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病的馬兜鈴科草藥

2021-01-16 科學之舟

1956年,保加利亞醫生報告說,他們在保加利亞多瑙河流域的一些小村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慢性腎病,與普通慢性腎病很不一樣。後來在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赫、羅馬尼亞的多瑙河流域的一些村莊也發現了這種慢性腎病,所以就被稱為巴爾幹地方性腎病。患病的人通常在40~60歲時出現嚴重的貧血和尿毒症,其特徵是腎臟纖維化、萎縮,腎臟最終縮小到只有正常腎臟的三分之一。除了腎移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治癒。在上個世紀60年代時,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70年代這些地區開始有了做血液透析的診所,患者可以通過定期做血液透析避免尿毒症,壽命得以延長到平均69歲。但是隨著壽命的延長,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大約一半的患者的腎盂和尿道會長出惡性腫瘤。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地方性疾病呢?因為發病地區都在多瑙河流域,醫生們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是飲水裡含有某種特殊的毒素?這個設想後來被排除了。之後又有新的假說被提出來,例如有人認為當地人吃的糧食儲存時被某種黴菌汙染,黴菌能分泌損害腎臟的毒素。但這些假說都沒有確證。

  

1991年,在比利時也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腎病。布魯塞爾一家醫院的醫生範赫維根在治療兩個患了急性腎病的年輕女患者時了解到,她們都服用了一家減肥診所提供的減肥藥。他懷疑這種減肥藥就是病因,隨即展開了調查,發現共有70個急性腎病患者都服用過同一個減肥診所提供的同一種減肥藥。這些患者的症狀都類似,腎臟纖維化、萎縮,出現尿毒症,必須換腎或終身做血液透析。因為擔心腎臟會出現癌變,醫生建議這些患者把腎臟和尿道都切除。有39個人同意做切除手術,其中有18人已長了尿路上皮癌,還有19人的尿路已有癌變前兆。

  

此前該減肥診所已營業15年,未出現過問題。1990年該診所改變減肥藥配方,用了兩種中草藥,其消費者中才突然出現腎病患者。其中一種中草藥是馬兜鈴屬的防己。比利時研究人員懷疑防己就是禍首。實驗證明了他們的猜測,防己中的馬兜鈴酸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消息傳出後,在世界醫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法國、日本、臺灣等地也都報告發現因吃馬兜鈴科中藥導致晚期腎病的病例,這種腎病因此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各國紛紛禁售或警告不要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中國大陸藥監部門、醫療機構、藥廠對此都置若罔聞,堅持中藥有自己的用藥標準,把國外發現的問題歸咎於他們不會正確使用中藥。直到2003年2月,新華社以系列報導方式首度向國內公眾披露,北京同仁堂製藥集團生產的「清火良藥」龍膽瀉肝丸的主要成分關木通含馬兜鈴酸,導致很多人得了尿毒症,這才引起藥監部門的重視,取消了關木通的用藥標準。

  

比利時醫生的報告出來後,一些腎病專家很快想到,中草藥腎病與巴爾幹地方性腎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會不會都是馬兜鈴酸引起的?紐約大學石溪分校藥理學教授格羅曼到克羅埃西亞訪問巴爾幹地方性腎病的患者,拿著馬兜鈴的圖片詢問他們是否服用過這種草藥。讓他失望的是,這些患者並沒有服用過,但是他們告訴他這種草在當地很常見。於是格羅曼到鄉下實地考察,發現在當地麥田的田間生長有很多馬兜鈴,在收割麥子時,馬兜鈴會混在小麥裡一起被收割。會不會就是因為當地食用的麵粉被馬兜鈴種子汙染了?

  

回到美國後,格羅曼和同事們研究中草藥腎病患者的腎臟標本,發現馬兜鈴酸和腎臟細胞中的DNA反應形成了加合物,而在普通腎病患者中則沒有這種加合物。隨後,在克羅埃西亞的巴爾幹地方性腎病患者腎臟標本中也發現了馬兜鈴酸-DNA加合物,這就有力地證明了馬兜鈴酸是巴爾幹地方性腎病的病因,巴爾幹地方性腎病和中草藥腎病是同一種病,應該被叫做馬兜鈴酸腎病。格羅曼和同事們進一步發現,在馬兜鈴酸腎病患者的腫瘤細胞中,一個與癌變有關的基因出現了特殊的基因突變,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約一半的馬兜鈴酸腎病患者會長惡性腫瘤。如果在某個患者體內發現馬兜鈴酸-DNA加合物或特殊的基因突變,就可以認定他曾經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草藥。

