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2020-11-24 醫脈通

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2020-10-28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髮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0年10月16日-10月18日,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國內血液腫瘤領域的一流專家通過線上、線下與會,就血液腫瘤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治的進展、熱點問題和發展趨勢等展開討論。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迎教授以「成人ALL的免疫治療」為題進行了分享,醫脈通匯總其精華,分享如下。

王迎 教授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白血病中心

中國抗癌協會第五屆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康復醫學會血液病康復專委會青年工作組第一屆副主委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白血病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造血幹細胞移植及細胞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實驗診斷學組委員

《中華血液學雜誌》通訊編委

美國Emory大學Winship腫瘤研究所博士後

主要從事白血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


免疫治療在成人ALL中的地位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傳統治療主要為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隨後,分子靶向藥物(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為代表)加入到費城染色體陽性(Ph+)ALL治療方案中。近些年,包括CAR-T治療、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22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免疫治療也成為ALL治療的重要手段。


如今免疫治療(CAR-T治療、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22的ADC)已經成為了復發難治性Ph- ALL患者的首選,以及復發難治性Ph+ ALL患者的次要選擇。


CAR-T治療的突破與局限


目前在中國,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和靶向CD22的ADC還未上市,但有諸多CAR-T治療的臨床試驗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據Clinical trials網站統計,2018年中國有160項CAR-T治療的臨床試驗,2019年已達到272項(如下圖)。



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CAR-T治療在復發難治性ALL、淋巴瘤、骨髓瘤中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對實體瘤的治療效果欠佳。


儘管CAR-T治療的療效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

治療後可能出現復發,需要進一步提高療效;

治療後可能出現併發症,主要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症候群(ICANS),需要提升對其毒性的防治水平;

製備工藝複雜,存在製備失敗的可能性;

製備成本較高,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


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在ALL中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


Blinatumomab(一種CD3/CD19雙特異性抗體)殺傷腫瘤細胞的機制與CAR-T治療類似,Blinatumomab的CD3端結合CD3+ T細胞,CD19端結合CD19+ 白血病細胞,最終實現CD3+ T細胞直接殺傷CD19+ 白血病細胞(如下圖)。



一項單臂2期臨床研究驗證了Blinatumomab對復發難治性ALL的療效,經Blinatumomab治療後,入組患者均具有較高的完全緩解(CR)率,且大多數患者處於微小殘留病(MRD)陰性緩解狀態。同時,在兒童2期研究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療效:完全緩解率達到37%,並有30%的患者達到MRD陰性。


TOWER研究進一步驗證了Blinatumomab對復發難治性ALL的療效,該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研究3期研究,納入了405例復發難治性Ph- ALL成人患者,評估了Blinatumomab相對於標準護理化療方案(SOC,4種)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以2:1的比例接受Blinatumomab(n=271)或SOC(n=134)治療。結果顯示:Blinatumomab單藥的複合完全緩解(CR+伴不完全血液學恢復的CR[CRi])率為44%,化療組為25%,且通過Blinatumomab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MRD陰性緩解的佔比也較高(76% vs 48%)(如下圖)。



Blinatumomab的血液學毒性輕於傳統化療,整體不良事件(AE)也低於傳統化療(34.1% vs 52.3%)。雖然Blinatumomab組的患者存在藥物特有的CRS(4.9%),但在神經系統相關AE方面,其發生率與標準化療組類似。


經過對先前2/3期臨床研究的亞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腫瘤負荷對Blinatumomab的療效存在影響(腫瘤負荷越低,療效越好),據此針對獲得血液學CR伴有MRD陽性的患者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BLAST研究。結果顯示:MRD陰性率達到78%,而若在第一個周期就獲得MRD陰性,則可以顯著增加中位生存期(38.9個月)。因此,2020年NCCN指南推薦CR後MRD仍為陽性的Ph- ALL患者使用Blinatumomab。


靶向CD22的ADC在ALL中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


Inotuzumab Ozogamicin(一種靶向CD22的ADC)通過靶向CD22,使抗體偶聯藥物被細胞內吞,然後通過抗體上的卡奇黴素來殺傷腫瘤細胞(如下圖)。



一項隨機對照研究驗證了Inotuzumab Ozogamicin與傳統化療對於復發難治性ALL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Inotuzumab Ozogamicin(n=164)或SOC(n=162)。結果顯示,與化療相比,Inotuzumab Ozogamicin顯著提高了複合完全緩解率(80.7% vs 29.4%),同時Inotuzumab Ozogamicin治療後獲得複合完全緩解的患者中,78.4%達到了MRD陰性,而傳統化療中達到MRD陰性的患者不足一半(如下圖)。



