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2020-11-25 丁香園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臨床研究關注度極高的癌種。近些年,肺癌新藥的研究進展和藥物獲批幾乎呈井噴狀態。

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 就批准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好醫友為您梳理如下:

首個 RET 抑制劑獲批上市

RET 激酶的基因組改變,包括融合和激活點突變,導致 RET 信號過度活躍和細胞生長不受控制。

RET 融合和突變發生在多種腫瘤類型中,而據統計,在非小細胞肺癌裡面,RET 基因融合突變率不高,約為 1%~2%。但由於我國肺癌患病群體基數較大,因此,這種基因突變在臨床中並不算罕見。

2020 年 5 月,FDA 批准口服 RET 抑制劑 Selpercatinib(LOXO-292,商品名:Retevmo)上市,用於治療 RET 融合陽性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年患者,同時還獲批治療 RET 突變的晚期或轉移性甲狀腺髓樣癌(MTC),以及 RET 融合陽性的晚期或轉移性甲狀腺癌。

長期以來,市面上都缺乏特異性的 RET 靶向藥。攜帶 RET 突變的患者主要靠化療或多靶點靶向藥,不僅療效欠佳,而且副作用較大。而 Selpercatinib 是首個獲批的針對 RET 基因突變肺癌的精準療法,對於 RET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來說,這款新藥意義重大。

MET 抑制劑驚喜不斷

MET 是癌症的驅動基因之一,而 Met 基因異常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選擇性體細胞突變,如 MET 14 外顯子跳躍突變,MET 基因擴增和 MET 蛋白過表達等。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MET 突變約佔所有肺癌的 3-4%,其中以 Met 外顯子 14 跳躍突變多發。這種突變阻止了 c-MET 蛋白的降解,驅動 MET 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值得高興的是,今年上半年有兩款 MET 抑制劑上市,為 MET 14 外顯子跳躍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2020 年 3 月,全球首個口服 Met 抑制劑 Tepmetko(Tepotinib)在日本獲批上市,用於治療不可切除、Met 外顯子 14 跳躍突變的晚期或復發性 NSCLC 患者。

兩個月後,小分子 MET 抑制劑卡馬替尼(Capmatinib,前身為 INC280,商品名 Tabrecta)在美上市,用於治療攜帶 MET 基因外顯子 14 跳躍突變的晚期 NSCLC。這是 FDA 批准的首款、全球第二款針對 METex14 突變轉移性 NSCLC 的靶向療法。

另外,在近期結束的 ASCO 2020 會議上,國產沃立替尼(Savolitinib)II 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針對 MET ex14 跳躍突變的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獲批,它有望成為首個在國內上市的 MET 靶向藥。

ALK 突變耐藥難題破解

ALK 突變陽性肺癌是指 ALK 蛋白融合為驅動基因的 NSCLC,約佔所有 NSCLC 的 5%。針對 ALK 的靶向藥有效率較高,副作用不大,臨床治療效果較好。有研究表明,目前使用已有的一、二代 ALK 抑制劑治療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經超過 4 年,總生存期約 7 年!因此,ALK 突變也被稱為「鑽石突變」。

目前,已經有 5 款 TKI 獲批,一代 TKI:克唑替尼;二代 TKI:塞瑞替尼、阿來替尼;三代 TKI:蘿拉替尼。

今年,FDA 擴展了布加替尼(Brigatinib)的適應症,用於 ALK 陽性的轉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線治療。

EGFR 突變再添「猛將」

EGFR 突變中最常見的是 19 外顯子缺失和 21 L858R 突變,約佔 EGFR 突變的 90%。

此前,針對 EGFR 突變的一線治療已有 6 員「大將」,分別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達可替尼、奧希替尼。

今年 3 月,國家藥監局批准創新藥阿美替尼(阿美樂)上市,用於治療既往經 EGFR-TKI 治療後疾病仍進展,且 T790M 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這是全球第二個三代 EGFR-TKI 創新藥,為更多耐藥患者帶來長期、高質量生存的希望。

