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醫療集團積極探索血液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模式

2020-12-05 丁香園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既往也是惡性血液腫瘤患者的終極治療選擇。近年來,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層出不窮,無論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還是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都不再是惡性血液腫瘤患者的終極治療選擇,這就為難治復發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B 急淋二次移植,如何達到深度緩解?

患者男性,32 歲,既往史、個人史、出生史和家族史均無特殊。2017 年 3 月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全身乏力和面色蒼白就診於香港親王醫院,根據骨髓 MICM 診斷為急性 B 淋巴細胞白血病,給予誘導治療後緩解,後鞏固治療數療程,並行顱腦放療 20 次。2017 年 12 月複查骨髓形態幼稚淋巴細胞佔 29%,考慮本病復發。給予化療後再次達到緩解,後鞏固強化。2018 年 4 月再次復發,骨髓形態幼稚淋巴細胞佔 90.5%,流式提示表達 CD19,融合基因陰性,基因突變 TP53 和 KRAS 陽性,染色體複雜異位。2018 年 5 月回輸 CD19-CART,複查骨髓完全緩解,染色體轉為正常核型。

01 一波三折:第一次移植後再次復發

2018 年 7 月患者在香港某院進行了同胞相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妹供兄,HLA 10/10,血型 O 供 O)。不幸的是,移植後 3 個月血液學全面復發,骨髓形態幼稚淋巴細胞佔 60%。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腦脊液檢查未見異常。

02 再次出發:二次移植

患者於 2018 年 11 月首次入住高博醫療集團。骨髓 MICM:形態可見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佔 61.5%;流式表達 CD22,不表達 CD19;染色體異常核型;339 種基因突變篩到 TP53、KRAS、CHEK2 和 SETD2 突變;腦脊液檢查沒有異常。2019 年 1 月給予人源化 CD22-CART 細胞治療,兩周後複查骨髓完全緩解。患者同時做了腫瘤基因全外顯子深度測序。同時對第一次移植供者行了 700 種遺傳易感基因檢測,提示存在免疫缺陷,建議患者行二次移植。

2019 年 2 月患者行非血緣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二次移植的預處理方案是 BU/FLU 方案,過程順利,移植後 2 周白細胞和血小板相繼植活。移植後+1 月、+2 月、+3 月複查骨穿提示本病完全緩解。因患者攜帶 TP53 突變,+3 月給予奧拉帕利預防復發。目前移植後一年半,病情穩定持續緩解,骨髓和外周血嵌合率均為完全供者型。

病例啟示:get 3 個關鍵點

首先是供者選擇;第二是二次移植;第三是 TP53 突變的維持治療。分享如下:

01 供者選擇很重要,免疫缺陷要避免

血液腫瘤的發生與遺傳易感性和外界環境密切相關。高博醫療集團移植前常規對患者進行 700 種血液和免疫系統疾病相關遺傳易感基因檢測。我們對 170 例異基因移植患者進行遺傳易感基因分析,發現患者攜帶免疫缺陷相關基因數範圍在 1~7 個,平均數 2.3 個。同時對 300 餘例健康對照分析,攜帶免疫缺陷相關遺傳易感基因頻率較低。

該例患者第一次入院時對其供者進行了 700 種遺傳易感基因分析,發現其在一類具有明確致病性的基因中攜帶 1 個免疫缺陷相關基因,在二類預測可能有害的基因變異中攜帶 5 個免疫缺陷相關基因,也就是說健康供者本身就攜帶 6 個相關免疫缺陷基因,提示供者自身免疫原性較弱,不能起到很好的免疫監視作用。這可能也是患者移植後 3 個月出現早期血液學全面復發的主要原因。這同時也提示了供者選擇的重要性。

