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仁醫院 童春容主任專訪:血液腫瘤已經進入免疫治療、靶向...

2020-12-05 hc360慧聰網

2018年11月,由生物谷主辦,張江高科技園區做為支持單位聯合主辦的「2018(第四屆)下一代CAR&TCR-T研討會」在上海隆重開幕,來自科研及醫療領域的科學家及醫生學者們共聚一堂,探討下一代CAR&TCR-T相關課題。

北京博仁醫院的童春容主任在會上做了主題為《CART治療難治復發(rr)血液細胞腫瘤的臨床結果及經驗分享》的專題報告,分享了北京博仁醫院系列CART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成果和經驗,這也是童主任第四次在該大會上分享細胞免疫治療臨床實踐成果。

會後,童主任接受了梅斯醫學的專訪,現把童主任的精彩報告與專訪內容整理與大家分享。

童春容主任

CART是迄今為止治療難治復發B細胞血液腫瘤的最強方法

童春容主任帶領下的北京博仁醫院醫療團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治療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團隊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國內外大型會議中進行展示和報告。

在本次報告中,童主任對北京博仁醫院自建院來針對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進行了一次精彩濃縮總結:包含了CD19-CART治療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rrB-ALL);CD22-CAR-T治療rrB-ALL;CD19、CD22-CAR-T治療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CT)後B-ALL復發;CD19、CD20、CD22-CART治療晚期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CD19或CD22-CART治療CD19或CD22陽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或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變五大類疾病及病情CART細胞免疫治療成果。

CART實際上是一種靶向免疫治療,CART把B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優點都結合在一起:利用單抗和抗原結合力強的優點和T淋巴細胞激活後殺傷腫瘤強的優點,這樣CART細胞更有針對性的殺傷腫瘤細胞,不像傳統的化療、放療一樣毫無針對性對正常和腫瘤細胞均殺傷。

比如CD19-CART治療只能用於CD19陽性的腫瘤,而對其它細胞無作用;而且CD19抗原在腫瘤細胞上表達比例越高、表達強度越強,CD19-CART治療的療效越好;其它靶點的CART治療也是同理。因此在選擇用什麼靶點CART治療時,需要分析比較腫瘤細胞上抗原表達的比例和強度來選擇。

但由於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不一樣性,即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細胞從細胞表面標誌、基因等水平都可能不一樣),單一靶點的CART治療後雖然把靶點陽性腫瘤細胞殺傷了,靶點陰性細胞會增殖導致復發。

因此某一種靶點CART細胞治療後如果不能移植或者其它治療,則往往選用腫瘤細胞上其它靶點來進行相應靶點的CART治療,這樣增加治癒率。

曾用過鼠源性CART治療的,患者體內可能產生抗鼠源抗原的抗體,再用鼠源性CART療效不好,故第二次以後的CART治療最好採用人源化CART。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來,北京博仁醫院的各項臨床研究不斷在國際和國內大會上進行研究成果報告。

2018年6月,在瑞典舉行的第23屆EHA(歐洲血液病學年會)上,北京博仁醫院血液科潘靜主任代表醫院就CD22-CART臨床研究結果進行口頭報告(Oral Presentation),她報告採用人源化CD22-CART治療了15例兒童rrB-ALL患者,其中14例曾經接受19-CART治療無效或者復發,1例白血病細胞不表達CD19,故選擇CD22-CART治療。CD22-CART治療後,86.7%患者有效,80%獲得完全緩解(CR),中位觀察109天,91%有效者無進展生存;22-CART治療中無死亡及嚴重併發症。

報告獲得與會專家充分討論與讚譽,會後,潘靜主任接受了國際媒體採訪,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2018年11月,在臺北舉行的第23屆亞太血液及骨髓移植醫學大會(APBMT)上,移植科張豔主任報告了北京博仁醫院CART細胞治療獲得CR後橋接到allo-HCT的結果。

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36例難治/復發B-ALL患者接受CART治療達到CR或CRi橋接Allo-HSCT,其中30例接受CD19-CART,6例接受CD22-CART。這些患者再進行Allo-HCT 後6個月總體生存率為96.9%,無復發生存率為91.7%。