此外,5 月,FDA 批准了雷莫蘆單抗(Cyramza),聯合厄洛替尼作為攜帶 EGFR 19 外顯子缺失或 21 外顯子突變的轉移性 NSCLC 的一線治療。

HER2 突變迎來首個靶向藥

HER2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異常表現為擴增、過表達和突變 3 種形式。一直以來,針對治療肺癌 HER2 突變的藥物均未獲批。

2020 年 5 月,HER2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迎來首個精準靶向藥——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用於治療在鉑類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進展的 HER2 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好醫友指出:精準醫療「未來已來」,個體化的靶向治療成為臨床首選。不同的癌症驅動基因,用不同的靶向藥。而基因檢測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使得肺癌的潛在可治療靶點日益增多。

目前,較為常見的 EGFR、ALK、ROS1 等驅動基因,均有多款靶向藥獲批,給肺癌患者帶來更多選擇。但針對一些突變率低的特定驅動基因,如 RET、MET 等,臨床治療方案較少。

新靶向藥的上市,使得攜帶罕見突變基因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藥可醫。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


相關焦點

  • 2020年上半年獲批藥物一覽,實體瘤的這些重大突破值得關注!
    2020年上半年,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但美國FDA新藥評審依然沒落下。據好醫友統計,上半年有24款新藥獲批上市,30種藥物(含聯合療法)獲批治療多種實體瘤。
  • 喜大普奔,肺癌罕見突變基因有藥可用,國產新靶向藥重磅來襲
    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罕見突變,約佔所有NSCLC的 2.1%。在中國,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發生率約佔所有NSCLC的2.3%。目前,全球範圍內尚未批准任何針對EGFR 20號外顯子靶點的治療藥物,同時,現有的EGFR-TKI、化療和免疫療法對於攜帶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NSCLC患者臨床獲益有限,患者飽受疾病困擾,具有迫切的臨床治療需求。
  • 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2020年8月26日,FDA授予特普替尼優先審查資格,用於治療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MET ex14)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好消息是,目前這款廣譜抗癌藥已經來到國內,正式招募攜帶ROS1融合基因的非小細胞肺癌的這意味著,國內的患者也有機會免費接受國際抗癌新藥的治療。臨床新藥申請:客觀緩解率高達86%!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中晚期肺癌患者診治中一定聽過靶向治療,就是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再對症選用適合的藥物。然而,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可不是每個都有「靶向藥物」,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患者不僅經歷「無藥可用」的尷尬,診療過程也異常艱辛,不斷地在「試藥」和等待「新藥」中糾結,他們也被稱為 「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 肺癌治療傳來新消息,國產新靶向藥可用於罕見突變基因治療
    關於靶向藥,最近獲悉一個好消息:2020年10月15日,上海-武田中國宣布,其在研創新藥物Mobocertinib(TAK-788)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准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一次全身化療的攜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突變分子層面的理解取得了重要突破,分子亞型除了常見的EGFR、ALK、KRAS等驅動突變外,一系列全新靶點如罕見突變RET、ROS1、Her2、NTRK、BRAF等也逐漸被發現。  過去肺癌患者們僅需進行2-3個單項的基因檢測,如今也要拓展到數十項才能輔助醫生做出全面的治療方案了。
  • 精準靶向罕見RET突變,這款在研新藥有望帶來治療變革!
    根據該公司新聞稿,pralsetinib最早有望於2020年獲得美國FDA的批准上市。 罕見致癌基因的發現 RET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致癌基因。1985年,科研工作者在研究T細胞淋巴瘤的過程中首次發現了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基因。
  • 又一個肺癌靶向藥上市,這次針對的是罕見基因RET突變
    2020年9月4日,美國Blueprint Medicines宣布FDA加速批准普拉替尼用於治療成人轉移性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差不多同一時間,普拉替尼的中國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並被納入優先審評,有望成為國內首個肺癌RET靶向新藥。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其實這兩類致病基因患者加起來只有全部非小細胞肺癌的20%多一點,如果它們是陰性的,我們還有別的靶向藥可用嗎?或者說,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腫瘤驅動基因靶向藥,還有哪些新出現的藥物值得關注?小覓蜂這就幫你盤點一下。
