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自家藥箱,馬兜鈴酸可能致肝癌,別拿吃好多年沒事騙自己

2020-11-30 騰訊網

[摘要]編者按:一篇關於馬兜鈴酸的論文,登上了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封面。該研究提示:草藥中的馬兜鈴酸或許是導致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嘗試簡單明了地介紹該研究,同時對 「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亞洲人吃了這麼多年不也沒事」等質疑一一做了說明。此外,較真試圖列出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和藥物名單,但難度和範圍太大,唯恐掛一漏萬,誤導讀者。我們還在努力。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 馬兜鈴酸是1類致癌物,即已確認其對人類有致癌性,它與上尿道癌、腎癌等多種癌症相關。但新加坡和臺灣最新的研究提示:草藥中的馬兜鈴酸或許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2. 有質疑稱:「亞洲人用了幾千年馬兜鈴酸類藥物,不也沒事?」其實馬兜鈴酸引起的致癌性需要長達十幾甚至幾十年後才可能顯現。古人缺乏科學的分析手段,是不可能知道患有癌症的病人是因為幾十年前吃過的某種藥物所導致的。其次,「用了幾千年不也沒事」這個說法本身就錯了,不是沒事,而是有事卻不知道。
  3. 如何避免馬兜鈴酸的傷害?首先是禁用一切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在2001年發出了官方警告,提示公眾這些草藥中已知或懷疑含有馬兜鈴酸:馬兜鈴、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漢中防己、細辛、追風藤、尋骨風、淮通、硃砂蓮、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白金果欖、金耳環、烏金草等等。另外,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儘量避免成分不明的藥物,如今許多中國家庭都儲備了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使用前最好仔細甄別。

查證者:呂洛衿 | 東京大學外科博士

(更多藥材藥品問題求較真?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一查」,更多靠譜知識等你來刷)

2017年10月18日,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來自新加坡和臺灣的研究人員的一篇文章。文章題目是《臺灣和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以及衍生物廣泛相關》。編輯在文章的簡介部分用了這樣一個標題——《一種草藥的黑暗面》

文章的作者在論文的摘要裡寫道:

「許多傳統藥物包含有馬兜鈴以及相關的植物。而馬兜鈴等植物含有已知能導致腎毒性或者基因突變的馬兜鈴酸或相似成分。馬兜鈴酸已經知道與多種癌症相關,有時有非常高的癌變潛能,特別是上尿道癌。在臺灣,因為馬兜鈴酸所導致的腎衰和上尿道癌非常多見,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還有待研究。因此,我們從兩家醫院收集了肝癌組織樣本進行基因測序,結果發現78%的樣本展示出明顯的馬兜鈴酸所導致的特異性的基因突變。於是我們進一步檢索多個地區的1400例肝癌中馬兜鈴酸的信號。47%的中國(大陸)肝癌顯示馬兜鈴酸特異的突變……。亞洲,尤其是臺灣,看起來受影響最為嚴重,這與其他研究的證據相吻合。我們建議採取進一步措施避免馬兜鈴酸的使用。」

文章一出,就引發世界各國媒體的爭相報導。這篇研究文章的專業性太強,一般非醫學專業背景的讀者很難讀懂,所以容許我簡單介紹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提示「草藥中的馬兜鈴酸或許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解讀之前,我們先看看哪些傳統中草藥含有馬兜鈴酸。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在2001年發出了官方警告,告知公眾這些草藥中含有馬兜鈴酸[1]:

馬兜鈴、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漢中防己、細辛、追風藤、尋骨風、淮通、硃砂蓮、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白金果欖、金耳環、烏金草等等。(名單較長,只截取部分草藥名字)

而臺灣科學家之所以熱心研究馬兜鈴酸,是因為幾個事實:處方記錄顯示大約1/3的臺灣人都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 臺灣人的腎衰和輸尿管癌發生率非常高。有研究發現高達13%的臺灣人都有腎功能障礙,臺灣因此被稱為「透析之鄉」。

文章的作者們收集了很多肝癌病人切下來的癌組織和相關數據,包括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東南亞、歐洲等多個國家。他們用這些組織來進行基因分析,試圖找出肝癌與馬兜鈴酸是否有關係。這些肝癌病人是隨機選取的,並沒有特別選取用過馬兜鈴酸中藥的人。為了分析是否是馬兜鈴酸引起的,作者們將腫瘤組織的DNA進行測序分析之後,還為此專門開發了一個叫做mSigAct (mutational signature activity)的軟體系統。該系統比起以前的分析系統,分析更加嚴格(門檻更高,結果更可靠),特異性和敏感度都有提升,也就是說更好了。

