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肺鱗癌一線免疫治療三期臨床研究成功

2020-12-04 界面新聞

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BGB-A317-307研究)數據在第56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上首次對外披露。這是目前該疾病領域首個在全球獲得成功的中國3期研究,為繼默沙東帕博利珠單抗(K藥)後的全球第二個。

BGB-A317-307研究共納入了360例中國患者,其中239例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方案的治療。研究顯示,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卡鉑組將疾病進展風險降低了48%,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鉑組降低了52%;在無進展生存時間方面,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卡鉑組的為7.6個月,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鉑組為7.6個月,而化療對照組僅為5.5個月;緩解率上,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卡鉑組達到72.5%,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鉑組達到74.8%,而化療對照組僅為49.6%;持續緩解時間上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卡鉑組中位DoR達到8.2個月,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鉑組中位DoR達到8.6個月,化療對照組僅為4.2個月。這幾項數據基本都優於此前帕博利珠單抗的KEYNOTE-407研究數據。

百濟神州Q1財報顯示,替雷利珠單抗自今年3月在中國商業化供貨以來,第一季度實現產品收入205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近1.5億元),並新獲批尿路上皮癌適應症。

相關焦點

  • 肺癌免疫治療中國人群研究數據發布—新聞—科學網
    在11月23日新加坡舉行的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大會(ESMO Asia)上,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代表中國13家醫學中心,報告了KEYNOTE-407中國人群擴展研究數據結果,這也是首次報導中國晚期肺鱗癌人群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三期研究數據。
  • 王潔教授專訪:肺鱗癌免疫治療首個成功的中國III期研究——盤點肺鱗癌免疫治療的成功與失敗
    非鱗癌廣泛應用的貝伐珠單抗早期也曾探索治療鱗癌,因為有出血和咯血的嚴重毒性,後期研究排除了鱗癌。出血原因可能與鱗癌多為中央型肺癌、腫瘤組織靠近肺門和大血管有關,所以一些小樣本研究探索了貝伐珠單抗治療周圍型鱗癌,顯示有獲益,但總體來說不推薦貝伐珠單抗用於鱗癌的治療。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細胞治療、溶瘤病毒、治療性抗體、癌症疫苗以及免疫系統調節劑等。這是一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治療方式,在手術及放化療等傳統療法之外,開闢了新的戰場,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研發最早並且也是最成熟的CTLA-4及PD-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及黑色素瘤領域已逐漸成為一線治療藥物。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腺癌,靶向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肺鱗癌一直沒有找到明確的驅動基因,肺鱗癌患者的治療仍然停滯於化療時代,以吉西他濱或紫杉醇等細胞毒類藥物聯合鉑類的雙藥化療方案為主,有效率較低,僅有30%左右,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4-5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僅1年左右。
  • CASPIAN三期臨床試驗顯示:英飛凡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可提供...
    2019年6月,CASPIAN臨床試驗達到了OS的主要研究終點,死亡風險降低了27%(HR=0.73; 95%[CI] 0.59-0.91; p = 0.0047)。基於此臨床數據,美國FDA於2020年3月批准度伐利尤單抗可用於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 首個本土研究披露數據!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肺癌
    (RATIONALE 307),這是基於中國肺鱗癌人群開展的研究。導致治療終止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 VS 29.7% VS 15.4%。與既往研究數據一致。聯合治療組最常見的治療相關AE主要為血液學毒性,與同類研究的不良反應譜相似。潛在免疫介導的AE多為輕度及中度,沒有出現新的不良反應信號。
  • 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首個NK免疫細胞治療項目啟動啦!
    今天,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的首個項目---NK細胞製劑治療多線治療失敗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啟動會在我院舉行。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肖衛華教授團隊,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工作人員等參加會議,會議由副院長潘躍銀主持。
  • 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火熱背後:「免疫逃逸」風險暗存 眾多藥品三期臨床挑戰巨大
    然而,在新藥的研發和應用上面,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只佔了全球的4.1%左右,推進中國在腫瘤方面的靶向藥和免疫藥的創新研究有著實際的需求。腫瘤幹細胞的概念誕生於上個世紀,首次成功分離於白血病患者血液中,隨後陸續有研究團隊在實體瘤如乳腺癌、結腸癌、腦癌、胰腺癌中發現腫瘤幹細胞。值得一提的是,腫瘤幹細胞與普通幹細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二者不能混淆。普通幹細胞是正常的幹細胞,在抗衰老、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等方向均有突出貢獻和應用。而腫瘤幹細胞相當於腫瘤的「種子」,如果不把這一根源除掉,腫瘤就會不停轉移和復發。
