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為何致癌?千百年來當成寶,方才知道是毒藥

2020-11-26 騰訊網

馬兜鈴科植物,by 阿橋HQ. Flickr. CC BY-SA 2.0

編者按

中國有使用中草藥的傳統,但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有諸多研究顯示很多中草藥不僅不能治病,甚至還會致病,比如多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團隊的研究指出,馬兜鈴酸導致小鼠肝癌,呈現劑量依賴性即馬兜鈴酸劑量越大,引起肝癌的時間越短,並且腫瘤越大。

在這篇文章中,生物學研究者、《知識分子》專欄作者商周帶領大家回顧科學家們是如何一步步發現馬兜鈴酸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

撰文 | 商 周

責編 | 陳曉雪

在老家農村,有種治療中暑和肚子痛的中草藥:木香。木香是一種攀延性的草本植物,根是它入藥的部分。小時候跟在奶奶後面挖草藥,我最喜歡的就是尋找木香,順著藤找到它的根部並把根挖出來。木香的根都是細長條,偶爾能發現一根小拇指粗的,便讓人愉悅的很。挖出來的木香根需要洗乾淨,然後晾乾,等到家裡有人肚子痛的時候,木香根便會被派上用場。 後來在大學裡學生物,才知道木香在中藥藥典裡的正式名字是青木香,它是馬兜鈴科植物大家族裡的一員。在這個大家族裡,大概有二十幾種被經常用來作為中草藥。再後來自己成為了做生物學研究的學者,又知道了馬兜鈴酸可以致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把它列為了最高級別的I類致癌物 [1]。

馬兜鈴酸導致腎損傷和尿道癌症

2004年,中國大陸藥監部門禁止了馬兜鈴科的兩種中藥(廣防已、青木香)的用藥標準,並且規定含馬兜鈴、尋骨風、天仙藤和硃砂蓮的中藥製劑必須嚴格按處方藥的標準進行管理 [2]。之所以對這些馬兜鈴科植物中藥進行嚴格的管控,最直接的原因是2003年新華社報導了大量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腎臟損害的病例,而導致腎臟損害的成分就是來源於其中中藥裡的馬兜鈴酸 [3]。

也在2003年,臺灣地區的衛生署取消了五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的入藥資格,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導致這一政策變化的則是當年轟動臺灣的 「馬兜鈴事件」。2003年11月,臺北榮民總醫院的醫師吳明玲發表一項關於中草藥和癌症的研究,指出部分腎臟癌、輸尿管或膀胱癌的患者有長期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這項研究說明馬兜鈴酸有極強的腎毒性,並可能導致尿道和膀胱的癌症。

其實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寶島臺灣,取消部分馬兜鈴科植物的中藥資格並不算早,而是晚了,因為馬兜鈴酸對腎臟的損害和致癌的特性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國際上就已經被發現。1992年,比利時有一百多位服用了減肥藥的婦女得了由腎纖維化導致的腎衰竭(也叫尿毒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研究,找到了導致這些婦女尿毒症的真兇:減肥藥物中的含有馬兜鈴酸的兩味中草藥:防己和厚樸 [4]。隨後,其中有些婦女還患上了尿道上皮癌或腎盂癌 [5,6]。

正是因為這些馬兜鈴酸導致尿毒症以及尿道上皮癌和腎癌的證據,在2000年前後多個國家全面禁止馬兜鈴科的中草藥的使用。

需要一提的是,比利時並不是第一個觀察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具有這些毒性的國家。早在1964年,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吳松寒醫生在《江蘇中醫》上就發表了《木通所致急性腎功能衰竭二例報告》的論文。遺憾的是,這樣類似的中文病例報導沒有得到應該的重視 [7]。

馬兜鈴酸為何致癌

那麼,馬兜鈴酸又是如何導致尿道上皮癌和膀胱癌的呢?

我們知道,癌症的發生有兩個關鍵的步驟。一是正常細胞通過突變成為癌症細胞,二是癌症細胞逃過免疫系統的監視而發展成為癌症。研究發現,馬兜鈴酸在進入人體之後,通過腸道進入到血液。在體內,馬兜鈴酸被代謝成為幾種不同的代謝產物。其中的一種可以與 DNA 結合形成 DNA 加合物,從而誘發基因突變。因為這個原理,馬兜鈴酸可以誘導大量的基因突變,當其中有些突變發生在激活與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上時,就可能誘導了正常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

知道了這個原理,我們會問下一個問題:除了導致尿道上皮癌和膀胱癌,馬兜鈴科的中藥是不是也會誘導其它組織的癌症,比如在負責消化食物肝臟裡誘發癌症呢?

