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兩員大將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2021-01-15 網易

  近兩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這兩大類新型抗腫瘤療法,可謂風頭正盛、後勁十足,已經多次改變臨床實踐,成為目前多癌種的主流治療方案。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好?我該選哪個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要想了解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藥物兩類藥物誰更厲害,我們首先從以下三方面對比一下。

  01

  打擊目標

  靶向治療與傳統化療相同,目的都是儘可能殺傷癌細胞。區別在於,靶向藥物是「定向爆破」,針對的是癌細胞上特定的靶點,例如某個特有的基因突變。比起化療的無差別殺傷,靶向藥物理論上只打擊癌細胞,而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顯著傷害。

  目前,大部分靶向藥物的使用原則越來越清楚,打擊目標也更加精準,一般就是攜帶某種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例如有EGFR敏感突變的肺癌,使用EGFR靶向藥物,多數會有效。有ALK突變的肺癌,用ALK靶向藥,效果也很好。

  免疫治療則與以往抗腫瘤藥作用機理截然不同。它的作用對象不是癌細胞,而是免疫細胞。這類藥物自己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而是激活針對癌細胞的免疫系統,然後讓大量免疫細胞活躍起來,成為真正的抗癌武器。目前的PD1 抑制劑,PD-L1抑制劑,或CTLA4 抑制劑都是如此。

  對於免疫藥物,預測療效還很難,使用還相對「不精準」。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可能是目前最熱的領域之一,希望能儘早有突破,讓免疫療法也進入「精準醫療」行列。

  由此可見,如果說化療是無差別殺戮機器,靶向治療就是精準定向的特種部隊,而免疫藥物是給特種部隊進行動員培訓的政委。

  02

  起效速度和時長

  由於靶向藥物針對性殺死癌細胞,因此往往起效較快。幾個星期,甚至幾天,就會發現腫瘤縮小。臨床上甚至有臥床不起的晚期患者,服藥幾天後下床走路,複查轉移灶全消的神奇效果。如果用在相應適應證患者身上,靶向治療可以說有效率高、起效快,能迅速緩解腫瘤帶來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但是,耐藥性是靶向治療一大難關,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靶向治療一段時間後幾乎無一例外會出現抗藥性,需要換藥,長期存活或治癒的患者有,但是很少。

  而免疫治療通過激活免疫系統,間接殺死癌細胞,因此,起效要慢得多,PD-1/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起效的時間通常在3個月左右,因此建議患者每8~10周複查一次腫瘤部位的CT或MRI,對比以往的結果判斷腫瘤大小進展情況,從而判斷治療效果。

  免疫治療另一個問題是有效率不高,僅在10%~20%,這就意味著有些腫瘤對於免疫治療藥物一開始就沒有響應,不過雖然免疫治療起效較慢,但是一旦起效,持續時間比較長,對於部分響應的患者,則會長期受益,一小部分患者甚至會長期存活,甚至被治癒。例如,使用CTLA4 抑制劑的黑色素瘤患者,一旦活過3 年,80% 都能活過10 年,甚至臨床治癒!這是大家熱衷於免疫療法的主要原因。

  

  ( 來源:菠蘿因子)

  長期隨訪數據顯示,免疫治療可以讓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得到顯著延長。2019年的ASCO官方新聞稿曾指出,在免疫療法問世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僅為5.5%。而在免疫療法的治療下,患者的總生存率可以達到18%,也可所謂是歷史性的突破。

  因此,從起效速度和時長來看,兩者各有千秋。

  03

  不良反應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不過由於作用機制不同,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不良反應也很不一樣。

  靶向藥物針對的是對癌細胞生長不可或缺的命脈。通過抑制這些命脈達到「餓死」癌細胞的目的。但由於種種原因,藥物也會「餓死」一些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這點和化療有點相似。比如肺癌EGFR 靶向藥物,也會對表皮細胞有副作用,所以患者使用後會有明顯的皮疹。

  免疫藥物功能是激活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它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細胞激活後,除了攻擊癌細胞,也會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這會產生暫時的「自免疫疾病」,嚴重的話也是可能致命的。

  目前使用的PD-1單抗、CTLA-4 單抗等免疫藥物,代表性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系統活躍導致的皮疹、腸炎、腹瀉、肝損傷等,它們的臨床特徵和化療或靶向療法的副作用截然不同,治療這類副作用需要的藥物也不同。

  由此可見,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沒有絕對誰強誰弱,而是不同的藥適合不同的患者,再好的藥也不會對100% 患者有效。

