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2020-11-26 光明時評

  作者:鄭山海 醫生

  近日,馬兜鈴酸又火了——它登上了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封面。有研究顯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為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不算少見,這樣的結論很可能對中藥使用產生巨大的衝擊,所以,相關論文被稱作重磅論文,要求禁止相關藥品的呼聲也此起彼伏。

中藥細辛

  這個消息雖然很有衝擊力,但在業內反響卻並不算強烈。其實,早在2001年就已經有了馬兜鈴酸會致癌的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都對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出臺了禁令,中國大陸地區也於2005年對馬兜鈴酸含量較高的青木香、關木通、廣防己等藥品予以禁用。如今舊事重提,倒像是對一個結論的再次強化。

  然而,這個觀點即便進一步坐實,更多的細節也需要釐清。畢竟致癌不等於患癌,很多癌症的發生,很難說是某一個單一因素導致,往往是許多因素累加之後的共同結果。俗話說得好,「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那麼脫離了劑量談致癌,也難有說服力。相對於馬兜鈴酸致癌的結論,多大的劑量能致癌更讓人關心。

  事實上,我們幾乎生活在一個被「致癌物質」包圍的環境中,天天照射我們的太陽,就是致癌物,曬多了會導致人患皮膚癌;我們天天接觸的各種食物,諸如油條、火腿、罐裝飲料、瓜子、味精、烤串,均能致癌;生活中接觸的家具也都含有甲醛等致癌物。如果談到致癌就色變,也許這個世界都無法讓人安身。

  出於安全考慮,將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全面禁止也並非不可,但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要有可替代物。例如細辛就含有馬兜鈴酸,但細辛是治療心腦血管的重要藥物,且並無可替代品,如果徹底禁用,恐怕整個中藥學要進行一次大的洗牌。其實,細辛有毒古人就有認識,但是在「細辛不過錢(5g)」的訓導下,並沒有發生過特別明確的不良事件,如果僅僅因為幾篇論文觀點就禁用,顯然也有失公允。

  是藥三分毒,藥品致癌本身也並不稀奇,比如抗結核的異煙肼、降壓的利血平、抗癲癇的魯米娜、治療閉經的雌激素,都有致癌的副作用,但對比治療效果的積極意義,這些藥物在臨床中依然「堅挺」。

  因此,馬兜鈴酸能致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於其致癌的濃度或劑量不甚了了時的一驚一乍。單純禁止未必是有效的途徑,在相關報導中,禁用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臺灣地區,因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比例卻高於大陸地區。

  所以,對待馬兜鈴酸致癌的報導,無需過度緊張。在學術層面,能找到不致癌的替代品固然好,但在此之前,嚴格把握相關藥品的適應症,不再把中藥當成延年益壽萬能藥,樹立正確的用藥理念,才是防癌的最好方法。(鄭山海)

[責任編輯:陳城]

