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

2020-11-30 湖南在線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專家稱無需擔心 我國正在籌建中藥毒性資料庫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陳雙 夏愛民 實習生 湯潔潔 王櫻

「最近好幾個公眾號都說,小兒咳喘顆粒、猴棗散含有馬兜鈴酸,能致不可逆的腎損傷,還能導致肝癌?之前不懂這些,給我家孩子吃過了,該怎麼辦啊?」近日,「馬兜鈴酸」這個名字進入了很多人的眼中。

有專業雜誌發表封面文章,提示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高發的重要原因,文章稱臺灣地區近八成肝癌以及中國大陸近五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而與它有關係的中藥、中成藥,也紛紛陷入了「困境」。

馬兜鈴酸真的這麼可怕?10月30日,記者走訪了長沙市多家中醫醫院調查了解。

【調查】 「熱議」的藥物藥店仍舊有售

記者了解到,不少中草藥都含有馬兜鈴酸,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細辛、南木香、管南香、三管筒、硃砂蓮、天仙藤、通城虎、藤香、淮通、背蛇生、蝴蝶暗消、逼血雷等。

記者走訪了長沙多家藥房了解到,上述幾種中藥,不少藥房仍有出售。長沙市開福區湘雅路的老百姓大藥房中,就有細辛、天仙藤、逼血雷等四種中藥出售。

據了解,用上述藥材作為原料的中成藥也很多,特別是一些感冒藥、止咳藥和除溼鎮痛藥酒。例如喘息靈膠囊、肺安片、複方蛇膽川貝散、龍膽瀉肝丸、耳聾丸、止咳化痰丸、八正合劑、小兒金丹片、分清五淋丸、猴棗散等等。

記者調查的幾家藥店中,也有部分上述藥物出售。位於華夏路的益豐大藥房中就有龍膽瀉肝丸、猴棗散這兩種中成藥。這家藥店的藥師告訴記者,這些中成藥中,有些是處方藥,有些則是非處方藥,患者很容易在不了解藥物成分的情況下誤食而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需要醫師的專業性指導。

【藥典】 含量較高的藥物已經被禁用

馬兜鈴酸可用於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體炎、腎盂腎炎、腎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癤病、痤瘡等,多與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癒。

「馬兜鈴酸的毒性,主要是腎損傷作用,出現腎功能損害和尿毒症;馬兜鈴科的廣防己等,有致癌、致突變作用。」全國名老中藥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藥師劉紹貴教授表示,世人和國人對此早有認識,我國藥品監督和衛生管理部門早在20多年前即採取了有力措施,在20世紀90年代就將廣防己、關木通、青木香及硃砂蓮、尋骨風從相關法典中剔去,進入《中國藥典》2015年版且來源於馬兜鈴科植物的僅有馬兜鈴、天仙藤和細辛三個藥物。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藥劑科主任吳勁松從業已經27年,他告訴記者,關木通這樣的藥材在配方裡早就不用了,相關的藥材在臨床使用時,也會控制劑量,來避免對肝腎的傷害。因此市民不用再擔心。

【臨床】 儘量避免用含馬兜鈴酸的藥材

「在臨床治療中,我們會盡力避免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即便使用也是在安全劑量內使用。」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二科主任曾普華表示。

他認為,無論中醫還是西醫,一種藥物的長期超劑量都會損害身體,損傷人的器官機能,應該結合臨床來談「毒副作用」。「關於馬兜鈴酸的文章取向不客觀,不僅起到誤導作用,還缺乏科學性與權威性。」

曾普華坦言,中醫藥療法的特色是「辨證論治」,其臨床宗旨就是「有是證,服是方」,講究量體裁衣的個體化治療,沒有哪一個方藥能夠治療百病,也沒有哪味中藥能夠大劑量地長期服用。

劉紹貴強調,無論中西藥物均有兩重性,既有治療作用,也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重要的是用之得當,用量把握準確,且中病即止,不過量、持續使用。

專家認為,對來自馬兜鈴科藥物的應用引起注意,關注和防止馬兜鈴酸的腎損傷及其他毒害作用是必須的,但也無須危言聳聽,更不應拿來作混淆視聽的佐料。

連線

我國正在籌劃建立中藥毒性資料庫

「在湖南省,現在中藥和注射劑的毒性安全已經越來越被重視,審核也不斷嚴格。」吳勁松表示,中藥使用起來只會越來越安全。

記者了解到,我國關於中藥毒性資料庫建立已經正在籌劃。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今年5月發布的《「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突破中藥及其注射劑安全性評價關鍵技術,建立中藥毒性物質和致敏物質等相關資料庫」,並提出要「明確200-300種常用中藥的潛在毒性物質和機制,建立潛在毒性物質相關資料庫」。

