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抹黑抗疫中藥,再抹黑抗疫英雄張伯禮!這盆髒水,中醫藥不接!

2020-12-03 鳳凰TCM
一個面向全球華人的中醫藥新聞自媒體!

疫之中,大醫救世。此次抗擊疫情戰爭中,中醫藥起到了決定性的救治作用。如今連花清瘟已經在臨床中被證實對治療新冠肺炎有效,但西方國家仍然出於利益因素,置百姓的性命於不顧,對中醫治療計劃及藥物的推廣百般阻撓。

前有瑞典海關謊稱「連花清瘟只含薄荷醇」而禁止連花清瘟入境(鳳凰中醫此前對此進行過詳細報導和分析,《瑞典禁止連花清瘟入境》),今又有媒體稱,北美洲某國家拒絕連花清瘟膠囊入境是由於「該藥富含馬兜鈴酸成分」

事實究竟如何,鳳凰中醫(fenghuagnzhongyi)經過多方查證,將在下面為讀者一一解讀。

連花清瘟是否含有馬兜鈴酸?

致命毒素馬兜鈴酸的前世今生

首先釐清一個問題:馬兜鈴酸是什麼?

馬兜鈴酸為致癌物是醫學共識。

馬兜鈴酸是一種具有致癌性和腎毒性的化學物質,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如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等,主要毒性成分是馬兜鈴酸Ⅰ,其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Ⅰ也有一定腎毒性。鑑於此類藥物具有致癌性、腎毒性的副作用,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早在2003~2004年就已經在張伯禮院士的建議下,被國家有關部門移出《中國藥典》。(正是由於張伯禮院士對此的研究和建議,最近還被有心人士潑了髒水,將在下文中詳解。)

那麼有致癌毒素、並且已經被「藥材」除名的馬兜鈴酸相關植物,到底和連花清瘟是什麼關係?

答:沒關係。連花清瘟中不含馬兜鈴酸。

對此,連花清瘟的生產方以嶺藥業近日還發布公告,並做出了明確的回應:

公告來自以嶺藥業官網 5月11日

公告指出,連花清瘟產品不含馬兜鈴酸。媒體所說的「該藥富含馬兜鈴酸」的問題主要是針對連花清瘟中所含的藥材魚腥草

魚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鮮或乾燥全草,是自1963年以來歷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安全無毒副作用的中藥材,其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作用。現代藥理實驗證實其可以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用於感冒、流感的治療能起到很好的協同治療作用。魚腥草在我國有著漫長的食用、藥用歷史,菜名叫「折耳根」,201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將魚腥草列為可食可藥的中藥材。

魚腥草並非馬兜鈴科植物,其主要成分為揮髮油、黃酮和少量生物鹼。其含有的生物鹼中有一種成分為馬兜鈴內醯胺Ⅱ,它與馬兜鈴酸及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Ⅰ根本不是同一個物質。而具有致癌和腎毒性的物質主要是馬兜鈴酸與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馬兜鈴內醯胺Ⅰ。基於藥理研究文獻報導,魚腥草中所含的馬兜鈴內醯胺Ⅱ未見致癌性和腎毒性相關報導。

連花清瘟含馬兜鈴酸的謠言,明顯是利用老百姓不懂專業術語、不了解藥理全貌而進行的「信息差」式造謠。而這種謠言,早已有之。

某知識類平臺上2018年的言論

如果其真的含有致命毒素馬兜鈴酸,早在第一次被質疑和發現的時候就應該被取締,而不是臨床應用在全國乃至全球性的大疫新冠肺炎的治療中。如果魚腥草中真的含有馬兜鈴酸,我國自古以來將魚腥草作為蔬菜食用的百姓,都會命喪於此。

以西醫之矛,攻西醫之盾。無論是西醫講究的成份上,還是中醫講究的傳承上,連花清瘟及其原材料魚腥草都與致命馬兜鈴酸無任何關係。

而最近攻擊中醫藥另一個引起軒然大波的觀點則是:馬兜鈴酸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而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會致癌。

這個觀點,同樣是早已被闢謠過,而如今又在中醫復興大勢之時被翻出來重新混淆視聽的言論。

該觀點來自於2017年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

部分論文截圖

若論科學,則其中不科學之處在於:細胞實驗證明馬兜鈴酸能夠產生A到T「指紋」,這個「指紋」存在於多名受實驗的肝癌患者之中。但不等於所有的這類「指紋」都由馬兜鈴酸產生。比較的癌症那麼少,是否能排除其他癌症產生類似「指紋」的可能性?邏輯鏈的明顯錯誤,使這篇論文的結論並不可信。

張伯禮院士做殘忍人體實驗了嗎?