在安全性方面,與傳統化療相比,Inotuzumab Ozogamicin的AE發生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研究發現Inotuzumab Ozogamicin可能升高肝靜脈阻塞症候群(VOD)發生率。接受Inotuzumab Ozogamicin治療後,11%的患者會出現VOD,其中>3級VOD的發生率為9%。


王迎教授指出,老年患者通常難以耐受足劑量、足療程的化療,所以老年ALL治療一直存在困難。在一項單臂2期臨床研究中,52例初診Ph- ALL患者(中位年齡69歲,範圍60-79歲)接受了Inotuzumab Ozogamicin聯合低強度mini-hyper-CVD(環磷醯胺+地塞米松[劑量減少50%]+甲氨蝶呤[劑量減少75%]+阿糖胞苷0.5g/m2 4次)治療。綜合完全緩解率(CR+完全緩解伴不完全血細胞計數恢復[CRp]+CRi)為98%,MRD陰性率為75%,8%的患者出現VOD。老年ALL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升。基於此研究,2020年NCCN指南建議≥65歲老年Ph- ALL患者在一線治療中可以使用Inotuzumab Ozogamicin聯合Mini-hyper-CVD的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聯合靶向藥物的探究


王迎教授還表示,對於治療預後不佳的Ph+ ALL患者,可以應用TKI類藥物。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免疫治療聯合TKI類藥物被用於治療初診Ph+ ALL患者,雖然現在隨訪時間不長,但是這種無化療(Chemo-free)的思路值得被關注。


