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們是食蟲植物嗎?

2020-08-28 花草蔬果物語

有人觀察到,昆蟲會被關在馬兜鈴的花裡面,解剖馬兜鈴的花也常常會有昆蟲出現,加上馬兜鈴花被管怪異扭曲的形狀,這群植物常被人誤會是會食蟲的植物。其實,這還真是冤枉。

馬兜鈴屬植物的花通常在清晨開放,開放時發出腐臭氣味,花基部的空腔內味道最濃。這臭味吸引了尋食的昆蟲(通常是喜歡腐食味道的蠅類),它鑽到了空腔內。由於細管狀的花中部內長滿了向內的毛,進去容易出去難,昆蟲將被迫留在花中過一天。不過,被關禁閉的昆蟲待遇還不算壞,「禁閉室」裡的蜜汁讓昆蟲飽餐。次日凌晨3時半左右,花葯開裂,散出花粉,急於脫身的昆蟲在花內亂鑽,身上粘了許多花粉。而這時花中部的毛開始變軟,萎縮,長度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且貼在花中部內壁上,於是昆蟲得以逃脫。之後此昆蟲又被另外一朵馬兜鈴花的氣味吸引,又一次被禁閉,把花粉散播在柱頭上,替馬兜鈴完成了異花傳粉。

AAs——蝴蝶的朋友人類的殺手

在馬兜鈴屬、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存在著一種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簡稱AAs)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在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部,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蝶Ornithoptera alexandrae,它的幼蟲就在當地的馬兜鈴屬植物和擬馬兜鈴屬植物上覓食。這些植物的葉子及莖上均有馬兜鈴酸,被幼蟲取食後,毒素也會積聚在幼蟲體內,AAs的毒性避免了幼蟲成為鳥類等捕食性天敵的美味。

有許多鳳蝶科的蝴蝶都以馬兜鈴科植物做它們幼蟲的寄主植物,成蟲在馬兜在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部,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蝶Ornithoptera alexandrae,它的幼蟲就在當地的馬兜鈴屬植物和擬馬兜鈴屬植物上覓食。這些植物的葉子及莖上均有馬兜鈴酸,被幼蟲取食後,毒素也會積聚在幼蟲體內,AAs的毒性避免了幼蟲成為鳥類等捕食性天敵的美味。

有許多鳳蝶科的蝴蝶都以馬兜鈴科植物做它們幼蟲的寄主植物,成蟲在馬兜鈴科植物上產卵,孵化出的幼蟲會在該種植物上覓食。它們最初會吃嫩葉,在結蛹前會吃蔓藤。如絲帶鳳蝶幼蟲主要取食北馬兜鈴的葉片,如果有一天寄主植物消失了,那以此為食的鳳蝶也可能隨之消失。由於人類的開發活動,導致一些珍稀的蝴蝶物種賴以生存的寄主植物日漸減少,蝴蝶的生存遭受威脅,有的蝴蝶物種正快速減少而瀕臨絕種。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細辛Asarum sieboldii葉背面的中華虎鳳蝶蝶卵•

馬兜鈴屬植物很早以前就被中國、印度當成傳統的藥物加以利用,而現在的科學研究證實了含有AAs的草藥會引起人類的腎臟損傷無法恢復,並可導致腎衰竭。服用這類草藥導致的疾病被稱為「中草藥腎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後來稱「馬兜鈴酸腎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人類在尋找食物、防治疾病的過程中認識了食品、藥物和毒物,同時,也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和沉重的代價。馬兜鈴的毒性是植物適應自然和自然演化的結果,唯有了解毒物的科學屬性,才可能評估出它的真實風險。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馬兜鈴的價值從來就不在藥罐裡,而在庭院觀賞中。