  •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042的研究結果在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ASCO)的全體大會上公布。這項關鍵的三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類藥物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治療未曾接受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相關療效。結果顯示:帕博利珠單抗相比當前標準的鉑類藥物化療可顯著延長PD-L1(一種人體免疫細胞帶有的生物標誌物)表達陽性(TPS≥1%)患者的總生存期。用帕博利珠單抗組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19%。
  • 健康|國內首個頭頸部鱗癌的免疫一線治療獲批 頭頸癌迎來治療新突破
    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報導 12 月 11 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方網站顯示,默沙東 PD-1 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商品名:可瑞達)獲批單藥用於通過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 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20)的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復發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的一線治療
  • 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卡瑞利珠單抗組中位OS達27.9個月。這是全球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也是第一個公布OS結果的中國自主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研究。我們邀請作者團隊對文章進行解讀。
  • ...舒格利單抗研究數據再傳利好,有望改寫國內肺癌一線免疫治療...
    11月21日,基石藥業在2020年歐州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 ASIA 2020)上公布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較安慰劑聯合化療,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顯著延長了研究者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有望改寫國內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格局為患者帶來新希望結果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且有臨床意義。
  • 三陰性乳腺癌首個免疫方案!羅氏Tecentriq+Abraxane一線治療PD-L1...
    此次批准,使Tecentriq+Abraxane組合成為治療PD-L1陽性轉移性TNBC的首個癌症免疫治療方案。目前,羅氏正在開展7項評估Tecentriq治療TNBC的III期研究,包括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階段。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全球每年確診超過200萬例。
  • ...舒格利單抗研究數據再傳利好,有望改寫國內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格局
    11月21日,基石藥業在2020年歐州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 ASIA 2020)上公布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較安慰劑聯合化療,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顯著延長了研究者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有望改寫國內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格局為患者帶來新希望結果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且有臨床意義。
  • 中國肺癌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獲批,聯合化療一線治療...
    2019年11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抗PD-1療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聯合卡鉑和紫杉醇一線治療轉移性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恆瑞自主研發PD-1抑制劑 為免疫治療提供新選擇
    淋巴瘤治療新思路 免疫聯合帶來新希望在中國,淋巴瘤的發病情況日益嚴峻,高發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沈志祥介紹:「淋巴瘤的治療也一直存在著標準化治療缺失、臨床協作醫生缺失、患者依從性較差等困境。」面對淋巴瘤治療的困境,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案對於患者生存獲益尤其重要。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腫瘤免疫治療,使得肝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突破了瓶頸。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百澤安三大肺癌III期研究均曝陽 統領一二線
    2012年2月,百濟神州在北京研發中心啟動PD-1研究項目,產品代號BGB-A317(百澤安);2015年6月,百澤安在澳大利亞進入臨床試驗;2016年12月,百澤安在中國進入臨床試驗;2017年4月,百澤安啟動中國首個關鍵性研究;2018年1月,百澤安啟動首個全球III期臨床研究;2018年8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 NEJM責編對話中國專家 |「免疫+」理念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
    會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責任編輯、哈佛醫學院Dan Longo教授會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江澤飛、徐瑞華、周彩存等教授,針對精準與免疫治療時代的臨床腫瘤學研究方法、熱點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展開了精彩討論。會議由江澤飛教授和徐瑞華教授擔任主持。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近年來,許多醫院相繼開展免疫細胞治療腫瘤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療效被過度宣傳,反映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應用亟待規範。「魏則西事件」的發生是免疫細胞治療腫瘤領域一個典型案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會加強了對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