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錫楠教授: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該研究於2018年2月發表在《NEJM》雜誌。結果顯示,總緩解率(ORR)為75%,中位緩解持續時間和中位PFS均未達到。雖然NTRK融合在尿路上皮癌中發生率很低,約為0.5%,但NTRK融合尿路上皮癌目前已有可選的靶向治療藥物。
-
...歐狄沃)輔助治療高危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III期臨床成功!
2020年09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公布了抗PD-1療法Opdivo(歐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輔助(術後)治療高危、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患者關鍵3期CheckMate-274試驗的陽性結果。尿路上皮癌(UC)是最常見的膀胱癌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90-95%。
-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
目前可用的生物標誌物包括PD-L1,腫瘤突變負荷,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分子亞型,PD-L2等。過去幾年中,PD-1抑制劑逐漸成為新興腫瘤治療藥物,並能夠改善轉移性腎癌(mRCC)和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的總生存。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馬兜鈴酸是危險物質「我們認為這些發現相當重要,」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添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郵中說,「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馬兜鈴酸會導致腎衰竭和上尿路癌症,是一種危險物質,但我們一點不知道在肝癌中馬兜鈴酸暴露是如此普遍。」馬兜鈴酸與患肝癌的關係至於攝入馬兜鈴酸與患肝癌之間究竟有無因果關係?
-
一呼百應|打破30年沉寂,替雷利珠單抗改寫尿路上皮癌治療指南
化療是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但近30年來儘管研究不斷,可選藥物及其相關療效卻並不盡如人意。2015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橫空出世為尿路上皮癌治療也掀開了嶄新一頁。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韓澤廣團隊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層揭示了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早在2012年,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
-
『馬兜鈴酸中藥極簡摘要』2017年元月裡值得提請身邊所有在乎的人注意的摘要
【何種危害】腎毒性(不可逆)、致癌性(尿路上皮癌。包括發生於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的惡性腫瘤)、強致突變物。【各國醫藥機構警告】美國FDA。中國香港衛生署。中國CFDA。EMEA(歐洲藥品評估局)。其中僅中國大陸CFDA仍舊允許多種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中成藥。
-
Science背靠背|再添實證,北京大學白凡/徐濤發現馬兜鈴酸是致癌的...
2020年10月2日,北京大學白凡及徐濤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Macroscopic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human urotheliu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調查了形態正常人尿路上皮(MNU;膀胱和輸尿管襯裡的上皮)的體細胞克隆事件,並確定了宏觀克隆擴增。
-
有毒中草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名單
有39個人同意做切除手術,其中有18人已長了尿路上皮癌,還有19人的尿路已有癌變前兆。 此前該減肥診所已營業15年,未出現過問題。1990年該診所改變減肥藥配方,用了兩種中草藥,其消費者中才突然出現腎衰竭患者。其中一種中草藥是馬兜鈴屬的防己。比利時研究人員懷疑防己就是禍首。實驗證明了他們的猜測,防己中的馬兜鈴酸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
北京大學白凡/徐濤發現馬兜鈴酸是致癌的誘變劑
2020年10月2日,北京大學白凡及徐濤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Macroscopic somatic clonal expansion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human urothelium」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調查了形態正常人尿路上皮(MNU;膀胱和輸尿管襯裡的上皮)的體細胞克隆事件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他們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我們認為這些發現相當重要,」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添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郵中說,「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馬兜鈴酸會導致腎衰竭和上尿路癌症,是一種危險物質,但我們一點不知道在肝癌中馬兜鈴酸暴露是如此普遍。」
-
馬兜鈴酸致癌?醫療圈吵起來了……
本號昨日轉文這個研究火了,馬兜鈴酸致肝癌?!,引起讀者廣泛熱議。主題內容是,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儘管此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學及基礎研究證實馬兜鈴酸及衍生物(AA)會誘導比較高比例的基因突變,從而導致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
上發表《馬兜鈴酸只是肝癌「嫌疑犯」之一》(標題原文:
由此,他們得出結論,馬兜鈴酸引發了基因組A→T核苷酸突變,馬兜鈴酸是導致肝細胞癌的一大誘因。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評估患者接觸馬兜鈴酸的病史和暴露劑量。 馬兜鈴酸:腎毒性、致癌作用及A→T核苷酸突變 在20世紀70年代,馬兜鈴酸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腎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原因有二:摻有馬兜鈴屬植物鐵線蓮的種子的小麥麵粉中的馬兜鈴酸被認為與多瑙河沿岸鄉村民眾的巴爾幹地方性腎病有關、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診所使用的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減肥藥與腎毒性(後被稱為馬兜鈴酸腎病)和上尿路上皮細胞癌密切相關
-
馬兜鈴酸致癌?權威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
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日前對媒體說, 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直接相關性尚無直接有力數據支撐,但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鑑於此,我國自2003年以來採取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馬兜鈴酸腎損害病例數量已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發腎癌報告。
-
雲頂新耀Sacituzumab Govitecan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3期臨床試驗...
雲頂新耀在中國開展的臨床試驗將作為全球3期TROPiCS-04試驗的一部分上海2021年1月6日 /美通社/ 雲頂新耀(Everest Medicines, HKEX 1952.HK),一家專注於創新藥開發及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滿足中國(含香港、澳門以及臺灣地區)及亞洲其他市場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今天公布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 日前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用於開展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馬兜鈴酸Ⅰ是最常見的一種馬兜鈴酸類化合物,它可在幾乎所有馬兜鈴屬植物中發現,並常與馬兜鈴內醯胺(aristolactams)共存。含有以馬兜鈴酸和類似化合物(統稱為AA)形式的腎毒素和誘變劑。AA涉及多種癌症類型,有時具有非常高的突變,特別是在上尿路上皮癌(UTUC)中。AA相關腎功能衰竭和尿路上皮癌在臺灣普遍存在。
-
雲頂新耀-B(01952-HK)獲國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的...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雲頂新耀-B(01952-HK)公布,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日前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用於開展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metastatic urothelial cancer, mUC)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
找病的馬兜鈴科草藥
後來在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赫、羅馬尼亞的多瑙河流域的一些村莊也發現了這種慢性腎病,所以就被稱為巴爾幹地方性腎病。患病的人通常在40~60歲時出現嚴重的貧血和尿毒症,其特徵是腎臟纖維化、萎縮,腎臟最終縮小到只有正常腎臟的三分之一。除了腎移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治癒。在上個世紀60年代時,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
-
馬兜鈴酸被翻案了?
爭論的焦點是,實驗中的「指紋」是否確定是馬兜鈴酸造成的,這些突變的致癌風險有多大?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種「指紋」是唯一的,「所有(其他)已知誘變物都不會產生這種標籤」。同時,他表示,這些突變更準確地說只是致癌風險因素,不同程度的馬兜鈴酸暴露怎樣增加肝癌風險尚需進一步研究。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潛在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Ⅰ類致癌物質,截至目前列入Ⅰ類致癌物質的還有黃麴黴毒素、菸草、酒精飲料等共116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