  

馬兜鈴科的植物有幾百種,它們普遍含有馬兜鈴酸,其中有幾十種被用於做中藥。吃含馬兜鈴酸草藥的人群最大的當然是在中國大陸和臺灣。1995年臺灣建立了醫保系統,幾乎所有的臺灣人都可以報銷醫藥費,包括中藥費。通過分析臺灣醫保報銷資料庫,就可以知道有多少臺灣人曾經吃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結果十分驚人:在1997~2003年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臺灣人曾經吃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只要曾經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哪怕只服用過一次,腎臟就會有不可逆轉的永久損傷,患腎病和上尿路上皮癌的概率就比一般人高。服用的次數越多,對腎臟的損傷就越大,最終導致尿毒症和癌症。臺灣有12%的人患有慢性腎病,發病率居世界首位,臺灣醫學界認為其主要因素就是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

  

中國大陸的情形未必比臺灣好多少。據格羅曼說,他在中國的同行向他透露,他們懷疑中國大陸大部分的腎衰竭病例都是因吃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導致。目前國家藥監局只取消了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三種馬兜鈴屬草藥的用藥標準,但實際上還有馬兜鈴、細辛、天仙藤、尋骨風、漢中防己、淮通、硃砂蓮、三筒管等十幾種常用中藥藥材已知含有馬兜鈴酸,涉及幾百種中藥處方,例如國家批准的中藥處方中含細辛的就有一百多種。其中還包括很多兒科中藥。小孩一有感冒、咳嗽,國內醫生就喜歡開中成藥猴棗散,號稱是來自香港的名貴化痰藥。猴棗散的成分之一就是馬兜鈴科的細辛,已知含有馬兜鈴酸。且不說猴棗散的療效未經驗證,即使它真對咳嗽什麼的有效,也犯不著為這點小毛病冒著讓兒童慢性中毒的危險去用它。馬兜鈴酸非常穩定,也沒有東西可以抵消其毒性,不要相信通過藥材炮製或「複方配伍」就可去掉馬兜鈴酸的毒性。不要以為現在吃了沒事就可放心,小劑量服用馬兜鈴酸的危害有20~40年的潛伏期。


