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馬兜鈴酸說事的「中醫黑」陰風再起

2021-01-09 網易河南

《全世界都在封殺,除了中國》——2019年年底的網文,今年一月妖影再現,這兩天詐屍還魂於朋友圈。

「澳洲、美國、歐盟等國家早已被禁。但在中國,它披著『救命藥』的外衣,卻毒害了數十萬中國人的身體。」

「澳洲藥品管理局(TGA)從國藥龍頭的北京同仁堂產的兩批止咳藥中,發現了馬兜鈴酸和苦杏仁苷這兩種危險物質的痕跡……這事說來挺諷刺的,號稱『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300多年老字號+國藥龍頭的北京同仁堂,卻讓澳洲藥品管理局發現了自己沒有發現的問題。」



「然而,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一件更可怕的事!通過澳洲藥品管理局召回這事。我們發現,在中國,你常吃的大量草藥及中成藥是致癌性極強的……難道我們想和老祖宗一樣,40歲就掛了嗎?」

開篇幾句,就讓我們看到一個窮兇極惡的「中醫黑」,跪舔西方、數典忘記祖的奸佞嘴臉。

「中醫黑」的伎倆,要麼拿民間土方和神話傳說說事,要麼每次都說經絡不存在,要麼盯著中藥的副作用不放,要麼拿古代人壽命說事兒。他們大致分為這幾類:曾經被騙型、一知半解型、斷章取義型、異想天開型、無腦跟風型、別有用心型。目前,在網絡上亂咬亂叫的「中醫黑」,基本都是有任務的。他們用大量的時間、帳號,貌似攻擊中醫,其實是攻擊中國,這樣才能有鮮為人知的巨大利益。


拿馬兜鈴酸說事,2017年就開始了。當年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肝癌相關性的論文。文章認為,馬兜鈴酸廣泛涉及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肝癌發生,提示馬兜鈴酸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

一篇普通的學術文章,卻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他們把矛頭直接對準了中藥,諸如「我國肝癌高發與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相關」「中草藥導致肝損傷」「有毒中藥千萬別吃」等言論不脛而走。

事實上,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的相關性尚缺乏直接證據。在該研究中,病例的服藥史不明確,患者是否服用含馬兜鈴酸相關製劑及其藥物種類、成分含量、服用劑量、時間療程、基礎疾病等情況都不清楚;其次,該研究的關鍵病例數較少,取樣代表性不足,難以反映不同國家和地區肝癌發生的客觀真實性;再次,相關的安全性風險信號缺少完整的證據鏈,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相關基因突變、肝癌之間的因果關係有待進一步證實。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梁愛華長期從事中藥安全性研究。針對馬兜鈴酸的毒性,她的團隊用大鼠進行過比較充分的動物實驗,但並未觀測到對肝臟的影響。也就是說,目前,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相關性沒有得到動物實驗的支撐。

據說,漢代名醫華佗的姐姐患有寄生蟲病,華佗開了大量的毒藥。華佗的外甥發現後怕毒死他媽,就把藥物減少了一半,結果他娘還是死了。華佗的外甥就把華佗告到縣衙,華佗認為大量的毒藥才能把蟲毒死,死蟲從大便排出病就好了,結果外甥私自把毒藥減量導致蟲沒毒死,反加騷亂,把病人痛死了。

故事真假,暫不考究。志三想表達的意思是:中醫用藥之妙,存乎一心。治病下藥,該用毒藥就要用,該多就多,該少就少。

無論中西藥物,均有兩重性,既有治療作用,也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重要的是用之得當,用量把握準確,且中病即止,不過量、持續使用。如砒霜,其毒性眾所周知,但其治療白血病的功效亦是舉世公認。此外,不同於西藥,在很多時候,中藥複方配伍講究「君、臣、佐、使,生克制化」,在保證複方藥整體效果的同時,降低單味藥可能產生的毒副作用。