總結


最後,王迎教授進行了總結概括,她表示,免疫治療已逐漸成為ALL治療的重要手段。對於復發難治ALL患者,免疫治療在CR率和MRD陰性緩解率方面明顯優於傳統化療。值得在ALL領域對免疫治療進行深入探索,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在滬舉辦 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取得新成就
    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11月7日-10日在滬舉行。在「通達生命奧妙,守護人類健康」為主題的衛星會議上,主辦方上海恆潤達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詳盡介紹的近年來科研成果,特別是細胞免疫治療技術CAR-T在治療領域所獲的成就,受到來自全國的與會臨床醫學專家和藥學專家關注。
  • 2019CSCO丨朱軍教授: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
    2019年9月18-22日,第二十二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2019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學術年會在美麗的廈門召開,本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以「創新精準研究,探索智慧醫療」為主題,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匯集,聚焦腫瘤臨床前沿,呈現一場饕餮學術盛宴。會議期間,健康界臨床前線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朱軍教授,就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進行訪談。
  • APBMT2020 | 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這是繼2020年6月高博團隊15項成果亮相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2020年8月4項成果亮相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後的又一次卓越成績的見證。採用CART治療的難治復發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已經無病生存10年,採用CART治療的難治復發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Emily也已經無病生存8年,那麼真實世界裡有多少患者從CART治療中獲益?造血幹細胞移植,CART治療,誰是治癒惡性血液腫瘤的終極方法?究竟哪種治療方式能使患者最終獲益?高博細胞免疫治療團隊始終走在探索與創新的前沿,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之路,並創造了多個全球第一。
  • 王榮福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方向
    (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方向)」腫瘤免疫治療是應用免疫學原理和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並應用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輸注宿主體內,協同機體免疫系統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腫瘤免疫治療由於其卓越的療效和創新性,在2013年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 張明智教授出席全球頂級血液腫瘤學術盛會 巔峰發言中原首位
    張明智教授大會發言    2019年12月7日-10日,第61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在美國奧蘭多盛大召開。會議由美國血液學會主辦。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近3萬名血液專家和其他相關醫療專業人士參與本次大會。  12月8日,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明智教授,就NK/T細胞淋巴瘤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演講。這是河南腫瘤界首位在全球頂級血液腫瘤年會主會場上登臺發言的醫生,張明智教授的演講,終結了世界頂級血液年會沒有河南人聲音的歷史。河南腫瘤發展再進一步。
  • APBMT2020丨高博團隊學術成果再創佳績,為血液腫瘤患者治療賦新思路
    2020年10月9日-11日,第25屆亞太地區血液和骨髓移植大會(APBMT2020) 採取線上形式如期召開。APBMT會議是亞太地區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旨在全面介紹骨髓移植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 北京博仁醫院 童春容主任專訪:血液腫瘤已經進入免疫治療、靶向...
    北京博仁醫院的童春容主任在會上做了主題為《CART治療難治復發(rr)血液細胞腫瘤的臨床結果及經驗分享》的專題報告,分享了北京博仁醫院系列CART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成果和經驗,這也是童主任第四次在該大會上分享細胞免疫治療臨床實踐成果。會後,童主任接受了梅斯醫學的專訪,現把童主任的精彩報告與專訪內容整理與大家分享。
  •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醫學論壇圓滿落幕
  • 首屆海峽兩岸腫瘤生物治療大會舉辦
    來自國內外及海峽兩岸著名腫瘤生物治療專家與300多位參會代表就目前國內外細胞治療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及應用的最新進展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何維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詞會上,專家們介紹了目前細胞治療及幹細胞研究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日前,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之際,在廣州上演。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的官方指定節目,《愛是免疫力》為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進行了公演。
  • 免疫治療成腫瘤治療新寵,先聲藥業KN035有望成全球率先上市的PD1/...
    9月19日-26日,一年一度的中國腫瘤界盛會——第23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0年CSCO學術年會即將召開。免疫治療作為近年來備受腫瘤學界關注的革新療法,近年來一直是CSCO大會上的討論熱點。其中PD-1/PD-L1 抗體作為腫瘤免疫療法中最為重要的代表, 更是全場焦點所在。
  •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時值「世界肺癌宣傳月」之際,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官方指定節目,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近日上演,作為劇中醫生角色真情出演的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表示,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肺癌有望成為慢性病,肺癌患者可以像劇中演示的『帶癌生存』,『與癌共舞』,活出精彩人生。」
  • 2020 CSCO│張濤教授:直腸癌免疫治療進展與探索
    「八天五地,精彩紛呈」,第二十三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0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已圓滿落幕。
  • CSCO 2020|周鵬輝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和新突破
    腫瘤免疫治療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重新啟動並維持腫瘤-免疫循環,恢復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近幾年,腫瘤免疫治療的好消息不斷,目前已在多種腫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等實體瘤的治療中展示出了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多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臨床應用,同時多種免疫治療藥物也陸續在中國上市。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作為經常為患者制定免疫治療策略的腫瘤醫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本期特邀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詠生教授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析,並介紹了其未來的研究方向。 李詠生教授:理論上講,所有腫瘤都可以考慮進行免疫治療,但患者的獲益並不一致。例如,對於血液系統腫瘤如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而對於實體瘤,如肺癌、結直腸癌、肝癌等,目前單獨免疫治療的效果可能不足20%。究其原因在於:(1)與PD-1/PD-L1表達有關:應用PD-1/PD-L1抗體進行治療時,如果患者表達的PD-1/PD-L1水平極低,往往表現出獲益並不顯著。
  • 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在南寧舉行
    11月7日至11日,由廣西抗癌協會、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辦,中國癌症防治雜誌、區域性高發腫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帶一路」國際腫瘤專業人員聯合培訓基地協辦的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暨2020年廣西腫瘤學大會在綠城南寧隆重舉行。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總體提升不僅和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
  • 中國力學大會分會場「第八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力學學術大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分會場」 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
    」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為期三天,包括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鄭哲敏先生等30餘位院士在內的近3000參會代表,老中青三代力學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吳有生院士、鄭曉靜院士、鎖志剛院士、王成教授、何國威教授、馮西橋教授、廖世俊教授在會上做大會特邀報告,同時還有數百位專家學者在17個分會場做邀請報告,數千位專家學者在97個專題研討會做了報告交流。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係數十位師生受邀參加大會並進行報告交流。
  • 【全國甲狀腺腫瘤學術大會精彩實錄】之百辯MDT——滕理送教授:BRAF基因突變與甲狀腺癌
    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對其發病機制及診斷治療的研究需求也日趨迫切。
  • 李進教授丨消化系統腫瘤迎來免疫治療新突破,期待免疫治療藥物納入...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相繼獲得成功,掀起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浪潮。在消化系統腫瘤領域,免疫治療亦於近兩年斬獲重磅新突破,為廣大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在療效令人欣喜的同時,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可及性問題亦是臨床關注的焦點。能否做到質優且價廉,甚至能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對於免疫治療能否惠及更廣泛人群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