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再顯神威 聯合「禁食」顯著抑制腫瘤生長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作者:曼話

藥物:二甲雙胍

雜誌:Cancer Cell

亮點:

1)二甲雙胍聯合禁食誘導的低血糖協同抑制腫瘤生長

2)PP2A-GSK3β-MCL-1軸調節了二甲雙胍聯合禁食的協同細胞毒性作用

代謝改變是腫瘤的重要特徵之一,為了維持持續的增殖,腫瘤細胞必須調整其代謝和營養獲得方式。Warburg效應是腫瘤代謝改變的經典例子,特點是糖酵解增加,即便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也能利用大量的葡萄糖(正常細胞中,糖酵解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發生)。

靶向腫瘤代謝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抗癌策略。通過熱量限制或間歇性禁食來限制飲食是一種新興的靶向腫瘤代謝的方法,已被證明可防止腫瘤發生,並增強化療響應。不過,儘管熱量限制被證明能夠限制腫瘤生長,但它的臨床應用因導致體重減輕、疲勞、噁心、傷口癒合延遲和免疫功能受損等不良影響變得複雜。相比之下,間歇性禁食可能是一種更安全的方法。已有證據表明,間歇性禁食能夠保護小鼠和癌症患者免受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且不會導致慢性體重減輕。

除了限制飲食,藥物也可以調節腫瘤代謝,如使用最廣泛的2型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鑑於二甲雙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探索其作為輔助癌症治療與其它療法聯合使用的潛力。

儘管這些研究在靶向腫瘤代謝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許多情況下,腫瘤細胞具有代謝可塑性,可以交替依賴(隨意切換)糖酵解或氧化磷酸化(OXPHOS)途徑來適應代謝挑戰。因此,僅靶向其中任何一種代謝途徑可能是無效的。

圖片來源:Cancer Cell

4月26日,發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義大利歐洲腫瘤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聯合間歇性禁食(臨床上可行的降低葡萄糖可用性的方法)和二甲雙胍(一種OXPHOS抑制劑),實現了腫瘤兩種代謝途徑的聯合抑制。

葡萄糖飢餓法使癌細胞對二甲雙胍敏感(圖片來源:Cancer Cell)

研究結果顯示,在經受24小時餵食-禁食循環(24-h cycles of feeding-fasting)的小鼠中,二甲雙胍只有在禁食誘導低血糖期間才會抑制腫瘤生長。而二甲雙胍和低血糖組合協同的抗腫瘤效果是由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激活介導的,這種激活導致了促生存蛋白MCL-1的下降和癌細胞死亡。

低血糖聯合二甲雙胍的協同細胞毒性作用是由GSK3β介導的(圖片來源:Cancer Cell)

進一步的機制研究顯示,蛋白磷酸酶2A (PP2A)通過調節GSK3β的去磷酸化介導了低血糖/二甲雙胍聯合療法的協同細胞毒性作用。其中,二甲雙胍誘導了PP2A抑制因子CIP2A的下調,低血糖誘導PP2A調節亞基B56δ的上調。

PP2A調節的GSK3β去磷酸化介導了低血糖聯合二甲雙胍的協同細胞毒性作用(圖片來源:Cancer Cell)

此外,研究顯示,缺乏GSK3b或MCL-1和/或CIP2A過表達的腫瘤會抵抗二甲雙胍+禁食聯合療法。

圖片來源:Cancer Cell

總結來說,該研究表明,二甲雙胍聯合禁食可協同抑制腫瘤生長。作者們認為,二甲雙胍與間歇性禁食或PP2A誘導劑的聯合可能能夠有效靶向細胞,值得進一步的臨床評估。

相關論文:

[1] Mohamed Elgendy et al. Combination of Hypoglycemia and Metformin Impairs Tumor Metabolic Plasticity and Growth by Modulatingthe PP2A-GSK3β-MCL-1 Axis. Cancer Cell(2019).

