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療後,腫瘤增大可能只是假動作

2020-11-29 騰訊網

歡迎關注「TopMD」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醫學知識。

腫瘤細胞如何逃避免疫細胞的「追殺」?

腫瘤細胞表面所分泌的PD-L1,可以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的活性,如同給T細胞用障眼法,讓T細胞對腫瘤細胞視而不見,從而逃避了免疫治療的監視和殺傷。

免疫治療可以調動機體免疫細胞,激活機體T細胞,使T細胞可以監視並殺死腫瘤細胞。我們所使用的PD-1 、PD-L1藥物,通過阻斷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表面PD-1的結合,讓T細胞繼續發揮作用。

所以,免疫治療一般使用2個月-3個月後才能看到效果,相對於靶向治療、化療來說起效時間較慢,甚至會出現假性進展。所以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時需要定期評價使用療效,使用免疫治療2-3個月後需要到醫院做檢查。

當影像學的檢查結果顯示,以前1公分大的腫瘤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可能會增大到5公分-6公分,這是因為T淋巴細胞、炎症細胞大量浸潤到腫瘤,使腫瘤發生反應性增大,在影像學上出現假性進展。如果治療有效,過幾個月後腫瘤會迅速縮小。

免疫治療會出現哪些副作用?

很多患者認為化療「敵我不分」,不僅會殺死腫瘤細胞,也會殺死正常細胞,從而引起很嚴重的副作用,因而對化療產生恐懼感。

免疫系統是一個平衡的狀態,免疫治療激活的T細胞不僅僅會殺死腫瘤細胞,還會殺死正常細胞,通過人為的方式打破了免疫平衡態,從而使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肺癌中最常見副作用是免疫反應過強時,T細胞會殺傷肺的正常細胞,出現「免疫風暴」,形成免疫相關肺炎。除此之外,激活的T細胞還可能會殺傷甲狀腺細胞、心臟細胞等出現心悸等嚴重的副作用。

