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權威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含馬兜鈴酸及相關化合物的有毒草藥,可能是導致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隨著該文章的發布,「馬兜鈴酸」這個不被重視的名字一時間被所有醫學媒體熱烈討論,其毒性作用再一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畢竟,不論是傷肝、致癌、傷腎、傷泌尿系統,都不是鬧著玩的。今天,小編就馬兜鈴酸的腎毒性、機制以及常見藥物進行了整理,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AA)是一類硝基菲類化合物,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為一組化學成分的總稱。常見的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和中成藥有:
什麼是馬兜鈴酸腎病?
馬兜鈴酸腎病(AAN)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成分中藥所導致的腎小管間質疾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直接毒性損傷
AA及其代謝物對腎臟有直接損傷作用, 其靶細胞主要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可導致上皮細胞壞死、凋亡、轉分化或者對蛋白重吸收功能下降。
抑制細胞損傷修復
AA及其代謝產物在直接損傷細胞的同時, 還抑制細胞的增殖修復能力, 而AA抑制細胞增殖修復的機制可能與細胞周期停滯、生長因子表達下降等有關。
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向成纖維細胞轉分化
低劑量AA持續存在或長期反覆刺激,可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向間充質細胞轉分化,殘餘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的發生,進而引起進展性腎損傷。
腎臟局部缺血缺氧
AA可直接損傷腎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腎間質微血管減少, 還能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使血管活性物質失衡, 從而造成腎間質局部的缺血缺氧
馬兜鈴酸腎病的臨床表現
馬兜鈴酸腎病大多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見,起病形式有三種類型:
急性AAN
僅見於極少數患者,常因短期內連續或過量服用含AA的中藥水煎劑所致。臨床表現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竭,可伴噁心、嘔吐、貧血、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等。一般無高血壓,尿檢改變輕微, 可有少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腎小管功能障礙
患者常於間斷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後數周至數月出現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狀,主要表現為腎小管酸中毒和(或)Fanconi症候群,同時伴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而血肌酐及尿素氮基本正常。
慢性AAN
佔本病的大多數,患者常有長期或間斷反覆服用含AA中成藥的歷史,臨床表現隱匿,發病時可能已終止用藥數年,其特徵符合慢性間質性腎炎的一般特點,多數表現為進展性腎衰竭,常伴貧血、高血壓。
馬兜鈴酸腎病的診斷
尚無國際、國內公認的診斷標準,目前對本病的臨床診斷主要是依據其明確的用藥史、腎小管功能明顯受損和/腎小球功能下降的臨床表現以及典型的病理表現,確診前需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腎小管間質疾病。
馬兜鈴酸腎病的防治與預後
AAN 已成為臨床上導致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一個常見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患者預後較差,大多數患者病變和腎功能不可逆。AAN的防治關鍵在於加強中草藥規範管理、預防發病。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服用含AAs 中草藥者都會發生AAN,闡明AAN 個體易感性及其進行性發展的病理生理機制,不僅對於正確認識AAN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合理使用中草藥,預防中草藥相關性腎損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兜鈴酸腎病: 一個仍需重視的問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3 年;第33 卷第4 期.
2. 馬兜鈴酸腎病:一個雖被認識但未解決的問題.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2003 年;第 12 卷第 6 期.
3. 馬兜鈴酸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0年;第 30卷第 2期.
4. 馬兜鈴腎病的研究.江西中醫藥.2010; 8 .
5. 腎臟病學(第3版).王海燕.人民衛生出版社.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