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一種很常見的上消化道惡性腫瘤,每年新發的食管癌患者可以達到180萬,而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每年有46萬人之多。
在我國,食管癌可謂是高發,每年新發病例有70萬人,佔全球新發患者的39%。
而我國的死亡病例甚至已經達到了27萬是全球死亡人數的58%。
食管癌的早期症狀其實並不明顯,很多患者在吞咽粗硬的食物時,可能會感覺胸部不適症狀,比如胸骨後灼燒樣疼痛或者針刺樣疼痛,也有患者會感覺到牽扯摩擦樣疼痛。
通常情況下會感到食物通過食管的時間變長,而且非常緩慢,會有停滯感或者異物感。
這個階段患者往往並不重視,只有當中晚期食管癌的時候才會更加重視,因為那個時候患者往往會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很多時候甚至是半流質的食物甚至液體的食物都很難咽下。
而這個時候再去診斷食管癌,貌似就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階段。
很多食管癌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擴散或者轉移了,所以發現的時候就是晚期。
這對預後和治療來說都是十分艱巨的。有研究表明,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甚至小於10%。
但是如果在早期發現的話,進行食管癌的綜合治療後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高達90%~100%。
也就是說,如果可以早發現,早診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在諸多篩選手段中,食管癌的腫瘤標誌物十分有意義和價值。
具體有以下三種,我們來逐一說說。
一、細胞角蛋白-19片段。
細胞角蛋白-19片段對食管敏感度可以達到46%~45.5%。而特異性就更高了,是89.3%~97.3%。
特別是在術後患者,細胞角蛋白-19片段的水平和患者的生存率,以及腫瘤存活數量有明顯的相關性。
特別是在食管鱗癌的患者當中,如果血清中的細胞角蛋白-19片段陽性率是增高的話,更加說明食管癌正在進展,而且通常情況下。也會表明患者的腫瘤復發了。
醫生經常用這種物質來判斷食管癌的復發情況。
二、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
雖然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很短,只有幾分鐘而已,一旦根治性清除了腫瘤,往往可以在72小時內迅速降至正常。
但是如果是姑息性切除,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的水平也可能暫時下降,但很多時候會高於正常。
所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通常作為評估食管癌腫瘤細胞活躍程度的重要因素,可以動態監測食管癌的復發情況。
三、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可以說是消化道腫瘤的敏感標誌物。
而在食管癌當中,癌胚抗原的陽性率通常比較低,這可能和食管癌的病理分型是息息相關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癌中鱗癌是最為常見的,佔所有食管癌的90%,而食管腺癌才是癌胚抗原主要的表達原因。
總之無論是食管的分型,甚至是術後監測癌胚抗原都有一定的價值。
雖然通過檢驗的方法,有多種食管癌的腫瘤標誌物可以觀察,但是最準確的莫過於病理診斷。
對於極度懷疑食管癌的患者,也可以做纖維胃鏡檢查看一下,很多時候食管癌患者可以在食管腔內看到腫物,通過病理活檢就可以確診了。
36歲突然暈倒,診斷為腦梗?這三個想法害了他,醫生覺得很惋惜
闢謠丨這6種疾病,花再多的錢也治不好,醫生:別再花冤枉錢了
診斷「肝癌」的標誌物,準確率達98%?醫生為什麼還開其他檢查
為什麼說急性胰腺炎很嚴重?醫生:死亡率可達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