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2021-01-09 騰訊網

腫瘤免疫學說的發展經歷了百年沉浮,直到2018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問世,腫瘤治療才真正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出現,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但由於腫瘤異質性特別是腫瘤組織中的微環境等因素,不同腫瘤類型乃至同一腫瘤類型中的不同病人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不同,導致治療效果截然不同,研究顯示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30%,尚有相當比例患者未能從中獲益。如何提高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是目前腫瘤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已有研究開始嘗試免疫治療聯合其它的腫瘤治療方式(如化療、放療、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等)以改善免疫治療的效果。現已發現某些化療藥具有免疫治療的功效。但由於應用化療藥物特別是大劑量長期應用時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尋找毒副作用小並且又能改善免疫治療效果的藥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食管鱗癌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全世界的食管癌患者一半在中國。食管鱗癌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仍是以手術為主、輔之放療和化療, 2017年發表在Lancet Oncology的研究指出, PD-1單抗Nivolumab 用於食管鱗癌治療的客觀反應率(Object Response)僅為14%

近日,暨南大學張灝團隊在美國癌症學會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報告了世界上首個應用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的臨床試驗:Low-dose metformin reprograms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Results of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該研究表明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在殺傷病人腫瘤細胞之前,已經對腫瘤免疫微環境進行了重編程改造。在臨床試驗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食管癌小鼠模型進行了更詳細的驗證和延伸,並結合細胞實驗對二甲雙胍編程免疫微環境的機制進行了探討。

研究團隊在前期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前研究的基礎上,組織申報了臨床試驗,並開始募集食管鱗癌患者,在手術前對病人開展低劑量二甲雙胍治療。

研究人員分析術後獲取的腫瘤標本發現和安慰劑組相比,低劑量二甲雙胍用藥組的腫瘤組織並沒有明顯的形態學改變,以及細胞增殖和凋亡等變化。

研究人員進一步對腫瘤微環境中各種免疫細胞進行了系統的檢查,通過應用多標記免疫螢光染色及多光譜成像技術,發現B細胞、T細胞和巨噬細胞發生了有趣的改變。

研究人員對組織中免疫細胞浸潤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將食管鱗癌腫瘤免疫微環境分為三種不同狀態,分別為激活狀態腫瘤免疫微環境(Activated-TIME),平衡狀態腫瘤免疫微環境(Equilibrium -TIME)以及抑制狀態腫瘤免疫微環境(Suppressive-TIME)。經統計分析發現低劑量二甲雙胍通過修飾食管鱗癌中腫瘤免疫微環境,使腫瘤免疫微環境激活,向抗腫瘤免疫的方向改變。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建立了4NQO誘導的食管鱗癌小鼠模型,對上述臨床試驗結果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發現低劑量二甲雙胍先是改造了食管鱗癌的腫瘤免疫微環境,而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進一步造成了腫瘤細胞生長和凋亡的變化

細胞實驗表明低劑量二甲雙胍使免疫細胞對食管鱗癌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機制研究發現二甲雙胍改變了免疫細胞的細胞因子分泌譜,並引起的免疫細胞中AMPK升高和STAT3激活