西醫自有西醫的好,特別是外科。但頭疼腦熱的問題,用幾塊錢就可以解決了,不用去西醫吊瓶打抗生素,不是很好嗎?正視一些中藥的毒副作用,但大可不必因「中醫黑」的狂吠,而過於恐慌。因噎廢食,豈不是傻子?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是5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在全民健康中應該更好發揮作用。」2016年12月6日,國務院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無論外界如何風吹雨打,中醫復興的步伐必然不會停息。(黃志三)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癌?醫療圈吵起來了……
    後來這個結論也在盛行中醫中藥的臺灣也發現了。  馬兜鈴酸與亞洲的肝癌發生有廣泛相關  來自新加坡和臺灣學者的研究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通過對東亞地區、北美和歐洲的肝癌標本進行基因檢測,尋找肝癌與AA相關的基因突變特徵聯繫。
  • 闢謠:馬兜鈴酸不是中藥藥材!藥物性肝損傷七成來自西藥!
    他們動不動就拿馬兜鈴酸說事,他們列舉了一系列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八正散等等,說這些藥裡面有劇毒物——馬兜鈴酸,千萬不能吃。 其實,他們根本什麼都不懂,因為這些藥裡面根本不含馬兜鈴酸!再說了,即使肝損傷真的是三成來自中草藥,那麼其他七成呢?是否來自西藥?
  • 馬兜鈴酸,及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和中草藥!
    其實,馬兜鈴酸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早已被嚷嚷了很多年,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實錘。最早引起人們警惕的,是馬兜鈴酸和泌尿系統癌症的關係——馬兜鈴酸早在2001年,美國藥品食品監督局(FDA)就發出過警告,提醒消費者不要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產品。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爭鳴|中醫科學院專家:馬兜鈴酸致肝癌缺直接證據,只是推測
    作者:梁愛華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研究員朱曉新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張伯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有人擔心,有些中成藥包括感冒藥、止咳藥處方中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吃了這些會不會得肝癌呀?其實,這篇論文只是推測肝癌與馬兜鈴酸可能有關,但不是說肯定馬兜鈴酸引起肝癌,因為缺乏直接證據。什麼是直接證據呢?
  • 馬兜鈴酸被翻案了?
    馬兜鈴酸「指紋」的發現源於論文作者先前的一篇研究,2013年,通過對幾十例與馬兜鈴酸有關的上尿路上皮細胞癌(UTUC)病例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馬兜鈴酸導致的突變數量很多,且突變情況特殊,某個特定基因序列的A:T到T:A突變很多,後經實驗驗證,也觀察到大量A到T的突變,於是認為這是一個「指紋特徵」,即馬兜鈴酸「指紋」。
  • 馬兜鈴酸致肝癌證據不足
    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為了協助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應對這一中藥安全性問題,及時提供相關的臨床科研信息諮詢,中國中醫科學院日前專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討會。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論文作者、第三方專家等。
  • 「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
    據了解,馬兜鈴是一種中藥,常用於呼吸科的病人,一些中成藥中也含有馬兜鈴酸。而患者廖洪從肝纖維化到肝臟出現腫瘤,雖無直接證據證明是馬兜鈴酸造成,但他覺得多少有關。但對於馬兜鈴酸的情況,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相關負責人則認為,馬兜鈴酸確實有毒,但如果給馬兜鈴酸乃至中草藥就這麼扣上導致肝癌的帽子,「就有些冤枉了。」
  • 因為馬兜鈴酸,你也聞中藥而色變了嗎?
    · 馬兜鈴酸有腎毒性,慎用含馬兜鈴酸的藥材馬兜鈴酸有明顯的腎毒性,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慢性中毒可導致寡細胞性腎間質纖維化,並增加泌尿系統移行細胞癌的發生率。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會導致人的腎盂癌和輸尿管癌的發生,馬兜鈴酸被列為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最高級別的第一類致癌物之中。
