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2020-11-25 騰訊網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目前,晚期胰腺導管腺癌(PDAC)和膽道癌(BTCs)的預後較差,雖然化療仍然是PDAC和BTCs的標準治療,但療效中等,因此,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療選擇。幸運的是,基因組分析和對疾病生物學的深入了解為我們研究PDAC和BTCs的新療法打開了大門。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Shroff

博士

BTCs是一種惡性腫瘤,一直作為一種單獨的實體瘤被區別對待。一線和二線環境中,細胞毒性化療的試驗顯示改善了轉移性BTCs的中位總生存(OS),但中位OS僅提高了1~3個月[1,2]。

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一種個性化治療方法可能是改善BTCs患者預後的關鍵。過去幾年的研究表明,不同的BTC惡性腫瘤的分子遺傳學存在顯著差異,其不同亞型存在不同的驅動突變。會議主席、亞利桑那大學癌症中心的Rachna T. Shroff博士指出,一種治療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人。隨著我們對這種分子遺傳學複雜且截然不同的BTCs的認識,我們正在設計出更好的針對特定基因組改變的靶向治療臨床試驗。

我們在膽管癌方面的進展令人鼓舞。研究發現,IDH1/2突變和FGFR1-3基因融合分別存在於36%和45%的腫瘤,靶向這些突變的努力證明是卓有成效的。例如,關鍵的ClarIDHy試驗表明,與安慰劑相比,口服IDH1抑制劑ivosidenib可顯著改善IDH1突變型膽管癌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2.7個月 vs. 1.4個月;HR=0.37,95%CI:0.25~0.54;P[3]。一項包含患者交叉的數據分析也表明ivosidenib顯著改善OS。目前ClarIDHy試驗的最終OS數據仍有待揭曉,並將作為口服製劑的批准依據。

包括infigratinib、futibatinib、pemigatinib、derazantinib和debio 1347在內,多種FGFR抑制劑在伴有FGFR2融合或其他重排的肝內膽管癌中顯示出前景。最近一項單臂、Ⅱ期FOENIX-CCA2研究表明,曾接受吉西他濱聯合鉑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口服應用futibatinib治療的客觀緩解率(ORR)為37.3%,疾病控制率為82.1%,PFS中位持續時間為7.2個月[4]。此外,真正令人興奮的是,在我們真正開始理解GFR2融合之時,2020年4月,全球首個膽管癌靶向藥Pemigatinib就正式獲FDA批准,用於既往已接受過治療但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

PDAC的靶向治療

Talia Golan

博士

通過基因組分析識別靶標突變,包括BRCA1/2的胚系突變,以及NTRK、BRAF、HER2、NRG1、ALK、RET、CDKN2A和DNA損傷修復基因的體細胞改變。研究人員在PDAC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一些試驗已經評估了使用基因組數據來驅動PDAC治療決策的可行性,結果表明,針對可操作的突變使用分子匹配療法可以顯著延長OS。最近一項來自「了解你的腫瘤註冊試驗(Know Your Tumor registry trial)」的真實數據回顧性分析顯示,有可操作分子突變的患者,接受匹配治療與不接受匹配治療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2.6年和1.5年(HR=0.42,95%CI:0.26~0.68;P=0.0004)[5]。

以色列示巴醫學中心的Talia Golan博士評論道,儘管有這些令人鼓舞的發現,但胰腺癌的靶向性突變僅限於一小部分患者,這使得PDAC的藥物開發具有挑戰性。在選定的有限亞群中進行隨機III期臨床試驗的費用很高。即使在全球招募患者,這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方法。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POLO III期試驗表明了要在較罕見的患者亞群中驗證靶向治療的有效性,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儘管POLO試驗最終導致FDA批准奧拉帕尼(olaparib)用於具有胚系 BRCA1/2突變的轉移性胰腺癌患者一線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後的維持治療,但是,該試驗中,在12個國家的119個中心篩選3315例患者,只有154例患者最終入選了研究——入組率僅4.6%[6]。

