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鱗癌近半個世紀以來沒有新藥上市的局面終於被打破。近日,全球首個獲批食管癌免疫治療的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獲批,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10)的、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治療。這是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5個適應證,之前獲批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
在中國,食管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約佔全球的一半。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及KEYNOTE-181研究的中國牽頭人沈琳教授指出,病理類型和難治程度是中國食管癌和西方食管癌的兩大顯著差異,西方國家食管腺癌高發,95%以上的中國食管癌都是食管鱗癌;中國食管癌60%-70%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手術切除的機會,傳統治療方式只有放化療,而中晚期患者大多存在吞咽困難、營養不良的問題,放化療療效不盡如人意,晚期轉移性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約4.8%。
很多用於食管腺癌療效不錯的化療或靶向藥物,用於食管鱗癌卻屢屢碰壁,以至於食管鱗癌近半個世紀以來沒有新藥上市,中國食管癌亟需可以改善長期生存獲益的新藥新療法。
腫瘤免疫治療通過喚醒人體免疫系統來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PD-L1表達越高,從免疫治療中獲得腫瘤緩解和長期生存的概率也越高。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食管癌患者中的療效突出,腫瘤表達PD-L1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治療客觀緩解率接近標準化療的4倍;且有部分患者可達到完全緩解,意味著應用免疫治療後有部分患者腫瘤可以完全消失。腫瘤表達PD-L1食管癌患者治療1年時,使用帕博利珠單抗的患者有超過一半的患者可以存活;而且K藥的3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化療的一半,意味著更好的長期預後。基於這些數據,K藥成為唯一一個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和CSCO(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食管癌指南雙指南推薦的用於復發性食管鱗癌的免疫治療。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