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震驚!一線免疫治療後出現鈣化,腫瘤最終竟消退!

2020-11-28 騰訊網

根據一項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試驗報告顯示:總體生存期平穩,存活曲線較長,表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延長生存期。然而,幾乎沒有證據支持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新輔助化療的有效性

2020年9月15日,《Thoracic Cancer》期刊報導了一例接受抗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抗體治療且腫瘤大小未隨時間變化的患者進行了挽救手術。手術後原發腫瘤幾乎壞死,可見鈣化,未見腫瘤殘留。

案例分析

一名69歲的日本女性,有20年吸菸史,ECOG評分為0,被診斷為晚期肺腺癌,cT2a N2 M0。驅動突變為陰性腫瘤比例評分(TPS)為95%

腫瘤比例評分是指部分或完整膜染色(≥1+)的腫瘤細胞佔樣品中存在的所有腫瘤細胞(陰性和陽性)的百分比。

因此,患者接受了帕博利珠單抗作為一線治療,而不是放化療和手術。由於需要大的輻射場,因此認為該患者的腫瘤病灶難以用根治性放射療法治療。由於N2淋巴結轉移灶大,手術也被排除在外。

給藥後2天,出現2級瘙癢,第3天出現2級發熱,第4天出現3級肝功能障礙(天冬氨酸轉氨酶和丙氨酸轉氨酶升高),第7天出現2級發熱和3級肺炎【間質性肺病(ILD)】。

計算機斷層掃描(CT)顯示原發性腫瘤增大及縱膈淋巴結增大。隨後,給予強的松龍(1 mg/kg)治療ILD。2個月後,隨著發熱和ILD症狀消失,強的松龍劑量逐漸減少。

圖註:臨床病程。一周後,CT顯示原發腫瘤增大,縱膈淋巴結腫大(紅色箭頭),右肺上野可見肺間質性疾病(ILD)。原發腫瘤內鈣化增加(黃色箭頭)。

繼續使用帕博利珠單抗被確定為發生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高風險(irAEs);因此,開始使用卡鉑培美曲塞和貝伐珠單抗治療。4個療程結束時,淋巴結病變及原發腫瘤均縮小

隨後,繼續使用培美曲塞和貝伐珠單抗維持治療。維持治療期間,CT掃描原發腫瘤內出現鈣化,並逐漸增多。患者的鈣、磷、甲狀旁腺激素和維生素D3水平均在正常範圍內。痰標本中分枝桿菌檢測呈陰性,幹擾素釋放試驗返回陰性結果,因此,排除了肺結核的可能。

圖註:病理檢查:(a)宏觀的發現。(b)蘇木精‐伊紅染色:Loupe圖像。(c)鈣沉積於整個腫瘤。(d)蘇木精-伊紅染色:腫瘤中心凝固性壞死組織。(e)診斷時經支氣管活檢(TBB)標本顯示腫瘤細胞。(f) TBB標本p40陰性。(g) TBB標本甲狀腺轉錄因子1陽性。

磁共振成像顯示無腦轉移,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CT(PET/CT)顯示僅在原發部位有氟‐18‐脫氧葡萄糖積累,而原發病灶以外的疾病得到了控制。經患者知情同意後,行原發腫瘤切除手術切除的腫瘤表現為中央凝固性壞死和鈣化,無活瘤細胞

圖註:氟‐18‐脫氧葡萄糖(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a)治療之前。FDG聚集於原發腫瘤及縱隔淋巴結轉移。(b)化療後。FDG只在原發腫瘤部位有輕微的積聚。

因此,停止了化療。而後又接受了3年的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無復發。

結論

在本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原發腫瘤部位鈣化增加。患者沒有腎功能不全或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相關的高鈣血症。此外,只有腫瘤中心區域壞死,鈣化與腫瘤部位一致。病理結果顯示,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化療的反應作用下,鈣沉積在退化和壞死的腫瘤細胞上。