2017年,一項來自臺灣的研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部分答案 [8]。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研究了肝癌患者的癌細胞裡的基因突變情況,看有多少突變和馬兜鈴酸有關。我們知道,很多種物質可以導致基因突變,如何認定癌細胞中的基因突變是由馬兜鈴酸導致的呢?

我們的基因是由四個基本的鹼基單位構成的,分別用 A、T、C、G 四個字母來表示。基因的突變就是這四個鹼基之間相互轉換,比如A變成了G,C變成了T等。但科學家發現馬兜鈴酸誘導的基因突變有些特殊,它更傾向將A變成T。這個顯著的特點就像 「指紋」 一樣,可以被用來鑑定癌細胞裡的基因突變是不是由馬兜鈴酸導致的 [9]。

正是利用這一點,來自臺灣的科學家發現:在所檢測的98例臺灣肝癌患者的癌組織標本裡,有76例帶有馬兜鈴酸誘導的基因突變 「指紋」,也就是說在臺灣有78% 的肝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攜帶有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而這一比例,在中國大陸是 47%,在東南亞是 29%,在韓國是 13%,在日本是 2.7%,在北美是 4.8%,在歐洲是 1.7%。有趣的是,在北美的的亞裔肝癌患者裡,這一比例也高達22% 。(見下圖)

因為發現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和肝癌的關聯,而且精確地推算出這一類中草藥和肝癌的相關程度,這項研究一經發表就引起了醫學科學界的重視,並在民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當然,這項研究只能說明馬兜鈴酸和肝癌相關,而相關並不意味著兩者就是因果關係。比如,我們知道著涼和感冒相關,但著涼和感冒沒有因果關係,感冒不是由著涼導致的(是由感冒病毒導致的),而感冒就更不是著涼的原因。

中國是一個肝癌大國,世界上近一半的肝癌發生在這裡。那麼,在中國人群裡,和肝癌密切相關的馬兜鈴酸是否可以導致肝癌呢?

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實錘

因為導致肝癌的風險因素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B肝和C肝病以及酒精等,所以很難從病人這裡獲得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而回答這個問題的一個直接辦法是做動物實驗,在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下,看看馬兜鈴酸是否可以導致動物肝癌。

這種實驗又該如何進行呢?

人們想到的可能是:給動物注射馬兜鈴酸,然後看看之後它們是否會得肝癌。這個想法聽上去沒有問題,就像中醫評估是否一個中藥是否有效那樣:給病人服用中藥,然後看病人的疾病是否有好轉。

但這樣的實驗是不科學的,我們不能從這樣的實驗裡得出可信的結論。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動物如果不被注射馬兜鈴酸的話,是否也會得肝癌。就像我們不知道病人如果不服用那些中藥病是否也會好一樣。

所以,為了弄清楚馬兜鈴酸是否會導致肝癌,我們需要一個對照組,也就是只注射不含馬兜鈴酸的溶液(用來溶解馬兜鈴酸的溶液)的小鼠。如果想把這個實驗設計的更嚴謹一些,還需要嘗試不同的馬兜鈴酸劑量,看看動物對不同的劑量的馬兜鈴酸的反應。

最近,肝病領域國際期刊《肝臟病學》(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上海交大學者的研究 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Mouse and Human Liver Cancers [10]。在這項研究裡,韓澤廣帶領的團隊就採用了這種嚴謹的科學實驗評估的馬兜鈴酸對肝癌發生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往小鼠腹腔注射馬兜鈴酸能夠在小鼠裡導致肝癌的發生,而且這種肝癌的發生和馬兜鈴酸的劑量呈正相關。(見下圖)

附帶需要一提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馬兜鈴酸並沒有誘導出肝癌外的其它癌症的發生,但小鼠的腎臟卻出現了一些其它病變,包括腎囊腫和腎積水。

所以,這項最新的研究為馬兜鈴酸導致肝癌和腎臟病變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也是實錘的證據。

