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二甲雙胍在分子水平上發現了治療糖尿病的新機制

2021-01-14 生物谷

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了一種分子機制,在細胞水平上可以幫助保護體內各種體腔和器官的上皮組織。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廣泛使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似乎保留了上皮屏障抵禦感染、抵抗炎症和抑制腫瘤的能力。

該團隊 - 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 - 在「eLife」雜誌上報導了這一發現。

研究涉及上皮細胞,人體四種主要組織類型之一其他是連接,肌肉和神經組織的細胞。上皮排列著各種腔和器官並覆蓋平面。

有一個幾乎所有單元稱為極性的共同特徵 - 內部組件和形狀的不對稱組織。

沒有這種「知道哪種方式是上升」的特徵,上皮細胞就不能執行專門的功能,例如維持針對毒素、致病因子和炎症的觸發的保護性屏障。

上皮細胞極性的損失可導致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和腫瘤發展的屏障破壞。

新研究確定了以前未知的機制,有助於加強上皮細胞的結構和緊密連接,使他們可以保持屏障。

二甲雙胍激活LKB1-AMPK應激極性途徑

以前的研究表明,廣泛使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有助於保持上皮屏障抵抗壓力,如炎症,敗血症,低氧(缺氧)和有害微生物的能力。它也似乎有助於抑制腫瘤。

10年前發表的其他研究也揭示了一種「應激極性」途徑,只有當上皮細胞受到應激時才會被激活。

當稱為AMPK的酶(在應激條件下保護細胞極性)將LKB1的腫瘤抑制分子觸發時,通路被打開。

醫學和細胞與分子醫學部門的教授,本次發現的高級作者Pradipta Ghosh,將LKB1描述為「真正的腫瘤抑制因子,」其中的突變與癌症和細胞極性的喪失相關聯。

在過去的10年,如何利用能量傳感LKB1 AMPK通路維持細胞極性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回答。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已經發現,二甲雙胍(2型糖尿病的前線治療)是LKB1-AMPK途徑的激活劑。

二甲雙胍通過GIV磷酸化起作用

在他們的新研究中,Ghosh教授和同事研究了二甲雙胍對LKB1-AMPK通路的腫瘤抑制作用的機制。

他們發現該途徑依賴於AMPK的關鍵效應物 - 一種觸發分子,一種稱為GIV / Girdin的蛋白質。

GIV / Girdin本身通過稱為「磷酸化」(磷酸基團的化學加成)的過程活化。

使用培養的極化上皮細胞,團隊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對AMPK的許多有益效果是通過磷酸化GIV並將其導向上皮層的緊密連接而發生。

在另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缺少GIV磷酸化的情況下二甲雙胍活化AMPK的有益效果實際上會消失。這也導致「滲漏」上皮屏障,最終導致崩潰。

