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2021-01-15 癌度船長

食管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化療與放療。

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興起,食管癌的治療也邁向了精準醫學的康莊大道,今天這篇文章將系統梳理食管癌的研究進展。

一、不同的食管癌亞型與不同的治療措施

食管癌有兩種最為常見的組織學亞型,分別為食管腺癌(英文簡寫EAC)和食管鱗狀細胞癌(英文簡寫ESCC)。

吸菸、飲酒和ALDH2基因突變是導致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原因,而肥胖和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原因。

這兩種主要亞型的治療措施是不同的,很多藥物臨床試驗入組前,也需要明確患者究竟屬於哪一種亞型。切忌直接照搬使用,尤其是沒有循證醫學證據,直接將其他腫瘤類型的藥物搬到食管癌上來使用。

圖1 晚期食管癌主要的轉移部位

食管癌發病隱匿,很多患者在確診為食管癌時已經是晚期了。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歸納晚期食管癌的治療。

食管鱗狀細胞癌與食管腺癌的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化療,主要的治療方案是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濱聯合順鉑或奧沙利鉑。

食管癌對化療比較敏感,有比較好的腫瘤病灶縮小和局部控制率。

圖2 食管癌的化療方案

上圖為食管癌一線治療的化療方案,單藥適用於身體狀況不好的患者,最為常用的是雙藥及三藥方案。

客觀上,放化療仍然是食管癌一線治療的基礎手段,新興的靶向和免疫治療聯合傳統的放化療,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能調動人體免疫獲得對食管癌的長期控制。

二、食管癌的藥物靶點和靶向藥物

目前已經證實靶向治療在食管癌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比較典型的藥物包含針對EGFR靶點的西妥昔單抗(愛必妥),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靶點的貝伐單抗。

圖3 食管癌的藥物靶點和相關靶向藥物

如上圖,食管癌的藥物靶點主要集中在EGFR、HER2、VEGFR、MET等。但實際獲批的藥物並不是很多,使用這些藥物所需的條件如下:

曲妥珠單抗針對HER2蛋白高表達的食管癌,需要免疫組化檢測組織樣本,HER2為高表達。具體使用的時候需要與化療聯合。

雷莫盧單抗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一般無需通過基因測序來驗證VEGFR的表達或擴增。使用的時候需要與化療聯合。

帕博利珠單抗獲批用於PD-L1高表達(CPS≥10%)的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二線治療,也就是一線標準治療後進展的食管鱗狀細胞癌可在二線單藥使用K藥進行治療。對於PD-L1高表達(CPS≥1%)的食管腺癌則是獲批了三線的適應症。

納武利尤單抗在日本獲批用於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二線治療,即一線治療耐藥之後使用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比二線化療獲益更好。

圖4食管癌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匯總

上圖為食管癌的一些臨床試驗,列舉了相應藥物、針對靶點和臨床試驗數據。有的藥物目前還未獲批應用到所謂的指南上。

總體而言,提升幅度不是特別大,但至少有了一定的突破。

三、食管癌的基因突變都有哪些?

基因檢測是一種工具,但現在有被過度使用的趨勢。很多腫瘤患者沒必要做一個含幾百個基因的全套檢查。

圖5食管癌的主要基因突變及其概率

上圖是食管腺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基因突變及其頻率,也就是使用組織樣板檢測基因突變基本上都跑不出上面的範圍。

我們結合上面部分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基於這些基因突變位點的靶向藥物並不多。PD-L1、HER2蛋白表達可以使用免疫組化的方式檢測,微衛星不穩定性MSI可以使用PCR的方式檢測,費用都不高。

筆者對於食管癌患者的基因檢測持保留態度,想詳細交流的朋友推薦到癌度APP的基因檢測群組就這一問題進行探究。

四、啟示及展望

經過對最新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梳理,可以看出食管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療仍有一段很長的路。

目前一線治療還做不到完全摒棄化療或放療,靶向治療主要通過一些免疫組化檢測指標,判斷藥物的適應性,且需要和化療聯合。

免疫治療目前已經攻克到二線治療。儘管二線治療單藥PD-1用於傳統的二線化療。

如何提升治療應答率?讓起效的患者能減緩耐藥,增加生存期,如將放療等治療聯合應用上去是否會更好,這些問題都將會在後面探討。歡迎關注腫瘤藥訊。

總之,根據患者基因和分子分型,使用合適的藥物進行聯合治療是趨勢,食管癌也應如此。

參考出處

1.Esophageal Cancer Treatment (Adult) (PDQ) Patient Version.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S); 2002–.2020 Oct 2.

2.Yan-Ming Yang, et a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0 Oct 7;5(1):229.

3.Harada K.et al.F1000Res. 2020 Oct 1;9:F1000 Faculty Rev-1189.

4.Ugo Testa. et al. Medicines (Basel). 2017 Sep 14;4(3):67.