  對於這兩種抗癌治療,花費較高,一旦用錯藥還會耽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應。那麼,究竟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如何選擇?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如何選擇?了解適應證是關鍵。

  靶向治療的適應人群主要為基因檢測後有特定突變的人群,因此,靶向治療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前需要做一下基因檢測,如肺癌患者做EGFR、ALK、ROS1等檢測,如果有基因突變,可以選擇針對性的靶向藥物。

  肺癌常見檢測靶點:EGFR、ALK、ROS1、RET、MET、HER2、KRAS、BRAF、NTRK……(肺癌最多)

  腸癌常見檢測靶點:MSI,BRAF,KRAS,NRAS,RAS,HER2,NTRK

  胃癌常見檢測靶點:HER2、NTRK

  肝癌常見檢測靶點:無(多激酶抑制劑不需要檢測,可直接用)

  乳腺癌常見檢測靶點:HER2、PR/ER、BRCA1/2、NTRK

  卵巢癌常見檢測靶點:BRCA1/2、NTRK

  靶向治療也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做基因檢測,無需做基因檢測的藥物一般為抗血管生成藥物,例如貝伐珠單抗、安羅替尼等。

  對於免疫治療來說,雖然免疫治療沒有靶向治療那麼精準打擊,但是也不是誰都能用的。從目前來看,對於免疫治療有效的人群,如下的特點。

  (1)PD-L1表達高,PD-L1表達>1%即可用,這種情況一般是聯合化療藥使用;PD-L1表達>50%療效更好,單獨用藥即可,也可以承受最小的副作用;

  (2)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高,治療效果更好好,但是不同的癌種TMB的分界值不同,要按照基因檢測報告執行;(62%的高度TMB患者在免疫治療一年後仍存活,而在低TMB患者中此存活率只有20%。)

  (3)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即MSI-H,免疫治療效果較好,適用於所有實體瘤的後線治療;

  (4)腫瘤組織中有大量免疫細胞浸潤,也就是所謂的TIL高;

