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教授丨消化系統腫瘤迎來免疫治療新突破,期待免疫治療藥物納入...

2020-11-28 騰訊網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相繼獲得成功,掀起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浪潮。在消化系統腫瘤領域,免疫治療亦於近兩年斬獲重磅新突破,為廣大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在療效令人欣喜的同時,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可及性問題亦是臨床關注的焦點。能否做到質優且價廉,甚至能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對於免疫治療能否惠及更廣泛人群意義重大。

近日,本刊特邀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介紹消化系統腫瘤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並就創新醫藥企業研發策略、免疫治療藥物納入醫保等話題分享寶貴意見。

李進教授

同濟大學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

亞洲腫瘤聯盟(FACO)主席

CSCO基金會理事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前任理事長

中國藥促會腫瘤臨床研究專委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論壇報:消化系統腫瘤是異質性較強的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一般較短。但在今年,免疫治療藥物在胃癌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臨床研究結果報告了其顯著的有效性。在您看來,免疫治療在消化系統腫瘤領域的前景如何?

李進教授: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我國惡性腫瘤總患者數佔全球患者的1/3,高發病率、高死亡率令腫瘤成為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可怕殺手。得益於免疫治療的進展,近年來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到顯著提高,尤以肺癌、肝癌、淋巴瘤等癌種療效最為顯著,但對於消化系統腫瘤來說,儘管相關探索不斷,但免疫治療的進展總體上較為有限。

在肝癌領域,由南京金陵醫院秦叔逵教授領銜的研究成功登上了國際腫瘤領域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學》,其結果顯示,卡瑞利珠單抗治療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性較高,6個月OS率達74.4%。憑藉這一成就,卡瑞利珠單抗也成為了我國第一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免疫治療藥物。同時,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肝癌的全球多中心研究亦取得初步進展,有望繼續引領肝癌免疫治療的世界潮流。

在胃癌和腸癌領域,2020年公布的兩項最新研究大大提振了消化系統腫瘤學者的信心。Checkmate-649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在PD-L1表達陽性的胃癌患者一線治療中效果顯著,另一項關於MMR缺失的腸癌患者治療真實世界研究中,免疫治療同樣顯示出良好的療效。這提示,未來臨床應用免疫治療可能需要先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對於身體狀況較差、不能耐受化療的胃癌/腸癌患者,免疫治療有望成為一線治療方案。

總之,希望這些突破性進展能夠早日獲批相關適應症,也希望中國學者能夠針對消化系統腫瘤開展更多類似研究,早日為中國患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免疫治療方案。

論壇報:PD-1單抗是目前特別熱門的抗腫瘤藥物,其可及性也是醫生和患者都特別關注的熱點問題。近來我們看到網上有傳言,恆瑞醫藥的PD-1單抗,即卡瑞利珠單抗現在的價格大概降到了3萬元左右,我們今天也特地連線了恆瑞醫藥的相關人士,想跟二位求證一下網上的信息是否準確?

李進教授:這個信息我也是從網上看到,最初看到時感覺,如果確實如此,倒不失為對廣大腫瘤患者的一個幫助。但網上信息是否準確還需要請恆瑞醫藥方面回應。

恆瑞醫藥專業人士

感謝李進教授給我們這個機會做一個澄清。目前為止,卡瑞利珠單抗的價格和重要的慈善政策其實與上市之初仍然保持一致,為每年11.8萬元。我們有一個短期、局部的特殊項目,對時間以及參與人數和標準都有嚴格的限制,但並沒有改變我們原有的價格體系。所謂卡瑞利珠單抗已經全面降價至3萬元/年只是外界的一種誤讀。

李進教授:雖然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讓患者用到優質且價廉的藥物」始終是國家、醫生以及企業共同的心願。為了實現這一美好心願,個人認為各大創新藥企不應當將研發布局聚焦於同一類藥物,這會帶來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也有悖於國家鼓勵創新藥物研發的宏觀策略。真正有益於患者的良好局面應該是,不同的企業採取不同的策略,研發不同的創新藥物,為患者提供更多種類、更優質量、更長生存獲益的藥物。

總的來說,降低藥價對患者來說確實是好消息,但學界及醫藥人更應當關注的焦點是藥物質量和理性的新藥研發策略,從長遠角度看,這才是對廣大患者更大的好消息。

論壇報:剛好最近也快到醫保談判的日子了,能否請您談一談,對於免疫治療進入醫保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期待?

