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封殺,除了中國》——2019年年底的網文,今年一月妖影再現,這兩天詐屍還魂於朋友圈。
「澳洲、美國、歐盟等國家早已被禁。但在中國,它披著『救命藥』的外衣,卻毒害了數十萬中國人的身體。」
「澳洲藥品管理局(TGA)從國藥龍頭的北京同仁堂產的兩批止咳藥中,發現了馬兜鈴酸和苦杏仁苷這兩種危險物質的痕跡……這事說來挺諷刺的,號稱『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300多年老字號+國藥龍頭的北京同仁堂,卻讓澳洲藥品管理局發現了自己沒有發現的問題。」
「然而,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一件更可怕的事!通過澳洲藥品管理局召回這事。我們發現,在中國,你常吃的大量草藥及中成藥是致癌性極強的……難道我們想和老祖宗一樣,40歲就掛了嗎?」
開篇幾句,就讓我們看到一個窮兇極惡的「中醫黑」,跪舔西方、數典忘記祖的奸佞嘴臉。
「中醫黑」的伎倆,要麼拿民間土方和神話傳說說事,要麼每次都說經絡不存在,要麼盯著中藥的副作用不放,要麼拿古代人壽命說事兒。他們大致分為這幾類:曾經被騙型、一知半解型、斷章取義型、異想天開型、無腦跟風型、別有用心型。目前,在網絡上亂咬亂叫的「中醫黑」,基本都是有任務的。他們用大量的時間、帳號,貌似攻擊中醫,其實是攻擊中國,這樣才能有鮮為人知的巨大利益。
拿馬兜鈴酸說事,2017年就開始了。當年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肝癌相關性的論文。文章認為,馬兜鈴酸廣泛涉及我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肝癌發生,提示馬兜鈴酸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風險因素。
一篇普通的學術文章,卻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他們把矛頭直接對準了中藥,諸如「我國肝癌高發與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相關」「中草藥導致肝損傷」「有毒中藥千萬別吃」等言論不脛而走。
事實上,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的相關性尚缺乏直接證據。在該研究中,病例的服藥史不明確,患者是否服用含馬兜鈴酸相關製劑及其藥物種類、成分含量、服用劑量、時間療程、基礎疾病等情況都不清楚;其次,該研究的關鍵病例數較少,取樣代表性不足,難以反映不同國家和地區肝癌發生的客觀真實性;再次,相關的安全性風險信號缺少完整的證據鏈,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相關基因突變、肝癌之間的因果關係有待進一步證實。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梁愛華長期從事中藥安全性研究。針對馬兜鈴酸的毒性,她的團隊用大鼠進行過比較充分的動物實驗,但並未觀測到對肝臟的影響。也就是說,目前,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相關性沒有得到動物實驗的支撐。
據說,漢代名醫華佗的姐姐患有寄生蟲病,華佗開了大量的毒藥。華佗的外甥發現後怕毒死他媽,就把藥物減少了一半,結果他娘還是死了。華佗的外甥就把華佗告到縣衙,華佗認為大量的毒藥才能把蟲毒死,死蟲從大便排出病就好了,結果外甥私自把毒藥減量導致蟲沒毒死,反加騷亂,把病人痛死了。
故事真假,暫不考究。志三想表達的意思是:中醫用藥之妙,存乎一心。治病下藥,該用毒藥就要用,該多就多,該少就少。
無論中西藥物,均有兩重性,既有治療作用,也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重要的是用之得當,用量把握準確,且中病即止,不過量、持續使用。如砒霜,其毒性眾所周知,但其治療白血病的功效亦是舉世公認。此外,不同於西藥,在很多時候,中藥複方配伍講究「君、臣、佐、使,生克制化」,在保證複方藥整體效果的同時,降低單味藥可能產生的毒副作用。
西醫自有西醫的好,特別是外科。但頭疼腦熱的問題,用幾塊錢就可以解決了,不用去西醫吊瓶打抗生素,不是很好嗎?正視一些中藥的毒副作用,但大可不必因「中醫黑」的狂吠,而過於恐慌。因噎廢食,豈不是傻子?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是5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在全民健康中應該更好發揮作用。」2016年12月6日,國務院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事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無論外界如何風吹雨打,中醫復興的步伐必然不會停息。(黃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