相關焦點

  • 馬兜鈴們是食蟲植物嗎?
    有人觀察到,昆蟲會被關在馬兜鈴的花裡面,解剖馬兜鈴的花也常常會有昆蟲出現,加上馬兜鈴花被管怪異扭曲的形狀,這群植物常被人誤會是會食蟲的植物。其實,這還真是冤枉。馬兜鈴屬植物的花通常在清晨開放,開放時發出腐臭氣味,花基部的空腔內味道最濃。
  • 食蟲植物真的很兇殘嗎?它們為什麼要「食蟲」?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頻頻看到食蟲植物的身影,它總被賦予一種兇殘的形象,現實中真是如此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解密」食蟲植物,以及介紹一些代表性種類。能用植株的某個部位捕捉活的昆蟲或小動物,並能分泌消化液,將蟲體消化吸收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 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馬兜鈴MadoulingARISTOLOCHIAEFRUCTUS【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
  • 食蟲植物捕食的秘密
    在我們看來,動物吃植物是正常的事。可是,你知道嗎?還有植物吃動物的。在眾多的綠色植物中,約有500種植物能捕捉小蟲,這類植物叫食蟲植物。你想知道它們是怎樣捕食小蟲的嗎?狸藻是我國各地池沼中常能見到的一種水生植物,雖然,它的名字中帶有「藻」字,但是,它是種子植物而非藻類植物。
  • 什麼是食蟲植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是一種會通過捕獲並消化動物而獲得營養(非能量)的自養型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或節肢動物。它們大多都生長在較為貧瘠的地方,特別是缺少氮素的地區,例如酸性的沼澤和石漠化的地區。目前已知的食蟲植物全世界共10個科21個屬約600多種,典型的如豬籠草、捕蠅草、茅膏菜、瓶子草等。什麼是食蟲植物食蟲植物定義: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食蟲植物一般具備引誘、捕捉、消化昆蟲,吸收昆蟲營養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小動物,所以也稱為食肉植物。
  • 不會捕蟲的食蟲植物?
    食蟲植物不會捕蟲?What?那它怎麼長?它怎麼配叫食蟲植物?好吧,食蟲植物說到底它還是一種植物,不吃蟲並不影響它的正常生長,只要它的生長環境提供它生長所需的營養就可以了。但是不會捕蟲這件事,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不過既然叫食蟲植物,那它一定有捕蟲器官和食蟲器官。究竟是什麼植物那麼突然遁入空門了呢?讓上植君來為您揭曉~食蟲界有三大科,茅膏菜科、豬籠草科和瓶子草科。
  • 植物食蟲,是被逼急了的 「 逆襲 」?
    一般來說,紮根於泥土的植物是弱勢的一方,常被動物捕食。不過,植物與動物的關係也並非一成不變。擁有亮麗的外表和炫酷捕獵技能的食蟲植物就將捕食與被捕食的角色互換,不斷上演小人物逆襲的戲碼。常見的食蟲植物:常見的食蟲植物有豬籠草類、瓶子草類、捕蟲堇類、狸藻類、茅膏菜類等等,它們或是分泌物質黏住蟲子,或是進化出瓶子陷阱來捕食動物,不變的是它們都愛吃肉、外表都很絢麗。植物捕蟲的原因:根據了解,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植物稱之為食蟲植物。
  • 食蟲植物——小人物逆襲之路上的典範
    將植物與動物比較而言,通常人們傾向於動物是更為強勢和智慧的一方:因為植物紮根於大地不能自由移動還會被動物取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被視為弱勢一方的小人物——植物——能否逆襲成功?  我喜歡食蟲植物,不僅因為它們有著炫酷的捕獵技能和亮麗的外表,而且因為這些植物總在不斷上演著小人物逆襲的故事。
  • 揚大有個「食蟲植物」達人(組圖)
    【核心提示】  吃蟲子的植物見過嗎
  • 原來如此的食蟲植物~
    原來如此的食蟲植物~ 2020-12-01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上品種最多的食蟲植物
    說到食蟲植物,大家想到的不是體積碩大的豬籠草,就是有較高顏值的瓶子草,又或者是會動的捕蠅草。
  • 十大食蟲植物之最 你知道嗎?食蟲草冷知識了解 你也會路轉粉
    最好養的食蟲植物是瓶子草,瓶子草生活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沼澤溼地,園藝愛好者只需要保持基質的潮溼多曬曬太陽就可以養好瓶子草!圖中為白網紋瓶子草純種!喜歡嗎最小的茅膏菜是迷你茅膏菜!迷你茅膏菜是相對於一般中大型的茅膏菜而言,一般迷你茅膏菜整株成株整棵大概約1元硬幣大小!
  • 為150餘種食蟲植物打造「世外桃源」 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對外開放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7日報導:新年伊始,辰山植物園食蟲植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食蟲植物館位於溫室熱帶花果館內原下沉式廣場區域,在此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亦如隱匿在綠林花園中的「世外桃源」。食蟲植物是一個稀有的類群,大約有10科21屬630餘種,大多生活在高山溼地或低地沼澤中。
  • 你見過專門食蟲的「肉食植物」嗎?
    日前,巴西研究人員在該國米納斯吉拉斯州山區發現了一個大型食蟲植物的新物種,其高度最大可達1.5米,是美洲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型的食蟲植物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4 種常見食蟲植物
    baby最引以為傲的在家養多肉好像有點落伍了嗎?來看看會吃肉的食蟲植物吧!食蟲植物的英文是 Carnivorous plants,直譯過來便是「食肉植物」,常見有豬籠草、捕蠅草、毛氈苔、捕蟲堇等種類。這些造型奇特、長著絨毛、尖齒,看起來好像小惡魔的植物們多半生長在環境貧瘠的溼地,偏好酸性土壤與溼度較高的環境。為了增加營養來源,逐漸發展出能夠捕食獵物的器官,困住蚊蟲甚至小型動物後,再分泌消化蛋白酶將其消化吸收……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其實尺寸很迷你,作為小小的盆栽非常可愛!小巧又迷人的反派外表,加上能減少蚊蠅,讓食蟲植物成為另類的人氣植栽。
  • 食蟲植物:茅膏菜資料整理
    2019年前幾天分享了一些食蟲植物相關的一些資料,比如:豬籠草、捕蠅草等等(歸納於公眾號底部菜單-造景合輯-水陸雨林-食蟲植物)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種很著名的食蟲植物
  • 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內大批食蟲植物集體亮相
    相信很多人都從書本上或網絡上曾了解到「食蟲植物」這一類奇特的植物,但你有親身目睹以及近距離觀察過這些食蟲植物的「真容」嗎?近日,上海植物園的兩個展覽溫室內的食蟲植物區進行了全新的景觀調整,展出了豬籠草、瓶子草、捕蟲堇、捕蠅草等各類食蟲植物。
  • 馬兜鈴科的植物對腎臟的損害
  • 這種捕食動物的植物,非常美麗的食蟲植物,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種捕食動物的植物,非常美麗的食蟲植物,你知道是什麼嗎?大多數的植物是依賴土壤中的養分為生,可是生長在缺少養分的地區的植物要怎麼辦呢?不知道大家是否每天都有攝取足夠的營養呢?向我們呈現了其獨特的生物世界,那就是把自己的精和葉變成致命陷阱的植物,那些植物獲得了能溶解落入陷阱的獵物,而攝取其養分的技能,並向製作出其獨特的方法,吸引它們靠近,聽上去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