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成功六年!父親確診食管癌IV期,治療四個月後腫瘤消失

2021-01-15 騰訊網

作為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預後要如何改善?

中國特色癌--食管癌

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在中國十大惡性腫瘤中,其發病率佔第3位,死亡率佔第4位。食管癌主要有兩種病理類型:鱗癌和腺癌,鱗癌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食管鱗癌佔中國食管癌的90%以上。早期食管鱗癌的症狀一般比較隱匿,在臨床上首次確診的食管鱗癌患者中,90%以上的都是中晚期患者,中晚期食管鱗癌自然生存期是7-8個月。儘管外科技術和理念不斷進步,但食管鱗癌經手術治療後的預後還是較差,5年生存率為4%-40%。術後的預後受腫瘤的位置、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和分化程度等的影響。目前,對食管術後預後的評估,主要依靠TNM分期,但其具體分期的一些內容和標準仍存在爭議。

1、臨床TNM分期的作用最關鍵

在諸多影響生存的因素中,TNM分期能較全面的反映腫瘤浸潤的廣度和深度,是判斷預後的主要依據。我國學者曾報告9107例食管癌外科手術後5年生存率與不同分期的差異,I,II,III,IV期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90%,50%,35.8%和16.9%。

由於大多數的食管癌在診斷時已為晚期,即使能行手術治療其TNM分期也較晚。根據病變的侵犯深度和淋巴結受侵情況能很準確地判斷其預後,能夠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食管癌生存時間的關鍵。

2、病理分化和組織分型

病理分化程度和預後密切相關。資料顯示腫瘤的高,中,低分化10年的生存率有明顯不同,分別為38.8%,17.86%,8.96%。分化程度的高低與腫瘤浸潤的深度和淋巴結轉移情況關係密切,與這些因素對預後的影響是相一致的。

食管癌的病理組織分型主要有鱗癌,腺癌,小細胞癌,類癌等,在我國鱗癌佔90%以上,其次為腺癌。雖有報告認為腺癌的生存率低於鱗癌,但一般無顯著性差異。低分化小細胞癌的預後最差,生存期較其他病理類型的食管癌低。

3、腫瘤的大小

食管癌腫瘤的大小直接關係到手術的切除率,生存率與腫瘤的大小呈現負相關。我國學者報告169例食管癌術後,病變長度3cm的5年生存率28.9%,>15cm的3年生存率0%.

4、治療方法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食管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MDT),單一的治療方法生存期遠不及綜合治療手段,這已在癌症治療領域形成共識。很明顯對不同時期的食管癌所採取的治療方法將決定食管癌的預後。早期食管癌手術治療依然是首選的治療,但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近年來晚期食管癌切除病例增多,切緣殘留明顯增加而影響預後,這就需要放化療的聯合治療來進一步改善這個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我不想放棄,我想再孝順父親多幾年

我常年出差在外,很少回家和家人相處,沒想過父親會突然患上癌症。2006年3月, 我帶著父親走了多家在廣東的醫院,做了多種檢查,確認得了食管癌IV期。

父親知道後說不治了,掙了一輩子的錢好不容易條件好了,怕把家拖垮了。但是人沒有,家就不完整了,我還要多孝順他好多年。在我的勸阻下,父親答應了接受治療,在主治醫生的建議下,父親接受了化療,控制效果不好,甚至癌細胞已經有往肺部轉移的跡象。我四處託關係找專家幫忙,在一位北京的教授那裡得到了日本免疫治療的治療方案,聯合兩國醫生共同治療。就這樣,從未踏出國門的父親開啟了4個多月的赴日治療。

接受治療的第二個療程,父親癌標誌物CEA從13.9ng/ml (參考值為

預後:接受免疫治療的四個月,食道癌病灶消失,肺部癌細胞轉移消失。

*CT顯示癌細胞已經向肺部轉移*

*食管癌病灶消失,肺部癌細胞轉移消失*

治療結束後,父親回歸正常而平淡的生活,現在已經是治療後的第6年,現在除了需要堅持定期複查,不能掉以輕心外,一切正常。現在父親很好,經過這次鬼門關走一遭父親還看開了許多,現在父親不用我們提醒自己就會遠離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沒事就溜溜鳥或者陪孫子四處溜達,心態平穩人也樂哈哈的。今天用自己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了這段經歷,是想給還在抗癌路上的病友們,激勵大家不要放棄,我知道什麼一個家庭遇到這樣的事情當時都一定會很難,但彩虹就在暴風雨之後,熬過去了也就可以迎來美好的生活了,加油! -廣東廖榮

細胞免疫治療食管癌有哪些優勢?