這些既往患者在既往治癒希望非常渺茫,如果不先治療達到CR或者CRi行挽救性allo-HCT,治癒率很低。而CART後橋接到allo-HCT療效突出。對難治/復發的B-ALL獲得如此出色的治療結果,主要是因為CART治療獲得CR後快速橋接Allo-HSCT以及適宜的移植方案。

在剛剛結束的2018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上,血液科劉雙又主任代表北京博仁醫院在大會以壁報展示了臨床研究:《Sequential CA19-and CD22-CART Cell Therapies for Relapsed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即《序貫用CD19-和CD22-CART治療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CT)移植後復發的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

從2017年6月30日到2018年5月31日, 總共24例移植後復發病人被納入研究。他們的白血病細胞都經流式檢測證實同時表達CD19和CD22抗原;病人的中位年齡為24歲(範圍2.3-55歲);17例為骨髓復發,6例同時有髓內和髓外復發,1例僅有髓外復發;其中14例病人復發後曾經接受過其他治療如化療、供者淋巴細胞輸注、幹擾素,或者在其他醫院接受過CD19-CART治療。

結果顯示:移植後復發的B-ALL,單次CD19或CD22-CART治療83.3%的患者獲得CR, 序貫用CD19-和CD22-CART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6.5(4-10)月,6個月總體生存率(OS),無血液學復發生存率(LFS)和無微小殘留白血病(MRD)的LFS分別為100%, 81.3%和68.8%。

「CART是迄今為止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最強的方法,可使大多數患者獲得CR,為進一步治癒獲得了良好時機。對於難治性復發B-ALL患者,CART是目前最佳治癒方法,單獨一種CART治療很難治癒患者,進一步橋接移植、聯合多種靶點的CART和其它治療方法可使多數患者達到治癒。」

童主任團隊在CART治療各類血液腫瘤的方面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CAR的設計。CAR主要包括與抗原部分結合的抗體、結合抗原後激活T細胞的信號系統和將這些裝載一起的載體,CAR裝載到T細胞後不引起繼發腫瘤等副作用。在這方面童主任團隊一直與張鴻聲教授團隊合作,其設計的CAR具有親和力高、安全性高的特點。

其次是CART細胞的培養。北京博仁醫院實驗室團隊在細胞培養方面做得相當出色,提供的CART數目、質量非常有保證,採用很低的CART細胞數用於臨床治療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可大大降低CART的製備成本,增加製備的安全性。

再者是臨床方面。團隊對參與CART研究的全部團隊,包括家屬都要進行培訓,這樣保證每個環節得到及時恰當處理,包括提前評估是否會發生嚴重的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神經毒性、血細胞降低等,一旦發生能得到及時處理。

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關口前移+個體化治療可提高血液腫瘤患者的治癒率及生活質量

除了CART治療,越來越多的免疫治療(如單克隆抗體、雙抗、疫苗、免疫細胞治療、細胞因子等),靶向藥物治療大大提高了血液腫瘤的治癒率。如CD20、CD30、CD38、CD70、CD3/CD19、CD3/CD20雙抗,PD1單抗、CTLA4單抗,根據患者腫瘤基因突變製備的新抗原疫苗,腫瘤抗原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治療,根據腫瘤基因突變及其累及的信號傳導通路設計的靶向治療藥物等等。

既往血液腫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化療、放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化療和放療對腫瘤細胞沒有針對性,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損傷患者的免疫力,而且化療、放療可能引起新的染色體和基因突變,導致新的腫瘤,實際一些所謂的復發是化療和或放療引起的繼發腫瘤。

而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主要針對惡性細胞,對正常細胞傷害小,因此如果在化療獲得CR後,更多採用療效證實且毒副作用更小的免疫治療和/或靶向治療,可避免化療的長期毒副作用,提高治癒率。

童主任認為,如果患者經過長期的化療,引起更多染色體及基因異常、疾病達晚期才接受免疫治療,這時CART等治療只能為橋接到allo-HCT做準備,很難達到治癒的目的,而allo-HCT治療的風險較大。因此建議將毒性更小的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的關口前移,避免患者進入到晚期階段。