臺灣的肝癌樣本一共98個。作為對照,也收集了同樣數目的非腫瘤的肝臟組織。另外,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樣本數據一共是1400多個。樣本量雖然看起來很小,但考慮到收集這麼多國家病人的組織樣本難度,以及肝癌的全基因測序和後續分析的複雜性,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結果發現,臺灣的肝癌標本中,有高達78%的肝癌組織中測到馬兜鈴酸引發的特異性的基因突變(馬兜鈴酸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強證據提示這些病人之前用過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而另一種傳統的檢測手段檢測的結果與此高度一致。

跟病人的其他特徵比較(比如性別,年齡,肝硬化的有無,肝炎的有無,2003年臺灣禁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政策出臺前後用藥情況),然後進行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和性別的患者發生馬兜鈴酸引發的突變頻率有很明顯的差異。年齡越大,使用含有馬兜鈴酸中藥的比率越高。而女性又比男性多。

其他地區的數據研究發現,中國大陸的肝癌患者中有47%發現馬兜鈴酸的特異突變。比臺灣地區低。歐洲比例是1.7%。南亞地區為29%,韓國是13%,日本是2.7%,北美地區是4.8%。有意思的是,北美的患者中有種族數據的顯示亞裔比例與其他族裔幾乎一致,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唯獨發現梅奧診所(美國最知名的醫院)的病人不一樣。梅奧診所的病人數據沒有國籍這一欄,但87個肝癌患者幾乎全是亞裔。87個患者中有21%測到馬兜鈴酸的特異突變,遠高於美國平均的4.8%。作者推測這些病人也許很多是慕名從亞洲來梅奧就醫的。

也就是說,數據分析顯示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肝癌患者中檢測到大比例的馬兜鈴酸引發的特異基因突變。

二、關於研究的質疑,有許多站不住腳

中文網絡有許多關於該研究的質疑,我試著回答一下。

質疑1:「這個文章所取臺灣地區的肝癌樣本只有98個,樣本是不是太小?」

從統計學意義上講,98個肝癌樣本對於建立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確切關係來說,不是很充分。但是考慮到這是比較初步的研究,而且考慮到臺灣的資源以及基因測序分析的複雜性,只能說這個研究還是合格的。但顯然需要其他各國,尤其亞洲各國的研究人員進一步擴大樣本數來證實或推翻。

研究就是這樣,初步的小量研究,會激發其他同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真理越辯越明就是這個道理。

質疑2:「這只是一個相關研究,相關不等於因果」

這是一些似懂非懂的人最喜歡拿來駁斥一個研究的一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因為相關的事物並不等於有因果關係。但這句話要這樣理解:

首先,類似回溯性的研究幾乎很難確鑿無疑地證實真正意義上的因果關係,無論哪種疾病。你不能讓一半人吃馬兜鈴酸,一半人不吃,再追蹤幾十年,來判斷馬兜鈴酸是否是肝癌的「因」。醫學研究,尤其是臨床發病原因的因果研究,通常都只能靠回溯來推測,通過統計研究根據相關性來給出可能性比較大的因果關係。所以這個文章作者也解釋了為何他們認為馬兜鈴酸是肝癌突變的原因。當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第三方研究來加強證據。目前的證據看,馬兜鈴酸導致特異突變的可能性很大,除非有更強證據推翻。

其次,對於致癌物來說,醫學界採取的是「有罪推論」。也就是說,有證據懷疑某些致癌物有致癌性的時候,哪怕這種證據的確實性不夠強,也要警告公眾避開為是,除非有進一步研究給它「平反」。

質疑3:「馬兜鈴酸導致基因突變,但不等於一定會導致肝癌」

馬兜鈴酸導致腎衰和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證據有很多,也得到各大醫療機構的確認。這次的研究不過是給這個「惡魔」又添加了新的罪名。突變是不一定會導致肝癌,但突變幾乎是肝癌的前期必要因素。對於臨床使用的藥物,有一個最大的原則是「不傷害」(do not harm)。也就是說必須是利大於弊。如果一個藥物,雖然有一定的毒性(幾乎所有藥物都有),但它所帶來的治療益處大於毒性,就可以使用(比如化療藥物)。相反,如果一個藥物哪怕再有用,但它的毒性遠大於益處,那就不能使用。換句話說就是要趨利避弊。

