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教授專訪:肺鱗癌免疫治療首個成功的中國III期研究——盤點肺鱗癌免疫治療的成功與失敗

2021-01-21 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

自2000年起,NSCLC開啟了依據組織類型治療的模式,鱗癌和非鱗癌分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回顧治療發展歷程,相比非鱗癌,鱗癌治療的進展不盡如人意。

化療藥物

在化療領域,著名的JMDB研究發現,低毒性化療藥物培美曲塞/順鉑在非鱗癌中表現出生存獲益,但在鱗癌中沒有看到這種獲益,所以指南僅推薦用於非鱗癌的治療,機制不明,可能與鱗癌組織中胸苷酸合成酶(TS)表達較高有關。

抗血管生成藥物

在抗血管生成藥物領域,針對鱗癌的探索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非鱗癌廣泛應用的貝伐珠單抗早期也曾探索治療鱗癌,因為有出血和咯血的嚴重毒性,後期研究排除了鱗癌。出血原因可能與鱗癌多為中央型肺癌、腫瘤組織靠近肺門和大血管有關,所以一些小樣本研究探索了貝伐珠單抗治療周圍型鱗癌,顯示有獲益,但總體來說不推薦貝伐珠單抗用於鱗癌的治療。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類藥物(恩度®)是大分子抗血管藥中唯一沒有列入鱗癌禁忌的藥物,III期研究沒有發現鱗癌有明顯出血風險,但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少。

另外,安羅替尼是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一項安羅替尼三線治療NSCLC的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亞組納入了40例左右鱗癌患者,研究顯示,安羅替尼組的出血發生率較對照組無顯著增加,但CSCO指南中也特別註明了只推薦用於周圍性鱗癌患者,而且只作為三線治療方案。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在鱗癌中的探索也頻頻受挫。鱗癌與非鱗癌的分子特徵截然不同,非鱗癌常見的EGFR突變、ALK重排等在鱗癌中的發生率極低。

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儘管指南推薦用於標準治療失敗的鱗癌,但III期研究數據可以看到,臨床獲益非常有限,中位總生存期(OS)延長僅1~2個月,所以臨床不作為常規選擇。而靶向鱗癌特異性驅動基因的藥物探索均以失敗告終,如 PARP抑制劑、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IR)抑制劑、PDGFR抑制劑等。

以上三類藥物在鱗癌的治療中均戰績平平,並無亮點可尋。但免疫治療在不同瘤腫,以及不同組織類型,如肺鱗癌、非鱗肺癌和小細胞肺癌中均看到了獲益,且其治療覆蓋廣泛,包括用於後線、一線、圍手術期、早期等不同階段,顯示了良好的獲益

