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馬兜鈴酸被列為1類致癌物。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本次研究中,中國內地 47%、臺灣 78%、東南亞 56% 的肝癌樣品,都有發生明確的「馬兜鈴酸突變」。而歐美的肝癌中只有不到 5% 和馬兜鈴酸有關。
馬兜鈴酸與亞洲的肝癌發生有廣泛相關
來自新加坡和臺灣學者的研究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通過對東亞地區、北美和歐洲的肝癌標本進行基因檢測,尋找肝癌與AA相關的基因突變特徵聯繫。
結果發現:
中國臺灣98個肝癌標本中有78%顯示AA相關的突變特徵
中國大陸89個肝癌標本中有47%顯示AA相關的突變特徵
韓國231個中有13%
日本477個中有2.7%
越南26個中有19%
其它東南亞國家9個中有56%。
與亞洲相比
在北美209個肝癌標本中只有4.8%顯示AA相關的突變特徵
歐洲230個樣本中只有1.7%。
由此,研究者得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整個亞洲的肝癌發生有廣泛相關的結論。
其實,國際上早已普遍全面禁止含馬兜鈴酸藥物,2012年馬兜鈴酸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Ⅰ類致癌物,(與檳榔同一級別的)。目前我國只禁用了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這三種被認為含馬兜鈴酸較高的藥物,其餘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則被列為處方藥管理。
含有馬兜鈴酸成份的草藥包括馬兜鈴屬和細辛屬:如大葉青木香、馬兜鈴、南木香、管南香、三筒管、硃砂蓮、天仙藤、廣防己、通城虎、漢中防己、藤香、管南香、關木通、尋骨風、蝴蝶暗消、白硃砂蓮、白金果欖、細辛等等。
參考文獻
1.Alvin W.T.Ng,Song Ling Poon,Mi Ni Huang,et al.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J].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8 Oct 2017:Vol.9,Issue 412,eaan6446.DOI:10.1126/scitranslmed.aan6446.
【294個生活圈】北京生活圈全面開啟東城圈、西城圈、海澱圈、朝陽圈、豐臺圈、門頭溝圈、石景山圈、房山圈、通州圈、順義圈、昌平圈、大興圈、懷柔圈、平谷圈、延慶圈、密雲圈,各區下覆蓋北京294個小生活圈正式開放(發帖時選擇圈子就出現)。
【29個功能圈】美食圈、休閒圈、健康圈、房產圈、求職圈、招聘圈、媽媽圈、家政圈、活動圈、車友圈、商家圈、高管圈、創業圈、旅遊圈、萌寵圈、二手圈、婚嫁圈、生活指南圈、隨手拍圈、大學生圈、人脈圈、最佳問答、美女圈、比價圈、曝光臺、旺鋪圈、曬工資、血拼兩限房、尋人圈、表白圈。
【6個大型社區圈】回龍觀圈、天通苑圈、望京圈、東壩圈、亦莊圈、遠洋山水圈。
【2個大型尋人圈】在京老鄉圈、在京校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