李進教授:免疫治療藥物納入醫保當然是所有人都期待的事情,但目前上市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獲批的適應症各有不同,在肝癌、肺癌、淋巴瘤等不同瘤種都有不同的藥物獲批適應症。此種情形下,讓患者數較多的大瘤種率先進入醫保,幫助到更多患者似乎是值得期待的合理局面。

在這一過程中,希望能夠通過醫保談判爭取更多政策優惠,企業能夠做出一定降價,國家能夠拿出一部分醫保補貼幫助患者,患者自己再支付一部分費用,同時,企業再通過慈善贈藥政策給予廣大患者,尤其是貧困地區、低收入患者更多支持,實現兼顧各方的和諧局面,這是所有人共同願意看到的。

END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藥物獲批,晚期胃癌患者有望迎來生存突破
    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胃癌患者普遍被發現得晚,加之高度異質性,造成治療艱難。免疫治療作為近年來抗癌領域的重大進展,備受醫學界和患者的關注和期待。2020年3月11日,歐狄沃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兩種或兩種以上全身性治療方案的晚期或復發性胃或胃食管連接部腺癌患者,成為中國目前唯一獲批用於晚期胃癌治療的免疫腫瘤藥物。
  • CSCO 2020|周鵬輝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和新突破
    腫瘤免疫治療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重新啟動並維持腫瘤-免疫循環,恢復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近幾年,腫瘤免疫治療的好消息不斷,目前已在多種腫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等實體瘤的治療中展示出了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多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臨床應用,同時多種免疫治療藥物也陸續在中國上市。
  • 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王迎教授:成人ALL的免疫治療丨第八屆全國血液腫瘤學術大會
  • 2020 CSCO回顧 |李進教授:轉移性腸癌的免疫治療
    自KEYNOTE-177研究在2020 ASCO會議上敲開腸癌免疫治療的大門後,針對PD-1在腸癌領域的應用的研究更加火熱,在今年的2020 CSCO會議上,來自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李進教授在免疫治療專場
  • 沈毅弘教授採訪:免疫治療引領治療新時代,雙特異性抗體可能為治療...
    沈毅弘教授採訪:免疫治療引領治療新時代,雙特異性抗體可能為治療突破點
  • 專家訪談丨潘躍銀教授: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的獲益
    既然腫瘤免疫治療獨特,那我們如果用「舊」的觀念來評價它,是不是不太合適呢?而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轉變「老」觀念來適應新變化呢?醫脈通特意邀請了安徽省腫瘤醫院的潘躍銀教授帶領大家走進腫瘤免疫治療這一熱點的獲益評價,以下是詳細內容。
  •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國,免疫治療將加速治療突破
    北京癌症防治學會輪值理事長、消化道腫瘤防治工作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表示,對於中國食管癌的治療現狀,沈琳教授表示,目前,我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在食管癌免疫治療問世之前,可以說在治療手段和生存改善上,數十年來均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 清華大學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為什麼能獲得諾貝爾獎?
    董晨(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近幾年,有關腫瘤免疫治療的好消息不斷傳來。一系列成果的出現,使美國《科學》雜誌在2013年把腫瘤免疫治療推為當年最大的科學突破。施貴寶和默沙東在PD-1抗體對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中首先獲得突破,有比CTLA4抗體更好的治療反應,副作用也更低,已於2014年在日本和美國獲得藥監部門正式批准,對肺癌、淋巴癌、腎癌等多種腫瘤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另外,CTLA4和PD-1抗體聯用,在黑色素瘤治療反應和多年存活率方面,均遠遠好於單一抗體。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卡瑞利珠單抗實現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江蘇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和/或含奧沙利鉑系統化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標誌著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前兩年的魏則西事件不就是被所謂的腫瘤免疫治療所耽誤,而撒手人寰的嗎?腫瘤免疫治療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細胞治療質量控制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特聘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處副處長/生物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張毅教授做客健康大河南演播室,請他給大家講一講腫瘤免疫治療的相關知識。