最後,研究人員表明,在結腸癌中發現的突變形式的GIV阻止其通過AMPK的磷酸化,最終會導致腫瘤細胞生長。

「總而言之,通過將GIV / Girdin鑑定為應激極性途徑中的關鍵層,我們剝離了另一層已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為上皮保護和腫瘤抑制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探索出一種最廣泛使用的處方藥:二甲雙胍,此外還需要提供新的外觀和更好的設計研究,以充分評估這種相對便宜的藥物的好處」。(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Cell Discovery:發現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課題組經過研究,進一步闡明了KLF5新的調控機制以及二甲雙胍抑制三陰乳腺癌幹細胞新機制,為臨床上二甲雙胍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三陰性乳腺癌靶向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靶點
  • 「神藥」二甲雙胍最新突破性研究進展
    近日,我國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聖彩教授揭開了二甲雙胍降血糖作用背後的機制:二甲雙胍通過AXIN/ LKB1-v-ATPase-Ragulator通路不僅激活了AMPK,還抑制了mTORC1,為理解二甲雙胍能夠產生無數「益處」背後的機制提供了有價值的分子見解。另外,還有研究人員發現二甲雙胍或可用於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治療。
  • 重磅| 二甲雙胍又有新發現|二甲雙胍|重磅|AMPK|藥物|患者|慢性...
    美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非盲研究7年-8年的時間裡,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體重平均減輕3.1千克。      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二甲雙胍或可降低特定孕婦的流產、早產風險。
  • 糖尿病藥二甲雙胍變成新興環境汙染源?
    health concern的最新成果,發現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的自來水消毒副產物具有潛在公共衛生安全危害。01 二甲雙胍另一重身份——新興的環境汙染物你聽說過二甲雙胍嗎?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伴隨著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它的使用也愈加頻繁。
  • 「王牌」降糖藥二甲雙胍發現新作用!跨界「藥王」,快來認識下!
    前世今生二甲雙胍的誕生離不開它的「前世」——胍類化合物的發現,而胍類化合物的發現又與一種名為山羊豆的草本植物有關。早在中世紀的歐洲,山羊豆就在民間被當做草藥使用,主要用於牲畜的催乳。此外,山羊豆也被用於多尿症的治療,這種多尿症其實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 二甲雙胍,又有新作用
    美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非盲研究7年-8年的時間裡,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體重平均減輕3.1千克。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二甲雙胍或可降低特定孕婦的流產、早產風險。
  • 二甲雙胍又帶著新作用來了
    在齧齒動物的顱骨放射模型中,他們發現二甲雙胍增強了齒狀回中NPC的恢復,並對神經發生和認知具有性別依賴性。   該試驗並非專門測試二甲雙胍對認知恢復和腦部生長的功效,但初步結果令人鼓舞,值得在大型多中心3期試驗中進行進一步研究。    1戰績累累的二甲雙胍新發現    二甲雙胍是一類治療2型糖尿病的「權威」用藥,在國內外多種治療指南中被列為一線降糖藥物。
  • FDA批准糖尿病複方新藥Invokamet(坎格列淨/二甲雙胍)
    8日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旗下新藥Invokamet(坎格列淨/二甲雙胍固定劑量複方藥物)用於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治療。坎格列淨(商品名Invokana,楊森製藥)是首個獲批的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 二甲雙胍,新作用又來了
    截至目前二甲雙胍已經被發現可能具有20項以上的作用,比如減肥、抗衰老等等。 二甲雙胍主要是通過抑制肝臟葡萄糖的產生而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也是全球最常用的處方藥之一。在此還得提醒一句,二甲雙胍作為降糖處方藥,非適應症人群,切勿擅自使用。
  • 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降低新冠肺炎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
    UAB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機制可能超出了血糖控制或肥胖預期的改善,因為與死者相比,二甲雙胍使用者的體重指數、血糖和血紅蛋白A1C都沒有降低。 沙列夫說:「這些機制可能與二甲雙胍先前描述的抗炎和抗血栓作用有關。」 這項研究首次發表在MedRxiv雜誌上,現在發表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
  • ADA指南再次更新,二甲雙胍的一線治療地位不易動搖!
    2019年12月21日,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2020版(下文簡稱「新指南」)於 Diabetes Care 官網在線發布 [1] 。雖然指南進行了全面更新,在降糖藥物治療流程方面作了重要修訂,但是「二甲雙胍的一線治療地位不容撼動,仍被指南認為證據豐富、是2型糖尿病(T2DM)治療的首選一線用藥」。