中醫大家為何屢屢被黑?

前文說到,張伯禮院士做過一系列關於中藥材關木通中的馬兜鈴酸毒性研究,並運用其結果推動了此類具有致癌性、腎毒性的副作用的藥物被剔除《藥典》。

這本應是一件中醫中藥發展進步的好事,但就在最近,仍然有一些媒體將此事翻出來,用以抹黑張伯禮院士。

近日某自媒體發表的文章

文章中將張伯禮院士於1996年到2004年對馬兜鈴酸及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斷章取義,指出張伯禮院士在回顧性研究和動物性實驗認定關木通有毒性的前提下,還對10名患者做「人體實驗」。

但事實上,這位口誅筆伐的所謂「人體實驗」,則是對10名患者服藥的過程進行的「臨床觀察」。

來源:張伯禮 馬紅梅《關木通腎臟毒性

鳳凰中醫特約評論員江致正認為:中醫是真正以人為本隨時代進步發展的,不受資本裹挾明知有副作用還要大量銷往市場,中醫藥是溫厚隨和的,更關注治病救人的藥性,西藥是蠻橫衝動的,更在乎市場利益更商品化。

藥物副作用上的中西醫對比,青黴素等抗生素誕生之初也是多少人的犧牲下才發現有些人對他過敏,諸如此類的西藥數不勝數。中醫藥早在2003~2004年版本的藥典就替換掉了關木通,時至今日又被拿出來大肆攻擊,又是中醫擋了誰的路,被居心叵測者強詞奪理亂扣黑鍋。

面對西藥導致的各種毒副作用大眾和媒體的包容性令人費解,而遇到幾十年前就被中醫及時修正的問題,一經人煽動竟又能來一波無腦指摘,是看不懂西藥說明書上的各種不良反應還是欺負中醫藥的藥效副作用講的太明白。

鳳凰中醫(公眾號:fenghuagnzhongyi)認為:中醫是與時俱進的不斷發展著的,西醫在上個世紀又做出了多少令人瞠目結舌的亂手術人換動物血種種荒唐的事,作為幾乎與中華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的中醫史,綿延至今必然是因為其在本質上治病救人的不可替代性。