02 二次移植,這 3 點需要重視

對於常規 Allo-HSCT 後復發的治療,一般是減停免疫抑制劑、幹擾素、化療、DLI、CAR-T、靶向治療以及二次移植。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的一篇文獻報導了急淋二次移植的結果:DFS 20-30%,復發率 40%,移植相關死亡 20-30%,OS 40% 左右。該文獻認為是否更換供者並不影響移植的結果。對於二次移植預後良好的因素是:第一次移植後晚期復發、二次移植前完全緩解狀態、兩次移植間隔大於 1 年,患者一般狀態好。

現將高博醫療集團二次移植的結果分享一下。

從 2018 年 4 月到 2020 年 6 月,共入組 25 例二次移植患者,中位年齡 24 歲,移植前疾病診斷:ALL 12 例,AML 9 例,MDS 3 例,NHL 1 例。移植前的疾病狀態:CR 15 例,NR 10 例。二次移植的間隔中位時間 22 個月。對於所有患者均更換供者,從 HLA 配型、造血和免疫系統全面篩查以及遺傳易感基因篩查,多角度多參數更精細地選擇供者。

隨訪截止到 2020 年 7 月 31 號,中位隨訪 14 個月。結果顯示,一年 DFS 76%,OS 88%,移植相關死亡 4%。7 例復發,有 1 例 ALL 復發後給予 BiTE 後達到 CR,1 例 ALL 和 1 例 MDS 化療後達 CR。可以看出,挽救性移植復發率比較高,15 例 CR 患者中 2 例復發,10 例 NR 患者中 5 例復發。

對比高博醫療集團的結果和文獻報導結果,文獻認為是否更換供者對於移植的結果沒有差異,但他們認為,供者選擇對於移植的結果是很重要的因素,除了配型、造血和免疫系統篩查,攜帶較少的遺傳易感基因變異非常重要。這種多角度多參數的供者選擇方案也是我們二次移植結果較好的原因;另外,採用減低毒性的清髓預處理方案,個體化治療,並在移植後給予靶向藥物維持治療對於二次移植的結果也非常重要。

03TP53 突變的維持治療——「合成致死」理念

高博醫療集團病人常規進行 339 種基因突變的檢測,目的是篩選靶向藥物進行維持治療。該患者行腫瘤基因全外顯子深度測序,檢測到 TP53 突變、KRAS 突變,SETD2 突變和 CHEK2 突變。大量文獻顯示攜帶 TP53 突變提示預後不良。德國的一項隊列研究分析了 2272 例 AML 攜帶 17p (p53)缺失患者的預後。結果提示複雜染色體核型伴 P53 缺失的患者幾乎在兩年之後全軍覆沒。義大利的一項研究分析了 171 例成人 ph(-)ALL 患者攜帶 TP53 突變的預後,顯示 TP53 突變復發率高達 93%,DFS 和 OS 低至 7%,可見攜帶 TP53 突變預後非常差,其維持治療也愈發艱難與重要。

正常情況下,p53 跟 MDM2 的負反饋維持著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與穩定。但該患者 TP53 基因的 282、273 和 245 這 3 個發生突變的位點位於保守區域,是 DNA 結合部位,影響了 DNA 的功能。DNA 在細胞中不斷發生損傷的同時也不斷進行修復。通常 DNA 損傷的類型包括單鏈斷裂和雙鏈斷裂,單鏈斷裂主要通過鹼基切除修復,涉及 PARP 蛋白(PARP 蛋白是細胞中一種重要的 DNA 單鏈修復蛋白)來完成修復;雙鏈斷裂主要通過同源重組修復,涉及 BRCA 和 CHEK 等蛋白來完成修復,當其中任何一個出現突變後,都會使同源重組修復出現障礙。

「合成致死」是一種新的癌症治療理念,是指同時改變兩種基因或蛋白質會導致細胞死亡,而單獨改變其中任何一個基因/蛋白質都不會發生細胞死亡。DNA 損傷的時候,對於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本身都是有 A、B 通路來修復。該患者存在 CHEK2 突變,即同源重組修復存在內源性缺陷,所以其 A 通路已經斷裂。我們再外源性地阻斷其 B 通路,使得腫瘤細胞 A、B 通路同時受到阻斷,將會導致腫瘤細胞死亡。而對於正常細胞來說,A 通路沒有受到抑制,細胞仍然存活。在發現患者 CHEK2 基因突變時,我們巧妙的應用合成致死的理念,給予奧拉帕利(PARP 蛋白的抑制劑)使 PARP 蛋白無法參與到 DNA 的損傷修復中,導致腫瘤細胞出現合成致死,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和模式,高博醫療集團一直在路上

