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臨床研究關注度極高的癌種。近些年,肺癌新藥的研究進展和藥物獲批幾乎呈井噴狀態。
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 就批准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好醫友為您梳理如下:
首個 RET 抑制劑獲批上市
RET 激酶的基因組改變,包括融合和激活點突變,導致 RET 信號過度活躍和細胞生長不受控制。
RET 融合和突變發生在多種腫瘤類型中,而據統計,在非小細胞肺癌裡面,RET 基因融合突變率不高,約為 1%~2%。但由於我國肺癌患病群體基數較大,因此,這種基因突變在臨床中並不算罕見。
2020 年 5 月,FDA 批准口服 RET 抑制劑 Selpercatinib(LOXO-292,商品名:Retevmo)上市,用於治療 RET 融合陽性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年患者,同時還獲批治療 RET 突變的晚期或轉移性甲狀腺髓樣癌(MTC),以及 RET 融合陽性的晚期或轉移性甲狀腺癌。
長期以來,市面上都缺乏特異性的 RET 靶向藥。攜帶 RET 突變的患者主要靠化療或多靶點靶向藥,不僅療效欠佳,而且副作用較大。而 Selpercatinib 是首個獲批的針對 RET 基因突變肺癌的精準療法,對於 RET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來說,這款新藥意義重大。
MET 抑制劑驚喜不斷
MET 是癌症的驅動基因之一,而 Met 基因異常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選擇性體細胞突變,如 MET 14 外顯子跳躍突變,MET 基因擴增和 MET 蛋白過表達等。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MET 突變約佔所有肺癌的 3-4%,其中以 Met 外顯子 14 跳躍突變多發。這種突變阻止了 c-MET 蛋白的降解,驅動 MET 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值得高興的是,今年上半年有兩款 MET 抑制劑上市,為 MET 14 外顯子跳躍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2020 年 3 月,全球首個口服 Met 抑制劑 Tepmetko(Tepotinib)在日本獲批上市,用於治療不可切除、Met 外顯子 14 跳躍突變的晚期或復發性 NSCLC 患者。
兩個月後,小分子 MET 抑制劑卡馬替尼(Capmatinib,前身為 INC280,商品名 Tabrecta)在美上市,用於治療攜帶 MET 基因外顯子 14 跳躍突變的晚期 NSCLC。這是 FDA 批准的首款、全球第二款針對 METex14 突變轉移性 NSCLC 的靶向療法。
另外,在近期結束的 ASCO 2020 會議上,國產沃立替尼(Savolitinib)II 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針對 MET ex14 跳躍突變的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獲批,它有望成為首個在國內上市的 MET 靶向藥。
ALK 突變耐藥難題破解
ALK 突變陽性肺癌是指 ALK 蛋白融合為驅動基因的 NSCLC,約佔所有 NSCLC 的 5%。針對 ALK 的靶向藥有效率較高,副作用不大,臨床治療效果較好。有研究表明,目前使用已有的一、二代 ALK 抑制劑治療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經超過 4 年,總生存期約 7 年!因此,ALK 突變也被稱為「鑽石突變」。
目前,已經有 5 款 TKI 獲批,一代 TKI:克唑替尼;二代 TKI:塞瑞替尼、阿來替尼;三代 TKI:蘿拉替尼。
今年,FDA 擴展了布加替尼(Brigatinib)的適應症,用於 ALK 陽性的轉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線治療。
EGFR 突變再添「猛將」
EGFR 突變中最常見的是 19 外顯子缺失和 21 L858R 突變,約佔 EGFR 突變的 90%。
此前,針對 EGFR 突變的一線治療已有 6 員「大將」,分別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達可替尼、奧希替尼。
今年 3 月,國家藥監局批准創新藥阿美替尼(阿美樂)上市,用於治療既往經 EGFR-TKI 治療後疾病仍進展,且 T790M 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這是全球第二個三代 EGFR-TKI 創新藥,為更多耐藥患者帶來長期、高質量生存的希望。
此外,5 月,FDA 批准了雷莫蘆單抗(Cyramza),聯合厄洛替尼作為攜帶 EGFR 19 外顯子缺失或 21 外顯子突變的轉移性 NSCLC 的一線治療。
HER2 突變迎來首個靶向藥
HER2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異常表現為擴增、過表達和突變 3 種形式。一直以來,針對治療肺癌 HER2 突變的藥物均未獲批。
2020 年 5 月,HER2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迎來首個精準靶向藥——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用於治療在鉑類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進展的 HER2 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好醫友指出:精準醫療「未來已來」,個體化的靶向治療成為臨床首選。不同的癌症驅動基因,用不同的靶向藥。而基因檢測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使得肺癌的潛在可治療靶點日益增多。
目前,較為常見的 EGFR、ALK、ROS1 等驅動基因,均有多款靶向藥獲批,給肺癌患者帶來更多選擇。但針對一些突變率低的特定驅動基因,如 RET、MET 等,臨床治療方案較少。
新靶向藥的上市,使得攜帶罕見突變基因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藥可醫。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