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藥物為食管鱗癌開啟治療新篇章

2020-12-04 新民晚報

食管鱗癌近半個世紀以來沒有新藥上市的局面終於被打破。近日,全球首個獲批食管癌免疫治療的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獲批,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10)的、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治療。這是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5個適應證,之前獲批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

在中國,食管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約佔全球的一半。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及KEYNOTE-181研究的中國牽頭人沈琳教授指出,病理類型和難治程度是中國食管癌和西方食管癌的兩大顯著差異,西方國家食管腺癌高發,95%以上的中國食管癌都是食管鱗癌;中國食管癌60%-70%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手術切除的機會,傳統治療方式只有放化療,而中晚期患者大多存在吞咽困難、營養不良的問題,放化療療效不盡如人意,晚期轉移性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約4.8%。

很多用於食管腺癌療效不錯的化療或靶向藥物,用於食管鱗癌卻屢屢碰壁,以至於食管鱗癌近半個世紀以來沒有新藥上市,中國食管癌亟需可以改善長期生存獲益的新藥新療法。

腫瘤免疫治療通過喚醒人體免疫系統來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PD-L1表達越高,從免疫治療中獲得腫瘤緩解和長期生存的概率也越高。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食管癌患者中的療效突出,腫瘤表達PD-L1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治療客觀緩解率接近標準化療的4倍;且有部分患者可達到完全緩解,意味著應用免疫治療後有部分患者腫瘤可以完全消失。腫瘤表達PD-L1食管癌患者治療1年時,使用帕博利珠單抗的患者有超過一半的患者可以存活;而且K藥的3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化療的一半,意味著更好的長期預後。基於這些數據,K藥成為唯一一個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和CSCO(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食管癌指南雙指南推薦的用於復發性食管鱗癌的免疫治療。

(潘嘉毅)