該研究提示低劑量二甲雙胍在安全用藥的前提下,可修飾腫瘤免疫微環境使之更利於發揮包括PD-1/PD-L1單抗,CD47單抗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效果,為臨床開展二甲雙胍聯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據悉,文章的第一作者為碩士生王姝紅和博士生林宇晟。合作單位包括汕頭大學、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和荷蘭格羅尼根大學。通訊作者為暨南大學張灝教授。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藥物為食管鱗癌開啟治療新篇章
    近日,全球首個獲批食管癌免疫治療的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獲批,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10)的、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治療。這是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5個適應證,之前獲批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
  • 二甲雙胍,新作用又來了
    報導顯示,加州的一項小型臨床研究首次表明,逆轉人體表觀遺傳時鐘是可能的。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9名健康志願者服用了生長激素和兩種糖尿病藥物的混合物,其中就包括二甲雙胍。通過分析一個人基因組上的標記來衡量,他們的生物年齡平均下降了2.5年。
  • 老朋友的新篇章:二甲雙胍再戰抗腫瘤免疫
    事實上,相當多的研究報告了二甲雙胍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對不同類型的癌症具有抗增殖作用。最近在免疫腫瘤學領域的研究報告了二甲雙胍與免疫相關的全身效應。有趣的是,在相同的條件下,二甲雙胍在免疫正常小鼠模型中的抗腫瘤作用遠高於免疫缺陷小鼠模型,這意味著在生理和臨床條件下,二甲雙胍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抗腫瘤免疫介導的。二甲雙胍的免疫調節活性在七十年前就被報導有抗病毒和抗瘧疾的作用。
  • 科學家研究發現克服CDK46抑制劑耐受治療食管鱗癌
    首次揭示了Fbxo4-cyclin D1調節失常可促進食管鱗癌細胞產生穀氨醯胺依賴,此特性可被靶向治療食管鱗癌並能有效克服CDK4/6抑制劑耐受。  該研究發現Fbxo4失活突變及cyclin D1-CDK4/6活性升高可促進食管鱗癌細胞產生穀氨醯胺依賴。
  • 二甲雙胍誘導癌細胞焦亡為克服放/化療耐受提供新策略
    腫瘤病人放化療耐受是導致腫瘤病人復發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放化療殺滅腫瘤細胞的主要機制之一是腫瘤細胞凋亡。細胞凋亡是程序性細胞死亡中研究最多的死亡方式。但狡猾的腫瘤細胞會想方設法逃逸細胞凋亡而產生放化療耐受。讓腫瘤細胞產生其它形式的細胞死亡亦或是克服放化療耐受的一種途徑。
  • 二甲雙胍,又有新作用
    近日,《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2期臨床試驗中, 二甲雙胍用於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能夠改善代謝健康,減少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嚴重副作用。據報導,來自挪威科技大學(NTNU)、St.Olavs醫院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為期近20年的研究發現: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在懷孕3個月末服用二甲雙胍,可能會降低後期流產和早產的風險。
  • 神藥二甲雙胍瞄準腫瘤能量源治療頭頸癌
    為了進一步檢驗二甲雙胍與抗癌療效之間的關係,理解二甲雙胍如何改變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徵,託馬斯傑斐遜大學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未患糖尿病的癌症病人服用二甲雙胍前後的腫瘤細胞進行了檢測。這項臨床試驗結果於近日發表在《The Laryngoscope》上。
  • 二甲雙胍又帶著新作用來了
    在齧齒動物的顱骨放射模型中,他們發現二甲雙胍增強了齒狀回中NPC的恢復,並對神經發生和認知具有性別依賴性。   該試驗並非專門測試二甲雙胍對認知恢復和腦部生長的功效,但初步結果令人鼓舞,值得在大型多中心3期試驗中進行進一步研究。    1戰績累累的二甲雙胍新發現    二甲雙胍是一類治療2型糖尿病的「權威」用藥,在國內外多種治療指南中被列為一線降糖藥物。
  • 重磅| 二甲雙胍又有新發現|二甲雙胍|重磅|AMPK|藥物|患者|慢性...
    隨著研究的深入,二甲雙胍的治病潛力不斷被拓展,除最新發現外,二甲雙       胍還被發現具有近20種的作用。       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是批准了「用二甲雙胍對抗衰老」的臨床試驗,國外科學家之所以將二甲雙胍作為抗衰老候選藥物,可能是因為二甲雙胍能增加向細胞中釋放的氧分子數量,從道理上來說,這似乎能增加機體的強健程度並延長壽命。       二甲雙胍是一種能減肥的降糖藥。
  • 二甲雙胍「跨界」抗腫瘤?「網紅神藥」到底有多全能,一文全部讀懂