即使在沒有高鈣血症的情況下,鈣沉積在變性壞死組織上的現象被稱為營養不良鈣化

總之,在使用抗PD‐1藥物治療後,如果腫瘤內發生鈣化且腫瘤收縮持續,則鈣化可能是由於藥物對腫瘤壞死的反應而形成的營養不良,而挽救性手術可能有利於腫瘤的切除

項目名稱:PD-L1

樣本類型:防脫白片(3-5um,4片)或10ml外周血

運輸條件以及時效:常溫(6-26℃),72小時

報告周期:3-7個工作日

如有需要檢測PD-L1表達的病友,請掃描下方二維碼一對一免費諮詢!

參考來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

End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RECOMMEND

推薦閱讀

1

多事之「秋」腫瘤患者需防護!

2

CBD助眠,研究表明確有效果!

3

泡溫泉促進癌細胞生長?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治療簡史
    腫瘤免疫治療儼然已經是生物製藥行業最熱的領域。單抗,雙抗,ADC百藥爭鳴;免疫細胞治療,DC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文簡述腫瘤免疫治療的歷史,供各位讀者借鑑。
  • NEJM發文,TIL回輸治療腫瘤快速消退
    讓很多患者朋友有靶點卻無藥醫,而PD1/PDL1免疫治療的出現似乎給了我們新的切入點,在KRAS突變患者中表現出一定的臨床療效,但依然不夠高效。那如果我們採用免疫領域中的另外一種免疫療法細胞免疫去治療這類患者,如果將體內對腫瘤產反良好反應的免疫細胞分離、擴增再輸注到患者體內,又會產生怎樣的療效呢?
  • 免疫治療後,膀胱癌竟「超進展」?!美國腫瘤專家權威解析
    免疫治療期間腫瘤過度進展最初是在一些病例報告中發現的,這些患者在開始免疫治療後的幾周到幾個月內出現了腫瘤加速生長。隨後,約有4%-15%的患者出現過度進展。 在開始免疫治療的兩個月內,患者出現了陰道出血,引發了腫瘤過度進展的擔憂,進而不得不終止治療。然而,此時的病情發展可能並非是腫瘤超進展的表現。僅通過多次CT掃描,還無法清楚掌握腫瘤的生長速度。
  • 新冠感染後,他的腫瘤竟消失了!被激活的免疫細胞如此神奇!
    所以在住院11天後,男子決定回家休養,或許他也做好了放棄治療的打算,回到家後再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皮質類固醇和免疫化療。 命運卻偏偏又與他開了個大玩笑,四個月後的複查結果讓所有人震驚。
  • 新冠病毒感染竟使癌症患者腫瘤消退?很可能是引發了抗腫瘤免疫反應
    英國特魯羅皇家康沃爾醫院血液科的Sarah Challenor和David Tucker在一篇題為「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的文章中提到,一位61歲的癌症患者從新冠肺炎(COVID-19)中康復後,體內腫瘤竟然逐步消退了。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近年來,許多醫院相繼開展免疫細胞治療腫瘤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療效被過度宣傳,反映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應用亟待規範。「魏則西事件」的發生是免疫細胞治療腫瘤領域一個典型案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會加強了對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的管理。
  • 1000億個免疫細胞進入體內後,她的七個腫瘤全部消退了
    201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導的一款新型的免疫療法震驚了整個腫瘤界,因為這款療法令致命的晚期KRAS突變的結直腸癌患者肺部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如今,這款療法在實體腫瘤中驚豔的臨床數據已讓它聲名鵲起,成為最具潛力的實體腫瘤細胞免疫療法,並且有望在2020年上市。
  • 萬萬想不到,一名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的腫瘤竟然消退了
    英國特魯羅皇家康沃爾醫院血液科的Sarah Challenor和David Tucker在一篇題為「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的文章中提到,一位61歲的癌症患者從新冠肺炎(COVID-19)中康復後,體內腫瘤竟然逐步消退了。
  • TIL免疫細胞療法:擊退腫瘤重燃生的希望!
    這款療法以驚豔的臨床數據一躍成為最具潛力的腫瘤免疫療法,也因其卓越的臨床療效,讓年近50歲的席琳·瑞安(Celine Ryan)開啟了新的人生,經過新療法的治療,Ryan幾乎是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 TIL免疫細胞療法,讓她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這款療法以驚豔的臨床數據一躍成為最具潛力的腫瘤免疫療法,也因其卓越的臨床療效,讓年近50歲的席琳·瑞安(Celine Ryan)開啟了新的人生,經過新療法的治療,Ryan幾乎是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 三個角度思考腫瘤免疫治療
