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藥非臨床評價研究中心 楊威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文章,談到治感冒、抗流感、治療新冠肺炎的連花清瘟藥物中的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成分。這是不正確的,魚腥草中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Ⅱ,它與馬兜鈴酸不是一個物質。
魚腥草是可食可藥的中藥材
魚腥草在我國有著漫長的食用、藥用歷史,菜名叫「折耳根」,至今仍是貴州、廣西、廣東、四川等南方地區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201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仍將魚腥草列為可食可藥的中藥材。
魚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鮮或乾燥全草,它首先不是馬兜鈴科植物,它的主要成分為揮髮油、黃酮和少量生物鹼。其中的生物鹼中有一種成分為馬兜鈴內醯胺Ⅱ,它與馬兜鈴酸、馬兜鈴內醯胺Ⅰ都不是一個物質,文字上看似區別不大,物質卻千差萬別,發揮的作用也根本不一樣。
基於藥理研究文獻報導,魚腥草中所含的馬兜鈴內醯胺Ⅱ未見致癌性和腎毒性相關報導,也就是說馬兜鈴內醯胺Ⅱ根本沒有毒性。認為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且有毒性是中藥藥理研究的常識性錯誤。
另外,魚腥草傳統飲片和中山中智藥業製備的破壁飲片對SD大鼠連續三個月重複給藥的系統性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表明:傳統飲片和破壁飲片均未出現與受試物相關的毒性反應,腎毒性、免疫原性指標均未見異常,進一步進行腎毒性生物標誌物尿酶、尿β2-微球蛋白檢查、腎損傷分子1(Kim-1)檢查結果也表明魚腥草的傳統工藝製劑及提高成分提取程度的現代破壁工藝製劑均不會導致魚腥草使用帶來腎毒性風險。
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已經從《中國藥典》去除
馬兜鈴酸是一種具有致癌性和腎毒性的化學物質,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如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等,主要毒性成分是馬兜鈴酸Ⅰ,其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Ⅰ也有一定腎毒性。鑑於這類藥物具有致癌性、腎毒性的副作用,這些藥物已經被移出《中國藥典》,也就是說現在的中藥配方,中成藥禁止再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這是從國家藥物管理層面所做的強制性法規。
魚腥草是自1963年以來歷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安全無毒副作用的中藥材。即使美國FDA發布的「馬兜鈴酸關注植物藥清單」中也沒有列入魚腥草。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作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可以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用於感冒、流感的治療能起到很好的協同治療作用。
連花清瘟服用安全有效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已經進入市場17年,系統性毒理實驗研究表明,連花清瘟使用安全,體內體外實驗也未發現連花清瘟具有遺傳毒性。其實在連花清瘟藥物安全性實驗中都加大應用劑量開展急性毒性實驗,最大耐受劑量為臨床劑量的453倍,即使如此大的劑量下也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說明連花清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為了進一步評價長期臨床應用的安全性,有一項4906例患者10年文獻報導也表明,服用連花清瘟未有任何肝腎方面的毒性。因此2012年即通過了加拿大衛生部天然健康產品法規合法註冊,從而正式進入加拿大市場。最近,隨著國際疫情的蔓延,國外對連花清瘟的需求增長,已陸續通過了巴西、羅馬尼亞、泰國、厄瓜多、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