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2020-10-28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髮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0年10月16日-10月18日,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國內血液腫瘤領域的一流專家通過線上、線下與會,就血液腫瘤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治的進展、熱點問題和發展趨勢等展開討論。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迎教授以「成人ALL的免疫治療」為題進行了分享,醫脈通匯總其精華,分享如下。
王迎 教授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白血病中心
中國抗癌協會第五屆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康復醫學會血液病康復專委會青年工作組第一屆副主委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白血病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造血幹細胞移植及細胞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實驗診斷學組委員
《中華血液學雜誌》通訊編委
美國Emory大學Winship腫瘤研究所博士後
主要從事白血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
免疫治療在成人ALL中的地位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傳統治療主要為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隨後,分子靶向藥物(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為代表)加入到費城染色體陽性(Ph+)ALL治療方案中。近些年,包括CAR-T治療、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22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免疫治療也成為ALL治療的重要手段。
如今免疫治療(CAR-T治療、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22的ADC)已經成為了復發難治性Ph- ALL患者的首選,以及復發難治性Ph+ ALL患者的次要選擇。
CAR-T治療的突破與局限
目前在中國,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22的ADC還未上市,但有諸多CAR-T治療的臨床試驗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據Clinical trials網站統計,2018年中國有160項CAR-T治療的臨床試驗,2019年已達到272項(如下圖)。
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CAR-T治療在復發難治性ALL、淋巴瘤、骨髓瘤中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對實體瘤的治療效果欠佳。
儘管CAR-T治療的療效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
治療後可能出現復發,需要進一步提高療效;
治療後可能出現併發症,主要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需要提升對其毒性的防治水平;
製備工藝複雜,存在製備失敗的可能性;
製備成本較高,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
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在ALL中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
Blinatumomab(一種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殺傷腫瘤細胞的機制與CAR-T治療類似,Blinatumomab的CD3端結合CD3+ T細胞,CD19端結合CD19+ 白血病細胞,最終實現CD3+ T細胞直接殺傷CD19+ 白血病細胞(如下圖)。
一項單臂2期臨床研究驗證了Blinatumomab對復發難治性ALL的療效,經Blinatumomab治療後,入組患者均具有較高的完全緩解(CR)率,且大多數患者處於微小殘留病(MRD)陰性緩解狀態。同時,在兒童2期研究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療效:完全緩解率達到37%,並有30%的患者達到MRD陰性。
TOWER研究進一步驗證了Blinatumomab對復發難治性ALL的療效,該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研究3期研究,納入了405例復發難治性Ph- ALL成人患者,評估了Blinatumomab相對於標準護理化療方案(SOC,4種)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以2:1的比例接受Blinatumomab(n=271)或SOC(n=134)治療。結果顯示:Blinatumomab單藥的複合完全緩解(CR+伴不完全血液學恢復的CR[CRi])率為44%,化療組為25%,且通過Blinatumomab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MRD陰性緩解的佔比也較高(76% vs 48%)(如下圖)。
Blinatumomab的血液學毒性輕於傳統化療,整體不良事件(AE)也低於傳統化療(34.1% vs 52.3%)。雖然Blinatumomab組的患者存在藥物特有的CRS(4.9%),但在神經系統相關AE方面,其發生率與標準化療組類似。
經過對先前2/3期臨床研究的亞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腫瘤負荷對Blinatumomab的療效存在影響(腫瘤負荷越低,療效越好),據此針對獲得血液學CR伴有MRD陽性的患者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BLAST研究。結果顯示:MRD陰性率達到78%,而若在第一個周期就獲得MRD陰性,則可以顯著增加中位生存期(38.9個月)。因此,2020年NCCN指南推薦CR後MRD仍為陽性的Ph- ALL患者使用Blinatumomab。
靶向CD22的ADC在ALL中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
Inotuzumab Ozogamicin(一種靶向CD22的ADC)通過靶向CD22,使抗體偶聯藥物被細胞內吞,然後通過抗體上的卡奇黴素來殺傷腫瘤細胞(如下圖)。
一項隨機對照研究驗證了Inotuzumab Ozogamicin與傳統化療對於復發難治性ALL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Inotuzumab Ozogamicin(n=164)或SOC(n=162)。結果顯示,與化療相比,Inotuzumab Ozogamicin顯著提高了複合完全緩解率(80.7% vs 29.4%),同時Inotuzumab Ozogamicin治療後獲得複合完全緩解的患者中,78.4%達到了MRD陰性,而傳統化療中達到MRD陰性的患者不足一半(如下圖)。
在安全性方面,與傳統化療相比,Inotuzumab Ozogamicin的AE發生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研究發現Inotuzumab Ozogamicin可能升高肝靜脈阻塞症候群(VOD)發生率。接受Inotuzumab Ozogamicin治療後,11%的患者會出現VOD,其中>3級VOD的發生率為9%。
王迎教授指出,老年患者通常難以耐受足劑量、足療程的化療,所以老年ALL治療一直存在困難。在一項單臂2期臨床研究中,52例初診Ph- ALL患者(中位年齡69歲,範圍60-79歲)接受了Inotuzumab Ozogamicin聯合低強度mini-hyper-CVD(環磷醯胺+地塞米松[劑量減少50%]+甲氨蝶呤[劑量減少75%]+阿糖胞苷0.5g/m2 4次)治療。綜合完全緩解率(CR+完全緩解伴不完全血細胞計數恢復[CRp]+CRi)為98%,MRD陰性率為75%,8%的患者出現VOD。老年ALL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升。基於此研究,2020年NCCN指南建議≥65歲老年Ph- ALL患者在一線治療中可以使用Inotuzumab Ozogamicin聯合Mini-hyper-CVD的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聯合靶向藥物的探究
王迎教授還表示,對於治療預後不佳的Ph+ ALL患者,可以應用TKI類藥物。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免疫治療聯合TKI類藥物被用於治療初診Ph+ ALL患者,雖然現在隨訪時間不長,但是這種無化療(Chemo-free)的思路值得被關注。
總結
最後,王迎教授進行了總結概括,她表示,免疫治療已逐漸成為ALL治療的重要手段。對於復發難治ALL患者,免疫治療在CR率和MRD陰性緩解率方面明顯優於傳統化療。值得在ALL領域對免疫治療進行深入探索,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