Golan博士討論了兩種策略,有助於克服在藥物開發過程中低頻率突變所帶來的挑戰。一種方法是基於基因組改變而非腫瘤類型來獲得藥物批准的腫瘤類型無關法,該策略已經擴展了PDAC的治療手段——通過批准應用帕博利珠單抗治療DNA錯配修復缺陷腫瘤和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抑制劑(如larotrectinib、entrectinib)治療NTRK融合的疾病;另一種方法是涉及以PDAC為中心的合作試驗,這些試驗採用更智能的設計。為加快使用新型藥物的靶向治療,我們還必須考慮使用新型試驗設計——籃子試驗和傘式試驗——而且最重要的是,還要考慮各個中心及國家之間的合作,以促進這個極具挑戰性但非常重要的過程。

BTCs和PDAC的免疫治療

Anthony B. El-Khoueiry

博士

最初胰膽管癌免疫療法的探索結果令人失望。南加州大學諾裡斯綜合癌症中心的Anthony B. El-Khoueiry博士指出,PD-1抗體單藥治療似乎具有適當活性,但應答率低,且結果具有異質性,甚至雙免疫療法的療效似乎也並不比化療好[2,7]。

DAC和BTCs以「複雜的免疫微環境、密集的纖維化基質和多種免疫逃避機制的上調」為特徵。除此之外,PDAC具有非常低的腫瘤突變負荷。因此,為了免疫治療在這些類型的腫瘤中取得成功,El-Khoueiry博士認為,有必要採用集中於以下三個基本目標的多層面方法:T細胞激活;T細胞浸潤腫瘤基質;操縱腫瘤微環境以增強抗腫瘤免疫。

為此,一系列的胰膽管癌聯合療法的探索正在進行中,除了靶向檢查點上調還靶向免疫系統的其他組成部分。多種組合要麼顯示出早期的希望,要麼生物標誌物的變化與假設的作用機制相一致。

一種有前景的方法是靶向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細胞亞群,如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或骨髓來源的抑制細胞(MDSCs)。例如,APX005M是一種與抗原提呈細胞上的CD40結合的單克隆抗體,使抗原提呈細胞更有效地向T細胞呈遞抗原,促進巨噬細胞的殺瘤活性。在一項APX005M聯合化療加或不加納武單抗治療之前未治療的轉移性PDAC患者的Ⅰ期研究中,ORR達到了58%,並且一些患者的反應持續時間超過了8個月[8]。

El-Khoueiry博士還詳細介紹了其他幾個正在探索的胰膽管癌的聯合治療策略,其中一些試驗得出的結果令人鼓舞,包括表觀遺傳修飾的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guadecitabine聯合PD-L1抑制劑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的試驗(NCT03257761)、BL-8040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和化療靶向腫瘤微環境中人CXCR4趨化因子的試驗[9]、細胞毒性化療聯合德瓦魯單抗和曲美木單抗(tremelimumab)的免疫調節試驗[10],以及GVAX和CRS-207抗腫瘤疫苗與納武單抗聯合應用、增強樹突狀細胞抗原提呈、激活特異性效應體和記憶T細胞的試驗[11]。

除了繼續研究新的免疫靶向治療分組,El-Khoueiry博士希望看到這些研究方案的更精細的應用。我們需要更好的生物標誌物來為不同的患者亞群選擇更佳組合,從而在臨床中顯示出更強的療效。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查看)

1.Valle J, Wasan H, Palmer DH, et al.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versus gemcitabine for biliary trac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0 Apr;362(14):1273-1281.

2.Lamarca A, Palmer DH, Singh Wasan H, et al. A randomised phase III, multi-centre, open-label study of active symptom control (ASC) alone or ASC with oxaliplatin / 5-FU chemotherapy (ASC+mFOLFOX) for patients (p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 metastatic biliary tract cancers (ABC) previously-treated with cisplatin/gemcitabine (CisGem) chemotherapy. J Clin Oncol. 2019 May;37(suppl 15):4003.

3.Abou-Alfa GK, Macarulla Mercade T, Javle M, et al. ClarIDHy: A global, phase 3,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of ivosidenib (IVO) v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olangiocarcinoma (CC) with an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 mutation. Ann Oncol. 2019 Sep;30(suppl 5):v851-v934.