相關焦點

  • 「神藥」搭配,效果加倍!二甲雙胍又現奇效
    據了解,在研究開始時,分別有66024人(9.0%)和37031人(5.1%)曾服用過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46205人(6.3%)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25791人(55.8%)曾經服用過二甲雙胍。有23163人(3.4%)在同時服用三種藥物。經統計發現,服用二甲雙胍與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呈現出了顯著負相關,而且存在劑量反應關係。
  • 二甲雙胍,又有新作用
    二甲雙胍再增潛在新用途——改善代謝健康,減少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嚴重副作用
  • 二甲雙胍,新作用又來了
    研究指出,二甲雙胍能抑制炎症反應,主要是通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依賴或非依賴方式抑制核轉錄因子B (NFB)。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通過減輕胰島素抵抗,恢復其排卵功能,改善高雄激素血症。 10、聯合用藥,或可治療三陰乳腺癌 芝加哥大學的Marsha rich rosner博士帶領的團隊發現,二甲雙胍與另一種老藥血紅素( panhematin)聯用,可以靶向治療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三陰乳腺癌。
  • 重磅| 二甲雙胍又有新發現|二甲雙胍|重磅|AMPK|藥物|患者|慢性...
    研究表明,二甲雙胍的長期治療與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已經發生了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下降顯著相關。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一種以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功能障礙、多囊卵巢形態為特徵的異質性疾病,其發病機制不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胰島素血症。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通過減輕胰島素抵抗,恢復其排卵功能,改善高雄激素血症。
  • 二甲雙胍又帶著新作用來了
    6、抗炎作用有臨床前研究及臨床研究表明,二甲雙胍不僅能通過改善諸如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及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血脂異常的代謝參數來改善慢性炎症,而且有直接的抗炎作用。   研究指出,二甲雙胍能抑制炎症反應,主要是通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依賴或非依賴方式抑制核轉錄因子B (NFB)。
  • 二甲雙胍限制腫瘤生長:能降糖 能斷癌細胞的糧!
    MIT科學家揭秘二甲雙胍限制腫瘤生長的機制 | 科學大發現  2005年,鄧迪大學Josie M M Evans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BMJ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二甲雙胍與糖尿病患者癌症發病率的論文。  他們分析了蘇格蘭地區31萬人的數據發現,與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發病率下降23%[1]。
  • Cell Discovery:發現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課題組經過研究,進一步闡明了KLF5新的調控機制以及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為臨床上二甲雙胍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三陰性乳腺癌靶向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
  • 老朋友的新篇章:二甲雙胍再戰抗腫瘤免疫
    事實上,相當多的研究報告了二甲雙胍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對不同類型的癌症具有抗增殖作用。最近在免疫腫瘤學領域的研究報告了二甲雙胍與免疫相關的全身效應。有趣的是,在相同的條件下,二甲雙胍在免疫正常小鼠模型中的抗腫瘤作用遠高於免疫缺陷小鼠模型,這意味著在生理和臨床條件下,二甲雙胍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抗腫瘤免疫介導的。二甲雙胍的免疫調節活性在七十年前就被報導有抗病毒和抗瘧疾的作用。
  • 「神藥」二甲雙胍最新突破性研究進展
    (5)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的保護因素,但服用二甲雙胍不足兩年則不會有顯著影響。3.隨後研究人員在縮小之後的腫瘤中繼續尋找促進腫瘤生長的主要代謝途徑,他們給小鼠模型注射了帶標記的穀氨醯胺和葡萄糖,隨後追蹤這些物質在小鼠體內的分解,發現腫瘤細胞中含有大量的乳酸,這是葡萄糖代謝途徑的一種終產物。
  • 二甲雙胍「跨界」抗腫瘤?「網紅神藥」到底有多全能,一文全部讀懂