但正如中華文明每個時代都在進步一樣,中醫也是在不斷進化修正錯誤,博採眾長的發展中,目的是亙古不變的醫者仁心,治病救人。

相關焦點

  • 抗疫先進事跡丨張伯禮:用「中國方案」抗擊疫情
    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在抗擊「非典」時立下的錚錚誓言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又一次兌現。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的張伯禮臨危受命飛赴武漢,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投身抗疫最前線。然而,在武漢超負荷的工作下,張伯禮膽囊炎發作,並於2月19日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他調侃道,「這回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了。」
  • 張伯禮:這次抗疫,增強了我們對傳統醫藥信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張伯禮走上臺,講起了他熟悉的話題——「中醫藥抗疫」。最近,張伯禮在疫情初期的一張照片感動眾人。今年2月份,張伯禮率領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方艙醫院。因為過度勞累,他膽囊炎發作,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術後沒幾天,因為要開疫情研討視頻會議,張伯禮怕同事擔心,拿出衣服穿在病號服外,遮住病號服開會。
  • 張伯禮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
    【專家點評】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 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1月23日,春節來臨前夕,離漢通道關閉。「隔離」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
  • 世衛組織無視中醫藥巨大作用,誰在向世界隱瞞中醫抗疫真相?疫情...
    這無疑是令人費解的。那麼,我們忽略了什麼,沒有告訴世衛組織?如果刻意無視中醫藥發揮的巨大作用,也會讓本來就對中國不壞好意的西方媒體找茬!這不,找茬的來了!對於新冠肺炎,西醫沒有特效藥,這是全世界醫學界公認的。這些西方媒體因為不了解中國抗疫成功的中醫中藥巨大作用,所以恰恰忽略了或者說是被「蒙蔽」了一個重要是事實,那就是:中國中醫的三藥三方,卻是最好的特效方案。所以,中國抗疫才會成為世界樣本。
  • 邊東,在非洲施展中醫藥抗疫優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國家委派馳援非洲抗疫工作,獲得剛果(金)衛生部、剛果(布)衛生部抗疫榮譽證書,河北省衛健委、外事辦抗疫榮譽證書,所屬的中國(河北)援剛果(金)抗疫醫療專家組獲得全國抗疫先進集體。6月12日,經過三十多天的連續奮戰,河北省中醫院腎病二科副主任醫師邊東終於圓滿完成了援助剛果(金)的國際使命,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 打開線上「望聞問切」,中藥「海外飄香」——深圳中醫海外抗疫記
    在尚無西醫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中醫藥獨特的中國思維以及其包含的整體觀、治未病等思想成為國內防控新冠疫情的一大亮點,在本次抗疫的主戰場,與西醫結合打出了漂亮的「組合拳」。由於醫療資源不足,在英國,有許多新冠肺炎陽性的病人會被要求先回家進行自我隔離,如病情惡化,才能夠進入醫院治療。然而,當年邁的Michael在自我隔離的過程中被咳嗽、氣促折磨到幾近奔潰,他只得「南坡不行走北坡」,轉而向中醫診所求助。「接診我的中醫為我開了一些中藥,最開始我很不情願,因為我同時還在服用心臟治療的藥物,我很怕會有什麼副作用。」
  • 抗疫院士張伯禮痛批方方不實之言,方方:不知張先生有什麼偉業?
    01 張伯禮院士批評極少數知識分子:家國情懷何在?危難時刻,有人選擇奮不顧身,逆行抗疫,也有人選擇了背道而馳。最近,張伯禮院士在天津大中小學「抗疫第一課」專題報告會上,充分肯定了青年一代在這場艱難抗疫中彰顯的青年擔當,同時也列舉了一些反面案例,引起人們深思。
  • 權威訪談|張伯禮:明年四五月,全球疫情整體上或將出現根本向好的拐點
    近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圍繞現階段的疫情防控、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記者:在抗疫初期,是否會有一些對中醫藥治療新冠的質疑聲音呢?是否會干擾到您?張伯禮: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尤其是開始的時候。但我絕對不會受他們的影響。我想用更好的成績、更好的效果來說服他們。在方艙醫院,我們開始定的指標是醫生不傷、病人不死。
  • 中醫藥抗疫效果的循證醫學思考
    在這場浩大的抗疫戰爭中,中醫藥出色、耀眼的表現,有目共睹,讓世人認識到中醫藥的神奇價值。甚至還有人說,這次的病毒,讓中醫中藥露了把臉。相信疫情以後,國家對中醫藥的發展肯定會更加重視。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成功,將成為其發展振興的重要機遇。中醫藥抗疫的具體效果究竟怎麼樣?
  • 耶魯大學教授:中國成功抗疫「中藥起了作用」
