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一種草藥的黑暗面」——馬兜鈴酸有可能導致肝癌?

  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推薦了這篇論文。而這篇論文的結論是: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

  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論文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針對這篇論文的內容,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主任詹思延認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講,這篇論文指出的「決定性關聯」並不能證明馬兜鈴酸和肝癌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關聯』和『因果』是兩個概念,如果要證實二者的因果關係,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包括基礎研究、流行病學的前瞻性或歷史性隊列研究,並採用病因推斷準則進行因果推斷」。

  「這篇論文的意義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假設的鏈條,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方向。」詹思延說。

  藿香正氣口服液「被黑」——如何正確認識馬兜鈴酸毒性?

  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正在朋友圈瘋傳,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有業內人士指出,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樸,而厚樸作為一味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正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非處方中成藥中。

  有網友留言:「難道名單上的這些藥都不能吃了?」

  專家就此指出,首先,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其次,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再次,我國已調整藥材使用部位,將馬兜鈴科植物細辛的藥用部位由全草改為根和根莖,根和根莖幾乎不含馬兜鈴酸。

  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指出,雖然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直接相關性尚無直接有力數據支撐,但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該發言人指出,我國自2003年以來,已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及中成藥採取了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馬兜鈴酸腎損害病例數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發腎癌報告。

  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提醒患者,藥品要嚴格按照醫生處方和醫囑使用,注意含馬兜鈴屬藥品的腎毒性、致癌性的風險。任何藥品都不能大劑量、長時間服用。

  馬兜鈴酸的「黑歷史」——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曾兩次引起對中醫藥的爭論。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比利時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減肥藥導致女性腎損害,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引起世界關注;另一次是200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媒體披露中藥中的關木通成分含馬兜鈴酸導致腎病。隨後,有關部門取消了關木通藥用標準,並將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製劑列為處方藥。

  近年來,我國中藥不良反應報告病例數增加,又有外國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傳統藥材中發現「有毒物質」,也引發輿論對中藥安全性的擔憂與討論。

  專家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中藥毒副作用始終存在。「中藥沒有毒的說法害慘了中藥,其實它的毒副作用既不比西藥輕,也不比西藥更嚴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主任李平說。

  詹思延指出,自古就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首先是要承認中藥的毒副作用,在這個基礎上規範使用。而對於患者來講,要加強宣傳和科普,消除患者對服用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等無毒的錯誤認識。

  對於中醫藥近年來出現的安全性和信任「危機」,專家指出,其原因並非中醫理論和藥材本身出現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使其走上規範化發展道路。

  詹思延指出,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中藥臨床使用不良反應的主動監測,對各醫療機構的電子健康病歷、各醫保報銷資料庫、藥品監管資料庫進行統一與標準化,轉化為通用數據模型,指導合理用藥,降低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強調,所有把含馬兜鈴酸藥材作為原料生產製劑的企業,都要對其產品進行安全性評價,限期提供評估結論,逾期未能提供評估結論,要停止生產,註銷藥品批准文號;有評估結論的,要提出風險控制措施,經藥品審評中心審評後,對獲益大於風險的修改完善說明書,對風險大於獲益的予以淘汰。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食藥監總局:無直接數據支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

