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P53陽性不是好事,可能影響靶向藥效果,目前無破解方法

2021-01-13 騰訊網

我們經常在病理報告和免疫組化報告單中看到P53這個指標。也有網友諮詢過我,免疫組化P53+代表什麼。基因檢測報告中也會出現EGFR沒有突變而P53突變,或者EGFR和P53都有突變。

P53到底是什麼指標?

P53實際上是一個抑癌基因,由於P53基因編碼的蛋白條帶出現在Marker所示53KDa處,故命名為P53。P53號稱「分子警察」,它調控細胞周期,幫助細胞DNA損傷修復,如果某個細胞受損,又不能得到修復,則p53蛋白將參與啟動過程,使這個細胞發生凋亡,防止其癌變。突變的P53基因除了使抑癌功能喪失以外,一些突變還會賦予其新的活性,作為致癌基因的驅動因子。在人類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均發現了p53基因的突變,這是腫瘤中最常見的遺傳學改變,說明P53基因改變很可能是人類腫瘤產生的主要發病因素。

P53突變對肺癌靶向治療有何影響?

靶向治療為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帶來生存時間延長,然而我們在臨床上發現並不是所有EGFR基因突變患者都能從EGFR靶向治療中獲益。也就是說,即便有19、21靶點突變,靶向藥卻不一定有效果,這部分患者約佔所有EGFR突變患者的20%~30%,往往會在治療1個月後複查就出現進展,這就是原發耐藥。

P53突變是引起靶向藥原發耐藥最常見的因素,在所有非小細胞肺癌中,有50%病人存在P53突變,鱗癌和吸菸患者P53突變頻率高。

有研究表明,EGFR 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患者中,如果存在P53突變,那麼一二代靶向治療的疾病控制率顯著降低,P53突變患者的疾病進展風險是無突變患者的3倍。並且,P53外顯子8突變的患者反應最差,疾病控制率不到無突變患者的一半,疾病進展風險增加近9倍。也有回顧性研究發現,在接受一代EGFR靶向藥治療後,6個月內發生進展的患者相比24個月後發生進展的患者,P53突變的頻率更高。P53突變和未突變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在三代靶向藥奧西替尼中未發現,P53突變對三代EGFR靶向藥療效影響不大。

