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 或可有效防治腫瘤

2020-11-29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儘管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迅速進展,但在世界範圍內,癌症仍然與高死亡率有關。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之外,癌症免疫治療作為通過宿主免疫系統的作用對抗癌細胞的第四支柱,最近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其他傳統療法相比,免疫療法有幾個優點。效應免疫細胞可以攻擊生長在手術無法治療的區域的癌細胞。此外,免疫治療優先針對腫瘤,而不是健康的細胞和組織。因此,副作用是可以治療的,比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要輕。最後,免疫治療與免疫記憶的產生有關,在治療結束後維持長期的抗腫瘤反應。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免疫治療可能是一種對抗癌症的新方法。細胞因子治療癌症在20世紀80年代的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使用interferon-α(IFN-α)和高劑量白介素2(2)獲得了批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療法針對幾個主要和轉移性癌症。1991年,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s)中成功分離出黑素瘤抗原,為治療性疫苗的設計鋪平了道路。事實上,FDA在2010年對sipuleucel-T (Provenge)的批准標誌著它是癌症治療疫苗開發的一個顯著裡程碑。免疫檢查點成分的鑑定,包括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 (CTLA-4)、程序性死亡-1 (PD-1)及其配體(PD-L1, PD-L2),揭示了癌細胞逃避免疫攻擊的機制。針對幾種癌症的CTLA-4、PD-1和PD-L1阻斷治療的臨床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應答率。2014年,Sznol等人在CTLA-4和PD-1抑制劑聯合方案的Ib期臨床研究中發現,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one和2年總生存率(OS)分別為94%和88%。此外,2014年,過繼T細胞治療(ACT)達到了新的高度。以CD19為靶點的CAR - T細胞療法te - c19在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取得了驚人的突破,客觀應答率92%。儘管最近取得了成功,但許多病例要麼沒有反應,要麼對免疫治療產生了獲得性耐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目前,免疫治療主要集中在使用單一的藥物靶向致癌的各個步驟。然而,由於腫瘤的異質性以及免疫細胞與腫瘤進展的複雜相互作用,單藥治療無法克服這些障礙。有趣的是,某些傳統療法,如化療和放療,可以誘導對癌症的免疫反應。可增強抗腫瘤免疫作用,增強抗腫瘤免疫記憶。將免疫療法與多種靶向機制相結合,可能會對癌症產生更強的反應和更高的治癒率。本文綜述了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探討了免疫治療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治療腫瘤的基本原理。

癌症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

為了產生有效的抗腫瘤反應,腫瘤免疫治療必須克服兩大障礙:一是對自身抗原的天然免疫耐受,阻止T細胞活化;二是腫瘤誘導的免疫抑制,顯著限制了免疫治療的療效。因此,免疫腫瘤學的主要策略依賴於DCs促進抗原呈遞,增加腫瘤特異性ctl的產生,抑制免疫抑制機制如圖1:簡要的概括為以下3點:

1. 靶向DC增強抗原呈遞功能

2. 增強T細胞對癌症免疫的策略

3. 免疫抑制的機制抑制

考慮到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取得的有希望的結果,基於免疫療法的組合策略似乎為癌症治療提供了多種機會。首先,FDA批准了兩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抗和ipilimumab聯合治療晚期黑色素瘤,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研究免疫療法與其他抗癌方式的聯合治療鋪平了道路。在未來,PD-1/PD-L1抑制劑可能仍將是許多癌症治療的基礎,包括免疫原性化療、分子靶向治療、放療、光療、手術等免疫治療方法。新的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識別為治療PD-1/PD-L1阻滯提供了新的途徑,以克服腫瘤誘導的對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抵抗。近二十年來,免疫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帶來了希望,在抗癌鬥爭中值得更多的關注。在未來幾年,癌症免疫治療的巨大努力,以及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研究基於免疫療法的組合,將提供豐富的數據,為開發有效的癌症聯合治療提供見解。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主辦方還邀請了肺癌領域內的知名專家開設科普講座,以「免疫治療開啟晚期肺癌治療新時代」為主題,分享肺癌治療領域的新趨勢。 該活動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和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聯合主辦,旨在為肺癌患者傳遞希望、勇氣和力量,用愛點燃生命之光;同時呼籲全社會給予肺癌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關愛。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縱觀腫瘤的治療方案發展,從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再到腫瘤免疫治療,腫瘤治療的範式和思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如今抗腫瘤的新藥研發已邁入了免疫治療時代。免疫激動劑就是這類藥物,是全球腫瘤免疫研發的新熱。2016年,一家專注於腫瘤免疫激動劑的公司成立了——它就是禮進生物,由前艾伯維腫瘤研發資深科學家王結義博士所創立。公司以全球創新的腫瘤免疫激動性抗體管線為核心、專注於抗腫瘤創新藥研發。
  •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TME複雜的動態抑制性變化及異質性特點是腫瘤免疫療效層次不齊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免疫治療的下一個突破點在於針對免疫逃逸的靶點,聯合配比不同治療模式,調製出腫瘤免疫的「雞尾酒」療法。4.2 靶向TME中細胞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Tregs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細胞,通過靶向耗竭Tregs、抑制Tregs功能或幹擾TME中Tregs募集等是有效改善腫瘤免疫療效的方法。TAMs在TME中也表現出較大異質性和多種抑制性功能,所以針對TAMs的特點阻斷其抑制作用也是增強免疫療效的策略。
  • 一種基於氟化高分子個性化腫瘤疫苗構建策略用於術後腫瘤免疫治療
    責編 | 兮近年來,作為一種主動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腫瘤開發更有效的腫瘤治療性疫苗載體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當務之急。,用於術後腫瘤免疫治療。F-PEI通過利用氟烷鏈獨特的疏水和疏油化學特性,將是一種獨特的抗原載體和免疫佐劑,可用於構建預防和治療型納米疫苗。利用F-PEI包裹腫瘤細胞膜的能力,將F13-PEI與切除腫瘤的癌細胞膜簡單混合,即可製備出個性化的抗腫瘤疫苗。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在乳腺癌中,PD-L1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從而使腫瘤細胞逃逸免疫細胞的殺傷作用。抑制PD-1/PD-L1通路,逆轉免疫抑制的腫瘤微環境,重新激活免疫系統,已經成為多種實體瘤的治療策略之一。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20世紀50年代, Macfarlane Burnet和Lewis Thomas提出了「免疫監視」理論,認為機體中經常產生的突變的腫瘤細胞可被免疫系統所識別而清除,這為腫瘤免疫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同時指出: 「在看到治療效果的同時,也要注意腫瘤免疫治療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問題,如CAR-T治療存在脫靶效應、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和腫瘤溶解症候群等,PD-1抗體和CTLA4抗體的聯合使用容易造成自身免疫過度攻擊等」。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分為兩種,採取措施來激活或放大免疫系統反應的策略為激活免疫療法,反之,抑制免疫系統反應則稱為抑制免疫療法。免疫療法通過採用調控免疫系統的策略來達到恢復免疫系統平衡的目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極大抑制,因此,目前採用激活免疫系統療法來用於腫瘤的治療。
  • 李進教授丨消化系統腫瘤迎來免疫治療新突破,期待免疫治療藥物納入...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相繼獲得成功,掀起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浪潮。在消化系統腫瘤領域,免疫治療亦於近兩年斬獲重磅新突破,為廣大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在療效令人欣喜的同時,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可及性問題亦是臨床關注的焦點。能否做到質優且價廉,甚至能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對於免疫治療能否惠及更廣泛人群意義重大。
  • 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梁興傑課題組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課題組合作,在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Proton-driven transformable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他表示,TCR-T在治療腫瘤的研究中表現出確切療效,對無藥可治的實體腫瘤更是療效突出。「優化後的TCR是第三代TCR-T的核心。在已發表的臨床研究表現顯著療效,部分病人可獲得痊癒。」李懿相信,目前TCR-T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完善處理將能更有效地解決癌症問題。
