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弈暄暄
日前,一個別致的腫瘤臨床研究研討會在線上召開。會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責任編輯、哈佛醫學院Dan Longo教授會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江澤飛、徐瑞華、周彩存等教授,針對精準與免疫治療時代的臨床腫瘤學研究方法、熱點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展開了精彩討論。會議由江澤飛教授和徐瑞華教授擔任主持。
Dan Longo教授介紹,近年來,「免疫+」理念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研發逐漸成為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
「免疫+」理念已在ICI+化療、ICI+靶向治療、ICI+靶向治療+化療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結果。ICI研發方面,阻斷CD47的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Hu5F9-G4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已在研究中得到驗證。
另外,近期,抗體偶聯藥物(ADC)在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的臨床研究中也均取得了較好療效。
肝癌
肝癌的系統治療已從化療時代,步入多種靶向治療、ICI和多種藥物聯合治療時代。近年來,針對肝癌的免疫聯合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IMbrave150研究顯示,貝伐珠單抗聯合阿替利珠(A+T方案)治療晚期肝癌在總生存(OS)和無進展生存(PFS)方面優於索拉非尼單藥。該方案是自索拉非尼獲批肝癌一線治療十餘年來第一個療效超越索拉非尼的方案。
REACH和REACH-2研究發現,雷莫蘆單抗治療索拉非尼經治且AFP≥400 ng/ml的肝癌患者,其主要終點OS優於安慰劑。成為首個發現以分子生物學標誌物指導肝癌治療具有臨床意義的研究。
肺癌
ICI免疫治療已成為無驅動基因突變NSCLC的重要治療手段。
多個國產PD-1/PD-L1單抗的療效在肺癌領域的臨床研究得到了證實,如CAMEL研究、ORIENT-12研究等。免疫聯合TKI靶向治療在二線及以上治療失敗的晚期NSCLC中也具有較好療效。
CheckMate 227研究則發現,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單抗(I+O)雙免疫一線治療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NSCLC患者,其主要終點OS明顯優於化療,提示晚期NSCLC去化療時代即將來臨。
胃癌
胃癌較強的異質性為臨床研究帶來了很多困難。CheckMate 649為首個在晚期胃癌一線治療中既延長PFS又延長OS的免疫治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在不同PD-L1表達水平和全患者群體中,主要終點OS和PFS均優於單獨化療。
ATTRACTION-04研究顯示,中位隨訪 11.6 個月後,與化療組相比,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組PFS顯著改善,中位PFS分別為10.45個月和8.34個月。
DESTINY-Gastric01研究顯示,ADC藥物組(伊立替康或紫杉醇)客觀緩解率(51%與14%)和總生存時間(12.5個月與8.4個月)均顯著優於化療組。
乳腺癌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每年上升3.9%,且有年輕化趨勢。
近年來,我國學者發表的乳腺癌方面研究和註冊臨床研究明顯增多,可惜高質量研究仍然較少。
目前,抗HER2治療仍然是乳腺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中,HER2CLIMB研究證實,高選擇性HER2 TKI tucatinib聯合曲妥珠單抗和卡培他濱治療,PFS和OS均明顯長於安慰劑聯合曲妥珠單抗和卡培他濱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