相關焦點

  • ...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出現,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但由於腫瘤異質性特別是腫瘤組織中的微環境等因素,不同腫瘤類型乃至同一腫瘤類型中的不同病人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不同,導致治療效果截然不同,研究顯示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30%,尚有相當比例患者未能從中獲益。如何提高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是目前腫瘤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1日電 (王鵬)記者11日從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分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藥物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日前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擴大適應症至頭頸部鱗癌
  • 王潔教授專訪:肺鱗癌免疫治療首個成功的中國III期研究——盤點肺鱗癌免疫治療的成功與失敗
    自2000年起,NSCLC開啟了依據組織類型治療的模式,鱗癌和非鱗癌分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回顧治療發展歷程,相比非鱗癌,鱗癌治療的進展不盡如人意。抗血管生成藥物在抗血管生成藥物領域,針對鱗癌的探索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非鱗癌廣泛應用的貝伐珠單抗早期也曾探索治療鱗癌,因為有出血和咯血的嚴重毒性,後期研究排除了鱗癌。
  •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國,免疫治療將加速治療突破
    食管癌專委會顧問、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遺傳學研究室主任柯楊教授認為:「與西方國家高發的食管腺癌不同,在中國九成以上患者都是食管鱗癌,鱗癌與腺癌之間的差異很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同為食管癌,但卻是兩種疾病,而且中國食管癌是多因素影響下非常複雜的一種疾病。」針對「中國特色」食管鱗癌,我們怎麼辦?
  • 科學家研究發現克服CDK46抑制劑耐受治療食管鱗癌
    首次揭示了Fbxo4-cyclin D1調節失常可促進食管鱗癌細胞產生穀氨醯胺依賴,此特性可被靶向治療食管鱗癌並能有效克服CDK4/6抑制劑耐受。  該研究發現Fbxo4失活突變及cyclin D1-CDK4/6活性升高可促進食管鱗癌細胞產生穀氨醯胺依賴。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細胞治療、溶瘤病毒、治療性抗體、癌症疫苗以及免疫系統調節劑等。這是一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治療方式,在手術及放化療等傳統療法之外,開闢了新的戰場,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研發最早並且也是最成熟的CTLA-4及PD-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及黑色素瘤領域已逐漸成為一線治療藥物。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
    作為中國首個免疫腫瘤藥物,歐狄沃於2018年6月率先在中國獲批用於經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頭頸部鱗癌是歐狄沃經中國藥監部門優先審評審批後予以批准的第二項適應症。伴隨該項獲批,歐狄沃成為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制劑,標誌著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正式邁入了免疫治療新時代。
  • 信迪利單抗有望衝破鐵三角 或躋身食管癌免疫第四大藥物
    然而,無論是食管鱗狀細胞癌還是食管腺癌對傳統治療具有內在抗藥性,一線化療治療反應有限,靶向藥物在食管癌治療中的應用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改善食管癌預後。免疫治療給其他瘤種帶來革命性的治療變化,食管癌免疫治療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目前CSCO指南推薦帕博利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作為食管癌二線免疫治療藥物,構成了免疫治療鐵三角。
  •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全覽:國產PD-1 VS 進口PD-1
    (一)肝癌一線:兩大國產、三大進口免疫聯合廝殺慘烈 1.首個一線免疫療法「T+A」,正式開啟肝癌免疫聯合靶向一線新時代!,這是我國首個獲批治療晚期食管癌的國產免疫藥物。
  • 食管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一、不同的食管癌亞型與不同的治療措施食管癌有兩種最為常見的組織學亞型,分別為食管腺癌(英文簡寫EAC)和食管鱗狀細胞癌(英文簡寫ESCC)。吸菸、飲酒和ALDH2基因突變是導致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原因,而肥胖和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原因。這兩種主要亞型的治療措施是不同的,很多藥物臨床試驗入組前,也需要明確患者究竟屬於哪一種亞型。
  • 抗鱗癌藥物治療方案簡述
    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又分為鱗癌、腺癌和大細胞癌。由於目前針對鱗癌的靶向藥物非常缺乏,藥物能夠提高的總生存期也很有限,鱗癌大概是幾種肺癌類型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本文就要介紹一下,目前為止,針對鱗癌在臨床試驗中呈現出陽性結果的通用藥物治療方案;並對這些藥物的作用機理作以簡要闡釋。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腺癌,靶向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肺鱗癌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驅動基因,肺鱗癌患者的治療仍然停滯於化療時代,以吉西他濱或紫杉醇等細胞毒類藥物聯合鉑類的雙藥化療方案為主,有效率較低,僅有30%左右,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4-5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
  • 卡瑞利珠單抗實現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江蘇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和/或含奧沙利鉑系統化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標誌著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 父親確診食管癌IV期,治療四個月後腫瘤消失
    食管癌主要有兩種病理類型:鱗癌和腺癌,鱗癌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食管鱗癌佔中國食管癌的90%以上。早期食管鱗癌的症狀一般比較隱匿,在臨床上首次確診的食管鱗癌患者中,90%以上的都是中晚期患者,中晚期食管鱗癌自然生存期是7-8個月。儘管外科技術和理念不斷進步,但食管鱗癌經手術治療後的預後還是較差,5年生存率為4%-40%。術後的預後受腫瘤的位置、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和分化程度等的影響。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較2014年380.4萬增加12.5萬,增長率為3.2%。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7.5人被確認為癌症。從這些數據就足以說明對手的「兇猛」,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對癌症病因、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
  • 撥雲見日終有時|免疫治療療效預測標誌物之RCCEP
    近年來,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在國內外臨床試驗和應用中的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得顯著的療效,ICIs被證實為一種廣譜、有效、作用持久且相對安全的抗腫瘤治療藥物1。
  •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 實習記者 李曌懿)近些年來免疫治療在肺癌的治療領域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截至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共有8種,分別是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單抗、德瓦魯單抗、阿替利珠單抗、信迪利單抗、替雷利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特瑞普利單抗。
  • 今年醫學諾貝爾獎盤點——腫瘤免疫治療的機遇與挑戰
    1978年腫瘤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技術的誕生,20世紀90年代INF-α用於腫瘤的輔助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經歷了狂熱期(1978-1985)、質疑期(1985-1997)和復甦期(1997-2010),直到抗CTLA4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獲批用於晚期黑色素瘤治療。
  • 讓免疫治療不再拖垮一個家庭
    免疫治療尤其適合非實體腫瘤,目前在實體瘤中如:肺癌、尿路上皮癌、腎癌中也顯示出了卓越的療效。然而,PD-1/PD-L1抑制劑的年治療費大部分仍在10萬元以上,因其昂貴的費用導致部分患者「望而卻步」,最終錯過使用免疫治療的最佳時機。針對於目前腫瘤患者對於免疫治療需求日益趨增的現狀,免疫藥物可以說是此次醫保談判的「重中之重」。
  • 康方生物-B(09926.HK):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在中國...
    格隆匯 12 月 2日丨康方生物-B(09926.HK)發布公告,公司核心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號:AK104)在中國用於經標準治療後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的註冊性II期臨床試驗完成患者篩選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