正如文中這位患者,一次移植後失敗,給予 CAR-T 後緩解,因供者存在免疫缺陷,更換供者進行了二次移植,獲得新生。目前二次移植後一年半,病情穩定,持續緩解,增強了我們對於這類復發難治惡性血液腫瘤患者治療的信心。對於復發難治患者,移植後面臨的最主要問題還是如何預防復發,高博醫療集團正是通過合成致死的癌症治療理念,使患者達到持續、長期、深度的緩解。對於新的治療方式和模式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圖源:站酷海洛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


相關焦點

  •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醫學論壇圓滿落幕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總體提升不僅和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
  • 高博醫療集團吳彤主任團隊,在創新中不斷提升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多種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移植理念與技術不斷進步。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移植團隊在吳彤主任的帶領下,持續鑽研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改進與提升,在創新中不斷提高移植成功率,並關注病人移植後的生活質量。
  • APBMT2020 | 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團隊由我國最早一批從事血液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的專家之一童春容主任領銜,更有吳彤、張永紅、克曉燕、潘靜、劉雙又、胡凱等一批科研與臨床經驗豐富的血液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專家組成。團隊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有效結合,探索CART治療後復發的機理,如何對患者分層施治,打造並推行CART臨床管理系統。
  • 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新...
    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是一種較常見的白血病,常規治療方法為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隨著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發展近幾年B-ALL的治癒率不斷提高。然而原發難治和復發的B-ALL(r/r B-ALL)預後差,多數病例再次通過化療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難以治癒。
  • 北京博仁醫院 童春容主任專訪:血液腫瘤已經進入免疫治療、靶向...
    北京博仁醫院的童春容主任在會上做了主題為《CART治療難治復發(rr)血液細胞腫瘤的臨床結果及經驗分享》的專題報告,分享了北京博仁醫院系列CART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成果和經驗,這也是童主任第四次在該大會上分享細胞免疫治療臨床實踐成果。會後,童主任接受了梅斯醫學的專訪,現把童主任的精彩報告與專訪內容整理與大家分享。
  • APBMT2020丨高博團隊學術成果再創佳績,為血液腫瘤患者治療賦新思路
    本次高博團隊共6項 成果亮相此次大會,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以吳彤主任1項特邀發言,李智慧醫生1項口頭報告與1項壁報展示,楊帆醫生2項壁報展示,陶秀豔護士長1項壁報展示的好成績亮相本次大會。這是2020年繼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 15項 成果、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 4項 成果後,高博團隊又一次卓越實力的見證。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這種過繼細胞治療方法包括傳統的CIK細胞、NK細胞、腫瘤組織中浸潤的T細胞等以及已經獲得FDA批准的治療血液系統腫瘤的基因工程化T細胞CAR-T等。 目前已批准上市的腫瘤免疫治療手段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PD-1/PD-L1抗體,這些抗體在多種腫瘤中例如晚期黑色素瘤、腎透明細胞癌、淋巴瘤、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頭頸部腫瘤等腫瘤的中的臨床應用已被美國FDA或我們國家藥監局批准;另一種是CAR-T免疫細胞治療,在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和B細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統腫瘤的臨床應用中效果比較突出,在美國、
  • 女大學生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去世引糾紛 專家:監管需重視
    對此,北京博仁醫院所屬集團——高博醫療集團市場部工作人員回應稱,對張帆的離世表示遺憾,院方在為張帆配備的專家團中,確實有一名醫生存在資質不符的問題,已接受相關處罰,「因張帆較為年輕,部分治療方案需要參考兒童治療方案」。院方表示,這並未影響張帆的治療,此外,博仁醫院已經進行了CAR-T臨床試驗的相關備案,具備相應資質。