    近幾年,有個全能「網紅神藥」——二甲雙胍,多次刷爆朋友圈。從防癌、減肥、抗衰老、保護心血管、改善腸道菌群,甚至「防霧霾」,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二甲雙胍做不到。其實二甲雙胍作為降糖藥,應用於臨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推薦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首選和全程用藥,受到國內外臨床指南的一致推薦。
  • 高國全團隊二甲雙胍治療KRAS突變型結直腸癌研究獲進展
    中國結直腸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變概率高達30%-50%,KRAS基因突變是導致腫瘤轉移、復發的關鍵因素。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此類患者未能從抗EGFR靶向治療中獲益,從而導致我國結直腸癌腫瘤相關死亡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目前針對存在KRAS突變的CRC的治療策略有抑制KRAS激活或抑制KRAS下遊促增殖信號通路MEK/ERK的活化,但均以二期臨床試驗失敗而告終。
  • 二甲雙胍再顯神威 聯合「禁食」顯著抑制腫瘤生長
    作者:曼話藥物:二甲雙胍雜誌:Cancer Cell亮點:1)二甲雙胍聯合禁食誘導的低血糖協同抑制腫瘤生長2)PP2A-GSK3β-MCL-1軸調節了二甲雙胍聯合禁食的協同細胞毒性作用代謝改變是腫瘤的重要特徵之一,為了維持持續的增殖,腫瘤細胞必須調整其代謝和營養獲得方式
  • 「神藥」二甲雙胍最新突破性研究進展
    了解到這一信息之後,研究人員將抗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與膠囊化的BPTES聯合使用,用以治療移植了人類胰腺腫瘤的小鼠,結果表明藥物組合使腫瘤縮小了至少50%,效果好於單種藥物治療。5. 神藥二甲雙胍將開始延緩衰老臨床試驗最近美國醫生Nir Barzilai準備開始一個延緩衰老的臨床試驗,使用的藥物是古老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
  • 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報導:中國消化道腫瘤領域年度進展
    ATTRACTION-03研究是一項全球多中心,對於既往接受過化療治療進展的不可切除晚期或復發性食管癌患者臨床研究,證實納武利尤單抗可以顯著延長了患者生存。通過這些明確的循證醫學證據,進一步證明了免疫治療在晚期食管鱗癌二線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 」神藥「二甲雙胍:外用竟能治療脫髮?
    二甲雙胍可能導致急性脫髮早在 2006 年發表在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的一篇病例報導認為二甲雙胍反而可導致急性脫髮 [4]。研究者報導的是一位 36 歲的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女性患者使用二甲雙胍治療。
  • 二甲雙胍限制腫瘤生長:能降糖 能斷癌細胞的糧!
    MIT科學家揭秘二甲雙胍限制腫瘤生長的機制 | 科學大發現  2005年,鄧迪大學Josie M M Evans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BMJ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二甲雙胍與糖尿病患者癌症發病率的論文。  他們分析了蘇格蘭地區31萬人的數據發現,與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發病率下降23%[1]。
  • Cell Discovery:發現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課題組經過研究,進一步闡明了KLF5新的調控機制以及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為臨床上二甲雙胍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三陰性乳腺癌靶向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
  • 「王牌」降糖藥二甲雙胍發現新作用!跨界「藥王」,快來認識下!
    研究顯示,AMPK代謝通路促進幹細胞生成分泌酸的壁細胞,二甲雙胍通過激活AMPK和KLF4減慢祖細胞增殖的同時,也通過激活AMPK和PGC1a誘導壁細胞成熟,這為二甲雙胍為何會增加胃酸分泌並降低人患胃癌的風險提供了潛在的暗示。作為目前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用藥,二甲雙胍從1957年上市銷售以來已「走過」60多年的歷程。
  • FDA批准糖尿病複方新藥Invokamet(坎格列淨/二甲雙胍)
    8日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旗下新藥Invokamet(坎格列淨/二甲雙胍固定劑量複方藥物)用於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治療。2(SGLT2)抑制劑,於2013年3月獲得美國FDA的批准用於2型糖尿病治療。
  • 二甲雙胍可修復腦損傷、改善認知
    此前有研究表明,二甲雙胍能夠通過激活NPCs中的非典型蛋白激酶C(aPKC)–CREB結合蛋白(CBP)通路促進神經的發生。因此,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對二甲雙胍是否具有幫助認知和大腦修復的治療潛力進行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