質疑4:「亞洲人用了幾千年馬兜鈴酸類藥物,不也沒事啊?怎麼到了現在開始要禁用了呢?」

首先,馬兜鈴酸引起的致癌性需要長達十幾甚至幾十年後才可能顯現。古人缺乏科學的分析手段,是不可能知道患有癌症的病人是因為幾十年前吃過的某種藥物所導致的。直到90年代,西方人通過現代醫學的分析手段才發現了馬兜鈴酸的毒性。

其次,「用了幾千年不也沒事」這個說法本身就錯了,不是沒事,而是有事卻不知道。另外,馬兜鈴酸的危害其實早就廣為人知。1964年,中國學者吳寒松就報導過兩例服用過關木通而導致的腎衰竭病例。可惜因為樣本太少,相關的分析欠缺,沒有得到人們重視。1990年,比利時的醫生觀察到許多女性在服用一種來自東方的減肥藥後出現了嚴重的腎功能損傷,甚至腎衰,最後確認了減肥藥含有中藥廣防己,並提取出馬兜鈴酸,才發現了這個罪魁禍首。[2]

而同一時間,中國出現很多使用過龍膽瀉肝丸後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引起廣泛關注。

於是各國的研究人員開始關注馬兜鈴酸。很多研究提示馬兜鈴酸是腎病的罪魁禍首。國際醫學界將中藥引起的腎病取名為「中藥腎病」(CHN,Chinese Herb Nephropathy)。

2002年,美國FDA明令禁止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治病。同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將馬兜鈴屬植物製作的中草藥列為1類致癌物,同時將混有馬兜鈴酸類物質的藥物列為列入2A類致癌物。[3]

2003年,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區禁用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中國大陸地區沒有禁用,但食藥監總局於2003、2004年分別專門發出通知,取消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這三種被認為含馬兜鈴酸較高的藥品標準,在規定時間後生產的相關中成藥中的一些含馬兜鈴酸者必須按照規定替代。2005年新修訂的《國家藥典》禁用了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藥物,其餘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則被列為處方藥管理。

質疑5:「談毒性不談劑量就是耍流氓」

這句話本身沒錯,但用到致癌物上就很不妥,尤其是馬兜鈴酸不適合這種說法。

馬兜鈴酸一旦接觸到腎臟,所造成的基因突變是不可逆的,而且馬兜鈴酸的致癌性沒有安全劑量,無論多少都一樣致癌,只是強弱、概率的問題。1982年的動物研究顯示即便是低劑量也能迅速誘發腎癌[4]。而且馬兜鈴酸的致癌性在所有已知的致癌物中排在前2%,屬於最強致癌物[5]。換句話說,就是你用得再少,都無法保證安全,而且一旦導致突變,就永遠存在,不可逆,會不會最終演化成腎衰或者癌症基本靠運氣。

這一次的研究發現馬兜鈴酸可能不僅僅是損傷泌尿系統,也可能導致肝臟細胞的永久損傷,甚至肝癌。那麼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其他器官的癌症是否也會與馬兜鈴酸有關呢?這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了。

質疑6:「2003年臺灣已經禁用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為何檢測到馬兜鈴酸引發的基因突變比率並沒有不同」

2003年,因為廣泛報導的馬兜鈴酸引發腎衰和輸尿管癌,臺灣立法禁止了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論文作者的初衷就是想看看這個禁令是否有減少馬兜鈴酸相關藥物的使用。結果令人失望。禁令前後診斷的肝癌組織中,檢測到馬兜鈴酸引發的基因突變比率並沒有不同。作者分析有幾個原因:

1.馬兜鈴酸的致癌性很多年才能表現出來,要檢測到致癌比例的降低也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就像禁菸後到出現肺癌發病率下降也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出來。換句話說,馬兜鈴酸導致的對DNA的破壞性可能持續很多年。

2.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禁令沒有真正得到實施。很多中醫仍在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比如2004年臺灣的調查就顯示處方馬兜鈴酸中藥的比率並沒有降低。還有就是中藥的標籤很混亂,常常是複方製劑,所以很難知道到底含有那些成分。

