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2020-12-01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受訪專家:

虞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教授

滕曉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教授

泌尿系統腫瘤是威脅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見「殺手」,其中,膀胱癌作為泌尿系統第一大惡性腫瘤,位列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七1,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膀胱癌中約90%以上為尿路上皮癌2。

長期以來,尿路上皮癌面臨確診晚、易復發、治療手段有限等困境,在泌尿系統腫瘤中,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預後生存率遠低於前列腺癌和腎癌。但最近有了好消息,以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及其配體(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尿路上皮癌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提升了臨床療效並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近日,羅氏診斷PD-L1 (SP263)抗體檢測(免疫組織化學法)作為國內首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伴隨診斷在華獲批上市,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啟尿路上皮癌免疫診療時代。

圖:PD-L1 (SP263)伴隨診斷上市儀式

膀胱癌治療困境:易轉移、易復發、預後差

由於膀胱癌患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體徵,約10%~15%的膀胱癌患者在初次確診時已發生轉移,且約50%經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後出現復發或轉移;對於轉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是含鉑類藥物的聯合化療方案,即一線治療,其總體反應率為50%左右,由於化療藥物敏感性下降等原因,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發生疾病進展,中位生存時間約為14個月,五年生存率僅5%~20%2。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虞巍教授介紹道:「近年來,許多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治療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尿路上皮癌因具有易轉移、易復發等特點,且對於經標準化療方案失敗的患者二線治療方案選擇有限,患者長期生存率多年來一直沒有太大的改善。隨著越來越多免疫治療臨床試驗得出積極數據,尿路上皮癌的治療迎來了新的突破口。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顯著降低了晚期及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總生存率得到明顯提升。3」

不同於傳統化療手段,基於PD-1/PD-L1抑制劑的免疫治療通過增強或正常化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抑制和殺傷腫瘤細胞,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4,是當前最具前景的腫瘤精準醫療發展方向之一。

「免疫療法作為晚期及轉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方案,能夠為一線治療失敗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獲益。」虞巍教授指出,「除此之外,不同的免疫治療聯合方案和標誌物篩選策略在一線和新輔助方面的研究仍在探索,未來也期待有充足證據能支持更前線的治療獲益。」

免疫療法不是人人都能用,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尿路上皮癌患者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研究顯示,若對患者不加選擇地使用PD-1/PD-L1抑制劑進行治療,其整體有效率仍然偏低5,6。因此,臨床亟需通過合適的生物標誌物檢測預估患者的免疫治療潛在獲益情況,從而篩選出真正可能獲益的患者給予治療。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滕曉東教授強調:「精準診斷是精準醫學的先決條件。多項研究證實,PD-L1高表達患者的免疫治療獲益更明確,PD-L1表達水平的精準評估對於療效評估、避免低效或無效的臨床診療決策至關重要。作為腫瘤個體化醫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PD-L1伴隨診斷在免疫治療臨床病理實踐中扮演日益凸顯的重要角色,相應的標準化要求也越來越高。」

目前,免疫組織化學法(IHC)是臨床實踐中唯一經試驗驗證、法規審批用於伴隨診斷級別評估PD-L1表達水平的方法學7,8。與此同時,作為病理實驗室常規開展的成熟項目,IHC相較其它方法學具有較明顯的經濟、快速、易於開展的優勢。

「作為國內首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伴隨診斷,期待PD-L1 (SP263)的上市能推動尿路上皮癌免疫診療實踐,積累更充分的實踐證據。」滕曉東教授評價道,「免疫治療的發展正迅速改變著多種腫瘤的診療模式,在為臨床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的同時也對病理診斷提出了更多挑戰。PD-L1的表達不同於傳統靶向治療相關標誌物有或無的特徵,往往具有連續性和不同部位可能存在異質性的特點。PD-L1檢測標準的統一和結果的準確涉及檢測體系的選擇、實驗室質控的評估以及判讀共識等等9,10,相應規範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圖:PD-L1 (SP263)獲批伴隨診斷涉及整個檢測體系

