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科的植物對腎臟的損害

2021-01-16 晉城ADR

據資料,馬兜鈴酸腎病又常稱關木通中毒性腎病,是一類由關木通及相關的藥物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腎小管間質疾病。馬兜鈴酸是植物界中發現的第一個硝基化合物,是馬兜鈴植物中所含的共同成分。目前研究發現,馬兜鈴科植物在世界有200餘種,中國有40多種,其中馬兜鈴科的中藥材主要包括關木通、廣防己、細辛、青木香、天仙藤、尋骨風、硃砂蓮等,厚撲、威靈仙等常用中藥材也含有馬兜鈴酸。
  醫學上將「馬兜鈴酸腎病」分為三類:急性馬兜鈴酸腎病、腎小管功能障礙型馬兜鈴酸腎病、慢性馬兜鈴酸腎病。馬兜鈴酸(I、Ⅱ、B、C、D)及其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I、Ⅱ),因不同成分、劑量、用藥時間、性別、個體敏感性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腎臟損害。馬兜鈴酸對腎小管上皮細胞和腎間質成纖維細胞有氧化應激作用,可導致腎小管壞死或腎間質變性,如萎縮、纖維化,最終可發展為急、慢性腎衰竭。
  但無論急性還是慢性的馬兜鈴酸腎衰竭,目前都沒有成熟和完整的治療方法。因此,預防馬兜鈴酸腎病是關鍵。一旦發現馬兜鈴酸腎病,應及時就醫。臨床上目前採取的治療手段包括:糖皮質激素治療、中藥抗纖維化治療、免疫調節治療、對症治療等。