  • Cell:聯合用藥讓腫瘤免疫治療「如虎添翼」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幾種表觀遺傳治療藥物聯合使用,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能夠讓其更好地響應免疫療法,在人類的癌症細胞系和小鼠體內實現抗腫瘤反應。這種聯合療法觸發了一個化學級聯反應,增加了免疫細胞對腫瘤的「戰鬥力」,減少了癌基因MYC的作用。基於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將會把這種方法實施到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的臨床試驗中。
  • 突破學科壁壘 腫瘤防治理念創新發展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舉辦的2020年腫瘤防治策略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如何發揮多學科優勢,建立符合人體運行規律的腫瘤防治策略」的主題,對突破學科壁壘、創新腫瘤防治理念進行了深入研討。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指出,腫瘤防治是系統工程,需要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免疫學、病理學、代謝組學、功能醫學、現代影像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生物醫學與計算科學等多學科深度交叉,實現腫瘤的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病因分析,為患者提供符合人體運行規律的防治策略。完善建立多維腫瘤風險評估和系統康復是一個重要課題,完善精準評估和個性化治療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務。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然而腫瘤免疫治療並非一鳴驚人,而是經歷了136年的風雲徵程,此外,免疫療法也存在諸多挑戰,制約其創新和進一步發展。本文將從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和現狀兩方面解讀該療法的前世今生。腫瘤免疫療法開發和病人資源集中於某些靶點,而且一些靶點已經有獲批的藥物,這一現狀很可能阻礙未來的創新。因此,倒不如投資這些珍貴的資源會更有效地加速癌症治療的進展。2.3 PD-1/L1組合療法試驗過度且多為研究員啟動儘管已經有五款抗PD-1/L1抗體藥物被批准,然而CRI的腫瘤免疫治療品種資料庫顯示,仍有大量的臨床試驗項目正在進行並在大量招募病人。
  • 三個角度思考腫瘤免疫治療
    那麼,腫瘤免疫治療究竟是治癒癌症的新希望,還是網絡上炒作的「國外已淘汰的技術或虛假療法」?腫瘤免疫治療能否實現中國在醫藥創新領域「彎道超車」的願望?如何才能呵護和引導中國腫瘤免疫治療行業的健康發展?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腫瘤免疫調控機制的逐漸清晰化和基因改造技術的不斷升級,腫瘤免疫治療的領域不斷拓展:從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到腫瘤疫苗、再到針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的單克隆抗體與過繼細胞免疫治療,一項項創新免疫治療技術為人類抗擊腫瘤提供更多的利劍,也讓在腫瘤徵戰途中屢戰屢敗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們重拾了信心(腫瘤免疫治療大事記參見圖1)[10, 11]。
  • 免疫治療:臨床腫瘤治療的新型策略——訪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副...
    免疫治療正逐步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主流記者:您長期致力於腫瘤免疫學相關研究,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與傳統治療相比,免疫療法具有哪些優勢?黃波教授:在目前臨床腫瘤治療上,傳統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的放化療往往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面臨著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最終結局。對於很多放化療均失敗的腫瘤患者,採用相應的免疫治療手段,能使他們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顯示出免疫治療的優勢。與傳統的治療手段比較,免疫治療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較小。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作為經常為患者制定免疫治療策略的腫瘤醫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本期特邀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詠生教授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析,並介紹了其未來的研究方向。 目前,抗腫瘤免疫治療最常用的是PD-1/PD-L1抗體的治療。T細胞表面的PD-1與抗原提呈細胞或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的PD-L1結合,可激活抑制性信號,對T細胞的活化能力產生抑制。如果幹預上述二者的結合,就可阻斷這種作用。PD-1/PD-L1抗體分別作用於T細胞表面的PD-1以及腫瘤細胞和抗原提呈細胞表面的PD-L1,使得二者的結合被阻斷。
  • 汪超:探索生物材料,創新疾病治療
    在濃厚科研熱忱的驅使下,他在生物材料、生物醫學工程、免疫治療等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腫瘤等疾病的治療提供著更多創新途徑。不斷深入的生物材料研究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引領著汪超走進了生物材料領域。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 腫瘤免疫知多少:CAR-T治療實體瘤的障礙以及相應策略進展
    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免疫療法目前也已經有兩款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以及Kite公司(現已被吉列德公司收購)的Yescarta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對於實體腫瘤而言,目前的CAR-T仍然還面臨許多困難,比如治療實體瘤效果不佳,不能夠有效地浸潤到腫瘤組織內部,CAR-T細胞生存時間不長等等。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與此同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頭頸部腫瘤中的研究仍在不斷探索中,尤其針對更早期的患者(局部晚期),放療仍是頭頸部腫瘤的首選治療方式,而免疫聯合放療可以通過促使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進行識別並且減少腫瘤微環境內的免疫抑制來產生協同效應,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