  (5)患者腫瘤大小較小、年齡較輕、身體一般情況較好等。

  因此,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一定要根據病情需要進行選擇,在如今多種治療手段的配合下,惡性腫瘤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可控、可治療、可期待的疾病。相信隨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也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新方法問世並進一步增加抗癌的效率,通過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大家也會越來越有信心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接受這種方法治療的患者中,兩名好轉,兩名死於感染。隨後,科利開始利用滅活細菌進行試驗,最終他確定了最佳的方案:使用滅活的釀膿鏈球菌和黏質沙雷菌混合物,這就是著名的科利毒素。雖然科利毒素因受制於不良反應、療效等原因沒能發展到今天,但不可否認,科利的研究打開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篇章。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20世紀70年代:一些腫瘤的聯合化療方案更趨於成熟,順鉑和阿黴素應用於臨床,使化療姑息性向根治性目標邁進。20世紀80年代:從植物中提取的抗癌物質——紫杉類和喜樹鹼類應用於臨床。這一特殊的病例引起了科利的興趣,他意識到也許這個感染能夠通過喚醒免疫防禦治療腫瘤。於是,他提取患者鏈球菌膿腫進行培養,再把培養好的活細菌注射給腫瘤患者。接受這種方法治療的患者中,兩名好轉,兩名死於感染。隨後,科利開始利用滅活細菌進行試驗,最終他確定了最佳的方案:使用滅活的釀膿鏈球菌和黏質沙雷菌混合物,這就是著名的科利毒素。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避開「傷腸」雷區結直腸癌傳統治療與個體化治療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個體化治療通過相關基因的檢測,可以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分子靶向藥物已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有問必答1、什麼是靶向治療?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也許你知道,肺癌是癌症中的頭號殺手,但你更該知道,肺癌治療手段變化也是最多、最快的腫瘤類型之一。當下,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正在逐漸延長,帶癌生存超過5年、10年的患者已是越來越多。  例如,得益於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2017年,第三代EGFR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在中國上市,為耐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
  • 抗4-1BB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前言腫瘤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免疫系統恢復或增強對腫瘤的自然防禦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治療通常針對癌細胞表面的特定生物分子,如腫瘤相關抗原(TAAs)。抗腫瘤活性是通過將宿主免疫系統導向TAAs來實現的,從而建立或誘導針對癌細胞的適應性免疫反應。
  • 肺癌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腫瘤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腫瘤被早期診斷,並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治療而被治癒或控制。 但是,對於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這些治療手段常常使腫瘤暫時縮小或消失。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在腫瘤中常見ASS1缺乏,導致腫瘤細胞獲取血清中的精氨酸。因此,血清中精氨酸的快速消耗可作為癌症治療的新策略。精氨酸脫亞胺酶(ADI)和Arg1等可以分別通過將精氨酸轉化為瓜氨酸和鳥氨酸來耗盡血清中的精氨酸,產生抗腫瘤活性。ADI和Arg1介導的抗腫瘤機制包括: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細胞凋亡、自噬和抑制血管生成。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範圍逐漸擴大,CAR-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CAR-T療法作為有別於傳統藥物的「活藥」,不僅對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於普通藥物。
  • 北京博仁醫院 童春容主任專訪:血液腫瘤已經進入免疫治療、靶向...
    CART實際上是一種靶向免疫治療,CART把B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優點都結合在一起:利用單抗和抗原結合力強的優點和T淋巴細胞激活後殺傷腫瘤強的優點,這樣CART細胞更有針對性的殺傷腫瘤細胞,不像傳統的化療、放療一樣毫無針對性對正常和腫瘤細胞均殺傷。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因此,更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對於早期診斷和成功治療至關重要。外泌體作為癌症的「雙刃劍」,既可以促進癌細胞不斷增殖與擴散,又可以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治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有關外泌體的一些最新研究進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腫瘤免疫治療
    這項研究工作提出了免疫治療時間窗的概念,即在多種腫瘤模型的研究中發現,通過幹預手段使腫瘤PD-L1表達上調,再通過核醫學分子影像手段確定PD-L1表達上調的時間窗口,在時間窗內進行PD-L1靶向阻斷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抗PD-L1治療的有效性。
  • 中國科大發現抗TIGIT單抗可逆轉NK細胞耗竭並用於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
    potent anti-tumor immunity」,該研究成果揭示了腫瘤發展過程中抑制性受體TIGIT可導致NK細胞耗竭,並證明抗TIGIT單抗可逆轉NK細胞耗竭並用於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 基於卡控點(Checkpoint)的免疫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一線手段,其中PD-1/PD-L1和CTLA-4的阻斷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驚人療效,引起了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場大變革。T細胞和NK細胞是機體殺滅癌細胞的二大利器,而目前卡控點免疫治療主要以逆轉T細胞耗竭並進而增強T細胞的殺癌效應為主。
  • 研究腫瘤微環境,尋求免疫治療新突破!
    編者按:在不久的將來,免疫療法將會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研究顯示,腫瘤細胞可採用多種方式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對腫瘤微環境的研究有助於研究者們判斷哪些免疫抑制通路處於激活狀態,降低了抗腫瘤的免疫活性。靶向這些免疫抑制通路的療法能夠引起進展期患者體內持續的抗腫瘤應答。
  • 史上最全最新腫瘤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大盤點和免費藥物大放送
    靶向治療是目前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它所代表的是高端精準治療的醫療理念。靶向治療通過應用患者的基因突變信息,進而達到精準的防、治腫瘤的目的,是一種高效而又安全的治療腫瘤的方法。相信通過前段時間邱醫生的介紹,大家對靶向治療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呢,邱醫生再來幫各位小小的總結一下,提煉提煉靶向治療重點內容。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的青睞。鑑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腫瘤免疫治療涵蓋了多種作用機制和藥物形式,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本文從發展階段、作用機制和研發機構等情況進行分析,旨在闡述腫瘤免疫藥物開發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 腫瘤免疫治療之誤區知多少
    這麼大的腫瘤,顯然開不了刀了,怎麼辦呢?他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上網查了各種資料,決定用最新的 「免疫治療」。他和我說,他查資料總結的經驗是:免疫治療 「沒副作用,效果還好」。於是,就在當地打了兩針 「PD~1」 抗體針。
  • 不斷創新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 或可有效防治腫瘤
    效應免疫細胞可以攻擊生長在手術無法治療的區域的癌細胞。此外,免疫治療優先針對腫瘤,而不是健康的細胞和組織。因此,副作用是可以治療的,比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要輕。最後,免疫治療與免疫記憶的產生有關,在治療結束後維持長期的抗腫瘤反應。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免疫治療可能是一種對抗癌症的新方法。細胞因子治療癌症在20世紀80年代的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聚糖代謝標記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聚糖代謝標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2:38 哈佛大學David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