腫瘤免疫療法是一項正在迅猛發展的技術,未來它將會是癌症治療的一個重要方向。

因為最強大的抗癌力量,不是來自藥物,也不是手術或者放療,而是我們自身!我們的免疫細胞每天都在吞噬癌細胞,只不過有時候它們被狡猾的癌細胞蒙蔽。近幾年國際上最新的研究發現,只要通過抗原遞呈,讓免疫細胞能夠記憶癌細胞特性,它就可以再次大口大口吞噬癌細胞,只要這樣的細胞足夠多,活性足夠強,它們吞噬能力就足夠強,癌細胞最終被消滅,從而不能形成新的病灶,或者使原來的病灶縮小、消失。

由於這種療法是從患者外周血提取免疫細胞,體外培養擴增後回輸,因此相比手術、放化療,這是一種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技術。主要有以下五大優勢:

1、安全有效、毒副作用極小

免疫細胞治療是用患者本人的免疫細胞用於治療,除了輕微發熱副作用的情況外,幾乎沒有更嚴重的副作用,對患者身體的負擔極少。

2、更加精準的靶向殺瘤作用

與無抗原特異性,殺瘤作用較弱的傳統細胞免疫療法相比,新一代免疫療法加入多種特異性抗原,具有更加精準靶向的殺瘤作用,並能夠產生免疫記憶,誘導長期高效的腫瘤活性;

3、擴增數量龐大,提高殺瘤效果

新一代免疫療法擴增效率約為200~1000倍,使細胞培養的數量達到100億,提升殺瘤效果 ;

4、提高免疫,增敏放化療效

免疫療法可在化療48小時後使用,提升免疫力,降低化療副作用,經過多療程的加強治療,可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5、個體化定製專屬細胞治療方案

每個腫瘤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水平和狀態都是不同的,在接受細胞免疫治療之前,新一代免疫療法在治療前先進行體內免疫細胞檢測,全面了解體內PD-1、NK、殺傷性T細胞等免疫細胞水平,從而掌握體內的免疫儲備及反應情況,在此基礎上,判斷細胞治療的種類和方案。

研究證實,細胞免疫治療作為一種輔助療法,與手術、放化療協同治療效果更好

細胞免疫療法適合哪些食管癌患者?

細胞免疫療法理論上可以對應任何階段的癌症,比如:

腫瘤手術前體質較差,術後恢復慢,且害怕隱匿性癌細胞沒有被徹底根除的患者。

放療、化療後,免疫力低下,副作用反應明顯(如食慾減退、噁心、脫髮、皮膚炎症等),期望增加化放化療效果的患者。

由於害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希望利用各種治療手段實現治療效果的患者。

腫瘤晚期癌細胞已經全身擴散,但常規治療方法已無能為力,期望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細胞免疫療法對於晚期癌症患者腫瘤的縮小效果不明顯,針對晚期癌症的患者在保持生活品質的同時有延長壽命的效果;作為術後的輔助治療法可以抑制復發,治療效果可維持較長時間;與化療、靶向藥、PD1抑制劑等其它療法聯合治療,效果會更佳。