4.Goyal L, Meric-Bernstam F, Hollebecque A, et al. FOENIX-CCA2: A phase II, open-label, multicenter study of futibatinib in patients (p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 harboring FGFR2 gene fusions or other rearrangements. J Clin Oncol. 2020 May;(suppl 15):108.

5.Pishvaian MJ, Blais EM, Brody JR, et al.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receiving matched therapies following molecular profilin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Know Your Tumor registry trial. Lancet Oncol. 2020 Apr;21(4):508-518.

6.Golan T, Hammel P, Reni M, et al. Maintenance olaparib for germline BRCA-mutated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 N Engl J Med. 2019 Jul;381(4):317-327.

7.Klein O, Kee D, Nagrial A, et al. Evaluation of combination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immu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s: subgroup analysis of a phase 2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pub ahead of print July 30, 2020]. JAMA Oncol.

8.O』Hara MH, O』Reilly EM, Rosemarie M, et al. A Phase Ib study of CD40 agonistic monoclonal antibody APX005M together with gemcitabine (Gem) and nab-paclitaxel (NP) with or without nivolumab (Nivo) in untreated metastatic ductal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DAC) patients. Cancer Res. 2019;79(13 Suppl):Abstract nr CT004.

9.Bockorny B, Semenisty V, Macarulla T, et al. BL-8040, a CXCR4 antagonist, in combination with pembro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the COMBAT trial. Nat Med. 2020 Jun;26(6):878-885.

10.Oh DY, Lee KH, Lee DW, et al. Phase II study assessing tolerability, efficacy, and biomarkers for durvalumab (D) ± tremelimumab (T) and gemcitabine/cisplatin (GemCis) in chemo-na ve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aBTC). J Clin Oncol. 2020 May;38(suppl 15):4520.

11.Tsujikawa T, Crocenzi T, Durham JN, et al. Evalu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GVAX pancreas followed by listeria-mesothelin (CRS-207) with or without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Clin Cancer Res. 2020 Jul;26(14):3578-3588.

來源:腫瘤瞭望-消化時訊

版權聲明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消化時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消化時訊」