據悉,PD-L1 (SP263)伴隨診斷是當前國際上關聯免疫治療藥物最多的伴隨診斷,涵蓋兩款尿路上皮癌及三款非小細胞肺癌PD-1/PD-L1抑制劑8,10,11,12。「尿路上皮癌是PD-L1 (SP263)伴隨診斷在中國上市的首個適應症,適用於羅氏診斷BenchMark全自動IHC染色平臺。相信隨著今後該檢測的更多適應症在中國獲批,更廣大患者有望從中獲益。」羅氏診斷中國總經理姚國樑先生表示。

本文參考資料:

1. 鄭榮壽,孫可欣,張思維等.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腫瘤雜誌,2019,41(1):19-2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膀胱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

3. Fradet Y,Bellmunt J,Vaughn D J et al. Ann. Oncol. 2019 May 03.

4. Bellmunt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6:1015-1026.

5. osenberg et al. Lancet 2016

6. Apolo et al. ASCO GU 2016

7. Tsao, MING SOUND, et al. IASLC atlas of PD-L1 immunohistochemistry testing in lung cancer. Aurora, CO: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2017)

8. 2018 ESMO handbook of immune-oncology.

9. Prince, Spasenija Savic, and Lukas Bubendorf. Predictive potential and need for standardization of PD-L1 immunohistochemistry. Virchows Archiv 474.4 (2019): 475-484.

10. Lantuejoul, Sylvie, et al. PD-L1 Testing for Lung Cancer in 2019: Perspective From the IASLC Pathology Committee.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9).

11. VENTANA PD-L1 (SP263) Assay (CE IVD) Package Insert.

12.