讀到這裡,可能有些讀者會提出疑問,認為這項研究往小鼠腹腔注射馬兜鈴酸不能很好地模擬病人通過口服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的情況。這個疑問的確有點道理,畢竟不同的服用途徑可能對人的傷害會有所不同。但別著急,因為這樣的動物實驗也早已有人做過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一個來自德國研究團隊就發表過三篇關於服用馬兜鈴酸讓動物患上癌症的研究論文 [11-13]。在這寫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讓大鼠和小鼠服用馬兜鈴酸,這些動物先是患上了胃癌,然後還有腎癌,肺癌以及淋巴瘤,而相應對照組卻依然健康。

這些中藥需要警惕

所以,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會導致尿毒症和各種癌症,已經是科學界的共識。遺憾的是,雖然國際上不少國家已經完全禁止了馬兜鈴科的植物的使用,但中國卻只禁止了其中有限的幾種。

這裡,我們列出來所有這些常用的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的名字:關木通、廣防已、青木香、馬兜鈴、木防己、天仙藤、漢中防己、理防己、川防己、木通馬兜鈴、尋骨風、硃砂蓮、細辛、威靈仙、青香藤、通城虎、南木香、管南香、假大薯、淮通、鼻血雷、白金古欖。看到上面的這份名單,您或許會發現其中有些中藥就很熟悉。一個例子就是細辛,它就是目前火熱使用的三伏貼的主要中藥成分之一 [14]。 讀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問了:既然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會致癌,那作者你小時候不是吃過木香嗎,為什麼你沒有得癌症?

這是一個好問題,就像前面提到過的。癌症的發生有兩步,一是正常細胞突變成為癌細胞,二是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打擊從而發展成為癌症。木香裡的馬兜鈴酸會導致正常細胞的基因突變,但它是否會導致癌症則取決於其它兩個因素:這些基因突變是否讓正常細胞癌變,如果癌變了是否又能夠逃脫免疫系統的打擊。所以,吃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不是肯定會得癌症,但會大大增加得癌症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又隨著服用馬兜鈴酸的劑量增加而增加[10]。

所以,我現在還活著,說明可能是馬兜鈴酸沒有在我體內導致癌細胞的發生,也可能是癌細胞還在我的免疫系統控制之下。不過最幸運的應該是,我小時候吃的木香不算多,如果我吃了很多木香,很可能就像不幸服用了減肥中藥的比利時婦女那樣早早地患上癌症了。 人們通常說 「是藥三分毒」,指的就是藥物的毒副作用。這句話聽上去挺有道理,但沒有多少用處。因為,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每一種藥物有什麼副作用、以及這種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只有知道這些,我們才能去衡量某個藥物是否值得使用。現代醫學對每一種的藥物都要進行毒副作用的評估,而這一點,恰恰是傳統中醫所缺乏的。