P53基因編碼的蛋白最早是1979年被發現,如今已超過40年,雖然有很多針對這個靶點的研究,但仍沒有相應的靶向藥問世。P53是抑癌基因,就決定了針對p53進行藥物研發的難度遠大於原癌基因的難度。p53可以說是人類癌症中最重要的靶點,期待p53靶向治療真正造福於患者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第四代ALK靶向藥來襲,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抗癌管家
    其一是因為這類基因突變的人群大約只有4%-7%,多為年輕的患者、女性患者、不抽菸的患者以及無EGFR和KERS突變的患者。雖然這類群體較少,但使用ALK抑制劑治療效果卻不錯。  如今第四代ALK靶向藥已經在路上,而已經獲批上市的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藥也不甘示弱,在今年的ASCO大會上,阿來替尼關鍵III期ALEX研究的最新數據公布,5年OS率突破62.5%,大放光彩!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 對於克唑替尼治療失敗後選擇阿來替尼的治療組,這部分患者的OS為88.44個月,總生存時間達到了7.4年!此次研究搜集的數據是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真實世界數據,ALK抑制劑使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成為一種「慢性病」。無獨有偶,在一代藥序貫二代藥的試驗中,另一項真實世界的研究數據也給肺癌患者帶來了令人驚喜的長生存期。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克唑替尼作為第一代ALK抑制劑早在2012年時就已獲批用於一線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Ⅲ期PROFILE 1014研究顯示克唑替尼一線治療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0.9個月。隨著二代ALK抑制劑上線,不斷刷新著ALK陽性患者一線治療的生存數據。
  • 肺癌患者三代靶向藥耐藥後的新選擇,是二代也是四代的怪藥
    肺癌靶向治療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這期間不斷創新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從靶向治療中獲益。在眾多的肺癌靶點中,有一個基因突變被稱為「鑽石突變」,這個基因是ALK基因。ALK是一種間變性淋巴瘤激酶,2007年科學家首次發現肺癌中存在著具有轉化活性的EML4-ALK基因重排現象,這種基因重排,可以促使肺癌的發生和進展。
  • 肺癌中的鑽石突變——ALK突變,規律服用靶向藥可以長期生存
    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屬於肺癌中的「幸運兒」,而具有AKL突變的患者則是更加「幸運」。 ALK突變是肺癌中的鑽石突變,其靶向藥物的有效率遠遠高於EGFR突變的患者。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2020 年 5 月,FDA 批准口服 RET 抑制劑 Selpercatinib(LOXO-292,商品名:Retevmo)上市,用於治療 RET 融合陽性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年患者,同時還獲批治療 RET 突變的晚期或轉移性甲狀腺髓樣癌(MTC),以及 RET 融合陽性的晚期或轉移性甲狀腺癌。長期以來,市面上都缺乏特異性的 RET 靶向藥。
  • 瑞金醫院盧敏團隊實質性獲得「靶向治療領域的聖杯」——p53靶向...
    p53在癌症中具有高達50%的突變率,意味著突變型p53靶向藥物理論上可用於全球50%的癌症患者上,該群體遠高於目前所有100個在臨床上使用的靶向藥物的適用群體的總合——2-13%癌症患者(Nature,2016;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因此,p53靶向藥物被科學界和工業界廣泛地稱為「靶向藥物的聖杯」。
  • 瑞金醫院盧敏團隊實質性獲得「靶向治療領域的聖杯」——p53靶向化合物
    p53在癌症中具有高達50%的突變率,意味著突變型p53靶向藥物理論上可用於全球50%的癌症患者上,該群體遠高於目前所有100個在臨床上使用的靶向藥物的適用群體的總合——2-13%癌症患者(Nature,2016;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因此,p53靶向藥物被科學界和工業界廣泛地稱為「靶向藥物的聖杯」。
  • 肺癌三代靶向藥耐藥,還有這些方法可延長生命
    靶向藥物的發展,是人類與腫瘤鬥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目前靶向治療已成為多種腫瘤領域重要的治療方式,也成為了很多肺癌患者的治療選擇。幸運的是,靶向藥的出現顯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不幸的是,靶向藥都會不可避免的產生耐藥性。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阿替利珠單抗:2020年5月19日,美國FDA批准阿替利珠單抗上市,作為一線單藥療法,治療PD-L1高表達(PD-L1≥50%),且無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晚期非鱗狀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分析
    這也是繼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之後,貝達藥業的第2款上市的創新藥,也是首個國產ALK抑制劑,至此又一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出現國內藥企的身影。我國是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的國家,非小細胞肺癌又佔據肺癌的85%左右。由於非小細胞肺癌前期發展緩慢,因此很多患者求醫並確診時已經中晚期或發生轉移。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從去年開始,佔據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比例最高的KRAS突變也有了靶向藥,並且獲得NCCN指南的推薦。EGFR敏感突變和耐藥T790M相關靶向藥涉及多代靶向藥,其中大多數已在臨床獲批使用。限於文章篇幅,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覓友可以回顧往期文章查閱。EGFR陽性肺癌患者如何選擇靶向藥?服用靶向藥耐藥怎麼辦?
  •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嗎
    肺癌早期多無症狀,幾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肺癌發生於支氣管黏膜上皮,近50年來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一些工業大城市中,肺癌發病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發病率也迅速增高,佔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
  • 尷尬的肺癌二代靶向藥:大部分人直接吃三代,但其實效果不錯
    尷尬的肺癌二代靶向藥:大部分人直接吃三代,但其實效果不錯 2020-01-16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昂貴的靶向藥到底對晚期肺癌患者有沒有用?專家告訴你
    肺癌已經成為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頭號強敵。很多患者而為了活下去找了很多治療的方法,通常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抑制以及靶向藥物治療。什麼是靶向藥物?對於普通藥物而言,通常在進入體內後僅有極少一部分才能夠真正作用於病變部位。
  • 肺癌患者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靶向藥,這一篇全都總結到了!
    很多肺癌患者應該明白它的上市對肺癌治療意味著什麼,它可以很好的緩解與治療晚期無法通過手術來有效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上,將近89%的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終都會發展為轉移性疾病,這時大部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而放化療副作用又比較大,這時候靶向藥的出現就可以很好地滿足這類肺癌患者的治療需求。
  • 肺癌患者必修課:核心基因靶點和靶向治療—抗癌管家
    從患者最大受益的角度來看,一線檢測(初診)應選又快又準又經濟的PCR方法檢測核心基因靶點,從而快速指導臨床用藥。那麼,肺癌靶向治療的核心基因靶點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為大家梳理目前肺癌靶向治療的核心基因靶點和對應的靶向治療。1、 EGFR基因突變EGFR是亞裔非小細胞肺癌(NSCLC)人群中最常見的驅動基因,其突變頻率約為30%-50%。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二、非小細胞肺癌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有適用的靶向藥。
  • 專家點評Cancer Cell丨 盧敏等實質性獲得靶向藥物的聖杯—— p53...
    p53在全球約一半癌症患者發生突變,意味著p53靶向藥物理論上可用於全球約50%的癌症患者,該群體遠高於目前臨床使用的一百多個靶向抗癌藥適用群體的總合——2-13%癌症患者(Prasad,Nature,2016;Tannock,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 不是所有惡性腫瘤都適合靶向治療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一段老太太與警察的對話讓人淚目:「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這句話道出的,是癌症患者對生的渴望。電影從始至終提到的藥物就是現實版的治療腫瘤的靶向藥。很多腫瘤患者將靶向藥視為唯一救命稻草。    中國知名腫瘤專家、青島大學附院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於壯教授,每個周五上午是他在青大附院市南院區的專家門診,一上午他要接診30餘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