  • 盤點2020 | 王寶成教授:春風拂面定格局,免疫治療藥物現狀盤點...
    回顧過去這一年,免疫治療正以蓬勃發展之態勢席捲整個腫瘤領域,並在多個瘤種取得了長足進步。醫脈通特邀解放軍第960醫院王寶成教授分享了免疫治療藥物現狀、免疫治療模式及潛在生物標誌物的相關進展與未來方向。  專家簡介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縱觀腫瘤的治療方案發展,從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再到腫瘤免疫治療,腫瘤治療的範式和思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如今抗腫瘤的新藥研發已邁入了免疫治療時代。免疫激動劑就是這類藥物,是全球腫瘤免疫研發的新熱。2016年,一家專注於腫瘤免疫激動劑的公司成立了——它就是禮進生物,由前艾伯維腫瘤研發資深科學家王結義博士所創立。公司以全球創新的腫瘤免疫激動性抗體管線為核心、專注於抗腫瘤創新藥研發。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腫瘤免疫治療
    然而,基於免疫檢查點阻斷的腫瘤免疫治療仍然存在響應率低等問題,腫瘤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往往只有20~30%。如何提高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的響應率是目前臨床上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PD-L1的高表達被認為是預測PD-1/PD-L1阻斷治療有效性的生物標誌物之一。然而,由於腫瘤的異質性以及PD-L1表達的動態變化,傳統的免疫組化檢測方式難以實現對PD-L1表達的實時定量準確檢測。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的青睞。鑑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腫瘤免疫治療涵蓋了多種作用機制和藥物形式,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本文從發展階段、作用機制和研發機構等情況進行分析,旨在闡述腫瘤免疫藥物開發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 腫瘤免疫治療簡史
    因為免疫學一直沒有明顯突破,尤其是免疫學的細胞基礎不明,腫瘤免疫陷入停滯。T細胞,DC細胞,NK細胞的接連發現,夯實了腫瘤免疫的細胞學基礎。 此時,明尼蘇達大學的醫生已經開始使用骨髓移植治療血液腫瘤,這個方法一直使用到今天。 腫瘤免疫的理論突破 腫瘤免疫治療的另一位先驅,Lloyd J.
  • 王榮福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方向
    (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方向)」腫瘤免疫治療是應用免疫學原理和方法,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激發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並應用免疫細胞和效應分子輸注宿主體內,協同機體免疫系統殺傷腫瘤、抑制腫瘤生長。腫瘤免疫治療由於其卓越的療效和創新性,在2013年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編者按: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尤其近年來,各瘤種在免疫治療上相繼取得重大進展。那麼,腫瘤免疫治療的依據是什麼?免疫治療對所有腫瘤患者都適用嗎?如何為患者選擇適當的免疫治療藥物?發生免疫耐藥了怎麼辦?看似毫不相干的腸道微生物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又有怎樣的作用?
  • 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腫瘤專家:規範合理用藥才是關鍵
    而為了讓患者不僅有藥可用,還要用得起藥,政府、企業與機構聯手協作,從多渠道推進藥物可及性。2018年,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乙類範圍;同年年底,第一代肺癌靶向藥物進入國家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名單,都將推動藥品大幅降價,切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引言:不斷發展的免疫療法(上海市胸科醫院 王家明)過去幾年,癌症免疫領域發展迅速,免疫治療可以說是其中發展最為迅猛,療效最為確切的新療法。其是一種通過增強免疫系統中某些成分的活性,或者解除癌症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來達到對抗癌症目的的治療方式,屬於生物治療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