3.儘管禁用了,但通過網絡仍然很容易買到。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其他很多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並不在禁用名單上。比如細辛類中藥在臺灣就沒有被完全禁用,最近才因為新加坡在中國大陸或臺灣地區生產的細辛類藥物中檢測到馬兜鈴酸而被召回

4.雖然不能排除是中藥裡其他的化學成分導致的基因突變,但目前為止並沒有這樣的證據。來自很多國家的相似研究都指向了馬兜鈴酸。

5.研究提示馬兜鈴酸導致基因突變不局限於某個國家或者某個洲,是在世界範圍廣泛存在的。而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地區才禁用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比如中國臺灣地區和大陸禁用名單都很短,再比如最常用的中藥之一的細辛在臺灣就沒有被禁。在美國,只要不宣傳有治病作用而且正確的列出成分的話,FDA不做管理,可以隨便買賣。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全球問題。

三、如何避免馬兜鈴酸的傷害?

首先應該禁用一切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

正如上文所說,即便禁用,還是有很多接觸到馬兜鈴酸的途徑。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使用上述列表中的藥物。但因為有些藥物尤其是複方製劑,也可能含有馬兜鈴酸而不為人知,所以安全的做法就是儘量避免成分不明的藥物。如今中國許多家庭都儲備了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使用前最好仔細甄別。

[1]https://www.fda.gov/Food/RecallsOutbreaksEmergencies/SafetyAlertsAdvisories/ucm095283.htm

[2]https://www.fda.gov/Food/RecallsOutbreaksEmergencies/SafetyAlertsAdvisories/ucm111200.htm

[3]https://monographs.iarc.fr/ENG/Monographs/vol82/mono82.pdf

[4]http://cel.webofknowledge.com/InboundService.do?mode=FullRecord&customersID=atyponcel&IsProductCode=Yes&product=CEL&Init=Yes&Func=Frame&action=retrieve&srcApp=literatum&srcAuth=atyponcel&SID=3FBmpk7fUxkMpISs78K&UT=WOS%3AA1982PT88800001

[5]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200310163491619

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一查」,搜索任何你想知道的關鍵詞,靠譜知識等著你!