    耶魯大學教授鄭永齊:中國成功抗疫「中藥起了作用」儘管中醫藥在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醫藥要獲得世界認可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自然》雜誌網站不久前發表文章質疑中醫藥。這些藥方的藥材種類都超過十種,可再進一步精簡,越簡化越好。記者:《自然》網站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稱中國未經嚴格的臨床試驗論證就推廣中醫藥是不當而危險的?您怎麼看?鄭永齊:這是一個總體比較膚淺的批評,沒有太多新意。作為一個科學家,我覺得證據很重要,但也不要忽視經驗。疫情暴發後,中國快速鑑別出這是病毒引起的肺炎。
  • 中醫科學院院長回答抗疫問題,中藥是不是安慰劑!
    相反,在國內「有療效、有證據」的中藥卻沒有很高的熱度。這是一個話語權的問題。·我們一直在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雜誌投稿,最後卻以「各種理由」被拒絕。·之所以我們還想要到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原因是希望中醫藥能夠走出去。病毒無國界,儘快讓全世界來分享我們的經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 一切為了治病救人——中國抗疫生命至上的生動實踐
    「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北京協和醫療隊在內的,來自全國的醫護人員趕過來幫我們,不計生死,讓我們十分感動。」前來歡送的劉君激動地說,他也是一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武漢市蔡甸區中醫院醫生。大疫突襲,英雄無畏。
  • 抗擊疫情,中醫藥作用幾何?
    中藥發放超60萬份張伯禮表示,面對武漢疫情,中央指導組果斷地決策,集中隔離、分類管理,把發熱的、留觀的、疑似的這些病人要堅決地隔離開。武漢市的基層社區組織和市民非常給力,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基本上把病人隔離開了,但是只隔離不給藥這只是成功的一半,因為新冠肺炎沒有有效的藥物、沒有疫苗。「我們發放中藥,一開始也不太順利。
  • 臨床療效是評價中醫優勢的金標準(一線抗疫群英譜)
    黃璐琦說,關口前移,早期介入,全程幹預,是中醫藥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診療的全過程。在這次武漢抗疫一線,中醫藥全面、全程參與防控救治,對改善患者症狀、加快核酸陽轉陰、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均有明顯效果。  黃璐琦所帶領的醫療隊負責金銀潭醫院南一區病房醫療工作,這是疫情發生後第一個接管重病區的中醫醫療隊。「接管病區奠定了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基礎。」
  • 甄子丹回應電影《冰封俠》指責:惡意抹黑,企圖把黑鍋甩給演員
    3、 企圖把黑鍋甩給演員,惡意抹黑演員評分會提高嗎?好評會由負轉正嗎?還是能提高票房成績?4、大量營銷號統一時間、統一文案、統一配圖、統一帶話題的「衝熱搜」痕跡太明顯了吧。5、既然對演員有大量的不滿,為何在電影的口碑差評時才發出對演員「不滿的指控」?這是你們認為甩鍋的好時機?6、演員的行為如片方的「指控」所描述,為何不提前「指控」?
  • 政客與媒體「循環論證」抹黑中國遭拆穿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文/鄒魯)近日,西方某些政客挖空心思為自身抗疫不力找替罪羊,為了「甩鍋」中國、轉移視線無所不用其極,頻頻刷新無恥的底線。例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日在接受採訪時宣稱,「有大量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來自中國武漢的一個實驗室,卻絕口不提證據何在。
  • 美方在安理會抹黑中國抗疫 耿爽用英文當場駁斥:轉移視線、嫁禍於人
    美方在安理會抹黑中國抗疫 耿爽用英文當場駁斥:轉移視線、嫁禍於人耿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方本著公開、透明
  • 美國主持人「崔娃」曾被央視報導,如今卻在節目中抹黑中國
    如果你肯戴上口罩,這或許有點用。」崔娃自言自語回應說。「外星人」崔娃又說:「不要奪走我們的自由。」此時,這場鬧劇終於告一段落。嫦娥「奔月」,本是人類向宇宙進取的另一大壯舉,但在崔娃口中,卻成為了抹黑中國抗疫的藉口。如此荒唐的發言,也引來不少國內網友的抨擊。有中國網友指出:「(未譯製版本)聽懂了80%,但是酸味已經越過太平洋了。」
  • 【中國網評】中國疫苗啟動接種,為全球抗疫帶來曙光
    正如英國廣播公司1月2日評論稱,這讓世界向結束新冠疫情邁進一步。中國疫苗上市並啟動接種,有力回擊了西方的質疑抹黑。在各國疫苗研發之初,中國就處於第一梯隊,多種疫苗率先進入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與歐美疫苗不遑多讓。既出於戴著有色眼鏡審視中國的傳統偏見,也為了打壓這個來自東方的疫苗競爭對手,西方媒體、專家抹黑詆毀中國疫苗的聲音一直存在。
  • 最快30秒配好中藥顆粒 「四川造」移動中藥房這樣助力抗疫
    眾所周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4月中旬,我省出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的發展、傳承中醫藥文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實施意見》的22條細則裡面,勾勒出了從中藥大省邁向中藥強省的四川路徑。