另外,由於血液腫瘤是一種異質性疾病,個體差異很大,不僅不同的血液腫瘤類型應選擇不同的治療路線與方案;而且相同類型、不同的個體對同一治療路線與方案的療效差別也很大;同一個體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對同一治療案的反應也不相同,這些說明了個體化對血液腫瘤治療的重要性。童主任認為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應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

最後,童主任呼籲,免疫治療及靶向治療時代到來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關注。

國際早就提出「癌症登月計劃」,其中核心就是減少化療、放療,更多加入副作用小的免疫治療或靶向治療,來進一步提高癌症治癒率及生存質量。

CART只是免疫治療的一種,還有很多新方法亟待開發,希望大家把眼界放開,用多種方法整合來治療血液腫瘤,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癒希望!

責任編輯:張超

相關焦點

  • 童春容主任:血液腫瘤的治療將越來越個性化
    在相應的免疫治療下,腫瘤細胞可能丟失抗原逃避攻擊,監測這些抗原可幫助調整治療策略。如美羅華(CD20單抗)治療後腫瘤細胞上CD20轉為陰性,再用美羅華療效不好。 比如一些靶向藥物需要腫瘤細胞表達某種基因,治療後這些基因可能發生突變而無效,所以在治療開始應該檢測這些基因靶點,治療後應該監測這些基因靶點是否突變。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總體提升不僅和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
  • APBMT2020 | 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2020年10月9日-11日第25屆亞太骨髓移植大會(APBMT2020)採取線上形式召開,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以吳彤主任採用CART治療的難治復發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已經無病生存10年,採用CART治療的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Emily也已經無病生存8年,那麼真實世界裡有多少患者從CART治療中獲益?造血幹細胞移植,CART治療,誰是治癒惡性血液腫瘤的終極方法?究竟哪種治療方式能使患者最終獲益?高博細胞免疫治療團隊始終走在探索與創新的前沿,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之路,並創造了多個全球第一。
  • 瀰漫大B淋巴瘤移植後復發,這一次我選擇了 北京博仁醫院
    一年多來輾轉兩家上海市有名氣的公立醫院,一刻不停歇的治療,疾病從一期治到四期,體重從116斤掉到了96斤,精神從信心滿滿到徹底潰敗,失望之際,準備放棄了……我給家人說:「就這樣了吧,沒辦法只能回家了……」家人不願意放棄,隨後聽從了上海移植大咖王主任的建議到北京博仁醫院做CART
  • 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新...
    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是一種較常見的白血病,常規治療方法為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發展近幾年B-ALL的治癒率不斷提高。然而原發難治和復發的B-ALL(r/r B-ALL)預後差,多數病例再次通過化療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難以治癒。
  • APBMT2020丨高博團隊學術成果再創佳績,為血液腫瘤患者治療賦新思路
    本次高博團隊共6項 成果亮相此次大會,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以吳彤主任1項特邀發言,李智慧醫生1項口頭報告與1項壁報展示,楊帆醫生2項壁報展示,陶秀豔護士長1項壁報展示的好成績亮相本次大會。這是2020年繼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 15項 成果、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 4項 成果後,高博團隊又一次卓越實力的見證。
  • 2020 EHA | 劉雙又主任談CD19特異性CAR-T細胞治療CD19表達的復發/...
    CD19 CAR-T細胞治療在復發或難治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中取得了顯著療效。然而,目前還沒有一種較好的CAR-T產品治療非B細胞白血病。本次EHA大會上北京博仁醫院童春容主任團隊劉雙又主任匯報了CD19特異性CAR-T細胞治療CD19表達的復發/難治急性非B細胞白血病的初步探索成果。我們特邀劉雙又主任對研究內容進行分享。
  • 高博醫療集團吳彤主任團隊,在創新中不斷提升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多種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移植理念與技術不斷進步。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移植團隊在吳彤主任的帶領下,持續鑽研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改進與提升,在創新中不斷提高移植成功率,並關注病人移植後的生活質量。
  •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
