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2021-01-15 中國新聞..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1日電 (王鵬)記者11日從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分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日前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擴大適應症至頭頸部鱗癌,這標誌著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病的頭頸部腫瘤患者超過13.5萬,死亡病例約為7萬,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頭頸部鱗癌患者中,約50%會出現復發且多發生於2年內。對於一線治療失敗的復發性或轉移性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僅3.6%。

  此外,由於頭頸部腫瘤位置特殊,傳統療法與腫瘤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壞頭頸部器官功能,影響患者語言及進食,導致其營養攝取、心理健康與社會功能顯著受損。

  記者了解到,歐狄沃於2018年6月率先在中國獲批用於經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頭頸部鱗癌是歐狄沃經中國藥監部門優先審評審批後予以批准的第二項適應症。伴隨該項獲批,歐狄沃成為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制劑,標誌著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正式邁入了免疫治療新時代。

  「歐狄沃是首個經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單藥治療可顯著改善復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癌生存預期與生活質量的免疫腫瘤藥物。」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頭頸腫瘤專委會主委、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兼一期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郭曄教授表示,這將引領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的變革。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馬駿教授同樣表示,歐狄沃此次獲批將突破中國頭頸部鱗癌數十年未有新藥出現的困境。「我相信免疫腫瘤治療在未來將與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齊頭並進』,為中國頭頸部鱗癌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選擇。」

