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殺手——「馬兜鈴酸」再認識

2020-11-27 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權威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含馬兜鈴酸及相關化合物的有毒草藥,可能是導致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隨著該文章的發布,「馬兜鈴酸」這個不被重視的名字一時間被所有醫學媒體熱烈討論,其毒性作用再一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畢竟,不論是傷肝、致癌、傷腎、傷泌尿系統,都不是鬧著玩的。今天,小編就馬兜鈴酸的腎毒性、機制以及常見藥物進行了整理,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AA)是一類硝基菲類化合物,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為一組化學成分的總稱。常見的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和中成藥有:



什麼是馬兜鈴酸腎病?


馬兜鈴酸腎病(AAN)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成分中藥所導致的腎小管間質疾病。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直接毒性損傷


AA及其代謝物對腎臟有直接損傷作用, 其靶細胞主要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可導致上皮細胞壞死、凋亡、轉分化或者對蛋白重吸收功能下降。 


抑制細胞損傷修復


AA及其代謝產物在直接損傷細胞的同時, 還抑制細胞的增殖修復能力, 而AA抑制細胞增殖修復的機制可能與細胞周期停滯、生長因子表達下降等有關。


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向成纖維細胞轉分化


低劑量AA持續存在或長期反覆刺激,可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向間充質細胞轉分化,殘餘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的發生,進而引起進展性腎損傷。


腎臟局部缺血缺氧


AA可直接損傷腎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腎間質微血管減少, 還能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使血管活性物質失衡, 從而造成腎間質局部的缺血缺氧


馬兜鈴酸腎病的臨床表現


馬兜鈴酸腎病大多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見,起病形式有三種類型:


急性AAN


僅見於極少數患者,常因短期內連續或過量服用含AA的中藥水煎劑所致。臨床表現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竭,可伴噁心、嘔吐、貧血、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等。一般無高血壓,尿檢改變輕微, 可有少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腎小管功能障礙


患者常於間斷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後數周至數月出現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狀,主要表現為腎小管酸中毒和(或)Fanconi症候群,同時伴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而血肌酐及尿素氮基本正常。


慢性AAN


佔本病的大多數,患者常有長期或間斷反覆服用含AA中成藥的歷史,臨床表現隱匿,發病時可能已終止用藥數年,其特徵符合慢性間質性腎炎的一般特點,多數表現為進展性腎衰竭,常伴貧血、高血壓。


馬兜鈴酸腎病的診斷


尚無國際、國內公認的診斷標準,目前對本病的臨床診斷主要是依據其明確的用藥史、腎小管功能明顯受損和/腎小球功能下降的臨床表現以及典型的病理表現,確診前需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腎小管間質疾病。


馬兜鈴酸腎病的防治與預後


AAN 已成為臨床上導致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一個常見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患者預後較差,大多數患者病變和腎功能不可逆。AAN的防治關鍵在於加強中草藥規範管理、預防發病。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服用含AAs 中草藥者都會發生AAN,闡明AAN 個體易感性及其進行性發展的病理生理機制,不僅對於正確認識AAN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合理使用中草藥,預防中草藥相關性腎損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兜鈴酸腎病: 一個仍需重視的問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3 年;第33 卷第4 期.

2. 馬兜鈴酸腎病:一個雖被認識但未解決的問題.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2003 年;第 12 卷第 6 期.

3. 馬兜鈴酸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0年;第 30卷第 2期. 

4. 馬兜鈴腎病的研究.江西中醫藥.2010; 8 .

