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馬兜鈴酸腎病又常稱關木通中毒性腎病,是一類由關木通及相關的藥物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腎小管間質疾病。馬兜鈴酸是植物界中發現的第一個硝基化合物,是馬兜鈴植物中所含的共同成分。目前研究發現,馬兜鈴科植物在世界有200餘種,中國有40多種,其中馬兜鈴科的中藥材主要包括關木通、廣防己、細辛、青木香、天仙藤、尋骨風、硃砂蓮等,厚撲、威靈仙等常用中藥材也含有馬兜鈴酸。
醫學上將「馬兜鈴酸腎病」分為三類:急性馬兜鈴酸腎病、腎小管功能障礙型馬兜鈴酸腎病、慢性馬兜鈴酸腎病。馬兜鈴酸(I、Ⅱ、B、C、D)及其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I、Ⅱ),因不同成分、劑量、用藥時間、性別、個體敏感性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腎臟損害。馬兜鈴酸對腎小管上皮細胞和腎間質成纖維細胞有氧化應激作用,可導致腎小管壞死或腎間質變性,如萎縮、纖維化,最終可發展為急、慢性腎衰竭。
但無論急性還是慢性的馬兜鈴酸腎衰竭,目前都沒有成熟和完整的治療方法。因此,預防馬兜鈴酸腎病是關鍵。一旦發現馬兜鈴酸腎病,應及時就醫。臨床上目前採取的治療手段包括:糖皮質激素治療、中藥抗纖維化治療、免疫調節治療、對症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