    其實說二甲雙胍抗癌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雖然二甲雙胍的抗癌機制還沒有統一定論,但已經發現的一些原理確實可以提示二甲雙胍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1、抑制腫瘤微環境免疫抑制,預防腫瘤轉移 腫瘤微環境就像是腫瘤組織的「萬裡長城」,阻斷著其他細胞對癌細胞的進攻。但是在這個圍牆中,不僅有癌細胞自己、還有與癌細胞「狼狽為奸」的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免疫抑制細胞,還有嘗試攻擊癌細胞的免疫細胞。
  • 神藥二甲雙胍瞄準腫瘤能量源治療頭頸癌
    為了進一步檢驗二甲雙胍與抗癌療效之間的關係,理解二甲雙胍如何改變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徵,託馬斯傑斐遜大學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未患糖尿病的癌症病人服用二甲雙胍前後的腫瘤細胞進行了檢測。這項臨床試驗結果於近日發表在《The Laryngoscope》上。
  • 二甲雙胍聯合氧光動力讓三陰性乳腺癌細胞更易"見光死"
    近期,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分子影像中心金紅軍教授團隊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腫瘤中心(共同通訊呂維澤,第一作者裴小鋒)探索了一種新的改進光動力治療中乏氧問題的方法,並初步發現氧光動力聯合二甲雙胍對三陰性乳腺癌有治療潛力。該研究成果在轉化醫學年鑑雜誌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TM,IF:3.297)上發表論文。
  • 」神藥「二甲雙胍:外用竟能治療脫髮?
    最近一篇關於二甲雙胍可以用於治療脫髮的文章又刷屏了朋友圈,作為一款在眾多領域都能夠顯示出生物學效應的萬能神藥,諸如降糖減重、抗炎抗癌、保護心血管、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逆轉認知障礙等作用 [1],二甲雙胍「老藥新用」的傳奇似乎一直在延續中。
  • 「神藥」二甲雙胍又雙叒解鎖了新功能:可逆轉肝臟炎症
    要點一覽二甲雙胍解鎖新功能,可逆轉肝臟炎症。飽受爭議的大麻素,或可抑制結腸炎症,預防結腸炎發展為結腸癌。01二甲雙胍可以逆轉肝臟炎症deng,deng,deng~今日一周資訊的主角是我們「神藥本藥」——二甲雙胍!
  • ...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該研究表明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在殺傷病人腫瘤細胞之前,已經對腫瘤免疫微環境進行了重編程改造。在臨床試驗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食管癌小鼠模型進行了更詳細的驗證和延伸,並結合細胞實驗對二甲雙胍編程免疫微環境的機制進行了探討。
  • 二甲雙胍緩釋膠囊與二甲雙胍緩釋片療效有什麼不同?
    二甲雙胍屬於雙胍類口服降血糖藥,是目前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首選和全程用藥,它不能刺激胰島素釋放,主要作用於糖代謝過程,通過抑制肝臟的糖原異生過程,減緩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促進脂肪、肌肉等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小腸內葡萄糖吸收而降低基礎血糖和餐後血糖,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
  • 利用二甲雙胍在分子水平上發現了治療糖尿病的新機制
    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廣泛使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似乎保留了上皮屏障抵禦感染、抵抗炎症和抑制腫瘤的能力。該團隊 -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 - 在「eLife」雜誌上報導了這一發現。研究涉及上皮細胞,人體四種主要組織類型之一其他是連接,肌肉和神經組織的細胞。上皮排列著各種腔和器官並覆蓋平面。
  • 老藥二甲雙胍和血紅素組合有望治癒三陰性乳腺癌!
    二甲雙胍和血紅素在開發之初並不是用來治療癌症的,1922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二甲雙胍,從1957年開始其被用於臨床中,用以治療2型糖尿病,二甲雙胍能降低肝臟中葡萄糖的產生,並增加機體胰島素的敏感性;2016年二甲雙胍成為了美國第四大處方藥物,當年的處方單超過了8100萬張。
  • 「王牌」降糖藥二甲雙胍發現新作用!跨界「藥王」,快來認識下!
    研究顯示,AMPK代謝通路促進幹細胞生成分泌酸的壁細胞,二甲雙胍通過激活AMPK和KLF4減慢祖細胞增殖的同時,也通過激活AMPK和PGC1a誘導壁細胞成熟,這為二甲雙胍為何會增加胃酸分泌並降低人患胃癌的風險提供了潛在的暗示。作為目前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用藥,二甲雙胍從1957年上市銷售以來已「走過」60多年的歷程。
  • 延壽藥變折壽藥,「神藥」二甲雙胍也有失手,令線蟲折壽50%
    迄今為止,二甲雙胍被證明在糖尿病、肥胖、炎症、腫瘤、腸道菌群、肺纖維化、黃斑變性、認知障礙、心血管病和脫髮中都有顯著療效。我國有1億以上的糖尿病的人口,是美國人口的二分之一,超過日本整個國家,二甲雙胍對中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甲雙胍在過去的表現中,無論是實驗室,還是實踐中,都交出極佳的成績單。但卻在最近的一項實驗中,表現出「折壽」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