本文信息網絡傳播權由騰訊較真獨家享有,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大陸89例肝癌患者中,47%的患者顯示AA誘變特徵;東南亞29%的肝癌患者顯示AA誘變特徵;韓國和日本的數據為13%和2.7%;北美和歐洲的數據分別為4.8%和1.7%。臺灣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馬兜鈴酸相關的藥材已經禁用多年,中藥材不得驗出含有馬兜鈴酸,也呼籲民眾不要自行購買草藥或服用非醫療院提供的藥品。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
  • 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爭議 權威專家們這樣回應
    近日,《Science》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形式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包含臺灣、大陸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
  • 吃中藥的注意了:「馬兜鈴酸」可致肝癌!
    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 拿馬兜鈴酸說事的「中醫黑」陰風再起
    「澳洲藥品管理局(TGA)從國藥龍頭的北京同仁堂產的兩批止咳藥中,發現了馬兜鈴酸和苦杏仁苷這兩種危險物質的痕跡……這事說來挺諷刺的,號稱『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300多年老字號+國藥龍頭的北京同仁堂,卻讓澳洲藥品管理局發現了自己沒有發現的問題。」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爭鳴|中醫科學院專家:馬兜鈴酸致肝癌缺直接證據,只是推測
    47%的肝癌可能與一種叫做「馬兜鈴酸」的物質有關。有人擔心,有些中成藥包括感冒藥、止咳藥處方中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吃了這些會不會得肝癌呀?其實,這篇論文只是推測肝癌與馬兜鈴酸可能有關,但不是說肯定馬兜鈴酸引起肝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什麼是直接證據呢?
  •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專家稱無需擔心 我國正在籌建中藥毒性資料庫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陳雙 夏愛民 實習生 湯潔潔 王櫻 「最近好幾個公眾號都說,小兒咳喘顆粒、猴棗散含有馬兜鈴酸,能致不可逆的腎損傷,還能導致肝癌?之前不懂這些,給我家孩子吃過了,該怎麼辦啊?」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一時間,大家似乎找到了肝癌在中國較歐美高發的又一幕後黑手。在本君的朋友圈中更是看到了,「我家親戚當年因為患某某病服用某某中成藥多年,最後死於肝癌,今天終於明白了原來某某中成藥含有馬兜鈴酸」這樣的評論轉發。還有轉發者引用某些公號文字,「美國、歐洲、日本、香港早已全面禁售含馬兜鈴酸藥材,在我國卻仍可隨意購買這類藥材」。更有轉發者以此為由激烈抨擊中醫藥,甚至冠以「落後」、「偽科學」、「毒害百姓」的惡名。
  • 吃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就會得肝癌?權威機構發聲了
    ,吃了會導致肝癌的! 這樣看來似乎可以說明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但是國家食藥監局的新聞發言人就做出了明確回應:我國肝癌的發病原因多以B肝病毒感染為主,馬兜鈴酸有無直接關係其實並無可靠數據作支撐,儘管馬兜鈴酸有腎毒性乃至致癌性,但是並不能和肝癌完全劃上等號。
  • 你吃的中成藥,正在害你得肝癌|中藥|馬兜鈴|腎衰竭_網易新聞
    一群臺灣學者發現,中草藥中含有的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可能跟肝癌的發生有關聯。什麼是馬兜鈴酸?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會在服用者的身體裡留下鮮明的細胞誘變痕跡,所以當臺灣學者找來98個臺灣肝癌病人的腫瘤組織後,他們發現其中76個(高達78%)病人的基因突變特徵和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特徵一致,也就是馬兜鈴酸暴露。這意味著,這76個病人的肝癌,很可能就是馬兜鈴酸導致的。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在封面刊發了一篇報導,研究者對包含中國臺灣、內地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得出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馬兜鈴酸此前因被發現腎毒性,早已「臭名昭著」。此次被指出又與肝癌有關,更是成了朋友圈中的「過街老鼠」。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前段時間,肝病領域的權威期刊《肝臟病學》發表了一項新研究關於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發生有直接因果關係,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中國肝癌的發生率很高,但是否與馬兜鈴酸直接相關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馬兜鈴酸除了導致肝癌的發生,還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其他的影響。比如還會引起腎衰竭的發生。我們熟悉的中藥如龍膽瀉肝丸,因為當中含有的關木通中含有馬兜鈴酸,引起了多起的尿毒症案例的發生。
  • 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 魚腥草還能吃麼?
    眾多中藥成分含有馬兜鈴酸,其與癌症發生的關係存在爭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能夠引起馬兜鈴酸腎病,繼而可能引起尿路上皮癌,因此其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Ⅰ類人類致癌物。近年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引起更大爭議,尤其我國肝癌發病率很高,是否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沒有定論。
  • 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能吃嗎?專家:非萬能非萬惡
    一篇科技論文引發對「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擔憂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還能吃嗎?這兩天,「馬兜鈴酸」成了熱詞。很多人其實並不懂得什麼是馬兜鈴酸,但是被一篇在網上傳播甚廣的科技文章嚇到了。10月18日,有專業雜誌發表封面文章,提示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高發的重要原因,文章稱臺灣地區近八成肝癌以及中國大陸近五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還有雜誌「推波助瀾」,專門刊登了題為「草藥的黑暗面」的封面評論。很多感冒藥止咳藥裡都有它記者了解到,不少中草藥都含有馬兜鈴酸,特別是一些感冒藥、止咳藥和除溼鎮痛藥酒。對於馬兜鈴酸的種種解讀,醫生怎麼看?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馬兜鈴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入I類致癌物質,「馬兜鈴酸致肝癌」也一度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但長期以來仍是個爭議問題,尚無定論。韓澤廣團隊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層揭示了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早在2012年,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
  • 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還能吃嗎?已被證實有明顯腎毒性
    原標題: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還能吃嗎?   這兩天,「馬兜鈴酸」成了熱詞。很多人其實並不懂得什麼是馬兜鈴酸,但是被一篇在網上傳播甚廣的科技文章嚇到了。10月18日,有專業雜誌發表封面文章,提示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高發的重要原因,文章稱臺灣地區近八成肝癌以及中國大陸近五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還有雜誌「推波助瀾」,專門刊登了題為「草藥的黑暗面」的封面評論。   很多感冒藥止咳藥裡都有它   記者了解到,不少中草藥都含有馬兜鈴酸,特別是一些感冒藥、止咳藥和除溼鎮痛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