  • 童春容主任:血液腫瘤的治療將越來越個性化
    隨著研究技術的發展,腫瘤治療的方法增加,人們對治療的要求增加,腫瘤治療越來越個性化,也越來越可以實現個性化治療。我們可以根據患者及其腫瘤細胞的很多個體特徵,在循證醫療方案的基礎上平衡利弊,調整找到更合適的治療組合和劑量,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以最小的代價使整體患者的總生存率提高。 如何指導個性化治療呢?
  • 上海探索「免疫治療+」殺滅腫瘤 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
    上海孟超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陳靜 肖鑫)上海孟超腫瘤醫院6日在位於上海嘉定安亭的上海市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試運行,將探索開展「免疫治療+」,致力實現為腫瘤患者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據了解,所謂免疫治療,是指恢復人體對抗和殺死腫瘤的免疫能力,而不直接作用腫瘤細胞。
  • 腫瘤免疫治療出新,國產CAR-T加速發展
    細胞免疫治療的本質上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病變組織進行攻擊,故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潛在的毒副作用相對更可控。因輸入的免疫細胞可在患者體內增殖,故治療的持久性也更有保障。  CAR-T 細胞免疫治療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靶向性、殺傷性和持久性,在治療血液腫瘤方向有突破性進展,並且正在嘗試用於實體瘤,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 ...組織腫瘤的微小殘留病(MRD)監測—— Ig,TCR 基因重排的 NGS 檢測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 V1 2020血液腫瘤已進入個體化精準治療時代。然而,如何對腫瘤細胞或克隆進行精準的監測、何時採取預防或早期的幹預措施,仍是待解決的問題。
  • 血液腫瘤治療藥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血液腫瘤 / 血癌是個籠統的稱呼,同其他癌症一樣血液腫瘤也是由於異常細胞的生長增殖不受控制引起的,在多數情況下這些不正常的細胞的源起部位是骨髓,這也正是血液細胞產生的地方,血液腫瘤的種類多種多樣,分類的標準通常是它們影響哪一種血細胞 (紅細胞、白細胞或者血小板),現在已知道血液腫瘤包括有 40 多種白血病、50 多種淋巴瘤以及多種骨髓瘤
  • 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2013.07.23 星期二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在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患者,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應用手術或者放化療,雖然當時治療的可能很成功,就以為治癒了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腫瘤逃逸的機制很複雜,參與的因素可能有免疫細胞、腫瘤細胞、腫瘤微環境等多種因素。因此,改善人體免疫系統、調節免疫微環境是治療或預防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手段。20世紀50年代, Macfarlane Burnet和Lewis Thomas提出了「免疫監視」理論,認為機體中經常產生的突變的腫瘤細胞可被免疫系統所識別而清除,這為腫瘤免疫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
  • CAR-T免疫療法新模式——治療實體瘤
    CAR-T藥物已經成功在人類血液癌症研究中被證明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實體瘤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能應用於治療實體瘤,那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為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與該領域內的主要公司展開密切的合作。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助理教授Edmund Moon和他們團隊已成功地完成了臨床前期研究,有助於開闢此道路前進。
  • 三個角度思考腫瘤免疫治療
    摘要:一度火熱的腫瘤免疫治療受「魏則西事件」的影響被迅速降溫。針對這一狀況,筆者將客觀介紹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歷程、發展趨勢及優缺點,並從癌症患者、監管部門、醫療機構及業內專家等多個角度解析當前腫瘤免疫治療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對策,以期為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腫瘤免疫治療發展路徑提供參考意見。
  • 腫瘤免疫治療簡史
    腫瘤免疫治療儼然已經是生物製藥行業最熱的領域。單抗,雙抗,ADC百藥爭鳴;免疫細胞治療,DC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文簡述腫瘤免疫治療的歷史,供各位讀者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