來源:2013年01月04日 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馬兜鈴:一類可怕的草藥! 丨 財知道
    馬兜鈴是一些地方腎病的罪魁禍首,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會造成腎臟的永久損傷,因此是一類可怕的草藥。其中一種中草藥是馬兜鈴屬的防己。比利時研究人員懷疑防己就是禍首。實驗證明了他們的猜測,防己中的馬兜鈴酸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消息傳出後,在世界醫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法國、日本、臺灣等地也都報告發現因吃馬兜鈴科中藥導致腎衰竭的病例,這種腎病因此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各國紛紛禁售或警告不要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 有毒中草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名單
    其中一種中草藥是馬兜鈴屬的防己。比利時研究人員懷疑防己就是禍首。實驗證明了他們的猜測,防己中的馬兜鈴酸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消息傳出後,在世界醫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法國、日本、臺灣等地也都報告發現因吃馬兜鈴科中藥導致腎衰竭的病例,這種腎病因此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各國紛紛禁售或警告不要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 含馬兜鈴酸草藥致肝癌?用藥風險高多國已禁用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
  • 快速檢測中草藥馬兜鈴酸方法找到
    為了開發一種區分馬兜鈴科植物以及尋找潛在替代品的方法,陳士林及其課題組分析了來自46個物種的158種馬兜鈴科樣品和來自33個物種的131種非馬兜鈴科樣品,利用DNA條形碼技術,對這些中藥材從基因層面進行了識別和分析。基於此,研究人員建立起一個可以成功分辨馬兜鈴科植物草藥的標準條形碼序列庫和一個實時的PCR檢測方案,可以快捷、準確得到檢測結果。
  • 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
    FRUCTUS【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注意事項】本品含馬兜鈴酸,可引起腎臟損害等不良反應;兒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婦、嬰幼兒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圖片來自網絡馬兜鈴酸是什麼?被稱為馬兜鈴酸的物質其實並不是某一個化合物,這從英文名稱「Aristolochic acids」的複數形式就能看出一二。馬兜鈴酸通常是指來自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中的幾種具有取代菲類結構的有機化合物,其中,罪惡元兇是含有硝基的馬兜鈴酸I和馬兜鈴酸II,這倆貨就長下面這樣。
  • 馬兜鈴們是食蟲植物嗎?
    之後此昆蟲又被另外一朵馬兜鈴花的氣味吸引,又一次被禁閉,把花粉散播在柱頭上,替馬兜鈴完成了異花傳粉。AAs——蝴蝶的朋友人類的殺手在馬兜鈴屬、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存在著一種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簡稱AAs)的天然有機化合物。
  • 馬兜鈴們是食蟲植物嗎?
    之後此昆蟲又被另外一朵馬兜鈴花的氣味吸引,又一次被禁閉,把花粉散播在柱頭上,替馬兜鈴完成了異花傳粉。AAs——蝴蝶的朋友人類的殺手在馬兜鈴屬、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存在著一種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簡稱AAs)的天然有機化合物。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馬兜鈴酸「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
  • 馬兜鈴科的植物對腎臟的損害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一種草藥的黑暗面」  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
  • 文山市又發現一馬兜鈴科新種!
    繼2019年3月在文山市發現的馬兜鈴科一新種被命名為「文山馬兜鈴」後近日文山市相關科考人員又發現了第二個馬兜鈴植物新種這是繼文山馬兜鈴Aristolochia wenshanensis發表後,今年在文山境內發表的第二個馬兜鈴科植物新種。
  • 馬兜鈴酸致癌?權威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
    據了解,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而馬兜鈴酸藥材的根和根莖部位幾乎不含馬兜鈴酸。  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  這篇論文通過對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98個樣本中78%具有馬兜鈴酸誘發的突變分子標籤,或者說「指紋」。  此外,越南26個樣本中19%含馬兜鈴酸「指紋」,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9個樣本中56%有馬兜鈴酸「指紋」。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
    在古籍中,就有馬兜鈴科藥材的入藥記錄,有「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的功效。目前,收載於中國藥典、部頒標準和地方藥材標準的馬兜鈴科藥材有24種,含馬兜鈴屬藥材的中成藥口服製劑有47種。食藥監總局提醒患者,藥品要嚴格按照醫生處方和醫囑使用,注意含馬兜鈴屬藥品的腎毒性、致癌性的風險。任何藥品都不能大劑量、長時間服用。
  • 馬兜鈴科植物——青木香
    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青木香Qīnɡ Mù XiānɡRADIX ARISTOLOCHIAE【來源】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
  • 雲南發現馬兜鈴科一新種——文山馬兜鈴
    圖為文山馬兜鈴。 胡遠航 攝中新網昆明1月13日電 (蔡磊)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省文山市發現馬兜鈴科一新種——文山馬兜鈴(Aristolochia wenshanensis Lei Cai, D.M.He & Z.L.Dao),該成果以「Aristolochia wenshanensis, a new species of Aristolochiaceae
  • 馬兜鈴酸: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
    「一種草藥的黑暗面」馬兜鈴酸有可能導致肝癌?  引發輿論風波的論文《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10月中旬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雜誌。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推薦了這篇論文。  研究者通過對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來自中國臺灣的98個樣本中,78%的患者肝癌基因中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此外,越南26個樣本中19%含馬兜鈴酸「指紋」,其他東南亞國家的9個樣本中56%有馬兜鈴酸「指紋」。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馬兜鈴酸真的是中國肝癌元兇?臨床醫生眼中的網紅馬兜鈴
    「馬兜鈴酸是否直接與肝癌有關,我目前沒有看到有力的證據。即使是引發熱議的論文,研究人員也只是說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就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徐驍教授還說,有一點可以明確,富含馬兜鈴酸的全草藥,正規臨床中醫師已基本不用,這點大家可以放心。「我們不能因為一篇報導,一個事件,就把中醫中藥一棍子打死,應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徐教授說,作為一名肝移植專家,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藥不可或缺的調理和輔助作用。如,苦黃提取液能夠減輕肝移植過程中,肝臟因缺血再灌注引發的損傷,有助於肝臟在術後儘快恢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