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單位體檢結束,都會有幾個拿著化驗單來到許醫生的門診諮詢,有退休的老年人,也有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女性為多,都非常緊張,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問:大夫我這是得癌症了嗎,我問了好幾個大夫,他們說的都不一樣,有的說有可能,有的說不一定,有的建議我過一個月再複查,有的建議我馬上就做增強CT,我到底該怎麼辦,該聽誰的,愁得我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也不敢給家人說,都瘦了好幾斤了,大夫,您經驗豐富,您看我這是癌嗎,您就給個痛快話,是啥就直說,我能承受,不怕死。
遇到這種情況,不是大夫不願告訴您實情真相,因為單單一個腫瘤標誌物並不能說明問題
01
腫瘤標誌物是什麼
腫瘤標誌物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產生的特徵性物質,或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這些物質存在於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洩物中,而在正常細胞中沒有或者含量極少。目前常用的腫瘤標誌物有很多: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CA系列(CA199、CA125、CA50、CA7-24)等等。
1
目前腫瘤標誌物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
①腫瘤的早期發現;②腫瘤普查、篩查;③腫瘤的診斷、鑑別診斷;④腫瘤患者手術、化療、放療的療效監測;⑤腫瘤復發指標;⑥腫瘤的預後判斷;⑦尋找不知來源的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病灶。
單憑一張腫瘤標誌物的化驗單是很難作出判斷的。診斷腫瘤,首先要有影像支持,如超聲、CT、磁共振發現腫塊;或胃腸鏡檢查發現病變,最終確診要靠病理檢查找到癌細胞。
但有時候體檢發現血腫瘤標誌物升高,上述檢查全做遍,甚至做了PET-CT,也不一定能明確診斷。因此,我們必須正確看待腫瘤標誌物的檢驗結果,其意義僅供參考,需結合臨床實際作出判斷。
02
許加軍教授為您解答腫瘤標誌物升高的標準和意義都有什麼
有些人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稍稍升高,就很緊張,而這在醫生眼裡毫無臨床意義。如某個指標正常參考範圍是3~6mmol/L,超過6mmol/L就是升高了,哪怕是6.1mmol/L,也算是升高,但這種升高顯然沒多大的意義。那麼,到底升多高才有意義呢?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或統一答案,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分析判斷,而且每一種腫瘤標誌物都不一樣的。
* 略微超過正常值的,一般認為是「輕度升高」;
* 大幅度升高的,醫生往往稱其為「有意義」的升高。
1、腫瘤標誌物升得越高,惡性腫瘤可能性越大
如腫瘤標誌物升高几倍、十多倍、幾十倍,當然比只升高一點點、升高一倍更有意義,但這也不是絕對百分之百的。如有些慢性肝炎AFP可高達1000ug/L以上(正常<30ug/L),但增強磁共振沒有發現肝臟腫塊,而且AFP隨著肝功能好轉而下降,可以排除肝癌。因此腫瘤標誌物升高需結合臨床綜合判斷。
2、需結合超聲、CT、磁共振影像學檢查或胃腸鏡檢查綜合判斷
如影像學檢查或胃腸鏡檢查發現有腫瘤客觀存在依據,患者血液中腫瘤標記物又有升高,且升高到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提示惡性腫瘤可能性極大。