  • 快速檢測中草藥馬兜鈴酸方法找到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及其課題組找到一種用於識別傳統草藥中是否含有馬兜鈴酸的方法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他指出,馬兜鈴酸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即「馬兜鈴酸突變指紋」。上述研究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進行基因檢測發現,中國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本攜帶「馬兜鈴酸突變指紋」,而歐美的肝癌患者樣本只有不到5%存在這種特徵。為此,菠蘿呼籲:有毒的中草藥不要亂吃。  馬兜鈴酸是一種在馬兜鈴屬植物中發現的化合物,上一次被人們所熟知,跟它的腎毒性有關。
  • 「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對多數人安全」
    網絡截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杜丁)「馬兜鈴酸造成的腎損傷無法恢復,目前36種含有馬兜鈴酸的治療咳嗽胃疼為主的中成藥依然在合法出售。」近日,「積水潭燒傷科阿寶」的一條微博再次讓「馬兜鈴酸」成為爭論話題。
  • 馬兜鈴酸致肝癌引爭議 權威專家們這樣回應
    上海中醫藥學會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醫院肝病科主任祝峻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日,《Science》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形式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包含臺灣、大陸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 談「馬兜鈴酸」色變 大可不必
    圍繞這篇論文,一些相關文章也在網絡朋友圈裡熱傳,有文章提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導致中國人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甚至全盤否定中藥;還有雜誌推波助瀾,專門刊登了題為《草藥的黑暗面》的封面評論。那麼,馬兜鈴酸到底是什麼?馬兜鈴酸導致肝癌是推測還是事實?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許多人認為馬兜鈴酸是中國大陸的幾大肝癌殺手之一。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馬兜鈴酸「指紋」?  馬兜鈴酸是一種生物鹼,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600餘種。  中國人熟知的許多藥用植物,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細辛、南木香、管南香等等,均含有馬兜鈴酸。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但在三年前,根據BBC的報導,一名48歲的華裔女醫生銷售給一位英國患者的藥品中含有馬兜鈴酸的成分,導致該病人先是腎衰竭,隨後患上癌症。法官認為,這一案件顯示英國對中醫中藥安全性缺乏管理。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可造成的損傷遠遠超過此前人們的預期,其引發的泌尿道上皮癌,每百萬個基因可造成150個突變點,破壞力遠勝紫外線引發皮膚黑色素瘤的111個和抽菸引發肺癌的8個。同時,研究者從這些突變中總結出了規律,馬兜鈴酸可以將基因中的A核酸改寫成T核酸,使基因在複製過程中發生錯誤,並逐漸演變成癌症。
  • 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不同地區肝癌患者的馬兜鈴酸暴露情況,截圖來自論文除了肝癌,研究還調查了馬兜鈴酸和其他癌症的相關性,發現腎癌、膀胱癌、甚至食道癌都表現出馬兜鈴酸突變特徵。但是「總的來說,在所有的癌症類型中,肝癌更容易發生馬兜鈴酸基因突變,其馬兜鈴酸特徵更為顯著。」總而言之,在不同腫瘤類型中,肝癌基因突變受馬兜鈴酸影響最大。
  • 馬兜鈴酸: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
    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與肝癌有關。  結論一出,隨即引發輿論對中藥安全性的擔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網絡熱傳,個別自媒體稱「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導致中國人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的文章,也在朋友圈刷屏。  那麼,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嗎?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
  • 證實了,馬兜鈴酸「可直接導致肝癌」,這些中藥應注意……
    「馬兜鈴酸(AA)暴露與人類肝癌有統計學相關性,但是缺乏馬兜鈴酸暴露導致肝癌的直接證據。」這篇研究論文旨在建立基於小鼠模型的馬兜鈴酸暴露與肝癌的直接因果關係。 研究發現,單獨使用馬兜鈴酸即可引起小鼠肝癌,呈現劑量依賴性——即馬兜鈴酸劑量越大,引起肝癌的時間越短,並且腫瘤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