相關焦點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一名61歲患有嚴重腎病和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四個月之後,體內的大部分腫瘤竟消失了…… 據環球時報 禍不單行的是,就在確診癌症晚期後不久,他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氣喘的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治療11天後,他出院回家休養,繼續康復治療,在此期間沒有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和免疫化療。 然而就在四個月後,CT複查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大部分腫瘤竟然都消失了,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
  • 抗癌重大突破!中國專家造出了抗癌「利器」,可治療多種腫瘤
    又有新突破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簡稱BNCT)研製成功!而BNCT是一種新的放射線療法,它的成功研製不僅可以解決我們放療設備稀缺的難題,也讓我國的癌症治療高端醫療設備整機技術有了國際競爭力。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介紹,BNCT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癌症治療手段之一。
  • 食管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圖1 晚期食管癌主要的轉移部位食管癌發病隱匿,很多患者在確診為食管癌時已經是晚期了。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歸納晚期食管癌的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與食管腺癌的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化療,主要的治療方案是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濱聯合順鉑或奧沙利鉑。食管癌對化療比較敏感,有比較好的腫瘤病灶縮小和局部控制率。
  •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國,免疫治療將加速治療突破
    根據2018 GLOBOCAN數據預估,中國食管癌發病及死亡均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北京癌症防治學會輪值理事長、消化道腫瘤防治工作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表示,對於中國食管癌的治療現狀,沈琳教授表示,目前,我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在食管癌免疫治療問世之前,可以說在治療手段和生存改善上,數十年來均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 暗訪權健腫瘤醫院:不面診 醫生開近萬元抗癌秘方
    在二樓診區,記者見到了趙姓專家後,口述了肺癌四期朋友出現胸痛症狀,現在在北京一家醫院就診的情況,諮詢權健腫瘤醫院是否有其他的治療方法。  記者僅出示了一張寫有患者症狀和以前所用藥物的文字情況照片,隨後在沒有患者病歷、沒有肺癌病理診斷報告等任何確診的書面材料的情況下,趙姓專家給出了他的治療建議。
  • 新冠感染後,他的腫瘤竟消失了!被激活的免疫細胞如此神奇!
    最新一期《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報導:一名罹患晚期淋巴瘤的61歲男子,在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體內的腫瘤竟然大部分消失,而他的新冠肺炎竟然也奇蹟般好轉!
  • 「生存率、耐藥性、腫瘤標誌物……」要抗癌,這6個詞可要懂!
    抗癌需要什麼?金錢、精力、信心,都沒錯!但很多人忽視了對腫瘤知識的學習。在抗癌的路程中,患者和家屬經常能聽到很多專業術語,他們「出鏡」頻率很高,但卻不一定能被大家完全理解。今天,就來學習6個常見的高頻詞彙吧,希望能幫助每一位抗癌戰士更好地抗癌。
  • 抗癌中草藥:半枝蓮
    半枝蓮製劑還對W256、U14、S186、EAC、ESC等動物腫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5]除抗癌作用外,本品還有抑菌、利尿、止咳、平喘等多種藥理作用。  [現代應用]  半枝蓮在臨床治療癌症中,應用十分廣泛,多與白花蛇舌草、半邊蓮等組成複方配伍用於多種腫瘤的治療,臨床有大量報導。
  • 這三種指標升高,很有可能是食管癌?醫生:腫瘤標誌物很關鍵
    食管癌的早期症狀其實並不明顯,很多患者在吞咽粗硬的食物時,可能會感覺胸部不適症狀,比如胸骨後灼燒樣疼痛或者針刺樣疼痛,也有患者會感覺到牽扯摩擦樣疼痛。通常情況下會感到食物通過食管的時間變長,而且非常緩慢,會有停滯感或者異物感。
  • 放射治療食管癌後,對身體帶來哪些副作用?
    食管癌是近些年來,發病率不斷升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這種腫瘤癌症給所有的患者的身心都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患者想要恢復健康,就需要通過醫院和醫生的治療。治療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理化治療,一種是放射治療(以下簡稱為放療)。
  • 天然藥物人參皂苷Rh2食管癌患者服用實例