如果腫瘤標誌物小於正常上限的1.5倍,一般算輕度升高,又沒有影像學或胃腸鏡檢查腫瘤存在依據,不一定就是癌症,可定期觀察。
因此,腫瘤標誌物升高,需進一步做影像學或胃腸鏡檢查,找到腫瘤客觀存在依據。
3、動態觀察腫瘤標誌物更重要
特別是腫瘤標誌物升高幅度不大的情況下,動態觀察它的變化趨勢更有價值,一般1~2個月複查一次該腫瘤標誌物,並有必要做其它關聯的腫瘤標誌物檢測。
若腫瘤標誌物逐步增高或持續增高或出現其它腫瘤標誌物也增高,有必要在3個月後再次影像學或胃腸鏡檢查,或更精密檢查,因為小的腫瘤當時不一定發現,經過3個月長大後,就有可能被發現了。如肝硬化患者,AFP持續低滴度增高(AFP200ug/L以下)雖然增強磁共振等檢查沒有發現肝臟佔位病灶,仍要高度懷疑肝癌,進一步做肝動脈造影檢查。
如果多次複查,結果大致保持穩定,沒有一次比一次升高,允許小幅度上下波動,或腫瘤標誌物逐步下降,那通常表示它不是癌症引起的,也就是說你這個指標跟癌症沒有直接關係。
03
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是癌症
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因為很多因素均可導致升高。沒有腫瘤的人,腫瘤標誌物也會升高。特別當腫瘤標誌物輕度升高時,可能是體內存在一些非腫瘤性的其他疾病。比如:•甲胎蛋白AFP是原發性肝癌的腫瘤標誌物,但孕婦、急慢性肝炎、活動性肝硬化、生殖系統腫瘤都可能導致AFP升高。•CEA是胃、結直腸、肺比較特異的腫瘤標誌物,但吸菸、妊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腸道憩室炎、直腸息肉、結腸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炎等良性疾病,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會輕度升高。•CA199是胰腺癌特異性比較強的腫瘤標誌物,但肝、膽、胰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膽囊炎、肝炎等等也可升高,結腸癌、胃癌等也會升高。•PSA升高,可能是因為前列腺炎症,而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因此,腫瘤標誌物對惡性腫瘤的特異性並非十分強,在診斷上只有輔助價值。
許加軍教授說:目前暫無顱內腫瘤篩查的標誌物,但是如果前期出現一些症狀,需要警惕顱內腫瘤。其實,大部分顱內腫瘤在發病初期還是有一些「苗頭」的,只是因為大家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而忽視了其早期的「預警」,以致錯過了及時發現腫瘤及時診治的時機。1.進行性加重的頭痛看到這裡大家不要怕,以為有頭痛就生腦瘤了。其實人的一生,出現頭痛症狀是非常常見的!感冒受涼會頭痛;睡眠不好,壓力太大會頭痛;心情不好可能也有頭痛。而許多腦瘤一開始並不一定有頭痛。與腦瘤有關的頭痛主要是顱內壓增高引起的,隨著腫瘤的長大(或腦積水加重),頭痛會進行性加重;而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在原發病因好轉後(如感冒痊癒後)會自行消失。如頭痛同時伴隨其他一些症狀,如嘔吐、視力下降、記憶力差反應變慢或以下第2到第10條症狀之一,則高度懷疑顱內有腫瘤或其他佔位性病變。 2.單側耳鳴或聽力下降單側聽力下降,因為不影響日常生活,往往不易察覺。但如果在單側聽力下降前,有較長時間的單側耳鳴,應該高度警惕!單側耳鳴是聽神經瘤最早最常見的」預警」,如果早期發現,腫瘤很小,則可以行伽馬刀治療,免去開刀之苦(也有部分小聽神經瘤,伽馬刀後長期隨訪再生長,再手術)。在臨床中接診的聽神經瘤患者,很多腫瘤都較大了,甚至壓迫腦幹和小腦,出現腦積水或共濟失調(手腳不協調)。在我向他們追問病史中,基本上都有生長腫瘤的一側有早期出現耳鳴,隨後逐漸聽力下降,以致出現走路不穩了才去就醫。因此,如果出現單側耳鳴或聽力下降,應及早就醫。 3.