  據悉,歐狄沃目前已在全球超過65個國家及地區獲批18個適應症,涵蓋肺癌、頭頸部鱗癌、胃癌、肝癌、腎癌、結直腸癌、尿路上皮癌、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胸膜腫瘤在內的10個瘤種,惠及超過30萬名患者。(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相關焦點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歐狄沃是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制劑▪歐狄沃是首個經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可顯著改善頭頸部鱗癌患者生存期
  • 免疫治療藥物為食管鱗癌開啟治療新篇章
    近日,全球首個獲批食管癌免疫治療的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獲批,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10)的、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治療。這是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5個適應證,之前獲批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
  • ...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腫瘤免疫學說的發展經歷了百年沉浮,直到2018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問世,腫瘤治療才真正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已有研究開始嘗試免疫治療聯合其它的腫瘤治療方式(如化療、放療、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等)以改善免疫治療的效果。現已發現某些化療藥具有免疫治療的功效。但由於應用化療藥物特別是大劑量長期應用時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尋找毒副作用小並且又能改善免疫治療效果的藥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 撥開雲霧見月明:頭頸部腫瘤免疫治療的得與失
    在2020年V1版的NCCN頭頸部腫瘤指南更新中,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一線治療的優選方案上,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方案也僅在CPS≥20人群中才作為一類證據進行推薦,CPS≥1人群中僅作為
  • 王潔教授專訪:肺鱗癌免疫治療首個成功的中國III期研究——盤點肺鱗癌免疫治療的成功與失敗
    自2000年起,NSCLC開啟了依據組織類型治療的模式,鱗癌和非鱗癌分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回顧治療發展歷程,相比非鱗癌,鱗癌治療的進展不盡如人意。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抗血管生成藥物領域,針對鱗癌的探索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非鱗癌廣泛應用的貝伐珠單抗早期也曾探索治療鱗癌,因為有出血和咯血的嚴重毒性,後期研究排除了鱗癌。
  •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國,免疫治療將加速治療突破
    為何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國?近年來,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在高發癌種及高致死癌種上具有顯著差異。以我國高發、特發的消化道腫瘤——食管癌為例,我國每年新發約24.6萬例,死亡約18.8萬例。
  •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納武單抗在完成Ⅰ期安全評估後,一項Ⅱ期試驗招募 117 例二線及以後治療狀態的晚期肺鱗癌患者接受納武單抗單藥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達 14.5%,中位生存期(mOS)為 8.2 個月,一年生存率(OSR)為 40.8%。
  •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季彤:頭頸部骨肉瘤的診斷與治療
    頭頸部骨腫瘤常用的標本採集方法為帶芯穿刺活檢以及細針穿刺,腫瘤性成骨、破骨是此類疾病鏡下的主要病理學表現。免疫組化檢查有助於與其他骨腫瘤相鑑別。頭頸部骨肉瘤的免疫組化典型特徵為Vimentin瀰漫陽性、Ki67高表達,這也是頭頸部骨肉瘤與其他骨腫瘤的重要區別。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腺癌,靶向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肺鱗癌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驅動基因,肺鱗癌患者的治療仍然停滯於化療時代,以吉西他濱或紫杉醇等細胞毒類藥物聯合鉑類的雙藥化療方案為主,有效率較低,僅有30%左右,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4-5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
  • 肺癌免疫治療中國人群研究數據發布—新聞—科學網
    肺癌患者中,肺鱗癌約佔30%~40%。 在11月23日新加坡舉行的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大會(ESMO Asia)上,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代表中國13家醫學中心,報告了KEYNOTE-407中國人群擴展研究數據結果,這也是首次報導中國晚期肺鱗癌人群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三期研究數據。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引言:不斷發展的免疫療法(上海市胸科醫院 王家明)過去幾年,癌症免疫領域發展迅速,免疫治療可以說是其中發展最為迅猛,療效最為確切的新療法。其是一種通過增強免疫系統中某些成分的活性,或者解除癌症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來達到對抗癌症目的的治療方式,屬於生物治療的一種。
  • 新一代治療性細胞試驗成「潛力股」,免疫治療新風口
    腫瘤免疫治療面臨新挑戰由此可見,儘管當前腫瘤免疫治療很火,但需要解決的難點也很多。今年tiragolumab聯合Tecentriq一線治療PD-L1陽性NSCLC患者的Ⅱ期試驗給出了驚喜。而B7家族以B7-H3為靶點的藥物第一批進入臨床階段,並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結果。此外,T細胞導向療法近年迅猛發展,2014年BiTE結構blinatumomab獲批用於治療費城染色體陰性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開啟雙抗時代。這些新興策略指向著一個新未來。
  • 日本:利用iPS細胞嘗試治療頭頸部癌症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於移植的免疫細胞由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首次嘗試利用iPS細胞治療癌症。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日本共同社等22日報導,千葉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本月14日對一名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實施了自然殺傷T細胞(NKT細胞)移植手術。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記者 | 謝欣1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第一大癌種,每年全球約有170萬人死於肺癌,而在國內這一數字是62.6萬,每年肺癌新發病例達78.1萬例,相當於平均每10分鐘就有15人罹患疾病。預測到2020年,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超過80萬和70萬。
  • 卡瑞利珠單抗實現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江蘇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和/或含奧沙利鉑系統化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標誌著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 沈毅弘教授採訪:免疫治療引領治療新時代,雙特異性抗體可能為治療...
    沈毅弘教授採訪:免疫治療引領治療新時代,雙特異性抗體可能為治療突破點
  • 健康|國內首個頭頸部鱗癌的免疫一線治療獲批 頭頸癌迎來治療新突破
    ,成為國內首個頭頸部鱗癌的免疫一線治療。據估計,2018 年中國新確診的頭頸癌患者數超過 13.7 萬,因頭頸癌死亡的病例數接近 7 萬。早期頭頸部鱗癌可以通過手術或放療讓部分患者達到根治的效果。但是近八成頭頸部鱗癌患者,確診時已經處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階段,需要綜合性治療和藥物治療的加入。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近日,羅氏診斷PD-L1 (SP263)抗體檢測(免疫組織化學法)作為國內首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伴隨診斷在華獲批上市,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啟尿路上皮癌免疫診療時代。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顯著降低了晚期及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總生存率得到明顯提升。3」不同於傳統化療手段,基於PD-1/PD-L1抑制劑的免疫治療通過增強或正常化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抑制和殺傷腫瘤細胞,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4,是當前最具前景的腫瘤精準醫療發展方向之一。
  • 肝癌領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專家:腫瘤治療已經進入免疫治療時代
    據悉,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在我國是高發惡性腫瘤,每年新檢出病例佔全球一半以上,致死率居高不下該項研究為肝癌免疫治療所作的理論貢獻自不必說,當中揭示的復發性肝癌單細胞測序技術為微觀解讀細胞的行為與免疫機制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使得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復發腫瘤的免疫特性,從而有可能從腫瘤復發監控和用藥方面更好地應對。
  • 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早期介入獲益明顯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是全球肺癌第一大國,發病與死亡人數約佔全球的40%。隨著肺癌治療的新藥物和新技術不斷湧現,患者5年生存率正在大大提升。而近年橫空出世的免疫治療,更是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