相關焦點

  •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國,免疫治療將加速治療突破
    根據2018 GLOBOCAN數據預估,中國食管癌發病及死亡均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北京癌症防治學會輪值理事長、消化道腫瘤防治工作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表示,對於中國食管癌的治療現狀,沈琳教授表示,目前,我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在食管癌免疫治療問世之前,可以說在治療手段和生存改善上,數十年來均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 「免疫」與「靶向」結合治療肝細胞癌有了新招
    原標題:「免疫」與「靶向」結合治療肝細胞癌有了新招(記者田雅婷 通訊員戴欣、冀壽建)日前,返回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完成複查的患者梁某非常開心。作為曾經的肝癌患者,他在接受免疫與靶向結合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連續治療1年後,病灶幾乎完全消失。
  • 免疫治療藥物為食管鱗癌開啟治療新篇章
    近日,全球首個獲批食管癌免疫治療的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獲批,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10)的、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治療。這是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5個適應證,之前獲批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10年來,無數患者受益於靶向藥物可以活得更久,而下一個10年,依然會有更多肺癌患者渴望得到規範、保時、保量的治療,諸多新藥仍在路上。「廖美琳教授稱,免疫治療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腫瘤治療的一大方向。今後免疫治療也是前途光明,不單單是抗PD-1,今後還會進一步,隨著技術的加強,未來與生物學的結合會愈發緊密,治療方式也會更上一層樓。」  事實也是如此。近年來,以腫瘤免疫治療為代表的創新治療手段,正在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自從2018年正式登陸中國以來,「腫瘤免疫治療」更是一躍成為了腫瘤屆的新「網紅」。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堪稱醫藥界網紅的免疫腫瘤療法是他們的一個重要選擇。免疫腫瘤治療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在一些瘤種治療上已顯示出長期生存獲益的特點,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在國際上已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
  • 父親確診食管癌IV期,治療四個月後腫瘤消失
    4、治療方法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食管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MDT),單一的治療方法生存期遠不及綜合治療手段,這已在癌症治療領域形成共識。很明顯對不同時期的食管癌所採取的治療方法將決定食管癌的預後。
  •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2020-09-17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系統,長約7-9米,腸黏膜面積大約200-250㎡,集結了人體60%-70%的免疫細胞,前僕後繼的對抗著不斷入侵的細菌和病毒,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避開「傷腸」雷區結直腸癌傳統治療與個體化治療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個體化治療通過相關基因的檢測,可以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第二次革命: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免疫治療回顧歷史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見證下這三次革命!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個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利妥昔單抗,用於對其他治療無效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適應證,此後靶向藥物就成了癌症治療藥物研究的熱點,不斷有新的靶向藥物誕生並應用於臨床。
  • 綜述| 肝細胞癌免疫治療現狀
    早期HCC可以通過手術或消融治療,但對於晚期HCC,可用的治療均為姑息性治療。目前大量的研究支持免疫療法應用於HCC。本綜述將討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在HCC中的應用現狀。 ICB在晚期HCC的療效目前已有幾種ICB在針對晚期HCC的1、2和3期臨床試驗中進行了驗證。
  • 信迪利單抗有望衝破鐵三角 或躋身食管癌免疫第四大藥物
    文丨葉楓紅食管癌發病率在世界範圍為第7位,死亡率則位於第6位。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與歐洲及北美的食管癌病理類型多為腺癌不同,超過90%的中國食管癌為鱗癌。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大約一半患者在臨床診斷時即有遠處轉移,因此放化療已成為晚期食管癌的標準治療。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第二次革命: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免疫治療回顧歷史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見證下這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1940年後開始出現的細胞毒性化療藥物。1943年耶魯大學的Gilman 將氮芥用於治療淋巴瘤取得了短暫的療效。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由於免疫治療具有延遲反應和應答持久的特點,免疫治療與其他療法的聯合治療,以及使用免疫標誌物精確預測治療反應,成為免疫治療發展的新方向。本文擬就乳腺癌免疫治療的基礎及現狀作出綜述,並對免疫治療的特點及展望作出總結。
  • 肝細胞癌免疫治療現狀|深度綜述
    早期HCC可以通過手術或消融治療,但對於晚期HCC,可用的治療均為姑息性治療。目前大量的研究支持免疫療法應用於HCC。本綜述將討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在HCC中的應用現狀。 ICB在晚期HCC的療效 目前已有幾種ICB在針對晚期HCC的1、2和3期臨床試驗中進行了驗證。
  • 抗腫瘤兩員大將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近兩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這兩大類新型抗腫瘤療法,可謂風頭正盛、後勁十足,已經多次改變臨床實踐,成為目前多癌種的主流治療方案。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好?我該選哪個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新藥研發、生物標誌物與療效預測、不良反應管理、發展現狀與前景等成為探討熱點,針對腫瘤免疫治療如何更安全地「松剎車」和「踩油門」,專家們帶來前沿研究成果,現場金句頻出,交流氣氛熱烈。
  • 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靶向消除體內惡性腫瘤細胞。 3.GBM的免疫治療方法 多種GBM免疫治療方法,包括:疫苗、CAR-T、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主要理論依據為:識別腫瘤特異抗原或腫瘤突變新抗原,進行靶向治療,增強免疫反應和改善免疫抑制環境
  • 免疫治療:未來值得關注的四大趨勢
    本文總結了免疫治療未來發展值得關注的四個趨勢:1、免疫狀態和免疫評分(Immunoscore)進展顯著最新研究揭示了病人免疫狀態的對預後和預測的價值。Ipilimumab是FDA批准的首個靶向免疫檢查點的藥物,它通過抑制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來增強免疫T細胞抗腫瘤的活性,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目前,科學家正在開展一系列臨床試驗,檢測ipilimumab在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等更多類型癌症治療上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