相關焦點

  • 桐樹出品 | 桐樹基因推出首款涵蓋免疫治療肝膽胰腫瘤中型NGS Panel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腫瘤組織)在五月底舉行了首次線上會議,會議報告了免疫聯合治療方法在肝膽胰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矚目成果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避開「傷腸」雷區結直腸癌傳統治療與個體化治療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個體化治療通過相關基因的檢測,可以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分子靶向藥物已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有問必答1、什麼是靶向治療?
  • 抗腫瘤兩員大將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近兩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這兩大類新型抗腫瘤療法,可謂風頭正盛、後勁十足,已經多次改變臨床實踐,成為目前多癌種的主流治療方案。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好?我該選哪個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衍生自腫瘤細胞的外泌體稱為腫瘤衍生外泌體(TEX)。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1970年代,化療藥物開始用於肺癌治療;1990年代,第三代化療藥物的出現,使得含鉑雙藥化療地位逐漸確立;2000年代,靶向治療藥物不斷湧現;2010年代,免疫治療異軍突起;2018年,首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單抗在我國獲批……  而在免疫治療以及靶向治療出現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選擇通常只有化療和局部放療,在當時,晚期肺癌患者平均總生存期只有8-10個月。
  • 史上最全最新腫瘤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大盤點和免費藥物大放送
    靶向治療是目前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它所代表的是高端精準治療的醫療理念。靶向治療通過應用患者的基因突變信息,進而達到精準的防、治腫瘤的目的,是一種高效而又安全的治療腫瘤的方法。相信通過前段時間邱醫生的介紹,大家對靶向治療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呢,邱醫生再來幫各位小小的總結一下,提煉提煉靶向治療重點內容。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的青睞。鑑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腫瘤免疫治療涵蓋了多種作用機制和藥物形式,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本文從發展階段、作用機制和研發機構等情況進行分析,旨在闡述腫瘤免疫藥物開發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大多數患有某些癌症類型的患者將有某一特定藥物作用的靶點,因此可以用該靶向藥物治療。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對您的腫瘤進行檢測,以確定是否有藥物靶點,患者是否對藥物敏感。要對腫瘤進行基因檢測,可能需要做活檢。活檢是醫生將腫瘤切除以進行檢測的過程。進行活檢有一些風險,這些風險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位置。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食管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食管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化療與放療。隨著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興起,食管癌的治療也邁向了精準醫學的康莊大道,今天這篇文章將系統梳理食管癌的研究進展。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歸納晚期食管癌的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與食管腺癌的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化療,主要的治療方案是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濱聯合順鉑或奧沙利鉑。食管癌對化療比較敏感,有比較好的腫瘤病灶縮小和局部控制率。
  • 2018開篇丨腫瘤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已經被證實能夠在大量患者中產生持久反應。過繼細胞轉移和檢查點阻斷劑治療均可產生顯著的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本文將介紹當前最新免疫治療進展,以期令不同背景的臨床工作者了解發展情況,把握當前問題,進一步推動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等療法。這些年都有了很大進展,但患者不應當跟風盲試藥物。目前,針對肺癌的診斷主要分為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分子學分型三種診斷方式。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範圍逐漸擴大,CAR-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CAR-T療法作為有別於傳統藥物的「活藥」,不僅對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於普通藥物。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進行活檢有一些風險,這些風險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但是,伴隨著分子靶向藥的誕生,靶向藥物的弊端也逐步凸顯。靶向藥物由於過於精準地瞄準靶點基因,一旦靶點基因發生突變,靶向藥物就會失去作用。很多癌症患者在經過分子靶向治療之後幾年內,都會出現耐藥情況,這將使患者的癌症進一步惡化。此外,靶向藥物的研發時間長、成本高、價格昂貴,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能承受。
  • 腫瘤靶向藥耐藥了就一定要換藥嗎?這些研究告訴你答案!|免疫治療|...
    耐藥,又稱抗藥性,耐藥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甚至對治療無效。靶向藥雖好,奈何會耐藥,所以才會誕生新一代靶向藥,意圖通過一代又一代的靶向藥物來長期控制腫瘤。比如ALK靶向藥,目前就已經出到了第四代。
  • 肝惡性腫瘤的熱點,是靶向藥和免疫治療,氧療等非常規療法有用嗎
    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是近年來肝惡性腫瘤治療的熱點,相繼出現了索拉非尼、倉伐替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莫蘆單抗、 納武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等藥物,給不能手術和肝移植的肝惡性腫瘤患者帶來了些許的希望。04索拉非尼這是最早上市的肝惡性腫瘤靶向藥物,使用時間最久,臨床數據很多,是晚期肝惡性腫瘤患者、不適合局部治療,或者經局部治療後仍然進展的肝癌患者的標準全身治療方案,適用於肝功能良好的患者。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聚糖代謝標記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聚糖代謝標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2:38 哈佛大學David J.
  •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4.1 調節TME中基質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CAF為主的基質細胞及新生血管系統促進腫瘤的進展、耐藥等。所以如何減弱CAF作用及逆轉扭曲的新生血管網等對於克服基質成分引起免疫耐藥十分重要。4.2 靶向TME中細胞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Tregs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細胞,通過靶向耗竭Tregs、抑制Tregs功能或幹擾TME中Tregs募集等是有效改善腫瘤免疫療效的方法。TAMs在TME中也表現出較大異質性和多種抑制性功能,所以針對TAMs的特點阻斷其抑制作用也是增強免疫療效的策略。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北京博仁醫院 童春容主任專訪:血液腫瘤已經進入免疫治療、靶向...
    CART實際上是一種靶向免疫治療,CART把B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優點都結合在一起:利用單抗和抗原結合力強的優點和T淋巴細胞激活後殺傷腫瘤強的優點,這樣CART細胞更有針對性的殺傷腫瘤細胞,不像傳統的化療、放療一樣毫無針對性對正常和腫瘤細胞均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