視力下降或伴復視 有些患者出現視力下降,以為是近視眼或老花眼,忽視了進一步檢查,有的去看眼科,有經驗的眼科醫生可能會想到顱內問題,做一個核磁共振,結果發現顱內腫瘤。有的甚至在眼科反覆就診,視力越來越差,甚至一側眼失明了,才想起做顱內的檢查,此時腫瘤已經很大,可能包繞周圍的神經血管,手術風險大增,而且有的還失去了全切除機會。哪些顱內腫瘤會影響視力下降呢?最常見的是鞍區腫瘤,如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少見的如膽脂瘤、蛛網膜囊腫等,由於壓迫雙側視神經,會導致雙側視力下降,有的是一側明顯些。蝶骨嵴腦膜瘤往往影響一側視神經。其他的如前顱底腫瘤,下視丘腫瘤也會導致視力下降。 還有的患者視力檢查正常,但自覺視物不適,有閃光或重影(復視)、變形,除了到眼科就診外,也要考慮排除一下顱內疾病,常見的有視覺中樞附近枕葉或視覺傳導通路上的腫瘤,最常見的為膠質瘤。 4.性功能下降或月經紊亂/泌乳正常的男性成人如出現性功能下降,部分患者由於害羞不去就診,有的到男性科去看性門診,但症狀卻沒什麼好轉,一直到出現視力下降,才到眼科或神經外科就診,拍片子發現垂體瘤或鞍區其他腫瘤。當然不是每個垂體瘤都有性功能下降的,這裡說的是泌乳素型垂體瘤,男性出現性慾下降,毛髮稀少,女性患者常見月經失調或伴泌乳,甚至停經。腫瘤長大後,還會壓迫視神經致視力下降。因此,如果出現上述性方面的問題,不要猶豫害羞,到醫院就診,要警惕垂體瘤或其他鞍區腫瘤!5.嗅覺下降或幻嗅嗅覺下降一般很難發現,如果偶然發現一側或雙側嗅覺下降,除了去看五官科外,應高度懷疑顱內累及嗅神經的病變,如前顱底/嗅溝腦膜瘤,嗅母細胞瘤,或累及前顱底的脊索瘤等。如果周圍本來沒有異味而聞到有怪味(幻嗅),可能是一種癲癇的特殊表現,應高度警惕顳葉內側面的腫瘤。6.記憶力下降或反應遲鈍隨著年齡的增大,有的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或反應遲鈍些,這也比較常見。但如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如半年)出現明顯的進行性記憶力減退或反應力下降,或年紀輕輕就出現上述症狀,應該重視顱內有病變了。較大範圍的額顳或胼胝體的病變(如膠質瘤)或慢性增高的顱內壓(如各種佔位病變,慢慢長大或腦積水),不一定有早期的明確定位性症狀或體徵,卻逐漸表現為記憶力或反應的遲鈍,計算力下降(簡單的加減法也算錯,如計算100-7等於多少也算不出,有的可以算出答案為93,讓他再減7等於多少就算不出)。這類患者的症狀往往由與之密切接觸的親人最先發現並送醫就診,有的被當作老年痴呆症而誤診!7.行走不穩行走不穩的原因很多,與顱內佔位病變有關的最常見的是小腦腫瘤,表現為直線行走不穩,手指運動不協調等,如出現上述症狀,及時到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就診。8.一側肌力減退或發麻單側肢體無力或發麻可能是病變累及顱內運動功能區或感覺功能區,也可能是脊髓病變所致,建議及早到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進行專科檢查。9.繼發性癲癇指成人出現的癲癇,如排除顱腦外傷所致,則多數為顱內佔位引起,如顱內腫瘤/腦血管畸形/寄生蟲肉芽腫等,往往需要外科治療。 10.發現上述症狀如何就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許加軍教授建議您,除了到相應症狀的科室就診檢查外(如視力下降到眼科,嗅覺/聽力不好到五官科等),建議到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神經科),進行專科檢查,最好先做一個核磁共振MRI平掃檢查,如果發現顱內佔位性病變再作增強掃描,這樣絕大部分顱內病變都能發現。有的病症只做CT平掃,可能會漏診,因為部分病灶在CT平掃上不能顯示,特別是後顱窩病變!
腫瘤標誌物檢查,每個人都會碰到,做還是不做?有異常到底意味著什麼?事關癌症,不是小事,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