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腫瘤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腫瘤被早期診斷,並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治療而被治癒或控制。
但是,對於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這些治療手段常常使腫瘤暫時縮小或消失。由於隱匿的微小轉移灶的存在和具有治療抗性腫瘤細胞的產生,最終因腫瘤復發而導致治療失敗。
所以在這裡,很多學者提出一個觀點,腫瘤患者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
目前腫瘤治療的策略主要是著眼於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以及殺傷和清除腫瘤細胞,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常規治療導致的腫瘤細胞免疫原性死亡,可以激活先天性免疫信號通路,誘發機體內在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在腫瘤治療效應中起著關鍵作用,尤其對防止殘存腫瘤細胞的復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機體免疫系統能識別和殺傷惡變的細胞,從而清除腫瘤細胞或控制其生長。在機體免疫選擇壓力下,腫瘤細胞可以依靠自身的高突變特性,逃避免疫監視,逐步建立起免疫抑制微環境,以抵抗和抑制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能夠突破限制而持續擴增,最終發展成為臨床可見的腫瘤。
就拿最常見的肺癌來說,由惡變的腫瘤細胞發展成為臨床可見腫瘤的過程,腫瘤細胞必須克服機體免疫系統對其的識別和殺傷。而只有出現病灶之後,我們才會採取一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但是在這之前,有更好的治療方法麼?這裡就要靠我們免疫力的作用了。
對肺癌小鼠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肺癌小鼠的免疫細胞普遍都受到了抑制,這極有可能是腫瘤導致的。而通過服用今幸人參皂苷之後,小鼠脾臟、胸腺中的免疫細胞CD4+T細胞和CD8+T細胞,NK細胞和TCR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免疫抑制細胞MDSC和Treg細胞都有所降低,這就說明今幸人參皂苷能夠發揮免疫增強作用。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腫瘤免疫力這一概念,前段時間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靶向新藥PD-1也是利用的這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