    John Gribben教授以難治復發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濾泡細胞淋巴瘤為例分享了淋巴瘤診療新趨勢,John Gribben教授提到,基於分子生物學特徵的淋巴瘤新的亞型分類方法已經成為領域內研究熱點,識別可操作的分子特徵,探索相關的生存路徑,開發合理的治療方法和生物標記物,將基因組學和臨床治療學聯繫起來,將更有利於預後分層和治療。但
  • 北京博仁醫院回應白血病男童之死……家屬不認可,律師稱院方偷換概念
    當晚,北京博仁醫院(以下簡稱「博仁醫院」)發布聲明表示,EBV-CTL是治療移植後EBV感染的公認有效方法。在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醫院跟家屬籤署了知情同意書,並不存在任何違規行為等。男童的母親回應稱,博仁醫院的聲明無法接受,回應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 ...CAR-T治療非移植的兒童難治/復發B-ALL,1年LFS和OS分別為79.5%...
    remission in children with r/r B-ALL》的研究,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潘靜主任為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童春容主任、馮曉明、張鴻聲作為共同通訊作者 。但是據2016年發表在NEJM上的數據顯示,接受CD19-CAR-T的患者五年OS不到20%,有至少半數患者會在治療後一年內復發,這主要是因為腫瘤細胞會以多種方式逃避CAR-T細胞的追殺,例如下調腫瘤細胞的CD19抗原表達或產生突變造成CD19抗原的丟失,從而導致腫瘤細胞逃逸而出現復發。
  • 女大學生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去世引糾紛 專家:監管需重視
    4年前,魏則西事件曾引發關注,這個身患滑膜肉瘤的大學生曾在某醫院接受細胞免疫治療,未見療效,還貽誤了治療時機,最終早逝。近日,江西的樊女士告訴記者,2020年3月28日,她年僅20歲的女兒張帆(化名)在北京博仁醫院治療期間去世,生前正接受一種名叫CAR-T的細胞免疫療法。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如果有人問腫瘤治療領域什麼最火,答案非「免疫治療」無疑。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PD-L1是最早被大家認可的一個標誌物,其次是TMB(腫瘤突變負荷)、MSI(微衛星不穩定),這三個指標都是臨床和專家共識已經認可接受的標誌物。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所以不要跟風盲試藥物。在選擇治療方案之前病理檢測是必須的,一定建立在病理學基礎上進行精準治療。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範圍逐漸擴大,CAR-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CAR-T療法作為有別於傳統藥物的「活藥」,不僅對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於普通藥物。
  • 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科普:肺癌免疫治療最新全解讀!
    搜索微信文章「林根主任直播」,微信公眾號「找藥寶典」,進入直播間搜索微信文章「林根主任直播」,微信公眾號「找藥寶典」,進入直播間本次我們誠摯邀請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做客直播間,在12月9日(周四)下午14:00為大家講解肺癌的免疫治療。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編者按: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尤其近年來,各瘤種在免疫治療上相繼取得重大進展。那麼,腫瘤免疫治療的依據是什麼?免疫治療對所有腫瘤患者都適用嗎?如何為患者選擇適當的免疫治療藥物?發生免疫耐藥了怎麼辦?看似毫不相干的腸道微生物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又有怎樣的作用?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這種過繼細胞治療方法包括傳統的CIK細胞、NK細胞、腫瘤組織中浸潤的T細胞等以及已經獲得FDA批准的治療血液系統腫瘤的基因工程化T細胞CAR-T等。 問題四:在近幾年,癌症免疫治療的好消息不斷,目前已在多種腫瘤,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等實體瘤以及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中展示出了強大的抗腫瘤活性,有哪些免疫治療藥物已經應用於臨床?
  • 男童花超400萬醫療費後離世 北京這家醫院把他當做「小白鼠」?
    家屬在整理多達十幾次的住院病歷時卻意外發現,範裕喆在北京博仁醫院(以下簡稱「博仁醫院」)住院治療期間,醫院的檢驗結果和查房記錄「陰陽顛倒」,甚至在家屬不知情的情況下孩子被當成了「受試者」。目前,範裕喆的家屬已經向博仁醫院所在的豐臺區醫學會申請醫學鑑定,豐臺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已介入調查。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專家介紹:馮強,協和醫科大學腫瘤外科博士,醫科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