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年老體弱可以免疫治療嗎?

2020-11-27 騰訊網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被公認為「手術、放療、化療外的第四模式」。《science》雜誌早在2013年就將其評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第一位。免疫治療屬於腫瘤生物治療的一種,種類繁多,機制各異,我們通常說的PD1/PDL1隻是眾多免疫治療的一種,也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一種。

免疫治療分類:1.單抗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包括PD-1/PD-L1抑制劑(O藥、K藥、T藥等)、抗CTLA-4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比如伊匹單抗)。2.細胞治療 包括大名鼎鼎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還有魏則西事件中提到的生物治療,自體樹突狀細胞(DC)刺激CIK細胞(DC-CIK細胞)等等。3.癌症疫苗 比如宮頸癌疫苗等。

今天這裡所說的免疫治療特指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年老體弱是免疫治療的絕對禁忌嗎?年老體弱是個非常寬泛的詞語,從專業角度,實際用藥前評估,是有很多特定的指標的。包括年齡的指標、體力狀況的指標、臟器功能的指標、影像學檢查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並不是絕對安全,無毒無害的。恰恰相反,這類藥物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為此,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制定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性管理指南。其毒性包括免疫相關的不良事件、輸液反應、可能發生的脫靶反應。

按照CSCO指南,老年患者可使用免疫治療(2A類證據)。目前,國外的大部分免疫治療臨床試驗對年齡未做明確限制,參加臨床試驗的老年患者(≥65歲)佔總人群的35-50%,年齡多為65-75歲,而更高年齡的患者入組數據缺乏。2018年ASCO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年齡<70與≥70歲患者相比,免疫治療毒性譜相當。而另一項回顧性研究比較不同年齡段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PD1/PDL1治療的療效,發現≥80歲的患者無論是無進展生存還是總生存都低於其他年齡組。所以,從年齡來說,75歲以下老年人免疫治療並不是絕對禁忌,而80歲以上老年人使用時要謹慎,綜合評估之後才能考慮是否使用。

「體弱」在腫瘤病人身上專業評估方式是ECOG體力狀況評分,0-1為體力良好,2分以上體力狀況較差。在免疫治療CheckMate171研究中,98名ECOG體力狀況評分≥2的患者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治療,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安全性可控。但考慮到一般狀況較差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的獲益程度有限,因此建議謹慎使用免疫治療藥物。

相關焦點

  • 肺癌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嗎
    由於隱匿的微小轉移灶的存在和具有治療抗性腫瘤細胞的產生,最終因腫瘤復發而導致治療失敗。 所以在這裡,很多學者提出一個觀點,腫瘤患者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這時免疫治療主要起到增敏放化療效果,減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對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 問題六:免疫治療對於患者來說意義真的挺重大的。那當初魏則西使用腫瘤免疫治療為什麼是英年早逝的結局?
  • 潛在的治療方法可能使腫瘤對免疫治療更敏感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癌症免疫療法使患者的免疫系統能夠消除腫瘤,這是癌症治療的一場革命。許多患者對這些治療反應良好,有時經歷了長期的緩解。但是,一些癌症仍然難以用免疫療法治療,擴大這種方法的影響是一個高度優先事項。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如果有人問腫瘤治療領域什麼最火,答案非「免疫治療」無疑。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PD-L1是最早被大家認可的一個標誌物,其次是TMB(腫瘤突變負荷)、MSI(微衛星不穩定),這三個指標都是臨床和專家共識已經認可接受的標誌物。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針對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療效、適應症和安全性等大家關心問題,《科學通報》就腫瘤免疫治療的過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  惡性腫瘤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5年我國約有429萬癌症新發病例,另有280萬人因癌症去世,相當於每天有約7700人死於癌症。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目標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並不直接針對腫瘤細胞,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會促使人體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腫瘤免疫治療簡史
    ,結果發表在Nature,終於腫瘤免疫有了最重要的細胞基礎,2019年獲得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T細胞,DC細胞,NK細胞的接連發現,夯實了腫瘤免疫的細胞學基礎。 此時,明尼蘇達大學的醫生已經開始使用骨髓移植治療血液腫瘤,這個方法一直使用到今天。 腫瘤免疫的理論突破 腫瘤免疫治療的另一位先驅,Lloyd J.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治療疾病,目前主要被應用於腫瘤治療與感染性疾病(如HIV、HBV)治療的領域。在2013年,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從這些數據就足以說明對手的「兇猛」,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對癌症病因、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 腫瘤的治療包括三大金剛:外科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而這三大金剛「組合」治療成為對抗這個頑疾的主要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值得一提的是,藥物治療也經歷了三次革命,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一、發展歷程科學技術的持續革新,帶來了腫瘤治療模式的轉變。隨著腫瘤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技術等研究不斷深入,腫瘤免疫治療在實驗室研究和臨床應用中蓬勃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後的第四種有效治療腫瘤的方法。
  • 20%的癌症病人因免疫治療獲益,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最有前景的治療
    近幾年腫瘤的免疫治療一直是熱門話題。據相關數據統計,大概20%的癌症病人因為免疫治療而獲益,其中有部分癌症病人甚至可以長期獲益。所謂長期獲益,就是有部分癌症晚期的病人經過免疫治療後可以長期生存,這對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方式和治療藥物。
  • 三個角度思考腫瘤免疫治療
    2012年6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出文章「腫瘤研究200年」,明確提出:腫瘤治療方法已轉變成手術、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四足鼎立;2013年12月,《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15]。而在產業化領域,2013年8月美國高盛報告,八大可能改變世界的領域創新,癌症免疫療法排名第二,預測在將來免疫治療可能會像當前的化療一樣,成為癌症治療的一線方法。
  •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
    近20年來,以腫瘤疫苗、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和免疫檢驗點單抗療法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凸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腫瘤疫苗也稱為腫瘤主動免疫療法,其來源於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或其有腫瘤特異性抗原(TSA)或腫瘤相關抗原(TAA)。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2013.07.23 星期二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在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患者,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應用手術或者放化療,雖然當時治療的可能很成功,就以為治癒了
  • 人類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
    從這些數據就足以說明對手的「兇猛」,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對癌症病因、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 腫瘤的治療包括三大金剛:外科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而這三大金剛「組合」治療成為對抗這個頑疾的主要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值得一提的是,藥物治療也經歷了三次革命,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儘管乳腺癌綜合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仍有15%患者會發生轉移或死亡。近年來,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熱點。雖然傳統觀點認為,相較於免疫治療取得重要進展的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等,乳腺癌免疫原性較差,但近年研究表明,免疫治療可啟動免疫活化通路,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為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後提供新途徑。
  • 腫瘤免疫治療,規範治療才更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比如說最常見的一般現病史,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十分重要,例如有沒有全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肝炎、愛滋病等,還有吸菸史、家族史,比如說有沒有其他腫瘤治療、惡性疾病史等,以及患者是否懷孕等等,對規避藥物的治療風險都十分重要。
  • NEJM責編對話中國專家 |「免疫+」理念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
    融媒體記者 弈暄暄日前,一個別致的腫瘤臨床研究研討會在線上召開。會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責任編輯、哈佛醫學院Dan Longo教授會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江澤飛、徐瑞華、周彩存等教授,針對精準與免疫治療時代的臨床腫瘤學研究方法、熱點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展開了精彩討論。會議由江澤飛教授和徐瑞華教授擔任主持。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在肺癌用的比較多,數據相對來說比較成熟,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以及我們的處理經驗。首先,對於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是出現的某個症狀到底是不是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呢,它有多嚴重呢,需要停免疫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