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們越來越崇尚我國中醫學,也會開始通過中藥材來調理身體,並且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中藥的毒副作用小於西藥,因此也會放心的服用中藥。
然而最近關於中藥致癌的說法引起了熱議,相關文章提出「中藥中的馬兜鈴酸成分是誘發肝癌的禍首」,難道中藥真的會導致肝癌嗎?
來自安徽合肥的王女士整整花了三個小時來燉煮何首烏雞湯,正準備嘗味道的時候卻被兒子給阻止,並且兒子將何首烏雞湯全部倒掉後告訴王女士:何首烏含有馬兜鈴酸,吃了會導致肝癌的!王女士聽完就嚇了一跳,但是王女士也十分疑惑,何首烏這類中藥真的會誘發肝癌?
實際上馬兜鈴酸的確是中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成分,跟它有關的案例和研究,多不勝數:
在早前的研究中其實已經發現馬兜鈴酸帶有一定的腎毒性並具有致癌性;
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就有相關研究發現,某減肥草藥中含有馬兜鈴酸且導致女性出現腎損害的問題;
2003年,報導稱龍膽瀉肝丸中的關木通因為含有馬兜鈴酸而使患者腎臟受損;
2008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將馬兜鈴酸歸類到一類的致癌物範疇,四年後又將馬兜鈴酸類物質也列為一類致癌物。
這樣看來似乎可以說明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但是國家食藥監局的新聞發言人就做出了明確回應:我國肝癌的發病原因多以B肝病毒感染為主,馬兜鈴酸有無直接關係其實並無可靠數據作支撐,儘管馬兜鈴酸有腎毒性乃至致癌性,但是並不能和肝癌完全劃上等號。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陳建南教授也表示,現在很多西醫對中藥進行研究時往往只集中於單一成分,其實這樣並不科學,目前要證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的因果關係往往還需要更多的實驗數據才可以。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並不是所有馬兜鈴科的植物都會含有馬兜鈴酸這一成分,特別是馬兜鈴科植物的根部以及根莖部位其實幾乎不含有馬兜鈴酸成分。
實際上,我國在2003年開始就對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藥材進行了嚴格的把控,就連馬兜鈴酸含量較高的廣防己、關木通以及青木香已禁止使用,另外對於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也要嚴格的按照處方藥來管理。
「52歲的付先生長期服用中草藥後就出現了脂肪肝和藥物肝的問題」「五十八歲的王阿姨長期吃「三七」竟然吃出了肝損傷」……越來越多服用中藥後出現肝損傷的新聞被曝出,也有很多人開始懷疑中藥會損傷肝臟並導致肝癌的問題。
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學術部副主任李平就明確的指出:中藥的毒副作用其實不會比西藥少但是又不會比西藥嚴重。實際上中藥的確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但這並不能說明中藥不安全或者中藥會導致肝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服用中藥過程中出現嚴重的肝損傷問題多半是用藥不當造成的,因此正確的服用中藥才是重中之重。
正確吃中藥要注意幾點:
祖國醫學講究辨證論治,因此在服用中藥以前一定要明確具體的病症並針對性的開出中藥,只有證型恰當才能發揮中藥作用,而辯證不對很可能讓中藥變為毒藥。
中藥的作用一般較為緩慢,很多患者可能會急於求成而增加中藥劑量,而這種不按醫囑服藥的做法絕對不可取。
中藥的確存在副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藥期間要注意觀察健康情況並定時檢測肝功能。
我們的傳統中藥其實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其實只要嚴格的按照醫囑要求進行用藥,一般都是可以避開中藥的毒副作用且不會對肝臟造成損害。
參考資料:
【1】《中藥傷肝?沒那麼容易》,大河網,2018-12-18.
【2】《服用中藥的中國人易得肝癌?是藥三分毒,別被忽悠了!》,上觀新聞,2017-12-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