相關焦點

  • 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馬兜鈴MadoulingARISTOLOCHIAEFRUCTUS【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馬兜鈴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
  • 馬兜鈴科植物——青木香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青木香Qīnɡ Mù XiānɡRADIX ARISTOLOCHIAE【來源】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 找病的馬兜鈴科草藥
    因為發病地區都在多瑙河流域,醫生們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是飲水裡含有某種特殊的毒素?這個設想後來被排除了。之後又有新的假說被提出來,例如有人認為當地人吃的糧食儲存時被某種黴菌汙染,黴菌能分泌損害腎臟的毒素。但這些假說都沒有確證。  1991年,在比利時也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腎病。
  • 腎臟殺手——「馬兜鈴酸」再認識
    馬兜鈴酸(AA)是一類硝基菲類化合物,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為一組化學成分的總稱。馬兜鈴酸腎病(AAN)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成分中藥所導致的腎小管間質疾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以下方面:直接毒性損傷AA及其代謝物對腎臟有直接損傷作用, 其靶細胞主要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
  • 馬兜鈴們是食蟲植物嗎?
    之後此昆蟲又被另外一朵馬兜鈴花的氣味吸引,又一次被禁閉,把花粉散播在柱頭上,替馬兜鈴完成了異花傳粉。AAs——蝴蝶的朋友人類的殺手在馬兜鈴屬、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存在著一種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簡稱AAs)的天然有機化合物。
  • 馬兜鈴們是食蟲植物嗎?
    之後此昆蟲又被另外一朵馬兜鈴花的氣味吸引,又一次被禁閉,把花粉散播在柱頭上,替馬兜鈴完成了異花傳粉。AAs——蝴蝶的朋友人類的殺手在馬兜鈴屬、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存在著一種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簡稱AAs)的天然有機化合物。
  • 食藥監局回應馬兜鈴酸使用情況 哪些中藥中含有馬兜鈴酸?
    有關含馬兜鈴酸藥物需注意的問題,以及馬兜鈴酸安全性問題,報導中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回答部分內容如下:含馬兜鈴酸的藥材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藥性論》中,就有馬兜鈴科藥材的入藥記錄,如馬兜鈴,有「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的功效。
  • 馬兜鈴酸會「傷害」腎臟?這些民間常用中藥裡,可能「藏」有它
    馬兜鈴酸,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一類致癌物,一般存在在中草藥上,而它的代謝產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當含馬兜鈴酸的物質進入人體,需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洩,並導致腎臟出現受損的現象。不少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曾廣泛地被中醫經炮製解毒作為原生藥材入藥,因此,人們要慎用這些藥物,尤其是本身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馬兜鈴酸為什麼會對腎臟造成傷害?
  • 中藥馬兜鈴,一種「毒藥」兩種對待
    上世紀50年代起,一種奇怪腎病在全球流行,其病因被發現與馬兜鈴科中藥有關。在面對不斷湧現的腎病案例時,歐美不僅對腎病患者進行調查和研究,還在發現致病問題後立即出臺法令禁用中藥馬兜鈴。而中國卻從第一例病例始直到2004年才禁用馬兜鈴,同仁堂甚至舉證稱馬兜鈴無害。
  • 擅自服用這些中藥和西藥會導致腎臟損害,藥師幫您來解答!
    腎臟是人體排洩代謝的主要器官,藥物服用後需經腎排洩和代謝,這樣腎容易受到損害,藥物毒性可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間質性腎炎、慢性間質性腎炎、腎小球腎炎和血管炎等。藥物所致的腎毒性可為一過性,也可為永久性損傷。
  • [面對面]馬兜鈴科植物該不該全面禁止入藥
    特別是在我國,到底應不應該禁止使用馬兜鈴科植物,還引發了一場中西醫對於毒性的大討論。「打假鬥士」方舟子在接受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節目採訪時指出,市面上的馬兜鈴科植物應當全部禁止入藥;但北京東直門中醫院腎病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俠卻有不同的看法。
  • 馬兜鈴
    先看看藥典內容:其果稱馬兜鈴,其莖稱天仙藤,其根稱青木香,下面分別介紹。馬兜鈴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 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由綠變黃時採收,乾燥。【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肺、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 馬兜鈴酸為何致癌?千百年來當成寶,方才知道是毒藥
    馬兜鈴科植物,by 阿橋HQ. Flickr.木香是一種攀延性的草本植物,根是它入藥的部分。小時候跟在奶奶後面挖草藥,我最喜歡的就是尋找木香,順著藤找到它的根部並把根挖出來。木香的根都是細長條,偶爾能發現一根小拇指粗的,便讓人愉悅的很。挖出來的木香根需要洗乾淨,然後晾乾,等到家裡有人肚子痛的時候,木香根便會被派上用場。 後來在大學裡學生物,才知道木香在中藥藥典裡的正式名字是青木香,它是馬兜鈴科植物大家族裡的一員。
  • 馬兜鈴:一類可怕的草藥! 丨 財知道
    馬兜鈴是一些地方腎病的罪魁禍首,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會造成腎臟的永久損傷,因此是一類可怕的草藥。之後又有新的假說被提出來,例如有人認為當地人吃的糧食儲存時被某種黴菌汙染,黴菌能分泌損害腎臟的毒素。但這些假說都沒有確證。
  • 文山市又發現一馬兜鈴科新種!
    繼2019年3月在文山市發現的馬兜鈴科一新種被命名為「文山馬兜鈴」後近日文山市相關科考人員又發現了第二個馬兜鈴植物新種這是繼文山馬兜鈴Aristolochia wenshanensis發表後,今年在文山境內發表的第二個馬兜鈴科植物新種。
  • 有毒中草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名單
    之後又有新的假說被提出來,例如有人認為當地人吃的糧食儲存時被某種黴菌汙染,黴菌能分泌損害腎臟的毒素。但這些假說都沒有確證。  1991年,在比利時也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腎病。布魯塞爾一家醫院的醫生範赫維根在治療兩個患了急性腎衰竭的年輕女患者時了解到,她們都服用了一家減肥診所提供的減肥藥。
  • 雲南發現馬兜鈴科一新種——文山馬兜鈴
    圖為文山馬兜鈴。 胡遠航 攝中新網昆明1月13日電 (蔡磊)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在雲南省文山市發現馬兜鈴科一新種——文山馬兜鈴(Aristolochia wenshanensis Lei Cai, D.M.He & Z.L.Dao),該成果以「Aristolochia wenshanensis, a new species of Aristolochiaceae
  • 馬兜鈴酸真的是中國肝癌元兇?臨床醫生眼中的網紅馬兜鈴
    徐教授說,其實,生活中有毒有害甚至致癌物很常見,這也是為什麼近年臨床上不明原因的腫瘤患者多起來了的原因,含馬兜鈴酸藥材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它和黃麴黴素一樣,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I類致癌物。臨床上,即使是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其根和根莖部位幾乎是沒毒的。換句話說,只要注意甄別使用部位,避免全草使用還是安全的。
  • 降血糖的二甲雙胍,真的會損害腎臟?
    藥物和腎臟的關係大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腎臟影響藥物的排洩:腎功能下降後,會影響一些藥物的代謝與排洩,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和中毒。 2、藥物損害腎臟: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直接或通過誘發自身免疫而損害腎臟。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許多人認為馬兜鈴酸是中國大陸的幾大肝癌殺手之一。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馬兜鈴酸「指紋」?  馬兜鈴酸是一種生物鹼,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600餘種。  中國人熟知的許多藥用植物,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細辛、南木香、管南香等等,均含有馬兜鈴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