    食管癌術後病人服用人參皂苷Rh2(含量16.2%膠囊製劑)實例陳先生父親,浙江人,60歲,食管癌晚期。主訴:「食管癌術後1年,咽部疼痛,聲音嘶啞,呼吸極度困難」,於2011年8月被送進省腫瘤醫院。入院檢查發現,食管癌術後復發,已經侵犯主氣管,氣道被腫瘤堵塞只留下一條小縫,腦部轉移有7-8個病灶。病人食管癌術後曾做過放療,腦部10年11月16日做過伽馬刀。當時病人出現神志不清,不能進食,人十分虛弱,伴有低燒。經緊急行氣管支架置放術,將狹窄的氣管撐開,病人才轉危為安,病情暫時好轉。省腫瘤醫院主治醫生作出治療評價:病人為晚期食管癌,術後不久就出現明顯的全身轉移。
  •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東協國際腫瘤整合醫學論壇腫瘤微創技術...
    、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UICC)、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隆重召開。馬中抗癌協會、中國抗癌協會團體會員單位——聖丹福廣州現代醫院共同承辦了東協國際腫瘤整合醫學論壇。本次大會邀請了東協各國的腫瘤專家學者,聚焦東協腫瘤整合醫學新進展、腫瘤精準治療、腫瘤微創治療及腫瘤整合醫學四大主題!
  • 腫瘤專家趙平:我所經歷的新中國抗癌之路
    編者按:2018年10月29日,前央視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在微博發文宣布李詠去世:「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近年來,我國癌症的發病率日益增加,防癌抗癌對每個人、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不容小覷的事情。
  • 安醫大二附院開展食管癌內鏡下光動力治療
    近日,來自肥西八十歲高齡的李老,在安醫大二附院消化內科接受了食管癌光動力治療後,終於可以順利進食了。 據了解,老人兩年前發現食管癌後輾轉各地醫院,接受了多次治療,但療效一般,最近一兩個月已無法順利進食、十分痛苦,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安醫大二附院就診。
  • 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報導:中國消化道腫瘤領域年度進展
    02:免疫一線治療  KEYNOTE-590研究是全球首個顯示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癌,相比當前標準的含鉑化療方案可以帶來顯著OS、PFS、ORR、緩解持續時間(DOR)獲益的III期臨床研究,其結果必將改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癌一線治療的臨床實踐。
  • 抗癌路上的這些新進展讓人看到曙光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天約有一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患者,平均每分鐘便有七人得癌。但癌症一定是絕症嗎?很多時候,醫學讓我們覺得癌症其實沒那麼可怕。如果將抗癌比作一場戰爭,人類已與之持續戰鬥數百年。現階段,我們手握的武器越來越多: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再到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免疫療法,不斷突破的研究成果讓癌症在成為慢性病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 每天上萬人確診,我國首臺重離子抗癌設備問世,能治療90%的癌症
    而中國癌症的發病以及死亡佔比都是全球第一,幾乎每天都有上萬人被確診癌症,且每24小時就有超過6000人死於癌症。可見對於中國而言,抗癌的重要性。很多國產影視作品中如果有人患上了癌症,大多都會講到去國外接受治療,這的確也是現實,我們在抗癌領域不及歐美和日本。倒不是醫生的技術水平不行,而是硬體設施的差距。
  • 61歲癌症患者得了新冠肺炎後,大部分癌細胞竟然神奇消失!
    ,體內的大部分腫瘤竟消失了……據環球時報,《英國血液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案例。禍不單行的是,就在確診癌症晚期後不久,他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氣喘的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治療11天後,他出院回家休養,繼續康復治療,在此期間沒有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和免疫化療。然而就在四個月後,CT複查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大部分腫瘤竟然都消失了,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
  • 「生存率、耐藥性、腫瘤標誌物」,抗癌不懂這6個詞可是要吃虧
    抗癌需要什麼?金錢、精力、信心,都沒錯!但很多人忽視了對腫瘤知識的學習。 在抗癌的路程中,患者和家屬經常能聽到很多專業術語,他們「出鏡」頻率很高,但卻不一定能被大家完全理解。今天,就來學習6個常見的高頻詞彙吧,希望能幫助每一位抗癌戰士更好地抗癌。
  • 老人堅持6個月用蒲公英泡水喝後腫瘤竟消失,蒲公英真的能抗癌?
    加拿大的一位8旬老人,在醫院治療半年後不堪肺癌的病痛折磨,放棄治療回家療養。在家期間,她每天都用蒲公英泡水喝,喝了6個月之後回到醫院複查,竟然發現腫瘤已經不見了!醫生們對於檢查的結果都非常的震驚,在了解老人生活習慣之後,都認為這是蒲公英創造了一個奇蹟,挽救了老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