  科普:風口浪尖上的馬兜鈴酸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馬兜鈴酸: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
    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與肝癌有關。  結論一出,隨即引發輿論對中藥安全性的擔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網絡熱傳,個別自媒體稱「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導致中國人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的文章,也在朋友圈刷屏。  那麼,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嗎?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原標題: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為了協助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應對這一中藥安全性問題,及時提供相關的臨床科研信息諮詢,中國中醫科學院日前專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討會。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馬兜鈴酸是危險物質「我們認為這些發現相當重要,」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添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郵中說,「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馬兜鈴酸會導致腎衰竭和上尿路癌症,是一種危險物質,但我們一點不知道在肝癌中馬兜鈴酸暴露是如此普遍。」馬兜鈴酸與患肝癌的關係至於攝入馬兜鈴酸與患肝癌之間究竟有無因果關係?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
  • 國家食藥監總局:馬兜鈴酸致肝癌,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作者 | 管顏青來源 | 搜狐健康近日,馬兜鈴酸事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篇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的文章認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肝癌高發密切相關。英國《每日郵報》更是以《傳統中藥可能導致肝癌》作為新聞標題報導這一事件,引起了大眾對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材和中成藥的恐慌。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爭議 權威專家們這樣回應
    近日,《Science》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形式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包含臺灣、大陸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馬兜鈴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入I類致癌物質,「馬兜鈴酸致肝癌」也一度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但長期以來仍是個爭議問題,尚無定論。為證明馬兜鈴酸能夠導致肝癌,韓澤廣團隊從2015年開始研究馬兜鈴酸是否能導致小鼠肝癌。研究發現,單獨使用馬兜鈴酸即可引起小鼠肝癌,呈現劑量依賴性即馬兜鈴酸劑量越大,引起肝癌的時間越短,並且腫瘤越大。如果與肝損傷藥物四氯化碳(CCL4)合用,則更快引起肝癌發生。
  •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專家稱無需擔心 我國正在籌建中藥毒性資料庫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陳雙 夏愛民 實習生 湯潔潔 王櫻 「最近好幾個公眾號都說,小兒咳喘顆粒、猴棗散含有馬兜鈴酸,能致不可逆的腎損傷,還能導致肝癌?之前不懂這些,給我家孩子吃過了,該怎麼辦啊?」
  • 吃中藥的注意了:「馬兜鈴酸」可致肝癌!
    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 爭鳴|中醫科學院專家:馬兜鈴酸致肝癌缺直接證據,只是推測
    47%的肝癌可能與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有關。有人擔心,有些中成藥包括感冒藥、止咳藥處方中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吃了這些會不會得肝癌呀?其實,這篇論文只是推測肝癌與馬兜鈴酸可能有關,但不是說肯定馬兜鈴酸引起肝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什麼是直接證據呢?
  • 重磅醫學期刊論文證明,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導致中國人易患肝癌
    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一時間,大家似乎找到了肝癌在中國較歐美高發的又一幕後黑手。在本君的朋友圈中更是看到了,「我家親戚當年因為患某某病服用某某中成藥多年,最後死於肝癌,今天終於明白了原來某某中成藥含有馬兜鈴酸」這樣的評論轉發。還有轉發者引用某些公號文字,「美國、歐洲、日本、香港早已全面禁售含馬兜鈴酸藥材,在我國卻仍可隨意購買這類藥材」。更有轉發者以此為由激烈抨擊中醫藥,甚至冠以「落後」、「偽科學」、「毒害百姓」的惡名。
  • 祛疾良藥 致癌元兇:馬兜鈴屬的藥材,你使用過嗎?
    CC BY-SA 2.0 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在Hepatology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該研究通過分析公共資料庫或已發表的不同癌症類型的基因組測序數據發現,在不同腫瘤類型中,肝癌受馬兜鈴酸影響最大。
  • 證實了,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這項研究為馬兜鈴酸致肝癌提供了直接證據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肝臟病學》(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馬兜鈴酸誘導的小鼠和人類肝癌的突變特徵》(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 馬兜鈴酸真的是中國肝癌元兇?臨床醫生眼中的網紅馬兜鈴
    他說,近年我國疾病譜和肝癌病因構成確實發生較大變化,但大部分患者仍與B肝病毒感染引起有關,其次,C肝病毒感染、酒精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毒素、毒物,如黃麴黴素等,徐教授常把這幾大因素稱之為「B肝和它的四個小兄弟」。 「馬兜鈴酸是否直接與肝癌有關,我目前沒有看到有力的證據。
  • 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也進一步證實——「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應引起重視,被列為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為「預防和診斷和馬兜鈴酸相關癌症,特別是肝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東南亞、中草藥和肝癌馬兜鈴酸是存在馬兜鈴科植物中的一種有機化合物。「馬兜鈴酸(AA)暴露與人類肝癌有統計學相關性,但是缺乏馬兜鈴酸暴露導致肝癌的直接證據。」
  • 看好自家藥箱,馬兜鈴酸可能致肝癌,別拿吃好多年沒事騙自己
    此外,較真試圖列出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和藥物名單,但難度和範圍太大,唯恐掛一漏萬,誤導讀者。我們還在努力。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馬兜鈴酸是1類致癌物,即已確認其對人類有致癌性,它與上尿道癌、腎癌等多種癌症相關。但新加坡和臺灣最新的研究提示:草藥中的馬兜鈴酸或許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