原標題:《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尿路上皮癌一線免疫治療新進展,Avelumab奏響一線維持治療最強音
    絕大多數腎盂癌、輸尿管癌和膀胱癌都起源於尿路上皮,統稱為「尿路上皮癌」,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膀胱癌。據全球癌症統計數據,膀胱癌已成為全球第10大常見腫瘤[1]。現階段,基於鉑類的化療方案仍是晚期UC患者治療的首選策略。化療雖然初始應答率高,但實現完全緩解的比例低,多數患者會在接受治療的9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2]。晚期UC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約5%[3]。
  • 免疫治療後,膀胱癌竟「超進展」?!美國腫瘤專家權威解析
    在我國,膀胱癌的新發患者數和死亡數均為泌尿系腫瘤第一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免疫療法給越來越多的膀胱癌患者帶來新希望,現年57歲的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2年前,她被診斷出患有膀胱尿路上皮癌。
  • 醫學前沿丨膀胱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今年6月,基於驗證性3期JAVELIN Bladder 100研究的結果,美國FDA已批准將Bavencio治療UC適應症由加速批准轉為完全批准:用於接受一線含鉑化療病情沒有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患者的維持治療。
  • 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
    原標題: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近日,由中華肺癌學院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臻知篤行,呼吸與共——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全國啟動會在上海召開。目前,免疫聯合治療是小細胞肺癌中更有發展前景的治療策略,《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將PD-L1免疫抑制劑聯合化療,列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方案。
  •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阿斯利康PD-L1抑制劑Im...
    PACIFIC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免疫治療,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風險,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PFS)為16.8個月,3年總生存率(OS)更是高達57%。
  • 膀胱癌免疫治療重大突破!羅氏Tecentriq聯合含鉑化療一線治療III期...
    2019年08月06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宣布,評估PD-L1腫瘤免疫療法Tecentriq(atezolizumab)一線治療尿路上皮癌(UC)的III期臨床研究IMvigor130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共同主要終點。
  •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幾乎所有的膀胱癌均是從最內層——黏膜層起始的。緊靠黏膜層的是一薄層結締組織、血管和神經,然後是厚厚的肌層,最外層是脂肪結締組織組成的漿膜層,將膀胱與附近其他器官分開。腫瘤在生長過程中會從最內層開始逐漸向外侵襲。其穿透侵襲的層數越多,腫瘤越為晚期,越難以治療。膀胱癌已侵襲肌層且發生轉移的患者預後明顯差於腫瘤分級較低、僅局限於膀胱壁內層的患者。
  • 膀胱癌PD-L1千人免費檢測項目在廣州啟動
    「劫持」後,使它成為自身的「隱身衣」,令免疫系統無法識別癌細胞,從而無法對癌細胞發起攻擊,久而久之癌症得以進展。經研究證實,PD-L1與晚期膀胱癌密切相關,可能是促進疾病進展的一個因素,PD-L1水平越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越短。由於研究結果發現,PD-L1高表達患者具有更高獲益,因此PD-L1檢測在膀胱癌的治療中至關重要,不僅可以預測膀胱癌患者的治療預後,還有助於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 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NMIBC)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新...
    該研究中,卡介苗無應答高風險NMIBC定義為:儘管接受足夠的卡介苗治療但仍存在持續性疾病,接受足夠的卡介苗治療並經歷初始無瘤狀態後疾病復發,接受卡介苗單次誘導療程後病情進展至T1疾病。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三周一次靜脈輸注200mg固定劑量Keytruda治療,直至不可接受的毒性、持續性或復發性高風險NMIBC或疾病進展。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歐狄沃是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制劑▪歐狄沃是首個經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可顯著改善頭頸部鱗癌患者生存期
  • 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首個PD-L1單抗在...
    肺癌的病期決定患者的預後,而準確的臨床分期是制定肺癌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治療前判斷患者的分期,選擇不同的治療策略是肺癌診療的關鍵。2019年12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商品名:英飛凡),用於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
  • 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NMIBC)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在...
    2019年12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FDA已受理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的一份補充生物製品許可申請(sBLA)並授予了優先審查。
  • 膀胱癌(MIBC)新輔助治療!阿斯利康Imfinzi+Lynparza(英飛凡+利普卓...
    (MIBC)新輔助治療中展現強勁療效:病理學完全緩解率(pCR)達到了50%。考慮到這一點,關於療效的數據非常有趣,因為50%的pCR率在新輔助治療中優於其他療法。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確定這一組合對分子特徵的影響,但目前正在分析生物標誌物數據,預計將在馬德裡ESMO2020年會以上公布。」
  • 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突破,PD-L1抑制劑「I」藥獲批一線用藥
    2020年3月30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阿斯利康的PD-L1抗體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durvalumab)新適應症,聯合化療用於未經系統治療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
  • 小細胞肺癌治療40年後迎來新方案,「免疫時代」下各巨頭掀起爭奪戰
    連續5天的第35屆癌症免疫治療學會年會(SITC 2020)已進入倒計時,海內外諸多藥企都搶先展示了自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進展。跨進免疫時代,各巨頭PD-1/PD-L1開啟比拼近年來,隨著免疫治療的迅速發展,人類對抗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新篇章已經拉開序幕。韓寶惠指出,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多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等。
  • 為深部腫瘤診療提供新方案 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獲進展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29日報導:光動力療法是一項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活化治療腫瘤疾病的一種全新方法。近期,上海光機所團隊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技術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深部腫瘤治療。這一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Nanoscale[Nanoscale, 2019, 11, 3386]上。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1日電 (王鵬)記者11日從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分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日前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擴大適應症至頭頸部鱗癌,這標誌著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 「肺癌之王」有剋星,免疫治療開啟了肺癌治療新紀元
    免疫治療成為小細胞肺癌治療推薦方案 免疫治療是指通過藉助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以摧毀腫瘤細胞的一系列免疫相關治療方式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多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 CASPIAN研究是2019年SCLC免疫治療領域的一大重磅收穫,在impower133研究的基礎上再次證實免疫聯合化療作為一線治療可以改善廣泛期SCLC的總生存。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2020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的是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知道嗎?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 新指南、新航向:《2020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即將正式公布!
    為了更好地幫助臨床醫生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同時促進臨床規範診治進程,自2016年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發布了一系列的惡性腫瘤指南並逐漸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腫瘤系列診療指南。首部《2020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也將於6月7日揭開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