T細胞對於正常細胞的損傷我們無法避免,也沒有辦法預測它會去殺傷哪個器官的細胞。當出現副作用時,應及時到專業醫院遵醫囑進行下一步治療。

【法律聲明】本欄目為TopMD原創,版權歸出品方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剪輯及修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期節目為醫學科普目的,不可代替醫生的面診,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作為此次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的支持方,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表示,今後將積極尋求不同方式以期為患者送去人文的關懷和精神的慰藉,幫助他們增強抗癌的信心和勇氣,提升生活質量。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 肺癌免疫治療
    一小部分情況下,隨著免疫細胞浸潤並攻擊癌細胞,腫瘤可能影像檢查(CT或者PET-CT等)時反而「變大」,這種現象稱為假進展。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來判斷。7、請介紹肺癌的免疫治療?目前肺癌臨床成熟使用的主要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單抗,比如PD-1抗體。大多數時候,醫生和患者所說的「免疫治療」實際上已經狹義化,就是指PD-1抗體治療。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衍生自腫瘤細胞的外泌體稱為腫瘤衍生外泌體(TEX)。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
  • 今年醫學諾貝爾獎盤點——腫瘤免疫治療的機遇與挑戰
    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臨床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短時間內腫瘤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增大,堅持治療一段時間,腫瘤很可能又會逐漸縮小,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假性進展」。隨著使用患者人數的增加和適應證病種範圍的擴大,接受免疫治療的人群中約有5%~10%的患者會發生「假性進展」。
  • 幾大典型肺癌病例回顧:免疫治療病灶增大、多髮結節、肝轉移
    2019-09-04日PET-CT:右肺癌化療後,右下肺門腫塊影(3.6cm*4.5cm) ,FDG攝取增高,考慮為中央型肺癌,病灶仍有腫瘤活性。病例二廣東省人民醫院 管吉林醫師分享了一例晚期肺鱗癌免疫治療後肺部病灶增大患者。具體診療過程如下:基本情況患者男,64歲,2019年09月開始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咳嗽,多為刺激性嗆咳,伴白色黏痰,有痰中帶血。
  • 肺癌的免疫治療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11月正值「世界肺癌宣傳月」。日前,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之際,在廣州上演。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的官方指定節目,《愛是免疫力》為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進行了公演。
  • 肺癌免疫治療備受關注 「治癒」或成為可能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雖然早期肺癌多是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有效幹預,但因易復發易耐藥等特點,5年生存率不足55%。就目前治療手段都局限於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晚期肺癌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化療等聯合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為15%左右,十年生存率為5%左右。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靶向治療相比放化療,能精準抑制腫瘤,副作用小,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生活質量提高。但分子靶向藥治療後會出現耐藥問題,因此,靶向藥物不斷更新,針對耐藥靶點的二代、三代靶向藥物相繼進入中國,使國內肺癌患者的生命不斷延長,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患者甚至有望跨越五年、甚至十年的生存期。
  • 肺癌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腫瘤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腫瘤被早期診斷,並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治療而被治癒或控制。 但是,對於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這些治療手段常常使腫瘤暫時縮小或消失。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在第二屆阿斯利康肺癌高峰論壇上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但同樣有一部分患者並不適合靶向治療,或是在接受靶向治療後出現了耐藥性,而實際上無論是多有效的藥物,到最後都會出現耐藥性。堪稱醫藥界網紅的免疫腫瘤療法是他們的一個重要選擇。
  • 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科普:肺癌免疫治療最新全解讀!
    全國肺癌專家科普系列講堂第8期III期未晚,治癒前行嘉賓:林根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搜索微信文章「林根主任直播」,微信公眾號「找藥寶典」,進入直播間本次我們誠摯邀請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做客直播間,在12月9日(周四)下午14:00為大家講解肺癌的免疫治療。
  • 「肺癌之王」有剋星,免疫治療開啟了肺癌治療新紀元
    免疫治療成為小細胞肺癌治療推薦方案 免疫治療是指通過藉助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以摧毀腫瘤細胞的一系列免疫相關治療方式,具有提高免疫系統識別排除腫瘤細胞的能力、對正常組織影響輕微等特點。
  • 藥師有話說|內蒙古自治區腫瘤醫院藥劑部主任白在先:肺癌免疫治療...
    藥師有話說|內蒙古自治區腫瘤醫院藥劑部主任白在先:肺癌免疫治療更改肺癌治療格局 2020-10-15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研究顯示,小細胞肺癌中,腫瘤突變負荷達到8.88個突變/Mb,提示免疫治療可能有效。 針對小細胞肺癌的數十項靶向治療研究都都鎩羽而歸。因此,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近40年來沒有任何突破性進展。
  • 腫瘤免疫治療,規範治療才更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了解免疫治療的相關知識,我們邀請了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韓正祥教授,為我們解答關於肺癌免疫治療中「規範治療」的9個相關問題。哪些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肺癌?免疫治療一般要持續多久?……都在下面找到答案吧!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離替代化療還有多遠?
    而且讓大家尤為期待的是,目前已明確療效的免疫藥物PD-1、PD-L1、CTLA4還僅是免疫治療研發藥物中很小一部分,未來還將有大量其他通路的藥物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大拓展了腫瘤治療的想像空間,即未來極有可能是免疫治療突破使得腫瘤得以治癒。 目前,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尤其對預後較差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改變了肺癌傳統治療格局。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KEYNOTE-024的五年OS數據意味著什麼 楊帆教授:在免疫治療之前,含鉑化療是針對無腫瘤驅動基因的晚期轉移性NSCLC的標準治療。但化療一線治療帶來的中位總生存(OS)時間在8到12個月之間,也就是中位OS不超過一年,所以要拿到五年OS數據幾乎不可能。
  • 專家訪談丨潘躍銀教授: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的獲益
    以PD-1和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針對免疫檢查點的腫瘤免疫治療,顯著改善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目前,肺癌腫瘤免疫治療隨訪時間最長的生存數據來自於納武利尤單抗的CheckMate 003(CA209-003)研究,它的5年隨訪結果顯示,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二線以及以後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了16%,相對傳統的化學治療提高了3倍。
  • 一線免疫治療後出現鈣化,腫瘤最終竟消退!
    然而,幾乎沒有證據支持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新輔助化療的有效性。 2020年9月15日,《Thoracic Cancer》期刊報導了一例接受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抗體治療且腫瘤大小未隨時間變化的患者進行了挽救手術。手術後原發腫瘤幾乎壞死,可見鈣化,未見腫瘤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