5. 腎臟病學(第3版).王海燕.人民衛生出版社.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會「傷害」腎臟?這些民間常用中藥裡,可能「藏」有它
    馬兜鈴酸,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一類致癌物,一般存在在中草藥上,而它的代謝產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當含馬兜鈴酸的物質進入人體,需要通過腎臟進行排洩,並導致腎臟出現受損的現象。不少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曾廣泛地被中醫經炮製解毒作為原生藥材入藥,因此,人們要慎用這些藥物,尤其是本身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馬兜鈴酸為什麼會對腎臟造成傷害?
  • 馬兜鈴酸毒性再引關注:雖然被認識 從來未解決
    馬兜鈴酸毒性再引關注:雖然被認識 從來未解決 2017-10-26,從來未解決  文/閆肖鋒  原本「臭名昭著」的中藥成分馬兜鈴酸再添新罪:臺灣長庚醫院發現,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中,八成帶有與馬兜鈴酸有關的突變指紋。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許多人認為馬兜鈴酸是中國大陸的幾大肝癌殺手之一。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馬兜鈴酸「指紋」?  馬兜鈴酸是一種生物鹼,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600餘種。  中國人熟知的許多藥用植物,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尋骨風、細辛、南木香、管南香等等,均含有馬兜鈴酸。
  • 馬兜鈴科的植物對腎臟的損害
  • 食藥監局回應馬兜鈴酸使用情況 哪些中藥中含有馬兜鈴酸?
    日前,有媒體就《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文章採訪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有關含馬兜鈴酸藥物需注意的問題,以及馬兜鈴酸安全性問題,報導中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回答部分內容如下:含馬兜鈴酸的藥材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藥性論》中,就有馬兜鈴科藥材的入藥記錄,如馬兜鈴,有「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的功效。
  • 有毒中草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名單
    其中一種中草藥是馬兜鈴屬的防己。比利時研究人員懷疑防己就是禍首。實驗證明了他們的猜測,防己中的馬兜鈴酸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消息傳出後,在世界醫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法國、日本、臺灣等地也都報告發現因吃馬兜鈴科中藥導致腎衰竭的病例,這種腎病因此被稱為中草藥腎病。各國紛紛禁售或警告不要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通常是指來自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中的幾種具有取代菲類結構的有機化合物,其中,罪惡元兇是含有硝基的馬兜鈴酸I和馬兜鈴酸II,這倆貨就長下面這樣。馬兜鈴酸的硝基在體內被還原成氨基的代謝產物可以和DNA發生加成,引起鹼基錯配。這讓本君想起了中學化學老師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結構決定性質」。索性再給大家擴展下知識點,為什麼馬兜鈴酸的毒性是引起DNA錯配,而不是什麼RNA錯配、蛋白質聚集或降解等?還是那句話,結構決定性質!看過了馬兜鈴酸的結構,我們得看DNA的結構了。這可是獲得諾獎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裡程碑式的發現,當然也是重要考點。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許多人認為馬兜鈴酸是中國大陸的幾大肝癌殺手之一。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馬兜鈴酸「指紋」?  馬兜鈴酸是一種生物鹼,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600餘種。
  • 重磅論文再指馬兜鈴酸為強致癌物,該限用還是禁用?
    15年前,馬兜鈴酸被列為1類致癌物。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鄭敏展舉例說,就好像小偷在作案後留下的指紋,這個基因指紋可以用來判斷,癌症是否由馬兜鈴酸導致。藥物代謝首先經過肝臟解毒,然後由腎臟排出。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後,也要經過這一代謝過程,那麼馬兜鈴酸是否同樣在肝臟留下了「基因指紋」?一方面為了驗證,一方面出於好奇,鄭敏展和馮思中按照這個判斷,在肝臟上也找到了馬兜鈴酸的「指紋」。「這完全是個意外收穫。」鄭敏展說。
  • 馬兜鈴酸被證實為強致癌物,該限用還是禁用?
    、紫外線更強,且主要靠人體的肝臟、腎臟代謝。推測病人可能曾經使用含馬兜鈴酸中草藥,導致基因突變。馬兜鈴酸主要來源於哪裡?真的會致癌嗎?來企鵝問答,聽聽騰訊較真平臺和專業醫生們是怎麼說的吧。第二軍醫大學腎臟內科醫生:陳舟醫生「馬兜鈴酸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物,幾乎存在於所有的馬兜鈴屬植物中」謝邀,作為一名受馬兜鈴毒害的腎內科醫生,我來說說:馬兜鈴酸的發現史。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這些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不僅僅傷腎
    掙脫枷鎖的囚徒 禍害完了腎臟再禍害肝臟,含馬兜鈴酸即相關毒性化合物的禍患何時休。
  • 「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對多數人安全」
    數字版首頁 > 第A16:北京新聞·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對多數人安全」 傳言稱含馬兜鈴酸中成藥仍在售
  • 馬兜鈴酸真的是中國肝癌元兇?臨床醫生眼中的網紅馬兜鈴
    「馬兜鈴酸是否直接與肝癌有關,我目前沒有看到有力的證據。即使是引發熱議的論文,研究人員也只是說含馬兜鈴酸的草藥在亞洲尤其中國臺灣被廣泛使用,但並沒有直接說馬兜鈴酸就是當地肝癌高發的原因。」 徐驍教授還說,有一點可以明確,富含馬兜鈴酸的全草藥,正規臨床中醫師已基本不用,這點大家可以放心。「我們不能因為一篇報導,一個事件,就把中醫中藥一棍子打死,應用科學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徐教授說,作為一名肝移植專家,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中藥不可或缺的調理和輔助作用。如,苦黃提取液能夠減輕肝移植過程中,肝臟因缺血再灌注引發的損傷,有助於肝臟在術後儘快恢復功能。
  • 專家闢謠:魚腥草裡沒有馬兜鈴酸
    近日,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有人指出,魚腥草就含有馬兜鈴酸,常吃可能致癌,這嚇壞了不少重慶人。事實真是如此嗎?華龍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答案或許會讓你鬆一口氣。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了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該論文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原標題:重磅論文再指馬兜鈴酸為強致癌物 該限用還是禁用? 本文首發於「財經雜誌」(ID:i-caijing)《財經》記者 許競/文 王小/編輯15年前,馬兜鈴酸被列為1類致癌物。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該研究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 馬兜鈴酸為何致癌?千百年來當成寶,方才知道是毒藥
    後來在大學裡學生物,才知道木香在中藥藥典裡的正式名字是青木香,它是馬兜鈴科植物大家族裡的一員。在這個大家族裡,大概有二十幾種被經常用來作為中草藥。再後來自己成為了做生物學研究的學者,又知道了馬兜鈴酸可以致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把它列為了最高級別的I類致癌物 [1]。
  • 馬兜鈴酸:不但傷腎,還致癌!
    隨後,更多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的毒性帶給人體的危害不斷被報導出來,國外的人民,這才慢慢注意到某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草藥對腎臟有毒,食用馬兜鈴酸不僅可以導致尿毒症,還容易引發泌尿系統的腫瘤! 而我們中國到目前為止還在以"鯨吞"的方式來,消耗、享受、迷戀著某些中草的味道...
  • 馬兜鈴酸,及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和中草藥!
    其實,馬兜鈴酸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早已被嚷嚷了很多年,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實錘。最早引起人們警惕的,是馬兜鈴酸和泌尿系統癌症的關係——馬兜鈴酸早在2001年,美國藥品食品監督局(FDA)就發出過警告,提醒消費者不要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