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嗎

2020-12-08 騰訊網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腫瘤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腫瘤被早期診斷,並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治療而被治癒或控制。

但是,對於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這些治療手段常常使腫瘤暫時縮小或消失。由於隱匿的微小轉移灶的存在和具有治療抗性腫瘤細胞的產生,最終因腫瘤復發而導致治療失敗。

所以在這裡,很多學者提出一個觀點,腫瘤患者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

目前腫瘤治療的策略主要是著眼於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以及殺傷和清除腫瘤細胞,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常規治療導致的腫瘤細胞免疫原性死亡,可以激活先天性免疫信號通路,誘發機體內在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在腫瘤治療效應中起著關鍵作用,尤其對防止殘存腫瘤細胞的復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機體免疫系統能識別和殺傷惡變的細胞,從而清除腫瘤細胞或控制其生長。在機體免疫選擇壓力下,腫瘤細胞可以依靠自身的高突變特性,逃避免疫監視,逐步建立起免疫抑制微環境,以抵抗和抑制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能夠突破限制而持續擴增,最終發展成為臨床可見的腫瘤。

就拿最常見的肺癌來說,由惡變的腫瘤細胞發展成為臨床可見腫瘤的過程,腫瘤細胞必須克服機體免疫系統對其的識別和殺傷。而只有出現病灶之後,我們才會採取一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但是在這之前,有更好的治療方法麼?這裡就要靠我們免疫力的作用了。

對肺癌小鼠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肺癌小鼠的免疫細胞普遍都受到了抑制,這極有可能是腫瘤導致的。而通過服用今幸人參皂苷之後,小鼠脾臟、胸腺中的免疫細胞CD4+T細胞和CD8+T細胞,NK細胞和TCR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免疫抑制細胞MDSC和Treg細胞都有所降低,這就說明今幸人參皂苷能夠發揮免疫增強作用。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腫瘤免疫力這一概念,前段時間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靶向新藥PD-1也是利用的這一原理。

相關焦點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因此,更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對於早期診斷和成功治療至關重要。外泌體作為癌症的「雙刃劍」,既可以促進癌細胞不斷增殖與擴散,又可以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治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有關外泌體的一些最新研究進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 肺癌的免疫治療
    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肺癌免疫治療
    其次,靶向治療的廣泛運用已接近20年的時間,尤其最近幾年跟隨全球癌症「精準治療」的理念,患者願意去尋求總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治療。問題是靶向治療基本都有前提條件,就是患者本身具備藥物治療的「靶點」。其實這就是給這種治療方式設定了「門檻」,符合的比例根據不同的腫瘤不同的靶點並不一樣。有些藥物符合的患者不足1-2%,比如肺癌的NRTK融合藥物。
  • 微生物群和肺癌: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的機遇與挑戰|微生物|肺癌|免疫...
    免疫檢查點藥物PD-1/L1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方式,顯著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免疫聯合化療/免疫單藥(PD-L1高表達)已被批准用於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儘管如此,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未能從中獲益,作為預測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PD-L1或MSI、TMB仍無法適用所有人群。
  • 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年老體弱可以免疫治療嗎?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被公認為「手術、放療、化療外的第四模式」。《science》雜誌早在2013年就將其評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第一位。免疫治療屬於腫瘤生物治療的一種,種類繁多,機制各異,我們通常說的PD1/PDL1隻是眾多免疫治療的一種,也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一種。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2020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的是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知道嗎?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作為此次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的支持方,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表示,今後將積極尋求不同方式以期為患者送去人文的關懷和精神的慰藉,幫助他們增強抗癌的信心和勇氣,提升生活質量。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 肺癌免疫治療備受關注 「治癒」或成為可能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雖然早期肺癌多是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有效幹預,但因易復發易耐藥等特點,5年生存率不足55%。就目前治療手段都局限於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晚期肺癌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化療等聯合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為15%左右,十年生存率為5%左右。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眾所周知,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中所做出的貢獻。也就是說,因為他們在腫瘤的免疫治療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擊敗了諸多醫學科學家,榮膺此殊榮。有些民眾可能會感到迷惑,為什麼諾貝爾獎會頒發給研究腫瘤免疫治療的科學家?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針對BCL-2抑制劑,目前成功的例子是在血液腫瘤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但在小細胞肺癌都失敗了。 其實反過來看,正因為這些研究的失敗,更加說明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發病機制複雜,個體差異大。腫瘤本身就有異質性,幾乎存在於所有的腫瘤,肺癌屬異質性較強的腫瘤,而小細胞肺癌的異質性尤甚。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當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一線治療時,需進行PD-L1表達檢測。 與非小細胞肺癌不同,小細胞肺癌的基因突變集中在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缺失,目前還沒法開發有效的靶向藥物,因此暫不推薦進行驅動基因檢測。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等療法。這些年都有了很大進展,但患者不應當跟風盲試藥物。目前,針對肺癌的診斷主要分為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分子學分型三種診斷方式。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11月正值「世界肺癌宣傳月」。日前,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之際,在廣州上演。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的官方指定節目,《愛是免疫力》為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進行了公演。
  • Nat Comm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調控的新機制
    趨化因子是誘導免疫細胞在組織中遷移、富集甚至增殖等過程的重要蛋白,廣泛參與發育、血管生成、細胞凋亡以及腫瘤發生、發展、轉移等生理病理過程【5-9】。cDC1-T細胞軸重塑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微環境,進而提高PD-1抗體對非小細胞肺癌小鼠模型治療效果的重要功能。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隨著免疫治療藥物逐步加快速度進入中國,我國肺癌治療逐步步入腫瘤免疫治療時代。 腫瘤免疫治療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對抗腫瘤的免疫功能來殺死腫瘤細胞,有療效持久,副作用相比化療要小的特點。在某些瘤種,如惡性黑色素瘤,其療效顯著,部分患者甚至能在停藥後,仍然獲得長期生存。
  •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肺癌起病隱匿,確診時80%多的患者已經是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總體5年生存率僅為15%至17%。這也是很多老百姓「談癌色變」的主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這部分研究成果讓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再「無藥可治」;21世紀初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靶向治療,這部分研究成果讓部分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獲得了較長的生存期。
  • 「我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療適合我嗎?」
    所有肺癌病友都可以做免疫治療嗎? 在沒有藥物禁忌症、藥物過敏的前提下,晚期肺癌患者一線治療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都會獲益,比如:化療聯合PD-1或PD-L1相比只做化療,疾病緩解時間、有效率、總生存期都能得到改善。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所以,相比肺癌的靶向治療,肺癌的免疫治療剛啟程,我們對於影響腫瘤免疫微環境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才剛剛開始。 在KEYNOTE-024研究中所使用的PD-L1是當前臨床應用較廣泛的一個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但它的特異性還不如EGFR驅動基因那麼強,也就是說即使是PD-L1低表達,甚至不表達的人群也有一小部分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 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科普:肺癌免疫治療最新全解讀!
    全國肺癌專家科普系列講堂第8期III期未晚,治癒前行嘉賓:林根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搜索微信文章「林根主任直播」,微信公眾號「找藥寶典」,進入直播間本次我們誠摯邀請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做客直播間,在12月9日(周四)下午14:00為大家講解肺癌的免疫治療。
  • 肺癌免疫治療後,腫瘤增大可能只是假動作
    腫瘤細胞表面所分泌的PD-L1,可以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的活性,如同給T細胞用障眼法,讓T細胞對腫瘤細胞視而不見,從而逃避了免疫治療的監視和殺傷。 免疫治療可以調動機體免疫細胞,激活機體T細胞,使T細胞可以監視並殺死腫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