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是一種較常見的白血病,常規治療方法為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發展近幾年B-ALL的治癒率不斷提高。然而原發難治和復發的B-ALL(r/r B-ALL)預後差,多數病例再次通過化療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難以治癒。
如何改善r/r B-ALL的預後一直是研究的熱點。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的研究團隊在使用CD19-22 兩種CART序貫治療、經CART緩解後橋接Allo-HSCT以及Allo-HSCT後復發採用CD19-22 CART序貫治療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顯著改善了r/r B-ALL的預後。兒童r/r B-ALL採用續貫CD19-22 CART治療的1年無病生存率(LFS)高達79.5%(發表於《Blood》2019年);經CART緩解後橋接Allo-HSCT的1年總生存率(OS)達87.7%(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19年);Allo-HSCT後復發採用CD19-22 CART序貫治療的OS為87.5%,殘留白血病(MRD)陰性的LFS為58.3%(2019年EBMT被選為主席會場發言並獲評Best of EBMT的工作)。
2019年11月15日-17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湖北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科承辦的「2019臨床細胞免疫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大會」在美麗的江城武漢成功舉辦。本次大會聚焦血液病熱點話題,分設造血幹細胞移植論壇、細胞免疫治療論壇、淋巴瘤/骨髓瘤論壇及多場青年論壇,眾多血液腫瘤專家齊聚武漢,分享最新研究進展和臨床成果。我院吳彤主任、劉雙又主任和潘靜主任受邀出席了本次大會,分享我院在r/r B-ALL治療中所取得的成績。
大會現場
吳彤主任(左二)與劉雙又主任(左一)、潘靜主任(右一)大會合影
吳彤主任:難治/復發B-ALL採用CART緩解後橋接Allo-HSCT,1年總生存率87.7%,無病生存率73.0%
r/r B-ALL預後差,挽救性化療僅有30%能達完全緩解(CR);挽救性Allo-HSCT的LFS僅約20%-30%。多項研究證實,CD19-CART可使70%-90%r/r B-ALL達到CR,但大多數隨後復發且多為CD19陰性的復發。目前,CART緩解後橋接Allo-HSCT是否改善LFS還存在爭議。吳彤主任所帶領的團隊對52例r/r B-ALL經CART緩解後橋接減低強度(RIC)的清髓Allo-HSCT,該組患者42.3%的病例具有預後不良的基因及染色體改變。採用上述預處理方案,所有患者均順利植入,急性GVHD、慢性GVHD及病毒激活均顯著降低,非復發死亡率僅為1.9%,1年的OS和LFS分別為87.7%和73.0%,顯著改善了此類患者的預後。該研究成果被今年的EBMT選為發言並被《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接受發表。
此外,吳彤主任還分享了Allo-HSCT後復發經CART緩解後二次Allo-HSCT的臨床經驗。強調二次Allo-HSCT的預處理原則為適當減低強度及個體化;同時強調選擇更好的供者非常重要,供者選擇原則除了HLA配型適合以外,還需要造血及免疫功能正常,較少具有血液及免疫疾病遺傳易感基因變異。為了減少移植後復發,針對高危患者移植後建議採用靶向藥物維持治療。目前有6例B-ALL患者Allo-HSCT後復發經CART緩解治療後接受二次Allo-HSCT,中位隨訪7(5-14)月,除1例移植後4個月MRD轉陽,經治療後再次MRD轉陰外,其餘5例均為持續完全緩解狀態。
吳彤主任現場報告
劉雙又主任:B-ALL移植後復發續貫CD19-22 CART治療總體生存率為87.5%,MRD陰性的無病生存率為58.3%,中位無病生存 12.5個月
劉雙又主任指出,Allo-HSCT後復發的B-ALL傳統治療預後極差,需要探索新的治療。CD19-CART治療對r/r B-ALL效果顯著,但單一靶點的CART治療復發率仍高,很難維持長期緩解。近年來,靶向CD22的CART對r/r B-ALL也顯示了良好療效。因此,我們先後序貫使用CD19和CD22-CART治療Allo-HSCT後復發的B-ALL,以期提高長期LFS。我們的研究顯示,初次CART治療後84.4%的患者可獲得MRD陰性的CR,序貫另一種CART可顯著提高LFS。中位隨訪10個月,24例完成序貫CD19-22 CART治療患者的OS和MRD陰性的LFS分別為87.5%和58.3%,中位LFS為12.5個月,顯著優於傳統治療,可謂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該項研究成果在今年的EBMT上被選為大會前六名的優秀論文摘要,並獲邀在主席研討會進行大會報告並獲選Best of EBMT的工作。在今年即將召開的美國血液學年會(ASH)上,劉雙又主任也將進行有關CART副作用處理的相關機制研究的口頭髮言。
劉雙又主任現場報告
潘靜主任:序貫CD19-22 CART治療非移植的兒童r/r B-ALL,1年LFS和OS分別為79.5%和92.3%
潘靜主任提到,最初CD19- CART對B-ALL的療效非常顯著,但1年內的復發率比較高。針對CD19-CART治療後復發這一棘手問題,團隊做了大量工作和研究創新,之後將目光轉向和CD19靶點相似的CD22靶點上。我們的研究表明CD22-CART在誘導r/r B-ALL的緩解方面非常有效,並且為隨後的移植提供了實現持久緩解的寶貴窗口。研究中有11例患者後續橋接移植,移植後的1年LFS達71%,該項研究成果於今天5月發表於血液學領域高水平的期刊Leukemia雜誌。團隊對CD22-CART的復發機制進行研究後發現,第一次回輸CD22-CART細胞後,會出現CD22部分下調,而復發後二次回輸CD22-CART細胞時,患者仍然可以獲得CR。然而二次復發後,患者的CD22表達並未再下調,而是其體內無法檢測到CART細胞以及B細胞的恢復。因此,CART細胞的持續存在是患者能夠獲得持續CR的重要因素。
是否所有患者CART治療緩解後都要橋接移植呢?能否能通過CART治療達到長期緩解呢?基於臨床實踐,潘靜主任研究了20例採用CD19-CART治療後序貫CD22-CART治療的兒童r/r B-ALL,結果顯示1年的LFS和OS分別為79.5%和92.3%。該項研究成果已被血液學領域高水平的期刊BLOOD在線發表。潘靜主任在即將舉行的ASH會議上將繼續分享後續研究成果,就CART治療緩解後哪一部分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口頭髮言。
潘主任現場報告
小結:
三位主任的報告涵蓋了CART療法及CART聯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熱點話題,通過真實世界的數據為參會嘉賓及在線觀看的血液同仁展示了r/r B-ALL治療的新策略與出色結果。與此同時,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在治療r/r B-ALL方面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也得到業界的認可與讚賞。北京博仁醫院始終堅持臨床、科研全方位發展,用學術精神引領醫院發展,並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力求最大程度提高治療效果,為眾多血液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責任編輯: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