  • 肺癌患者必讀:2020年上市的七大肺癌靶向和免疫新藥
    隨著醫學的發展,除了EGFR,非小細胞肺癌在分子水平包括 ALK,BRAF,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和ROS1等突變逐漸取得了更大突破,相比化療時代,靶向和免疫治療顯著提升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使晚期轉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至23〜27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14.6%以上。
  • 2020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盤點
    作為發病率與死亡率都排在全球首位的癌種,肺癌一直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因此肺癌的靶向藥研發及上市一直是所有癌症裡最多的,靠著一代一代的靶向藥活過五年十年的肺癌患者已經數不勝數。對於肺癌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整理了目前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已獲批的藥物治療,供大家參考。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肺癌MET突變靶向藥: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
    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三大肺癌MET突變靶向藥亮相!VISION研究顯示:Tepotinib治療MET14ex跳躍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6.5%。
  • 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正式成立,關注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2020年5月13日,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啟動會於線上召開,標誌著中國首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正式成立。大癌種群體下的「罕見患者」 據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發病人數為78.4萬,是我國第一大癌種。而非小細胞肺癌又是最常見的肺癌,大約佔肺癌患者總數的85%。隨著肺癌精準治療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肺癌靶向獲批上市,為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更好的選擇。
  • 肺癌中的鑽石突變——ALK突變,規律服用靶向藥可以長期生存
    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屬於肺癌中的「幸運兒」,而具有AKL突變的患者則是更加「幸運」。 ALK突變是肺癌中的鑽石突變,其靶向藥物的有效率遠遠高於EGFR突變的患者。
  • 靶向藥Adagrasib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第1/1b期和2期的結果顯示:Adagrasib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化療和一種PD-1/PD-L1免疫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達到了45%的客觀緩解率(ORR)和96%的疾病控制率(DCR)!
  • 靶向藥Adagrasib治療肺癌前景可期
    )中,也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副作用可控。卡斯楚博士指出,KRAS以往被認為是一種「無法成藥」的致癌基因,目前尚無靶向藥物獲批,被稱為「最難攻克的靶點」,也是目前腫瘤新藥研究領域的熱門靶點。但近兩年,KRAS靶向療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 靶向藥研究再出新成果,肺癌雙靶向治療有望代替化療,療效確切
    靶向藥物的問世讓很多具有敏感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獲得了生存期的極大延長,一代靶向藥耐藥後可以選擇用二代、三代靶向藥。研究顯示,一線直接使用奧西替尼可以獲得更長的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三代奧西替尼問世也有許多年了,使用人群逐漸增加,雖然效果不錯,但仍然無法擺脫耐藥的問題,第四代靶向藥還沒上市,奧西替尼耐藥之後到底怎麼辦?
  • 全球肺癌靶向藥再掀風暴!6大靶點,9大研究讓生存期強勢逆轉
    近期,肺癌靶向治療進展非常迅速,無論國內外,均有不少高效的靶向藥紛紛獲批上市或投入使用。就在2020年各大癌症大會上,肺癌靶向治療又引起新一波的關注,藥物靶點涵蓋EGFR、ALK、KRAS、MET、ROS1、RET等,接下來小編將給癌友們看看有哪些新型研究。
  • 劍指醫保,首個國產三代肺癌靶向藥降價50%!泰瑞沙遭挑戰
    來源:健識局文 | 健識局 陳廣晶編 | 健識局 嚴冬雪本文來源於《財經天下》周刊合作夥伴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肺癌靶向藥市場烽煙再起。多款產品放量醫保目錄已成創新藥新戰場肺癌靶向藥受到了醫保基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