有全部非小細胞肺癌的20%多一點,如果它們是陰性的,我們還有別的靶向藥可用嗎?或者說,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腫瘤驅動基因靶向藥,還有哪些新出現的藥物值得關注?小覓蜂這就幫你盤點一下。
-
一文匯總:BRCA基因突變及相關靶向藥物
檢測BRCA基因的意義不言而喻,簡單總結起來有三個階段性的意義:➤對於高危人群而言,檢測BRCA基因可以及時篩查腫瘤,也可以幫助預防腫瘤的發生。➤對於已經確診的病人而言,檢測BRCA基因可以幫助判斷預後,對於個體化的藥物治療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可以指導乳腺癌/卵巢癌患者靶向用藥及化療用藥。
-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消費級基因檢測靠譜嗎?40%檢測結果可能是錯的 原標題: 湖南的陳阿姨在拿到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後惶恐不安了許久。這份報告顯示,她患食管癌、宮頸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需密切關注,並建議進行該疾病的全位點基因檢測。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攜帶 RET 突變的患者主要靠化療或多靶點靶向藥,不僅療效欠佳,而且副作用較大。而 Selpercatinib 是首個獲批的針對 RET 基因突變肺癌的精準療法,對於 RET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來說,這款新藥意義重大。
-
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原標題: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