相關焦點

  • 由馬兜鈴酸毒性說開去——如何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近日,關於馬兜鈴酸相關報導、各種熱議霸屏醫學界朋友圈。其中,不乏中醫同仁發表各種真知灼見。本來覺得此事不足辯,但作為中醫界的一份子,面對稍稍好轉的中醫氛圍,旋即又卷進巨大的爭議旋渦,又怎能置身事外呢?因此對馬兜鈴酸毒性、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中藥毒性這件事兒,有些不得不說的話。
  • 肝癌,草藥,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的硝基在體內被還原成氨基的代謝產物可以和DNA發生加成,引起鹼基錯配。這讓本君想起了中學化學老師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結構決定性質」。索性再給大家擴展下知識點,為什麼馬兜鈴酸的毒性是引起DNA錯配,而不是什麼RNA錯配、蛋白質聚集或降解等?還是那句話,結構決定性質!看過了馬兜鈴酸的結構,我們得看DNA的結構了。這可是獲得諾獎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裡程碑式的發現,當然也是重要考點。
  • 談「馬兜鈴酸」色變 大可不必
    原標題:談「馬兜鈴酸」色變 大可不必   馬兜鈴酸   「致癌這個鍋,馬兜鈴酸不背」   文獻記載,馬兜鈴酸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物,存在於幾乎所有的馬兜鈴屬植物中。雖然,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具有一定毒性,但因其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等功能,是治療肺熱咳喘的一個較常用的藥物。如果合理控制劑量,對毒副作用事先告知且嚴格監控,完全可以解決問題、限制其毒性。
  • 馬兜鈴酸真的是中國肝癌元兇?臨床醫生眼中的網紅馬兜鈴
    「首先,我國約70%-80%的肝癌患者都有B肝病史,而B肝是肝癌患者的高危人群,這是醫學界普遍公認的觀點;其次,關於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引發過熱議了,它有毒性,會導致腎功能損害,甚至誘發腎癌,也是有相關依據的,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含馬兜鈴酸的藥材可導致肝癌的相關病例,臨床上也沒有接診到這樣的病人。」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到了2015年,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主任醫師周光達提出,間斷的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藥物,可能在腎損害方面帶來20年至40年潛伏期。因為他接觸過兩個患者,均有間斷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史,分別在服用含馬兜鈴酸藥物20年後和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藥物40年後來做透析。  鑑於多種案例,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提出對馬兜鈴酸藥物的藥物警報。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有研究顯示,馬兜鈴酸不但可以導致尿毒症,還會導致腎癌、膀胱癌、尿道上皮腫瘤等一系列腫瘤。而此次與肝癌扯上關係,又讓馬兜鈴酸「罪加一等」。  馬兜鈴酸致癌不用談劑量?  不僅在朋友圈,馬兜鈴酸在醫生群裡也成了「網紅」。但多篇解讀文章將矛頭對準中醫中藥,讓不少業內專家們覺得:「炒作太過了」。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到了2015年,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主任醫師周光達提出,間斷的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藥物,可能在腎損害方面帶來20年至40年潛伏期。因為他接觸過兩個患者,均有間斷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史,分別在服用含馬兜鈴酸藥物20年後和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藥物40年後來做透析。  鑑於多種案例,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提出對馬兜鈴酸藥物的藥物警報。
  • 南方日報: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有研究顯示,馬兜鈴酸不但可以導致尿毒症,還會導致腎癌、膀胱癌、尿道上皮腫瘤等一系列腫瘤。而此次與肝癌扯上關係,又讓馬兜鈴酸「罪加一等」。馬兜鈴酸致癌不用談劑量?不僅在朋友圈,馬兜鈴酸在醫生群裡也成了「網紅」。但多篇解讀文章將矛頭對準中醫中藥,讓不少業內專家們覺得:「炒作太過了」。
  • 馬兜鈴酸被翻案了?
    值得注意的是,CFDA明確表示,「所有把含馬兜鈴酸藥材作為原料生產製劑的企業,都要對其產品進行安全性評價」。這將給心存僥倖的藥企戴上一個「緊箍咒」。不過,由於「中藥製劑安全性評價的標準尚不明確,這一政策很難執行」。第三方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財經》記者。另外,關於馬兜鈴酸究竟是否導致肝癌,如何進行藥物安全性評價?還存在太多未知。
  • 看好自家藥箱,馬兜鈴酸可能致肝癌,別拿吃好多年沒事騙自己
    本文嘗試簡單明了地介紹該研究,同時對 「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亞洲人吃了這麼多年不也沒事」等質疑一一做了說明。此外,較真試圖列出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和藥物名單,但難度和範圍太大,唯恐掛一漏萬,誤導讀者。我們還在努力。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馬兜鈴酸是1類致癌物,即已確認其對人類有致癌性,它與上尿道癌、腎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 中醫談中藥毒性:所有的藥都是毒
    所以,為了順利進行採訪,記者建議:「讓我們跳出陰謀論和媒體大戰吧,就從科普的角度來談『中藥的毒性』和『毒性中藥』。」  沒想到,尹德海爽快答應了。因為當時他在坐診,所以把時間約在了第二天的上午九點半。  背景:為什麼約訪尹德海——另一個中藥毒性事件回溯  根據網絡檢索,記者發現尹德海曾經在2000年前後就發表過「客觀看待中藥馬兜鈴酸毒性」的學術文章。
  • 連花清瘟不含馬兜鈴酸
    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藥非臨床評價研究中心 楊威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文章,談到治感冒、抗流感、治療新冠肺炎的連花清瘟藥物中的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成分。這是不正確的,魚腥草中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Ⅱ,它與馬兜鈴酸不是一個物質。
  • 這些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不僅僅傷腎
    臺灣科學家繼2013年確定馬兜鈴酸即相關毒性化合物導致腎癌的確切機制後,再發重磅研究成果,認為整個亞洲地區的肝癌高發或與含馬兜鈴酸及相關化合物的馬兜鈴屬及相關植物的廣泛藥用相關。上一次馬兜鈴酸上封面還是1993年,當時發現了它可致腎癌(導致腎病的劑量只需130毫克)。這一次則是發現它還可致肝癌。禍害完了腎臟又禍害肝臟,怪不得有網友調侃馬兜鈴酸實在是天造地設的「理想毒藥」。
  • 馬兜鈴酸致肝癌?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
    醫療圈「吵」得厲害 長沙很多藥房還有賣,專家稱無需擔心 我國正在籌建中藥毒性資料庫 ■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陳雙 夏愛民 實習生 湯潔潔 王櫻 「最近好幾個公眾號都說,小兒咳喘顆粒、猴棗散含有馬兜鈴酸,能致不可逆的腎損傷,還能導致肝癌?之前不懂這些,給我家孩子吃過了,該怎麼辦啊?」
  • 專家澄清:連花清瘟不含馬兜鈴酸
    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藥非臨床評價研究中心 楊威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文章,談到治感冒、抗流感、治療新冠肺炎的連花清瘟藥物中的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成分。這是不正確的,魚腥草中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Ⅱ,它與馬兜鈴酸不是一個物質。
  • 別讓馬兜鈴「馬馬虎虎逗了你」
    那麼,馬兜鈴酸究竟是何方神聖,作為普通人群又該如何認識中藥的安全性呢?馬兜鈴酸,何方神聖?  馬兜鈴酸也被稱為馬兜鈴總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種硝基菲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馬兜鈴屬植物中。其中,馬兜鈴、漢防己、天仙藤、細辛等均為常用的中草藥。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馬兜鈴酸有致癌風險嗎?目前只證實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
  • 腎臟殺手——「馬兜鈴酸」再認識
    而隨著該文章的發布,「馬兜鈴酸」這個不被重視的名字一時間被所有醫學媒體熱烈討論,其毒性作用再一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畢竟,不論是傷肝、致癌、傷腎、傷泌尿系統,都不是鬧著玩的。今天,小編就馬兜鈴酸的腎毒性、機制以及常見藥物進行了整理,供大家參考。什麼是馬兜鈴酸?
  • 「馬兜鈴酸致癌」風波如何定紛止爭?
    雖然馬兜鈴酸早已被列為一類致癌物,但馬兜鈴酸肝毒性是一個新問題。馬兜鈴酸究竟是不是中國肝癌高發的原因,只有通過大樣本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才能得出確切結論。監管部門的答疑解惑,回應了社會關切,有助於讓公眾更準確地評判和認識目前的各種信息;監管部門將對含馬兜鈴酸產品進行專項檢查,這樣的表態和行動也有助於消除恐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