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論文作者、第三方專家等。

  「一種草藥的黑暗面」

  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

  這篇論文通過對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98個樣本中78%具有馬兜鈴酸誘發的突變分子標籤,或者說「指紋」。此外,越南26個樣本中19%含馬兜鈴酸「指紋」,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9個樣本中56%有馬兜鈴酸「指紋」。

  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他們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我們認為這些發現相當重要,」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添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郵中說,「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馬兜鈴酸會導致腎衰竭和上尿路癌症,是一種危險物質,但我們一點不知道在肝癌中馬兜鈴酸暴露是如此普遍。」

  黃偉添解釋說,對於馬兜鈴酸「指紋」,「所有(其他)已知誘變物都不會產生這種標籤,我們分析了肝癌患者的基因組,發現大量這類突變,其中一些突變位於一旦變異就可能致癌的基因中。」

  至於攝入馬兜鈴酸與患肝癌之間究竟有無因果關係,黃偉添說,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馬兜鈴酸造成突變的嗎?二、這些突變致癌風險有多大?他們現在「99%肯定」是馬兜鈴酸造成突變,而這些突變更準確地說只是致癌風險因素,不同程度的馬兜鈴酸暴露怎樣增加肝癌風險尚需進一步研究。

  馬兜鈴酸的「黑歷史」

  馬兜鈴酸天然存在於馬兜鈴、關木通等馬兜鈴科植物中。相關中草藥曾經用於治療風溼、痛風等多種病症,並廣泛地應用在減肥和減輕經期症狀上。

  歷史上馬兜鈴酸曾多次引起爭議。上世紀90年代,比利時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減肥藥導致女性腎損害。2003年,中國多家媒體報導龍膽瀉肝丸中的關木通成分含馬兜鈴酸導致腎病,當年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消了關木通藥用標準。

  進行本次研究的新加坡小組2013年曾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報告,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數量多於菸草、紫外線等其他致癌物,首次證實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的相關性。

  除了肝癌和腎病外,馬兜鈴酸也已被認為會導致尿路上皮癌等多種癌症。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馬兜鈴酸列為「一類致癌物」。

  記者查閱各國監管文件發現,歐盟及新加坡等地在2001年到2005年間開始禁止使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也曾於2001年發出警告信,要求消費者停止使用任何含馬兜鈴酸的植物產品。

  美國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所分子診斷服務負責人馬克·拉達尼一直關注馬兜鈴酸。「儘管關於這一發現還有更多問題需要回答,比如多大量的馬兜鈴酸暴露足以引起肝癌以及暴露患者有多大比例會出現肝癌,現在就暫停使用已知含馬兜鈴酸的傳統藥物,並通過恰當的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它不汙染傳統藥物是謹慎之舉,」拉達尼說,「(馬兜鈴酸的)風險太高了,而益處最多只能說並不清楚。」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爭議 權威專家們這樣回應
    上海中醫藥學會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醫院肝病科主任祝峻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日,《Science》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形式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包含臺灣、大陸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原標題: 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專家稱無需擔心 我國正在籌建中藥毒性資料庫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陳雙 夏愛民 實習生 湯潔潔 王櫻 「最近好幾個公眾號都說,小兒咳喘顆粒、猴棗散含有馬兜鈴酸,能致不可逆的腎損傷,還能導致肝癌?之前不懂這些,給我家孩子吃過了,該怎麼辦啊?」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
  • 國家食藥監總局:馬兜鈴酸致肝癌,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作者 | 管顏青來源 | 搜狐健康近日,馬兜鈴酸事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篇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的文章認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肝癌高發密切相關。英國《每日郵報》更是以《傳統中藥可能導致肝癌》作為新聞標題報導這一事件,引起了大眾對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材和中成藥的恐慌。
  • 吃中藥的注意了:「馬兜鈴酸」可致肝癌!
    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馬兜鈴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入I類致癌物質,「馬兜鈴酸致肝癌」也一度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但長期以來仍是個爭議問題,尚無定論。隨後,新加坡科研團隊在更多的亞洲肝癌樣本,尤其臺灣的肝癌樣本中也發現這種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強烈支持中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不過,上述這些研究只是從基因組突變指紋和統計學分析方面支持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觀點,但缺乏直接的證據表明馬兜鈴酸導致肝癌。
  • 爭鳴|中醫科學院專家:馬兜鈴酸致肝癌缺直接證據,只是推測
    47%的肝癌可能與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有關。有人擔心,有些中成藥包括感冒藥、止咳藥處方中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吃了這些會不會得肝癌呀?其實,這篇論文只是推測肝癌與馬兜鈴酸可能有關,但不是說肯定馬兜鈴酸引起肝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什麼是直接證據呢?
  • 證實了,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這項研究為馬兜鈴酸致肝癌提供了直接證據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肝臟病學》(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馬兜鈴酸誘導的小鼠和人類肝癌的突變特徵》(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論文作者、第三方專家等。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10月18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一篇研究論文,通過病理標本測序的方法,證明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臺灣地區),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一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有造成肝癌的風險。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食藥監總局回應,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對防範相關風險已採取措施記者 林麗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 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也進一步證實——「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應引起重視,被列為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為「預防和診斷和馬兜鈴酸相關癌症,特別是肝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東南亞、中草藥和肝癌馬兜鈴酸是存在馬兜鈴科植物中的一種有機化合物。「馬兜鈴酸(AA)暴露與人類肝癌有統計學相關性,但是缺乏馬兜鈴酸暴露導致肝癌的直接證據。」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各位跟醫藥、化學、生物沾邊的同學這兩天想必都被關於馬兜鈴酸誘發肝癌的各路文章刷屏了。
  • 含馬兜鈴酸草藥致肝癌?用藥風險高多國已禁用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了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該論文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原標題:重磅論文再指馬兜鈴酸為強致癌物 該限用還是禁用? 本文首發於「財經雜誌」(ID:i-caijing)《財經》記者 許競/文 王小/編輯15年前,馬兜鈴酸被列為1類致癌物。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該研究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在封面刊發了一篇報導,研究者對包含中國臺灣、內地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得出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馬兜鈴酸此前因被發現腎毒性,早已「臭名昭著」。此次被指出又與肝癌有關,更是成了朋友圈中的「過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