針對毒性中藥安全性問題的擔憂,規劃還要求「選擇20-30種毒性中藥,以『量-毒-效』相關性為核心,根據毒與效及其基本要素明晰毒性與藥效的物質基礎,揭示毒性與藥效的作用機制,建立符合有毒中藥特點的質量控制標準,健全中藥安全性評價研究。」

背景

馬兜鈴酸被列為一類致癌物

馬兜鈴酸會損害腎臟的最初報導見諸1964年。上世紀90年代,比利時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減肥藥導致女性腎損害,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引起世界關注。

隨著醫學證據增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於2003年將馬兜鈴酸列為一類致癌物。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癌?醫療圈吵起來了……
    「馬兜鈴酸致肝癌」話題熱了!  本號昨日轉文這個研究火了,馬兜鈴酸致肝癌?!,引起讀者廣泛熱議。主題內容是,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儘管此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學及基礎研究證實馬兜鈴酸及衍生物(AA)會誘導比較高比例的基因突變,從而導致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原標題: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為了協助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應對這一中藥安全性問題,及時提供相關的臨床科研信息諮詢,中國中醫科學院日前專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討會。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爭議 權威專家們這樣回應
    近日,《Science》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形式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包含臺灣、大陸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 爭鳴|中醫科學院專家:馬兜鈴酸致肝癌缺直接證據,只是推測
    47%的肝癌可能與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有關。有人擔心,有些中成藥包括感冒藥、止咳藥處方中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吃了這些會不會得肝癌呀?其實,這篇論文只是推測肝癌與馬兜鈴酸可能有關,但不是說肯定馬兜鈴酸引起肝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什麼是直接證據呢?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吃中藥的注意了:「馬兜鈴酸」可致肝癌!
    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一時間,大家似乎找到了肝癌在中國較歐美高發的又一幕後黑手。在本君的朋友圈中更是看到了,「我家親戚當年因為患某某病服用某某中成藥多年,最後死於肝癌,今天終於明白了原來某某中成藥含有馬兜鈴酸」這樣的評論轉發。還有轉發者引用某些公號文字,「美國、歐洲、日本、香港早已全面禁售含馬兜鈴酸藥材,在我國卻仍可隨意購買這類藥材」。更有轉發者以此為由激烈抨擊中醫藥,甚至冠以「落後」、「偽科學」、「毒害百姓」的惡名。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馬兜鈴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入I類致癌物質,「馬兜鈴酸致肝癌」也一度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但長期以來仍是個爭議問題,尚無定論。韓澤廣團隊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層揭示了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早在2012年,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食藥監總局回應,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對防範相關風險已採取措施記者 林麗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 國家食藥監總局:馬兜鈴酸致肝癌,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作者 | 管顏青來源 | 搜狐健康近日,馬兜鈴酸事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篇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的文章認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肝癌高發密切相關。英國《每日郵報》更是以《傳統中藥可能導致肝癌》作為新聞標題報導這一事件,引起了大眾對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材和中成藥的恐慌。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了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該論文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吃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就會得肝癌?權威機構發聲了
    這樣看來似乎可以說明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但是國家食藥監局的新聞發言人就做出了明確回應:我國肝癌的發病原因多以B肝病毒感染為主,馬兜鈴酸有無直接關係其實並無可靠數據作支撐,儘管馬兜鈴酸有腎毒性乃至致癌性,但是並不能和肝癌完全劃上等號。
  • 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也進一步證實——「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應引起重視,被列為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為「預防和診斷和馬兜鈴酸相關癌症,特別是肝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東南亞、中草藥和肝癌馬兜鈴酸是存在馬兜鈴科植物中的一種有機化合物。「馬兜鈴酸(AA)暴露與人類肝癌有統計學相關性,但是缺乏馬兜鈴酸暴露導致肝癌的直接證據。」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在封面刊發了一篇報導,研究者對包含中國臺灣、內地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得出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馬兜鈴酸此前因被發現腎毒性,早已「臭名昭著」。此次被指出又與肝癌有關,更是成了朋友圈中的「過街老鼠」。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論文作者、第三方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