    下面,筆者將通過對腫瘤免疫治療發展歷史的介紹,從癌症患者、監管部門、醫療機構及業內專家等不同角度換位思考權衡利弊,進而凝聚共識、理清思路,為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免疫治療發展路徑積極諫言建策,以期推進我國腫瘤免疫治療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終惠及我國廣大腫瘤病患。
  • 腫瘤免疫治療新貴——CAR-T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範圍逐漸擴大,CAR-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CAR-T療法作為有別於傳統藥物的「活藥」,不僅對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於普通藥物。鑑於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預計CAR-T療法將帶給人們更多驚喜。
  • 撥開雲霧見月明:頭頸部腫瘤免疫治療的得與失
    ,而FDA也基於該研究,批准了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方案在CPS≥1人群,以及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鉑類及5Fu方案應用於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晚期一線的治療。不論是免疫單藥還是免疫聯合化療方案,都是在TPS 這說明在一線治療決策前,應該進行CPS的檢測,而TPS可能並不適宜代替CPS進行優勢人群的篩選。
  • 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援助計劃正式啟動
    2018年7月, PD-1免疫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在內地定價為17918元(100mg/4ml規格)。2018年9月19日,中國首個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患者援助項目「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患者援助項目」隨之啟動,旨在為中國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藥品援助。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1940年後開始出現的細胞毒性化療藥物。1943年耶魯大學的Gilman 將氮芥用於治療淋巴瘤取得了短暫的療效。1948年Farber 用抗葉酸劑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揭開了現代癌症化療的序幕。
  • 尿路上皮癌一線免疫治療新進展,Avelumab奏響一線維持治療最強音
    化療雖然初始應答率高,但實現完全緩解的比例低,多數患者會在接受治療的9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2]。晚期UC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約5%[3]。接受化療後,如何最大限度延緩患者疾病復發時間、延長患者總生存期則成為晚期UC一線治療面臨的重大問題。免疫治療是腫瘤個體化診療的時代的「新武器」,通過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來發揮殺傷腫瘤的作用。
  • 案例報告顯示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大面積消失。人體免疫系統經常會把腫瘤細胞當成正常細胞,此時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成了「睡獅」。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入侵,可能叫醒了「睡獅」,激發了人體特異性免疫或廣譜免疫,從而把腫瘤細胞和其他病毒等一併幹掉。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第二次革命:靶向治療第三次革命:免疫治療回顧歷史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見證下這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化學治療1940年後開始出現的細胞毒性化療藥物。1943年耶魯大學的Gilman 將氮芥用於治療淋巴瘤取得了短暫的療效。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
  • 世界腫瘤日 | 腫瘤免疫治療,到底適合哪些人?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最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抗腫瘤手段,人類已經堅持不懈地對其探索了100多年。科學家始終相信,無論是何種抗腫瘤的藥物,都無法真正徹底地消滅腫瘤細胞,而唯獨人體免疫才是消滅腫瘤的終極手段。一直以來,臨床醫生會發現一些極個別的案例,雖然患者腫瘤已經發生轉移,已經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但最後患者卻出人意料地自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