相關焦點

  • 肺癌免疫治療中國人群研究數據發布—新聞—科學網
    肺癌患者中,肺鱗癌約佔30%~40%。 在11月23日新加坡舉行的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大會(ESMO Asia)上,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代表中國13家醫學中心,報告了KEYNOTE-407中國人群擴展研究數據結果,這也是首次報導中國晚期肺鱗癌人群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三期研究數據。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腺癌,靶向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肺鱗癌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驅動基因,肺鱗癌患者的治療仍然停滯於化療時代,以吉西他濱或紫杉醇等細胞毒類藥物聯合鉑類的雙藥化療方案為主,有效率較低,僅有30%左右,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4-5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免疫治療藥物並非沒有弱點,藥物的使用可能會誘導腫瘤細胞額外免疫檢查點活性的上調,這凸顯了開發新型抗腫瘤免疫激活劑的重要性。新出現的藥物不僅可以通過封閉免疫抑制性檢查點,或作為免疫刺激信號通路的激活劑而靶向於獲得性免疫淋巴細胞,還可靶向於自然免疫過程中的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這兩者廣泛存在於多種類型的實體瘤及血液系統癌症中。今天,我們便盤點一下這些在在演的免疫治療藥物或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這標誌著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病的頭頸部腫瘤患者超過13.5萬,死亡病例約為7萬,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頭頸部鱗癌患者中,約50%會出現復發且多發生於2年內。對於一線治療失敗的復發性或轉移性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僅3.6%。  此外,由於頭頸部腫瘤位置特殊,傳統療法與腫瘤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壞頭頸部器官功能,影響患者語言及進食,導致其營養攝取、心理健康與社會功能顯著受損。
  • 免疫治療藥物為食管鱗癌開啟治療新篇章
    近日,全球首個獲批食管癌免疫治療的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獲批,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10)的、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治療。這是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5個適應證,之前獲批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
  •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
    ▪中國頭頸部鱗癌治療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兩年生存率提高近3倍▪歐狄沃是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用於治療頭頸部鱗癌的PD-1抑制劑▪歐狄沃是首個經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可顯著改善頭頸部鱗癌患者生存期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小細胞肺癌發現的癌基因、抑癌基因遠不止這些,但到目前為止,針對這些基因設計靶向藥物非常困難,有些在體外研究時有效,但一到臨床試驗往往無效;少數藥物在Ⅰ期、Ⅱ期臨床試驗有效,到Ⅲ期就失敗。它還能夠影響癌細胞的自我複製,目前也是研究的熱點。PARP抑制劑可通過抑制DNA的修復,促進癌細胞凋亡,增強放化療療效,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但迄今做了很多研究,在小細胞肺癌治療中都失敗了。目前PARP抑制劑有三個藥,一個叫奧拉帕尼,目前在卵巢癌治療中成功了,效果較好;第二個藥叫尼拉帕尼;第三個藥叫魯卡帕尼。
  • 一呼百應|兵貴神速,早入佳境:替雷利珠單抗一線治療肺鱗癌4周期達PR
    本文分享1例不可切除ⅢA期驅動基因陰性鱗狀細胞NSCLC老年病例,經替雷利珠單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鉑方案一線治療3個周期後腫瘤病灶即明顯縮小,4個周期後達到部分緩解(PR),且總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充分印證了RATIONALE 307研究中顯示的良好療效,也提示了免疫治療儘早啟用的重要性。
  • 中國首個肺鱗癌一線免疫治療三期臨床研究成功
    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BGB-A317-307研究)數據在第56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上首次對外披露。
  • ...報導世界首個二甲雙胍治療食管鱗癌臨床試驗:通過修飾腫瘤免疫...
    已有研究開始嘗試免疫治療聯合其它的腫瘤治療方式(如化療、放療、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等)以改善免疫治療的效果。現已發現某些化療藥具有免疫治療的功效。但由於應用化療藥物特別是大劑量長期應用時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尋找毒副作用小並且又能改善免疫治療效果的藥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 百澤安三大肺癌III期研究均曝陽 統領一二線
    2012年2月,百濟神州在北京研發中心啟動PD-1研究項目,產品代號BGB-A317(百澤安);2015年6月,百澤安在澳大利亞進入臨床試驗;2016年12月,百澤安在中國進入臨床試驗;2017年4月,百澤安啟動中國首個關鍵性研究;2018年1月,百澤安啟動首個全球III期臨床研究;2018年8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 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早期介入獲益明顯
    與此同時,在非鱗狀NSCLC免疫治療中,RATIONALE304研究表明: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培美曲塞+鉑類一線治療晚期非鱗狀NSCLC療效顯著,安全性良好。兩項針對晚期NSCLCIII期研究的成功也為替雷利珠單抗在可手術患者中的探索提供了極大的信心。
  •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納武單抗在完成Ⅰ期安全評估後,一項Ⅱ期試驗招募 117 例二線及以後治療狀態的晚期肺鱗癌患者接受納武單抗單藥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達 14.5%,中位生存期(mOS)為 8.2 個月,一年生存率(OSR)為 40.8%。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說大咖直播系列第二期,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為大家詳細解答「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的關鍵問題。特別感謝參與文字整理的兩位志願者Teresa和Suya;完整視頻可在人民好醫生App上搜索回看。免責聲明:本文基於疾病教育目的,不能代替醫院就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治療方式請諮詢自己的主治醫生。
  • 年度盤點 | 2019年肺癌免疫治療重要研究進展回顧
    核心提示:回首2019,中國新上市了四種肺癌靶向/免疫治療藥物,分別是帕博利珠單抗、達可替尼、奧希替尼和度伐利尤單抗。在上篇文章中,醫脈通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肺癌靶向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本文將2019年肺癌免疫治療重要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眾多的患者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對於肺癌的研究與藥物開發也一直是國內外在腫瘤領域的關注重點。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元年,隨後的十數年裡多款肺癌靶向藥物相繼上市給患者提供了多種選擇,2018年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
  • 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首個NK免疫細胞治療項目啟動啦!
    今天,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的首個項目---NK細胞製劑治療多線治療失敗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啟動會在我院舉行。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肖衛華教授團隊,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工作人員等參加會議,會議由副院長潘躍銀主持。
  • 卡瑞利珠單抗實現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新突破
    &nbsp&nbsp&nbsp&nbsp3月6日,江蘇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創新藥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和/或含奧沙利鉑系統化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症的PD-1抑制劑,標誌著我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取得新突破
  • 免疫聯合再革新!替雷利珠單抗+化療,肺癌一線治療有效率生存期雙雙...
    中國的肺癌發病和死亡人數佔全球總數40%左右。從比例上看,每5個肺癌患者,就有2個是中國患者。圖1:2018 GLOBOCAN中國肺癌數據另外,亞洲人種與西方人種存在差異性,許多國外臨床試驗用於西方人種取得成功的結果,在國內使用,未必效果一樣好。因此,中國的肺癌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優秀的研究成果來解答。
  •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國,免疫治療將加速治療突破
    根據2018 GLOBOCAN數據預估,中國食管癌發病及死亡均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北京癌症防治學會輪值理事長、消化道腫瘤防治工作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表示,對於中國食管癌的治療現狀,沈琳教授表示,目前,我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在食管癌免疫治療問世之前,可以說在治療手段和生存改善上,數十年來均未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