所以,雖然這一類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在中國的傳統醫學裡使用了上千年,它們導致尿毒症和癌症的毒副作用直到今天才被發現。也部分因為此,中國成為了尿毒症、尿道上皮癌、膀胱癌和肝癌的高發國家,無辜的人們在懵懂中喪失了生命。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馬兜鈴酸,及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和中草藥!
    其實,馬兜鈴酸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早已被嚷嚷了很多年,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實錘。最早引起人們警惕的,是馬兜鈴酸和泌尿系統癌症的關係——馬兜鈴酸早在2001年,美國藥品食品監督局(FDA)就發出過警告,提醒消費者不要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產品。
  • 馬兜鈴酸致癌,這些中草藥、魚腥草還能吃嗎?
    這篇論文用直接證據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而據微博上的消息說,魚腥草,正是含有馬兜鈴酸的物質之一。 馬兜鈴酸和癌症的關係,討論已久其實,馬兜鈴酸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早已被嚷嚷了很多年,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實錘。
  • 媽媽從小讓我們吃的東西,居然是致癌的毒藥?再不知道就晚了
    感冒咳嗽了可以吃它來治病,沒病時也可以拿它下飯,少了它這日子就缺少了一種味道……但是魚腥草真的有那麼好嗎?魚腥草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草藥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乾燥地上部分。性辛,性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之功效。但是,有人卻說它……是毒藥!
  • 馬兜鈴:千百年來當成寶,方才知道是毒藥 | 商周專欄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回應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潛在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Ⅰ類致癌物質,截至目前列入Ⅰ類致癌物質的還有黃麴黴毒素、菸草、酒精飲料等共116種。
  • 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近日,一則馬兜鈴酸致癌致腎炎腎衰竭的新聞舊事又在網絡流傳開來,事件源於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了一篇題為
  • 馬兜鈴酸致癌?權威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
    論文作者獨家回應  論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偉添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郵中說:  「我們認為這些發現相當重要,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馬兜鈴酸會導致腎衰竭和上尿路癌症,是一種危險物質,但我們一點不知道在肝癌中馬兜鈴酸暴露是如此普遍。」
  • 馬兜鈴酸有致癌風險嗎?目前只證實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馬兜鈴酸致癌?醫療圈吵起來了……
    本號昨日轉文這個研究火了,馬兜鈴酸致肝癌?!,引起讀者廣泛熱議。主題內容是,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並榮登該雜誌封面——發現它可致肝癌。  儘管此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學及基礎研究證實馬兜鈴酸及衍生物(AA)會誘導比較高比例的基因突變,從而導致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 魚腥草會致癌? 專家闢謠:魚腥草裡沒有馬兜鈴酸
    折耳根會致癌?別緊張 重慶多位專家告訴你真相  華龍網10月25日6時訊(記者 黃宇)折耳根又名魚腥草,不少重慶人都喜歡吃。近日,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有人指出,魚腥草就含有馬兜鈴酸,常吃可能致癌,這嚇壞了不少重慶人。事實真是如此嗎?
  • 「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
    (原標題:「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不少微信公號直接打出「馬兜鈴酸致肝癌」的標題,還有的列出一大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名單,稱可以「丟進垃圾桶了」。但是,醫生群體裡卻為此吵翻了天。  引發熱議的「重磅研究」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梅清華告訴記者,《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2016年的影響因子高達16.796,可見這個研究的確有分量。
  •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食藥監總局這樣回應
    中藥裡的馬兜鈴酸致癌?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潛在致癌物質,2012年將其列入Ⅰ類致癌物質,截至目前列入Ⅰ類致癌物質的還有黃麴黴毒素、菸草、酒精飲料等共116種。在古籍中,就有馬兜鈴科藥材的入藥記錄,有「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的功效。目前,收載於中國藥典、部頒標準和地方藥材標準的馬兜鈴科藥材有24種,含馬兜鈴屬藥材的中成藥口服製劑有47種。
  • 馬兜鈴酸:不但傷腎,還致癌!
    科普作者:陳舟醫生,上海市長海醫院 引言:嘿嘿,2017年,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在科普圈瘋傳,該論文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得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真的是這樣嗎?這個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
  • 南方日報: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不少微信公號直接打出「馬兜鈴酸致肝癌」的標題,還有的列出一大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名單,稱可以「丟進垃圾桶了」。但是,醫生群體裡卻為此吵翻了天。引發熱議的「重磅研究」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梅清華告訴記者,《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2016年的影響因子高達16.796,可見這個研究的確有分量。
  • 馬兜鈴酸: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其實,早在2001年就已經有了馬兜鈴酸會致癌的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都對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出臺了禁令,中國大陸地區也於2005年對馬兜鈴酸含量較高的青木香、關木通、廣防己等藥品予以禁用。如今舊事重提,倒像是對一個結論的再次強化。  然而,這個觀點即便進一步坐實,更多的細節也需要釐清。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能用嗎?
    最近,國際著名期刊《科學》旗下的《轉化醫學》子刊發表的一篇封面文章,再次將馬兜鈴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引發了業界對含馬兜鈴酸中藥是否致癌的激烈爭論。該文章稱,研究人員通過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中國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印記明顯高於北美和歐洲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那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究竟還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藥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人們理清問題,走出誤區。何為馬兜鈴酸?危害有多大?
  • 闢謠特工隊|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Ⅱ)?
    作者 | 夏冬編輯 | 蔡佳凝音頻主播 | 危為安 王棉棉前段時間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在朋友圈瘋傳,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有業內人士指出,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樸,而厚樸作為一味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正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非處方中成藥中。
  • 引發醫學界大爭議的馬兜鈴酸,是否真的有致癌風險?
    某些中藥毒副作用極強,能夠損傷病人的肝腎功能,甚至會誘發患者致癌。馬兜鈴酸真的會致癌?前不久,一篇關於「中草藥致癌」的論文引起熱議,其闡述內容就是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會導致肝癌發生,一時間讓青睞中藥的人難以接受。想要弄明白馬兜鈴酸致癌的原因,那麼就要先了解什麼是馬兜鈴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