  • 美國醫師學會更新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二甲雙胍仍為首選!
    《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上。在該指南中,美國醫師學會(ACP)建議,當需要藥物來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時,醫生應使用二甲雙胍。如果還需要一種口服藥物來改善高血糖,ACP建議,醫生們應該考慮添加磺脲類、噻唑烷二酮、SGLT-2抑制劑、DPP-4抑制劑,與二甲雙胍配伍。
  • 老藥新用 二甲雙胍或可保護1型糖尿病患者心臟健康
    2型糖尿病的廉價藥物療法或可幫助1型糖尿病患者保護心臟健康;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的標準一線療法藥物,其可以幫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同時還能夠通過增加血管中幹細胞的數量來修復損傷的血細胞。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Jolanta Weaver表示,通過在檢測管和患者機體中進行研究我們揭示了藥物二甲雙胍心臟保護效應背後的機制,這很有可能幫助我們開發治療糖尿病患者心臟疾病的新型藥物。這項研究中我們對40歲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研究,觀察了如果攝入二甲雙胍,在過去三年裡這些個體機體血管中是否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水平較低的狀況。
  • Cell:二甲雙胍或成潛在抗衰老藥物
    一種廣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藥物通過模擬節食效應,減慢了衰老過程。發表在3月28日《細胞》(Cell)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利用線蟲,探討了這一藥物的作用機制。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將線蟲與大腸桿菌共培養,隨後檢測了二甲雙胍對於這些線蟲的影響。他們發現只有當共培養的大腸桿菌對藥物敏感時,用二甲雙胍處理的線蟲才會更長壽。該研究的領導者、倫敦大學學院健康老齡化研究所Filipe Cabreiro博士說:「總體上,用二甲雙胍處理的時間總共為6天,相當於線蟲正常壽命的大約三分之一時間。
  • 」神藥「二甲雙胍:外用竟能治療脫髮?
    最近一篇關於二甲雙胍可以用於治療脫髮的文章又刷屏了朋友圈,作為一款在眾多領域都能夠顯示出生物學效應的萬能神藥,諸如降糖減重、抗炎抗癌、保護心血管、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逆轉認知障礙等作用 [1],二甲雙胍「老藥新用」的傳奇似乎一直在延續中。
  • 西湖大學吳連鋒/鞠峰課題組發文:糖尿病藥二甲雙胍變成新興環境...
    concern的最新成果,發現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的自來水消毒副產物具有潛在公共衛生安全危害。二甲雙胍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在2020年已被列為第四大處方藥,其處方率從2006年的5450萬增加到2017年的7860萬,增長了44.2%(臨床統計)。  然而,除了治病,二甲雙胍還有另一重身份——新興的環境汙染物。  為什麼這麼說?
  • 神藥二甲雙胍瞄準腫瘤能量源治療頭頸癌
    2017年2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過去的三年裡,研究人員發現當患有頭頸癌的糖尿病人服用二甲雙胍時,其癌症治療效果比非糖尿病人更好為了進一步檢驗二甲雙胍與抗癌療效之間的關係,理解二甲雙胍如何改變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徵,託馬斯傑斐遜大學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未患糖尿病的癌症病人服用二甲雙胍前後的腫瘤細胞進行了檢測。這項臨床試驗結果於近日發表在《The Laryngoscope》上。
  • 二甲雙胍緩釋膠囊與二甲雙胍緩釋片療效有什麼不同?
    二甲雙胍屬於雙胍類口服降血糖藥,是目前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首選和全程用藥,它不能刺激胰島素釋放,主要作用於糖代謝過程,通過抑制肝臟的糖原異生過程,減緩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促進脂肪、肌肉等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小腸內葡萄糖吸收而降低基礎血糖和餐後血糖,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
  • 二甲雙胍與這11種藥物合用,需謹慎!
    導語 二甲雙胍的有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 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和全程藥物,且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療方案中。
  • 長期吃二甲雙胍可以輕鬆減肥?假的!
    謠言:有報導稱:「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體重會明顯減輕,所以二甲雙胍可以作為肥胖者的減肥藥物……」隨之而來的是「愛美人士」服用二甲雙胍來減肥,使身材變苗條,導致大眾持續跟風的一系列傳言。闢謠: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二甲雙胍,該藥自1957年問世以來,應用於臨床治療糖尿病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也有近30年的使用經驗,是當前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之一。二甲雙胍具有良好的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療效和安全性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